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八年级下第七章章末卷2.doc

上传人:紫竹语嫣 文档编号:5570276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苏科八年级下第七章章末卷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苏科八年级下第七章章末卷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苏科八年级下第七章章末卷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苏科八年级下第七章章末卷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苏科八年级下第七章章末卷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苏科八年级下第七章章末卷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苏科八年级下第七章章末卷2.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章末卷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2008嘉兴)当水的温度从25C上升到35C时,水分子()A运动加快B相互间的距离减小C分解成氧气和氢气D相互反应产生新物质【考点】GV:分子的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解答】解:A、水加热时,水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加,水分子的热运动变激烈,此选项正确;B、物体温度升高后,一般体积变大,分子间的距离会变大,此选项错误;CD、物体温度升高,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生产新物质,所以选项C、D都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物体内能的理解,知道物体的内能

2、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属于基础知识2(2007广元)在工业上,液压机利用了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理(当然还包括其它原理),“液体很难被压缩”反映了液体()A分子间存在着斥力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存在着间隙【考点】GH:分子间的作用力;37: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同时存在固体分子之间作用力较大,液体分子之间作用力较小,气体最小物质状态改变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就会发生改变【解答】解: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而且斥力还比较大,和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

3、内容和具体现象之间的联系3(2006南通)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用高压锅煮饭熟得快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C洗碗时“油花”漂在水面上,其原因是油的密度比水小D一小勺盐放入满杯的水中,水未溢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考点】GW:扩散现象;8E:大气压强的存在;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密度小的液体总是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上面扩散现象,仅能说明

4、分子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解答】解:A、醋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醋味扑鼻”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大,所以水的沸点高,饭熟的快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油花漂在水上面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小勺盐放入满杯水后没有溢出,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盐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盐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涉及到扩散现象、气压与沸点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等多个知识点,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多见于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

5、况4(2005徐州)如图所示,这个实验表明()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间存在引力【考点】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正如一桶大石块和一桶小石块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桶,因为彼此进入了空隙这个实验是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也说明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解答】解:A、不正确,分子由大量分子组成可以由一滴水中含有1021个分子来证明;B、不正确,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以由扩散现象来证明;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是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了彼此的空隙,故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正确;D、分子间存在引力可以由两滴水靠近变成

6、一大滴来证明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由哪些实验现象证明的,两种物质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说明了分子间是有间隙的5(2005宿迁)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ABCD【考点】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37: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分子间有间隙,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当两种物质混合以后,总体积比原来二者体积之和小,说明分子进入了对方的空隙,即分子间有间隙【解答】解:A、这么小的体积中含有这么多个分子,说明分子很小;B、肥皂膜能把细线拉弯,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水和酒精体

7、积之和,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D、墨水滴入水中,过几分钟整瓶水都变色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C【点评】两种物质混合,总体积变小的,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及哪些实验证明了这些观点要记住6(2004苏州)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A分子间存在着斥力B分子间没有间隙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考点】GH:分子间的作用力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解答】解: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选A【点评】本题

8、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7(2003泉州)如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主要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作用力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考点】GW:扩散现象;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GV:分子的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的特点: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注意“无规则”的理解【解答】解: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的运动无方向性分子是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空气分子向

9、下扩散,二氧化氮分子也会向上扩散,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两瓶气体就混合在了一起扩散现象主要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有一定质量和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中的“永不停息”和“无规则”的理解是中招热点8(2017泰安)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考点】54:分子的热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分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解

10、答】解: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B、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C、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D、雪花飘飘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热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9(2017湘潭)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灰尘四起B花香满园C雪花飘飘D黄沙扑面【考点】GV:分子的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11、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解答】解:灰尘、雪花、黄沙这些都是物体,它们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花香满园,是气体分子的扩散,说明了分子的运动故选B【点评】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以及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2017怀化)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考点】GW:扩散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12、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解答】解:A、沙尘暴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沙尘不属于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这是花的香味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D、雪花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要把宏观物体或者物质的运动和微观分子的运动区别开来,解题的

13、关键是要掌握“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的这个基本条件一般来说,闻到气味或者扩散现象都能说明是分子的运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11(2007厦门)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如图),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考点】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GH:分子间的作用力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

14、力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块紧压后,两个铅块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挂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故答案为:间隙,引力【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间的作用力及扩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扩散现象实质上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分子间存在着间隙12(2007湘潭)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炸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扩散现象臭豆腐经煎炸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其内能增加(温馨提示:请注意食品卫生!)【考点】GW:扩散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

15、】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的特点,以及温度对扩散现象的影响【解答】解:(1)同学远远闻到臭豆腐的味道,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所致,是扩散现象;(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扩散现象越明显(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增加,故其内能增加,因为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是内能故本题答案为:扩散,加快,增加【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特点的理解,以及温度对扩散现象的影响的掌握是中招的热点13(2007兰州)空气清新剂能将香味散发到室内的各个地万,这是扩散现象;卫生间的毛巾吊钩,用胶可以牢牢粘在瓷砖墙上,这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的缘故【考点】GW:扩散现象;GH:分子间的作用力菁

16、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能闻到周围物体的气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胶能够粘住物体利用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解答】解:我们能闻到周围物体的气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因为固体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分子间距离,胶干了(凝固)以后,由液态变为固态,分子间距离变小,引力增大,吊钩可以牢牢粘在瓷砖墙上故答案为:扩散,分子间有引力【点评】本题利用生活中实例,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14(2006韶关)图中展示了一些物理实验,写出它们所反映的物理原理或规律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跳动 压紧的铅块不易被拉开 覆杯实验说明: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说明:

17、分子间存在引力 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考点】GH:分子间的作用力;8E:大气压强的存在;91:声音的产生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的,1标准大气压支持10.34m高的水柱,能支持76cm的水银柱【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扬声器一定在振动,扬声器上的小纸片会跳动;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1标准大气压支持10.34m高的水柱,当然能支持一茶杯水,这也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答案为:一切发声体都在振

18、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大气压强的存在【点评】此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要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会利用这些知识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15(2008娄底)秋日的清晨,小明和家人乘车行进在环湖路上,小明静靠在椅背上,尽情地欣赏车窗外的美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车窗外树木不断地远去,汽车驶过,路边的落叶欢快地飞向路中间请从上面的阅读材料中找出两处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叙述,并标明相关的物理知识例:小明静靠在椅背上以椅背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1)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扩散(或分子运动);(2)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空气可以传声树木不断远去以汽车为参照物,树木在向后运

19、动路边的落叶欢快地飞向路中间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考点】GW:扩散现象;52:参照物及其选择;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92:声音的传播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1)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基本形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4)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解答】解:(1)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2)鸟鸣声是声音通过空气传播(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可能不同车窗外树木不断地远去,是以车为参照物,树木是运动的故答案

20、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扩散(或分子运动)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空气可以传声树木不断远去以汽车为参照物,树木在向后运动路边的落叶欢快地飞向路中间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填其中任意两条都可以)【点评】“从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此类命题也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多注意留心身边的物理知识16(2017黔南州)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睹”,“花气袭人”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轻舟”的运动是以高山为参照物【考点】GV:分子的运动;52:参照物及其选择;FK: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1)掌握扩散现象,知道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3)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解答】解:“花气袭人”是由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造成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弯的弓”发生了弹性形变,故具有弹性势能;如果以河岸、高山、山上的树为参照物,轻舟和任一者都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轻舟是运动的,以山为参照物时,轻舟和高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分子不停地

22、做无规则运动;弹性热能;高山【点评】此题通过诗句考查了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相对运动、扩散现象等,平时要注意区分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将所学知识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17(2016扬州)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3)(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考点】35: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可以确定是哪种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

23、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解答】解:因为图甲是固态,图丙是气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所以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因为固态的清香剂变成气态消散在了空气中,属于升华现象;(2)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冻室里冒出的冷气会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所以可看到有“白气”冒出,属于液化现象;(3)寒冷的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固体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

24、是(3)故答案为:凝华;(3)【点评】此题考查了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子的排列特点及物态变化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需要牢固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先看物质开始处于什么状态,最终变成什么状态即可正确解题18(2016贺州)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演示氧化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下方(选填“上”或“下”),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20min(选填“30s”“1min”或“20min”)可以明显观察到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的颜色变均匀【考点】54:分子的热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和温

25、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快【解答】解:(1)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必须放在下面的瓶子中,避免由于重力使气体向下落,分不清是重力还是扩散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以下面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淡,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最终颜色变均匀;(2)常温下分子的运动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变均匀,故选20min故答案为:下;20min【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运动特点和其相关因素的掌握情况,需要对分子动理论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19(2016淮安)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空

26、隙【考点】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回答: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空隙,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故答案为:小于;空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0(2016株洲)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甲所示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

27、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量【考点】GH:分子间的作用力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远时表现为引力,玻璃板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解答】解:当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所以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当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玻璃板的重力加上分子间的引力,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自身的重力故答案为:分子之

28、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大于【点评】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三、解答题(每题6分,共24分)21(2012吉林)我国已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请你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道理【考点】GW:扩散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易【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的实质就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吸烟时,烟分子在空气中进行扩散【解答】解:吸烟时产生的烟雾中的烟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会使没有吸烟的人也可以吸到空气中的烟,吸烟有害健康,所以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能力,要熟练掌握

29、分子动理论的内容22(2012丹东)“五一”期间,丹东锦江山公园花香怡人、热闹非凡旱冰场里,只见穿着新旱冰鞋的小华用力向后一蹬,身体便飞快地向前滑去赢得了游客的阵阵掌声请针对这段话,写出四个语句及对应的物理知识例如:“向前滑去”物体具有惯性【考点】GW:扩散现象;6F:力的作用效果;6I:力作用的相互性;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中等【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回答:(1)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利用滚动可以减小摩擦【解答】解:(1)“花香怡人”物体具有扩散现象;(2)“向后一蹬,向前滑”物体间力

30、的作用是相互的;(3)“阵阵掌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新旱冰鞋”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点评】本题考查知识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23(2012哈尔滨)“珍爱生命,远离危害”一人吸烟,满屋烟味,这是扩散现象;“红灯停,绿灯行”主要是利用光传播信息(填“信息”或“能量”)【考点】GW:扩散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中等【分析】(1)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2)光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1)房间内有人吸烟时烟气分子会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使得屋子中到

31、处充满了烟味,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红灯停,绿灯行”主要是利用光传播来传播信息故答案为:扩散;信息【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扩散现象的定义;二是光传递信息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24(2010温州)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象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达(1)夜晚的星空,人们观察到许多闪烁的星星,它们大多数与太阳一样,都是哪一类天体?恒星

32、(2)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灯蛾飞行的路线总是跟光成一定角度(小于90),而“火”发出光线非平行线,因此最终“灯蛾扑火“(3)有些农业害虫具有与灯蛾相似的习性农业上采用“灯光诱杀法”来杀灭这些害虫与农药除虫相比较,灯光诱杀法有何优点?无污染环境【考点】34: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中等【分析】(1)人类看到的星星都是和太阳相同的能发光发热的恒星;(2)由题意知灯蛾依靠星光辨别方向,故根据星光和灯光的不同可以得出合理的解释;(3)灯光诱杀法不需要使用农药等有害物质,故对环境的污染较小【解答】解:(1)我们知道太阳为恒星,而星星和太阳一样,故星星大多数为恒星;(2)灯蛾飞行的路线总是跟光成一定角度(小于90),而“火”发出光线非平行线,故飞蛾会围着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因此最终“灯蛾扑火”(3)灯光诱杀法,由于不使用化学药品,故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故答案为:(1)恒星;(2)灯蛾飞行的路线总是跟光成一定角度(小于90),而“火”发出光线非平行线,因此最终“灯蛾扑火;(3)无污染环境【点评】本题根据生活中的常识考查学生对恒星的认识及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应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