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67139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01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1. 默写 (1)空山新雨后,_。(王维山居秋暝) (2)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青山绿水,_。(白朴天净沙秋) (4)_,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5)月上柳梢头,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答案】 (1). 天气晚来秋 (2). 苔痕上阶绿 (3). 白草红叶黄花 (4). 敏而好学 (5). 人约 黄昏后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的能力。复习古诗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名篇和名 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默写时,要注意 “苔、痕”

2、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 生。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 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_居士。 3.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 “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 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 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答案】 2. 东坡 3. C 【解析】 2.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 作品名、体

3、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 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苏仙。 3. 此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要点、鉴赏古代诗歌作品语言的能力。A项对“潋滟”的理解错 误,潋滟:形容水波流动,并非“波涛汹涌”;“雨后水量充沛”理解错误,应是:晴 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B 项理解错误,“空蒙”意思是:在雨幕 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而非“作者饮酒后醉眼朦 胧”。 D 项理解错误,三、四句是诗人神来之笔,巧用比喻,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 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

4、”,而不是说“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4. 下列对第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

5、动听。 B. “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 “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 “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似与游者相乐。 6. 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_,潭中游鱼的特点是_。 【答案】 4. B 5. (鱼)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6. (1). 清澈 (2). 灵动 【解析】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 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 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 出

6、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 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 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 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 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7、。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 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4.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B 项“伐竹取道”意为砍倒竹子并开辟出一条小路,而 并非“做成了竹筏”。 5.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 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似”和“与相乐”, 此外还要注意补出主语(鱼),翻译后要疏通句子:(鱼)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6. 此题考查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笔法,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 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 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

8、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 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 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 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 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的灵动活泼跃然纸上。鱼 触动了作者情怀。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 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 。一日 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 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

9、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 感已 。 【注释】直:同“值”,当值,值勤。蝟:今作“猬”,刺猬。已:语气词。 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极爱才( _)嘱易新帽过年(_) 8. 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 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 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 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9. 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_”;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 “此意”是指 _。 【答案】 7. (1). 很(非常) (2). 换(更换) 8. A 9. (1). 一笑不复言

10、(2). 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 【解析】 7. 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 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判断字词释义。极:很(非常); 易:换(更换)。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 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 (省略句)的翻译,补出主语“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句中重点词语有 “时”“残腊卒岁”“资”等词。 9. 本题考查学生的筛选文言文的信息及概括能力。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由原文“明日 入直,依然旧帽

11、也。公一笑不复言”可知第一个空填“一笑不复言”;“此意”应结合全 文来理解,由“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可 知傅文忠对我很是体恤,由“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可知傅文忠对我很 尊重。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 s】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右图)。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 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 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

12、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 1951 年 10 月 31 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 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 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 年,艾比路斑马线 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 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 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 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 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 45 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 间的距离为60 80 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

13、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 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 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 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 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 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 万起,致死人数高达 3898 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

14、故的主要原因。 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 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 课堂”微信公众号。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为此 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 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 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 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10. 根据拼音写汉字。k s _ 11. 下列对第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

15、范不应超过4 米。 B. 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 C. 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 D. 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12. 依据文本内容,摘录相关信息并作概括,完成下表。 信息摘录信息概括 斑马线的祖先斑马线的起源 1951 年,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斑马线之“最” 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 13.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 14. 文中提到,有的城市对斑马线设置进行了大胆尝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 述理由。 【答案】 10. 酷似 11. B 12. 古罗马时期的“跳石” 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艾比路斑马线保护行人 安全斑马线的作用 13

16、. 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强调了重视斑 马线作用的重要性。 14. 【答案示例1】认同。这些大胆尝试增强了视觉效果,使斑马线更醒目,让行人和车辆 能更清楚地注意到斑马线,尤其是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能更好地发挥斑马线 的作用。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答案示例2】不认同。斑马线有严 格的设置规范,对其颜色、宽度、间距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随意改变既不符合设置规范, 也有可能对路人的视觉造成干扰,不利于发挥斑马线的作用。 【解析】 10. 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 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

17、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酷似k s: 极似,很像。 点睛:语音和汉字题主要着眼于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其题型多为客观型选择题, 要求选出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 的字”,也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此外,还有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的 题。汉字题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写错的字。也有少数将音、形、义综合在一起设题的。 1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等知识,根据第段“斑马线最小宽 度为 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可 知 A 选项所说的“不应超过4米”是错误

18、的。C 项“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也是错 误的。根据第段“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 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可知D 选项所说的“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是错误的。 B 项正确。 学_科_网.学_科 _网.学_科_网.学_科 _网.学_科_网. 13. 分析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既要根据数字所在的句子,又要联系前后文,才能较全面 地做答,“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 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 人” 可以明显看出其作用是: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 之严重。根据前文“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

19、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 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根据后文“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 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出第二个作用: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要性。第 二个作用相信很多考生答不出来,细心的同学可以看看分值,按分值做答,确保万无一 失。 14.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首先阅读题目中“你是否认同?”,出题人间接告诉你可以选择认 同或不认同并说明理由,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清楚即可。认同的话,从原文中提取 “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等有 价值信息,加以简单概括组织答案;不认同的话,要反向做答。类似题目,最好是选择

20、赞 同,因为答案就在文中。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酸橙 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橙甜,汁液淌嘴角。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 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村里没有人种橙。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来你带两棵 橙苗来。 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 又三年。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橙子花白白 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芯。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 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每下一次暴雨, 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花凋谢了,青色的黄豆大的橙子, 结了出来。 橙子的

21、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我便跑去摘橙子吃,用 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 嗦。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更酸的东西,比醋 还酸。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变成甜了。 皮黄了,和油菜花一样黄得澄明纯粹,可橙子还是酸得牙齿漂浮。我对这棵橙子树再也 指望不上了。可父亲不死心,说,还是霜降呢,冬至以后肯定甜蜜蜜,野柿子也是冬至后 甜蜜蜜的。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 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橙子吊 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

22、 橙子熟了,唯一吃它的,是鸟。鸟啄食的橙子会腐烂,掉下来。没有啄食的橙子,不落 地,还吊在枝桠上,第二年又返青。 过了几年,橘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看着满树的花,我大哥不免叹 气,说,这棵橘子树,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却生怪胎。我书读不好,母亲以橙子树作例子, 教育我:“你看看这棵橙子树,好看,结的橙子却难吃,是没用的。做人也一样,肚子里 要有货。” 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酸橙?这可是 个好东西!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感谢关注 “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做酸汤也好,不用醋不用酸菜,是做酸汤最好的料 了。

23、”我母亲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我母亲吃了, 说,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 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十几个酸 橙。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现在可以提 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 ? 后来,我父亲患了一种病,就是打嗝,怎么也控制不住。一次,有客人来,见我父亲不 停打嗝,说,你这个病是不是好几年了。父亲说,是啊,大小医院看了十几家,没结果。 客人是个医生,他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断病根,只是很难找。父亲说,打嗝太难受了, 难找也要找。客人说,用酸橙泡水喝,喝三个月,便好了。我父亲把他

24、拉到后院,客人满 脸惊喜:“这就是酸橙,熟后不落蒂,四季有鲜果。” ? 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收木料的人,对我父亲说,这棵树要不要卖呢?我出好价钱。父 亲说,收它干啥?收木料的人说,酸橙木打木床,比任何木头都好,蚊子不入屋。我父亲 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 15.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 16. 下列对 ? 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表哥知道“我”家有酸橙,专程来烧酸鱼汤。 B. 母亲现在觉得酸橙有用,舍不得和邻居交换。 C. 从医生的话可以看出,酸橙并不是多见之物。 D. 父亲为给自己做床,不愿意高价卖掉酸橙树。 17. 种上橙苗后

25、,“我们全家”对橙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从_到_再到惊喜。 18. 文章写的是酸橙,却从吃甜橙写起,目的是:_ ;_。 19. 文章借酸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请写出两点。 【答案】 15. (1). 比喻 (2).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冠圆圆的形态,表达了“我”对橙子 树的喜爱 16. C 17. (1). 期待 (2). 绝望 18. (1). 写出了橙子的甜,与后文酸橙的酸形成强烈的反差。 (2). 引出下文种橙苗 的内容,交代了酸橙的来由。 19. 要点: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有特别珍贵的价值。发现一个事物的价值要经 历一定的过程。要善于从多角度去认识一个事物的价值。凡物皆有价值,不要轻易

26、否 定。 【解析】 15. 此题用填空的形式考查修辞手法及效果。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 辞手法、表达的效果,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 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 等。 点睛:比喻的作用: 1、使语言生动形象2、引起(或激发、丰富)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3、突出(或烘托)4、使说明事物(或事理)、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16. 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 可。 A 项对表哥知道“我”家有酸橙分析不准确,从原文“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 “酸橙?这可是

27、个好东西!”可以看出,表哥并不知道“我”家有酸橙;B 项“舍不得和 邻居交换”分析错误,是母亲慷慨大方,不收邻居的东西;D 项“父亲为给自己做床”纯 属无中生有。 17.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根据阅读,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或者概括填空即 可,从我接二连三地摘吃、父亲不死心、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 能治打嗝、酸橙木打木床蚊子不入屋等处可以看出“我们全家”对橙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从 期待到绝望再到惊喜。 18. 此题考查学生对首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要联系文章上下文情节,注意本段在塑 造酸橙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写出了橙子的甜,与后文酸橙的酸形成强烈的反差。从吃 甜橙

28、写起的另一目的引出下文种橙苗的内容,交代了酸橙的来由。 19. 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我们全家”对橙从期待到绝望再到惊喜的情感变化过程,再结 合结尾处“我父亲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来寻找酸橙 的价值,从人对事物价值认识的角度着眼,进而捕捉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有些看似 “无用”的东西,却有特别珍贵的价值。发现一个事物的价值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要 善于从多角度去认识一个事物的价值。凡物皆有价值,不要轻易否定。 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某学校艺术社团日前在校园宣传展板上,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引发同学们的关注。艺 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是“奇妙”

29、还是“奇怪”? 交响乐演绎鲁迅作品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了交响乐鲁迅,以社戏为序曲,共有闰土阿Q 祥林嫂等九个乐章,演绎鲁迅的文学作品。 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 在朗读者节目中,京剧名家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种新奇 的朗诵形式,令人眼前一亮;不少年轻人也从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 大型杂技剧神话借助杂技特有的肢体语言,讲述关于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中华创世 神话。该剧编导表示:“杂技为神话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及想象空间。” 20. 由此同学们又想到了一些现象,其中属于艺术类“奇葩”组合的两项是、 A. 昆曲牡丹亭融入电子音乐 B. 维也纳交响乐团来到上海演出 C. 路边的电话亭变身书

30、刊阅览亭 D. 苏州评弹弹唱威尼斯商人 E. 中华武术和西洋拳击同场竞技 F. 儒家经典论语翻译成英语 21. 细心的同学发现材料中遗漏了一个小标题,请你拟一个供社团选用。 22. 社团组织同学们讨论: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到底是“奇妙”还是 “奇怪”?请说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答案】 20. AD 21. 用杂技讲述中华创世神话 22. 【答案示例1】奇妙。不同艺术方式的组合,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杂技来演 绎神话,其特有的肢体语言,能呈现远古时代引人遐想的神秘氛围,使人印象深刻。【答 案示例 2】奇怪。不同艺术方式的组合,看似新奇,实则怪异。京剧韵白本来就不为大众

31、所熟知,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不伦不类,不能准确传达诗歌的韵味。 【解析】 20. 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根据交响乐演绎鲁迅作品、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可知 “奇葩”组合的含义是两种不同类的艺术组合,AD 两项符合词义,而BF 都只是一种艺术 形式,无所谓组合,CE 非艺术,所以选AD 。 21. 考查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从最后的材料中提取关键词“杂技”“讲述”和 “中华创世神话”,进行有机组合,即为该材料的标题:用杂技讲述中华创世神话。 点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一考点要求考生立足自我,充分调动 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体验

32、文本,独立思考,获得 自己的见解并发表看法,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面对这种类型的考题,要 凸显个性化体验,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见解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能给读者以 启发。 写作 23. 题目:真的不容易 要求: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答案】参考例文 真的不容易 何称妙章,属斐然之章节,且令人思而无穷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大概是挖人深醒 的真谛吧,此时此刻叹:语文,说爱你不容易。 曾经的我,从汉语拼音到学习汉字、词语、和成语,再到达一个崭新的阶段,是你一步一 步的让我积累,是你把我从文盲带领到一个有修养且彬彬有礼的学生。 “长风破浪会

33、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男子汉自强不息的精神;“一蓑烟雨任平 生”是苏轼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语文一次一次的让我陶醉于你的怀抱,又一次一次的升 华我的人生观。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不能自拔、学海无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 你引导我人生的导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你弄清在迷路的我,才有今时的成 就!其实,语文,说爱你不容易。 有人说,语文是华丽的包装,依我说,是深藏不露?自我感受:文章虽是文采斐然,但却 埋藏着深奥的含意,有些是曲折离奇的;有些是激励人生的;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 是语文,我真是摸不透你的心,还是我不够资格?语文,说爱你不容易。 曾几何时,我想舍弃你,但却得到这个结论

34、:迷则厌,厌则爱。原来一直都是因果循环, 我没有舍弃你的理由,只有仰慕的目光,只有向往的精神,无论如何的变化,我终究还是 倚着你,直到有一天你接受我的爱,不然我一直哀叹:语文,说爱你不容易。 语文是一个大家庭,里面住着:纵情山水的太白,豪迈的苏东坡,斐然的李清照,还有许 多许多也令我了解他们的情怀,太白弃官场之九霄云外,为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诗意生活,苏东坡一生与诗融为一体,他的激情大气,激起了我的共 鸣,他的诗句超然脱俗且气势凌人。李清照那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的凄掺情感被我永远铭记于心,这让我想起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相信

35、不久的将来,我会认识更多的成员,希望我会更深入了解他们,更希望与他 们结交“亲朋密友!” 爱之者,安能轻易舍之向反方挥步远去也?稍有所悟曰:语文,说爱你不容易。 【解析】“真的不容易”是命题作文。题目中“真的”二字,主要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 面,可理解为强调“不容易”的程度很高,不是一般的“不容易”。从这个角度理解,如 果写作中对“不容易”的程度呈现不够,就会显得扣题不紧。另一方面,可理解为一开始 不认为、不知道“不容易”,后来看法改变,发现确实“不容易”。从这个角度理解,题 意暗含转折。题目中的“不容易”,既可理解为完成某件事、实现某个目标“不容易”, 又可理解为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承受某种心

36、理压力“不容易”。“真的不容易”,表达了 一种感慨,有抒情的意味,又表达了理性反思的意味。既可关注自我,表达自己的“不容 易”,也可关注他人,体味他人的“不容易”。实际上,这个题目从正面解读就是:我体 会到了难处,可以是体会到了自己的难处,也可以是体会到了他人或团队的难处。中学生 写自己的“不容易”,最容易想到的是学习上的难处,做学生的不易。这人人想得到,不 容易写出彩。写自己的“不容易”,要有独特的个性感受。写别人的“不容易”,要设身 处地换位思考。 点睛: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技巧。第一: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 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

37、特色,写出更好的 作文。第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 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 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 围。第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 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第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 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 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

38、感悟。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白菜 莫言 1967 年冬天,我12 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 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 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 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 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她有些恼怒地说:“ 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 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她靠近我

39、,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 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 气味。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 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 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 祸,站在篓边,哭着说:“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 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看到我哭得真诚,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 骂我。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

40、,让她站直了身体。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 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 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 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 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 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 母亲也劝说 着她

41、。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 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 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 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 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 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 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 没算错吧? ” 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老太太从腰

42、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 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 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 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 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 娘, ” 我哭着说, “ 我” ?“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

43、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围绕 “ 卖白菜 ” 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故事情节“ 我” 的心情 母亲下决心卖白菜不舍 “ 我 ” 不小心摔白菜 厌恶 气愤 白菜被老太太退回 (2)文章第 段刻画了一个老太太形象,请你结合全文说说小说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的 用意是什么? (3)下面的两个句子都写到了母亲的泪,其蕴含的意味有何不同?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4)文章结尾写到“ 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请你说说作者“ 依然沉痛 ” 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 老太太挑白菜;“我” 赌气多算老

44、太太一毛钱; 自责; 沉痛(懊 悔) (2)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用老太太挑三拣四、挑剔的形象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 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 我” 对老太太的 “ 恶感 ” ,为下文 “ 我” 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3) 母亲为家境的贫穷、日子的艰难而忧伤,但泪水没有落下来,体现了她的坚强。 前文写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时都没有流泪,现在母亲流泪是为儿子不诚实,多要了 老太太的钱而感到羞愧,也是对“ 我” 的失望、责备、痛心,体现了母亲善良诚实的品质。 (4) 由于看不惯老太太的做法,“ 我 ” 赌气多收了老太太一毛钱,结果事情败露,白菜 被退回,这让母亲在人前丧失了诚信,失去了尊严。 这

45、使一向坚强的母亲万分痛苦,首 次流泪。 “ 我 ” 为给母亲带来如此大的伤害而懊悔、自责不已。 【解析】 【分析】( 1)本选文主要叙述了我12 岁那年,母亲为了能过年而忍痛下决心卖 掉家中准备包饺子的白菜的过程:母亲决心卖白菜-“ 我 ” 不小心摔了白菜-老太太挑白菜- 算错账 -白菜被退回。根据情节分析可知与情节相对应的人物心理:不舍-自责 -厌恶 -气愤 -沉痛。然然后填空即可。 (2)结合本文分析,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用老太太挑三拣四、挑剔的形象衬托了母 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 我” 对老太太的 “ 恶感 ” ,为下文 “ 我” 多算一毛钱埋下 伏笔。 (3)要 句中

46、的 “ 湿漉漉的 ” 表现了母亲因为不能让孩子在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馅饺子而 深深自责,突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但她并没有流泪,又可以看出母亲面对生活苦难的执 着坚强。 句中的 “ 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写出了母亲流泪是为儿子不诚实,多要了老 太太的钱而感到羞愧,也是对“ 我” 的失望、责备、痛心,体现了母亲善良诚实的品质。 (4)结合 “ 当我多算了一毛钱后,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 上” ,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 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 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

47、。 故答案为: 老太太挑白菜;“我” 赌气多算老太太一毛钱; 自责; 沉痛(懊 悔) 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用老太太挑三拣四、挑剔的形象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 动情节的发展:激起“ 我” 对老太太的 “ 恶感 ” ,为下文 “ 我” 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母亲为家境的贫穷、日子的艰难而忧伤,但泪水没有落下来,体现了她的坚强。 前文写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时都没有流泪,现在母亲流泪是为儿子不诚实,多要了老 太太的钱而感到羞愧,也是对“ 我” 的失望、责备、痛心,体现了母亲善良诚实的品质。 由于看不惯老太太的做法,“ 我” 赌气多收了老太太一毛钱,结果事情败露,白菜被退 回,这让母亲在人前丧失

48、了诚信,失去了尊严。 这使一向坚强的母亲万分痛苦,首次流 泪。 “ 我” 为给母亲带来如此大的伤害而懊悔、自责不已。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的范围,一 定要抓住关键信息,并关键文章的内容概括提取出切题的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并 善于比较作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词、句的理解能力。考生在理解词句时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 离篇的原则,要将词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放在原文中加以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结尾的理解。考生要在整体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分 析。在理解时一定要联系文本,感悟作者的情感。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味道 陶然 味道不像色彩,红橙黄绿,清晰可见;有点像声音,高低轻浊,大致可辨。说“ 大 致” ,因为到底是不可捉摸的飘忽。可感而不可把握,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魅力。 五六岁时在淮剧团后台,见演员化妆,那么些闪闪发亮的头饰,盘花绣草的戏服,十 是叫人眼花缭乱。但在里面待得久了,觉得奇景高不及奇味更惹人注意:似甜,似香,有 水果的甘美,又排了轻微的“ 化学制剂 ” 的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