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素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73850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素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素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素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素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素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素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素材.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小结与解题技巧 记叙文知识小结 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 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 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复杂的记叙文, 往往运用多种表

2、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 人物描写 :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心理描写、神 态描写。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 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的角度来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细节描写。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 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 (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

3、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 (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时,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事物的评价。 ( 4)记叙中的抒情表达对所记人物、事物的

4、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还 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记叙中的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 (6)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推动情节发展;C、 渲染气氛; D、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感情); E 、突出、深化主题。 ( 7)记叙中的人物描写语言、动作描写的一般作用: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人物思想感情,为塑 造人物形象服务。 (8)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A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B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 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C分析文章中议

5、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 中心密切相关;D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 9)整体感知即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比如分析字句,切忌脱离文章,一定要结合语境,讲明它在文中具体含义, 再写一般性作用。 (10)记叙文分析的侧重点。 A、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着重分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 2 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 B、记事的记叙文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故乡 C、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

6、抒情 的方式。如春 。 (11)过渡句(段)的作用:总结上文,提示下文承上启下。 其他可能有的作用:埋下伏笔、作铺垫,照应上文、首尾呼应。 (12)记叙文的语言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 蓄。 11、了解常用的一些阅读术语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对比、引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写作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古讽今、象征、联 想、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承上启下(过渡)、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讽刺、讽喻、对比、类比、开门 见山、卒章显志、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衬

7、托、正衬、反衬、映衬、烘云托月)、做铺垫、埋伏笔、设置 悬 念、实写、虚写、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12、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 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 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 题(深化中心)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

8、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 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 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 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 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 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

9、的题目,答题 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 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 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表现手法主要有:起兴、联想、 烘托、抑扬、照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化动为静、 动静结合、 以小见大、 开门见山叙 事抒情顺叙倒叙插叙卒章显志想象反 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直接抒情间接 抒情等。 (六)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

10、、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知识小结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 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 3 成因、功能等。概括来说,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文的总体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二、议论文分类:包括一般性议论文、评论、杂文、讲演稿、读后感等等。 三、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论据的基

11、础,论据为论点服务,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 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 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 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 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论证指运用论据

12、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 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主要有:驳对方的 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 (3) 也有的文章采用立论或驳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 五、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举例论证选择事例应具有以下特点:一要真实; 二要典型; 三要新鲜; 四要充分。 也可称作“摆 事实”、“事实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的典型事例论证的论点,论证具体,使作

13、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B.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 式等来证明论点。是“讲道理”中最重要的一种。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道理论证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C.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更鲜明地突出论点,使是非曲直更明了,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和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作者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 象。 D.比喻论证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如鱼我所欲也。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

14、易懂。 答题思路:把比喻成进行论证,更生动形象地说出了的特点,通俗易懂,更容易让读者接 受和理解。 E. 类比论证类比证论是通过已知事物( 或事例 ) 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 或事例 ) 进行比较类推从 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F.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就是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直接引用、交代出处的叫明引,不交代所引的话是 谁说的或出处叫暗引。本质上来说,它仍然是属于道理论证的。 找论证方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比论证中往往包容其他论证方法。 2、引用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是道理论证,作者所作的理论分析或阐述也都看作道理论证。 3、中考一般考察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居多。其

15、中对比论证要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对比关系。 六、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来说,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 ( 也叫引论 ) 分析问题( 也叫本论 ) 解决问题 ( 也叫结论 ) 。可以分两大类: 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 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4 叫“横式”。 七、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1. 分析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和作用。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常常有四种: 直接揭示论点,例如: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暗示议论缘由,例如:纪念白求恩 提示论点方向,例如: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提示议论范围,例如:谈骨气、 想和做。 2、统领文章整体或者与题目吻合的

16、观点很可能是中心论点。 3、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句中,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 4、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有些过渡句也常具有归纳上文分论点和提出下文分论点的作用。 5、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 词来寻找论点。 八、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此外还可能具有生动性和色彩鲜明的特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知识小结 一、文体定义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 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文体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17、根据说明语言 的不同特色,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三、说明顺序 A 时间顺序。如:从早到晚,春夏秋冬,从古到今。 B 空间顺序。如: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 C 逻辑顺序。以事物内部的联系来安排说明的先后顺序,如:由浅到深、由主到次、由一般到特殊、由 现象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部分、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 四、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中 考着重考查前6 种) 1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更具体、形象、确切, 增强说明力,便于读者理解。 如:

18、犹太人的智商很高,其中有许多杰出人氏。比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等等。世界各行业的 十个领军人物中,有一个就是犹太人。 2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作用:通过鲜明对比, 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 特点 ( 地位 )。 如: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要远落后于日本,一个日本人一天的GDP相当于 23 个中国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国是 0 人,日本是12 人;世界500 强企业中,中国是12 个,日本是88 个,在日本高峰期时,前十名 中一半以上是日本的。 如:姚明相比奥尼尔来说,力量小,但有身高优势。他成为了NBA本季度最佳中锋。 如:中国和美国的电信资费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线路

19、,同一时段,美国打给中国花1 美元,而中国打给美 国则要花8美元。 3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通俗,增强 文章的趣味性,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如: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灵魂,请为你的窗户装上玻璃。 4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作用:使说明条理清楚,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 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如:歌唱的一般分类有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 5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作用:使说明准确无 误,令读者信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 5 如:女性的色盲率是1/1000 ,男性则高达70/1000 。 6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判断句,如 “,是。”或“叫做。”作用: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读者对其概念有 确切的认识。 7、作诠释:也叫注释说明,它是对概念进行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更具体、全面地让读者了解事 物的特征。 8摹状貌: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 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作用: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9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

21、: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 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10引资料:引用资料来说明事物。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故事 等,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有情趣性、权威性、神秘色彩。 打比方是修辞本质上是比喻,强调相似点,有本体和喻体。 摹状貌,不是修辞,虽然也强调相似,但更多的说明趋势,状态具有什么特征,无本体与喻体。有些类 似于记叙文里的“描写手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定义要求完整,本质地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 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解释。一般而言, 下定义形如“A是 B”, 但同时“B是 A”也说得通, 作诠释则不行。 如:黑洞是演变到最后阶

22、段的恒星。(下定义) 黑洞有无穷大的引力和无限大的质量。(作诠释)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下定义) 人有很高的智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诠释) 五、说明语言 A、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准确性、科学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有生动性、趣味性。 B、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具体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准确性、科 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六、说明文结构 常见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 递进式等。 七、答题技巧 ( 1)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语言的特点时,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有些

23、是使说明对象具体化、 形象化,有些使事物层次清晰,内容明白,有些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丰富有趣,使深奥复杂的道理变得 浅显简单,有的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例如: A 据说人类最长的梦境,一般不超过8 分钟时间。 “据说”表明这仅仅是一种传闻,未得到科学证实,“一般”表明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但不代表全部,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考题形式一:“”词好在哪里? 答题思路: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 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如:通常情况下,姚明在NBA赛场上每场得分都在20 分以上。 考题形式二:“”词

24、能不能删掉? 答题思路: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会影响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 删掉“”词, 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 用了“” 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 留有余地, 具有科学性。(3)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答题思路:、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一般是往前找; 6 、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如:中国人历来认为日本人个子矮,比如“倭人”就是中国对日本的蔑称。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均身 高首次低于日本人。这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得到了正式。 (4)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

25、定义: 答题思路: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A、 格式: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B、注意点: 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 (5)语句作用、含义分析 答题思路: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 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注意: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 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 (6)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思路: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 具体直观、 深入浅出 (科学准确) 地说明了 (说 明内容)

26、,使读者(作用效果)。 (7)主观题 主要题型: A、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B、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 行补充说明。 C、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D、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E、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8)做题三“忌”:一忌见长文就心烦、心慌。二忌见短文就草率提笔。三忌做题时注意力不集中。 常用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五种,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解说(说明)

27、。 表达技巧也可以说是写作技巧,是指作者熟练而巧妙地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来完美地表达思想感情,也可 称为艺术技法。表达技巧可以分为一般技巧和辨证技巧两大类。一般技巧又可以分为:比兴(比就是比 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对比、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 、 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面) 、 巧合 (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 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 “合” 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 、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要素构成。)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 觉沟通起来, 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 、意识流与拼贴画。辨证技巧又可以分为

28、:虚 与 实(实就是实写,虚就是虚写。) 、疏与密(疏就是略写,密就是详写。)曲与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 折。 ) 、动与静(有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两种主要方式。 ) 、除此以外,辨证技巧还有“抑与扬、张与弛、 隐与显、少与多、庄与谐、断与续”等等 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 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等。 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 ( 一) “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 二)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 三) “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 四) “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 ( 五) “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 六)

29、 “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 ( 七) “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 ( 八) “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法 ( 九) “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 7 ( 十)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散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 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 3)

30、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 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

31、观感受, 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 1. 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 2. 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 3. 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 再写什么 - 后写什么) 例 1:2006 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 题: 本文以为线索, 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 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 二) 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 2. 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

32、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 反问:加强语气 5. 反复:强调 6. 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8 7.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 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 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 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 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

33、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 题: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 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 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 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 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 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要如般,你的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

34、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 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 1、必须用第一人称;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例如: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 题:他边哭边说: “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 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

35、 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 方法指导: 如: 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 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9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 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 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

36、句。 例 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 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例 1、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 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 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例 2、 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 “读了这篇文章, 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37、?请简要说一说。”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

38、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揣摩人物形象 题型 ; 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 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 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

39、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 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 种特殊的效果。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 10 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 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

40、点词语和句子。) 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 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 缺要素 . 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 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 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 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41、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在 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 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六方面进行思考: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2. 暗示社会环境; 3.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 启发和美的享受。 4. 营造气氛,渲染气氛; 5. 推动情节的发展。 6. 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7. 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四、挖掘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

42、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 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形象入手;二是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 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五、捕捉精妙的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作家驾

43、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 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 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11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一)人称 1.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 第二人

44、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 时间或空间 )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紧凑;内 容更加丰富,充实,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 整 4.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 平叙: (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写法 1. 伏笔

45、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 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2. 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四)修辞手法 1.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 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

46、畅。 6.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 以主要人物为题。 5. 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 如 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记叙文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

47、容的文体。 2. 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 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 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12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 全文,分

48、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 的。 (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 过。 (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 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 呈现出

49、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 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 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 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 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