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71785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7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试大纲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知识点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理解B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 者、之。 (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C (1) 筛选文中的信息 (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浅易既是对考生的要求,也是命题者选材的原则

2、。指文言材料不出现艰涩、古奥的字词, 不选择冷僻的题材。考生利用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基本能读懂文段。 据高考实情,我们将考试大纲规定的上述7 个考点编列为9 个专题: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即考试大纲具体规定的18 个文言虚词;“意义”,即特定虚词在特定语境 中的唯一含义;“用法”,主要指其词性及所表示的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关系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

3、置、成分省略等。 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不同的用法”,特指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筛选文中的信息。 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从文中选取与试题具体指向吻合的信息,排除似是而非和错误的信 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内容要点”,涉及阅读材料的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如人物的言行举止、功德事迹,事 件的发展过程,文章的论点论据等;“归纳”,就是对具体的、零散的、琐碎的材料分门 别类。“中心意思”,可以指整体的思想内容,更多是指局部的思想内容;“概括”,就 是把能体现中心意思的方方面面的特殊性排除,而将其共同性提取出来。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观点态度”,指作者在文中显

4、示的( 记叙类文本 ) 或者揭示的 ( 论述类文本 ) 观点、情感态 度和思想倾向。“分析”,就是把整体分成一些“零部件”来考察,找出其相互关系和本 质属性。“概括”,就是把分散在文中的观点、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的共同点提取出来。 8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把文言文置换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 9给文言文语段断句。 把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语段切分成一个个句子,或者判断命题者对一个语段给出的四种切分 哪一个正确。 1选材稳定。近5 年所选材料都是人物传记,且都出自正史。 2赋分固定。近5 年都设 4 道小题,其中3 道选择题各3 分, 1 道翻译题10 分,共 19 分。 3一大变化。2014 年全国新

5、课标卷、卷,延续了多年的信息筛选题消失了,取而代 之的是一道文言文断句题,命题者从阅读材料中抽出一段话,给出对这一段话断句的4 种 答案,要求判断其正误。在题量受限的情况下,对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和题型轮流覆 盖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须要指出的是,虽然只有4 道小题,但是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点的覆盖仍然是全方 位的。不单独设虚词题、筛选信息题等,似乎遗漏了某些考点,实际上,对这些考点的考 查,都在概括分析题、断句题、翻译题考查中有所体现。 2015 年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中,文言文阅读列入了2014 全国大纲卷,选文及试 题。 一:如何读懂选文 选文多数是人物传记,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总结文章

6、涉及到几个人,他们之间什么关 系,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事。如果人物多且关系复杂时,可以单列一个人物关系表。叙事性 的文章要顺着原文事件的发展脉络理解。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 要尽可能地排除,不受其干扰。参看最后一个文言选择题,对文章进行翻译。有的时候可 以跳出文章,按常理推断文章的发展或所讲的道理。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 (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 (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 (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二、答题技巧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 则除外) (2)然后

7、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 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 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 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 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

8、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 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 (典、主 ) 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 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 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

9、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 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 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2011 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2013 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 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

10、C富人有不占田籍, 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12 广东)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籴(买米);穰(与农事有关);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 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14 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

11、人召若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 做事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 被) 重用、任用。 如: 2 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 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词的引申 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词的比喻义。如“金城 汤池”(比喻牢不可破)。词的借代义。

12、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词的假借 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 (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 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 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 (借出借入 , 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 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 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

13、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 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 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 因为) 附:考纲所列18 个虚词: 而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 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 来”)。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 而,俄而)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副词:“多么”。 乎助词 : 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

14、”;表感叹,“啊”、“呀”; 作词尾。介词:“于”、“在”、“从”。 乃副词 : 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 “就是”。代词:“你”、“你的”。 其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 是”;表期盼,“可要”、“要”。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 果”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且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连词,表并 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 “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助词

15、,用于句 首。 若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 构成复音虚词 所助词 :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和“为”呼应,表被动;和 “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 (凭借)。 为介词 :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 “由于、因为”;表被动,“被”。疑问语气助词,呢。 (10) 焉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语气助词:陈述感叹 疑问语气兼词“于之”;作形容词词尾 (11) 也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表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6、。 (12) 以介词 : 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 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 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 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连 词,“因此”、“于是, 就”。 (14) 于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 “对”、“对于”、“由于”;表比较,“比”;被动“被”。 (15) 与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连 词,“和”、“及”;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动

17、词(给予,结交,参 加)。 (16)则副词 : 表判断,“就是”;连词: 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 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7)者助词 : 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用在句中, 表提顿”。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18)之助词 : 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 前置的标志。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4性格表现题(句式题,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

18、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 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 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 虑: 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 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 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 看作 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

19、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 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 义指品质恶劣。 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 “指”(指 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常见古今异义如下: 1 亲戚 2 妻子 3 中国 4 所以 5 无论 6 更衣 7 殷勤 8 卑鄙 9 其实 10 春秋 11 结束 12 约束 13 中原 14 烈士 15 牺牲 16 虽然 17 不好 18 根本 19 学者 20 地方 21 山东 22 县官 23 致意 24 从容 25 便宜 26 故事 27 南面 28 可怜 29 以为 30 从而

20、31 至于 32 祖父 33 不必 34 因而 35 智力 36 前进 37 即使 38 向来 39 因为 40 老大 (抓住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的特点,对双音词进行切分) 6.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 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强加因果关系。 7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在通读全文, 了解大意的基础上, 利用以下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 词;句尾标志词

21、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 停顿 ; 文言文谓语 , 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 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 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 句首 ) 和宾语 ( 句尾 ) 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 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 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 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 如有些关联词常常 能承

22、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 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 刃:杀 ) 。( 2)名词活用为 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 动:有“把 -当

23、作 - ”的意思,如 : “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 活用做状语 :A. 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 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 之”。 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 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活用做名词: 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 并”。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 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 (4)形容词使动用法: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

24、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 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 如: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

25、所 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沛公安在 ?”疑问代词(如: 谁、何、 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 “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

26、。”。如 : “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 纪) (五)定语后置: (1)者:如 :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 “具告以事。”(鸿门 宴)。 备查知识3: 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 一、表示疑问 何以 ?( 凭什么 ?) 何所 ?( 所是什么?)奈何 ?(

27、怎么办 ?为什 么 ?) 如何;奈何?( 把怎样呢 ?) 孰与 ?( 与比,哪个更?) 独耶 ?(难道吗 ?) 二、表示反问 何哉 ( 也)?( 怎么能呢 ?) 何为 ?( 干什么呢?) 何之有 ?( 有什么呢?) 如之何 ?( 怎么能呢) 岂 ( 其) 哉 ( 乎,耶 )( 哪里呢 ?哪里呢 ?) 安哉 ( 乎)?( 哪里呢 ?) 不亦乎 ?( 不是吗 ?) 非欤?( 不是吗?) 宁耶 ?( 哪里呢 ?) (10) 顾哉 ?( 难道吗 ?) (11) 独哉 ?( 难道吗 ?) 三、表示感叹 何其也 !( 怎么那么啊!) 直耳 !( 只不过罢了!) 惟耳 !( 只罢了 !) 一何 ( 多么啊

28、!) 亦哉! ( 也真是啊 !) 何如哉 !( 该是怎样的呢!) 四、表揣度 无乃乎 ( 欤)( 恐怕吧 ?) ; 得无 ( 微) 乎 ?(该不吧 ?) 其欤 ?( 不是吗 ?)( 兼表反问 ) 庶几欤 ?( 或许吧 ?) 五、表示选择 与其孰若?( 与其,哪如?) 欤(耶),抑欤( 耶)?( 是,还是呢?) 其 ?其 ?(是呢 ?还是呢 ?) 六,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 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 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 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

29、,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 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 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不正确。此处樵是名词,指柴。取樵即取柴,“樵” 是“取”的宾语。(全句意为: 胡质的儿子胡威在回家路上住旅店时, 自己放驴,取柴 烧火做饭。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C富人有不占田籍, 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不正确。此处“质”意为抵押。(全 句意为:有个富人未登田地簿册,却将别人的田契拿来作抵押,霸占田地达一万亩。) 第三种:从语境

30、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不正确。此处“候”意为“看望”、“问候”。 (全句意为: 新阳侯阴就 亲自去问候他,朱晖避而不见。)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这是举例,不是题目。所举的都对。禾旁、耒旁与农事有关(具体说,禾旁的字与庄稼有 关;但说与农事有关也不错),示(礻)旁与祭祀有关。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 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不正确。此处“用事”指当权,执 政,。如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全句意为:晁错担任内史,地位尊贵 且受皇帝宠信,专权行事。)欢迎您的光临,Word 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双击可

31、删除 页眉页脚 . 谢谢!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赠语; 1 、如果我 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 给人笑吧! 2 、现在你不玩命的学,以后命玩你。3、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 王。 4、不要做金钱、权利的奴隶;应学会做“金钱、权利”的主人。5、什么时候离光明 最近?那就是你觉得黑暗太黑的时候。6、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7、 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

32、,博学,善属 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 诸王力争,祸 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 耳。 ” 于是与弟形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顬后迁 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 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 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已以行义,亦 复何就惧平?” 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 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 裁。及吕梁

33、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 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 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两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颜生异议。高宗以 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 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 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 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 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 “ 吾 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34、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 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 萧引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 且遣引观 /靖审其举措 / 讽令送质 /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 /靖即悟 / 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 /靖审其举措 /讽令送质 /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 /靖即悟旨 /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 / 审其举措 /讽令送质 /引奉密旨南行/ 既至番禺 /靖即悟 / 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 /审其举措 /讽令送质

35、 /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 /靖即悟旨 /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B. 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 崩,古代称帝王死为“ 崩”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 崩殂 ” 即为此意。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 京”“师” 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这不是选 择君主的时机,主

36、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 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 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 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 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 萧引不附权贵,受到连坐。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 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对萧引不满,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答案】 (1)D (2)D (3)D (4) 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 呢? 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玉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 了。 【解析】 【分析】( 1)本题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 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 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 高 宗”“引”“靖 ”“质 ”“密旨 ”“番禺 ”“旨” 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本题“ 观” 是动 词,意思是

38、“ 看” ,宾语是 “ 靖” ,故应在 “ 靖” 和“ 审” 之间断开,排除AB 两项; “ 悟” 意思是 “ 领 悟” ,宾语是 “ 旨” ,故应在 “ 旨” 后断开,排除C 项。故选D。 (2)D 项, “京师 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表述错误, “ 师” 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 师、军队。故选D。 (3)D 项, “ 萧引受到连坐” 和 “ 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 不合文意,根据原文“ 时殿内队主 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 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 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 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

39、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 可知,是因 为萧引曾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 对萧引不满,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受他人牵连,连坐” 这一说法属 于无中生有。故选D。 (4)本题中,第 句中, “ 正” ,形容词使动,使 正;两个 “ 以 ” ,都是目的连词,来; “ 明 ” ,申明;“ 直 ”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正直; “ 亦 乎 ” ,还 呢。第 句中, “ 诚” ,实在; “ 见欺于王 ” ,被动句; “ 故” ,因此; “ 间 ” ,从小路。 故答案为: D; D; D; 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

40、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 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玉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 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 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 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 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 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41、(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 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 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附参考译文】 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 法律制度。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

42、著作佐郎。侯 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 诸王尽力争夺,祸患 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 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 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 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欧阳頠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 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 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 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 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 道义,还有什么可忧

43、虑畏惧的呢?” 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 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 郎。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 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 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 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当时广州刺 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 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

44、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 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 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 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 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 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 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 想。 ” 萧引说: “ 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 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 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

45、 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 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 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 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 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 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 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 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

46、力省而有得。” 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 救民获 罪,亦所甘心。” 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 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 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 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 陈按察来,必无私。” 遂皆 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 何必若 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 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

47、” 由是 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 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 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 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 恤。 ” 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 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 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 /逃入宋境 /宋亡随制置 / 夏贵过汴 /祐斥下马 /挝杀之于 市/民间

48、帖然 B. 许蔡间有巨盗/ 聚众劫掠祐捕/之急 /逃入宋境 /宋亡 /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 /挝杀之于 市/民间帖然 C. 许蔡间有巨盗/ 聚众劫掠 /祐捕之急 /逃入宋境 /宋亡 /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 /挝杀之于 市/民间帖然 D.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 /祐捕之急 /逃入宋境 /宋亡随制置 / 夏贵过汴 /祐斥下马 /挝杀之于 市/民间帖然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下车,刚上任、刚到任。文中指陈祐刚到官任。 B.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列入 “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 C. “ 颜子 ” 是指颜回,“ 子 ” 是古代对人的尊称,可以称有道德、有学问的圣贤之人,如孔 子、颜子、孟子、老子,也可以用来称老师。 D. “ 忠定 ” 是陈祐的谥号,“ 谥号 ” 就是统一用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 “ 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