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

上传人:xgx5959 文档编号:5572194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生:可以在

2、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

3、就举手,好吗?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2整理数据。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言。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

4、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96158师:你看懂什么?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1)全班共有()人。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

5、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2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通过看表格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

6、。【板书设计】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例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96158(1)全班共有(38)人。(2)最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班级收集的数据不够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全校学生的喜好,应多收集其他班的数据,再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最终得出结论。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3、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

7、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课代表。教师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给数学老师帮忙。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二、互动新授问题导

8、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1理解题意。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择记录结果的方法。2选举方法。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他们两人所得到的票数,谁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师: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

9、计投票数据。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生自由发言。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生一起参与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4整理数据。师:整理的结果是怎样的呢?生: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票,每个“正”字代表五票。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

10、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5完成统计表。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522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生1: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生2: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

11、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生3: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题。学生先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填写简单统计表;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

12、先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填写简单统计表。再解决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四、归纳总结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统计

13、数据的方法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正正正正正正正0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522(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单元综合训练【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14、】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1简单的统计表。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生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生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2收集和整理数据。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师:画“正”字时,有哪些需

15、要注意的呢?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三、全课总结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1)【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16、。【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导入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

17、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三、巩固拓展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四、课堂小结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18、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板书设计】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一)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平均分(2)【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2及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操作。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教材第8页例2情境图片以及实物卡

19、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出示教材教材第8页例2情境图,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捕捉信息,发现问题。2通过仔细观察后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导入新课1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2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20、。提问: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发对?学生判断,交流反馈: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尝试解决,并画一画。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提问: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四、课堂小结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我们的生

21、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用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和同学、老师、父母一起交流讨论。【板书设计】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平均分(二)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练习二第4、5题。【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电子课件。【教学重难点】掌握把一些物品按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

22、”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上节课我们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还记得是怎么分的吗?(平均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2出示教材第10页的例3分果冻的情境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瞧!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帮同学们分果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二、互动新授1.感知“每几个一份”。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例3的题目。题目中“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学生合作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名上黑板分,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的方法。交流:可以分成几份?为

23、什么?(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奖励)结合媒体演示,教师总结:有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谈话: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按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了,现在你能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吗?能分成几份?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地分。交流反馈:8个果冻,每4个一份,能分成2份。教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巩固平均分的分法。(1)谈话:下面就让我们用分果冻的方法来分小棒。请拿出准备好的12根小棒。(2)读题,明确分法。(3)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填空。指名上黑板分,注意观察分法是

24、否正确。(4)补充:12根小棒还可以每几根一份地分?学生分分看,指名上黑板演示分法。(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的分法。)(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5)总结:刚才我们按每1根一份、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每6根一份的分法把12根小棒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每几个一份地分”。2.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16个杯子)(1)看要求,明确怎样圈后动手圈,再独立完成填空。(2)学生交流答案和想法。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5题。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在分食物,你瞧,小熊宝宝在分蜂蜜。引导学生读题,理解“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表

25、示“每4罐一份”。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再填出得数。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每4罐蜂蜜圈在一起”通过圈一圈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4.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6题。小猴子正在分玉米呢!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玉米?(14个)用情境图呈现分玉米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玉米的任务。接着提问:18个玉米可以装几袋?引导: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7袋,18个玉米比14个多4个,多2袋,那就是9袋。也可以画一画,多画4个,圈一圈,一共是9袋。四、课堂小结师:这节

26、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希望你们都能又准又快地把东西进行平均分配。【板书设计】平均分(2)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每几个一份地分平均分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除法(1)【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4,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难点: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具准备】教材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27、。【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二、新授课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2出示教材第

28、13页的例4。教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1)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2)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4)教学1243这个除法算式,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3出示:1535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

29、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4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放在2个框里面。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板书设计】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5课时除法(2)【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

30、例5,及练习三第4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具准备】教材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

31、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后答: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师: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二、新授课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题5。(1)师引导学生理解“每4个放一盘”,说明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地分,每4

32、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4)指导算式的写法。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总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45被除数除数商(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

33、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2份。)3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说一说每个算式怎么读,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出发吗?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

34、互相说一说。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灯泡一共有12个,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让学生把没2个灯泡用铅笔圈一圈。灯泡一共有12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1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表示每几个一份?除数应该写几?(每2个一份,除数写2)可以装()个灯座,商应该写几?(122=6)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6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并说明每个算式中,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除数,哪一个是商,以及算式中每一个部分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

35、能够灵活运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板书设计】第4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4=5被除数除数商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6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三第611题。【教学目标】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教学重难点】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

36、!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6题。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互相交流。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7题。小组合作,用小圆片摆一摆,再填上得数。交流反馈:147=2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后面三小题。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8题。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

37、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师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三、巩固迁移1在复习完成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第9题。(1)请学生自己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引导回答:102=5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个,每5个圈一圈。也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每2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5份,2个2个地圈。(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0题。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把圆片平均分,互相说一说,再写出除法算式。分析:图1表示把12个圆片,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或12个圆片,平

38、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列式:126=2122=6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图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1题。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进行练习。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自读“你知道吗?”【板书设计】第5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122=6186=3126=2183=6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1,及练习四第12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想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

39、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四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2=43=25=33=2填空。2()=43()=64()=8()3=12()4=205()=15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二、新课1引出除法算式123。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

40、3。2探讨计算方法。(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4)交流想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三、练习1练习四的第1题。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

41、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2练习四的第2题。(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商。四、总结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123=4想:三()十二商是4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8课时用26的乘法口

42、诀求商(2)【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以及练习四第35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说出口诀。42=65=29=63=55=34=24=54=204=305=123=102=学生口算,说出得数,并说说计算时用的是哪句口诀。2.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中的新知识。二、互动新授1.谈话:同学们,王师傅包子

43、铺今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2图)(1)谈谈你从途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观察并收集信息。)师:每屉蒸笼装4个包子,有6屜,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吗?(学生回答。)教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46=24)师:我们在计算这道算式时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2)教师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转变成除法算式?学生看图,改变题目,教师出示:一共各有24个包子,每4个一屉,可以装多少屉?怎样列式?(244=6)你是怎样算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3)师:还可以怎样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题目:

44、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屜,每屜装多少个?怎样列式?(246=4)你是怎样算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2.探究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师:观察黑板上的3到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乘、除法间的关系,要从算是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都有4、6、24这三个数,这三个数表示的意思一样。虽然4、6、24在三道算式中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是条件和问题不一样,算式也就不同,请大家想一想,4、6、24在乘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在除法算式中又分别叫什么?很多同学也都发现了刚才我们计

45、算的这三道算式其中有一道乘法,两道除法,都用了哪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三道算式,如“四六二十四”:46=24,244=6,246=4.3.出示一句口诀,让学生写出三道算式。三六十八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一个因数。这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三、巩固拓展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怎样很快求出各题的商,每道题的口诀各是什么。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五的第5题。让学生根据小朋友参加“二人三足”游戏的情境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交流方法。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根据乘法口诀想商,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了解。四、课堂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