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2018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97页,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78629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2018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97页,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2018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97页,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2018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97页,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2018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97页,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2018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97页,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2018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97页,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2018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97页,含答案).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 ) ;其他单位有:千米( Km ) 、分米( dm ) 、厘米( cm ) 、 毫米( mm ) 、微米( m ) 、纳米( nm ) 。 1 Km=1000 m ;1 dm=0.1m;1 cm=10 -2m ;1 mm=10-3m ;1m =10-6m ;1 nm =10-9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 ;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

2、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2. 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 ;常用的单位有小时( h)分( min)等 。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 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 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表示物体运

3、动快慢的物理量, 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国际单位是 米每秒( m/s) 。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区 别匀 速 直 线 运 动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特 点 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不变 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 求速 度 用 v=s/t 求速度 用v=s/t 求路程 s内的平均 速度 基础检测 1. 妈妈用电动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 物是( A ) A. 电动车上的座位B. 路旁的树木C. 迎面走来的行人D. 从旁边超越的汽 车 2. 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 B ) A.3m/s

4、 B.30m/s C.300m/s D.3000m/s 3. 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B ) A. 航模飞行器以 11m/s 的速度飞行 B. 汽车以 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图 2 C. 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 时间跑完全程 D. 从 30m高出竖直下落到地面的物体用了2.5s 4.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车窗B铁轨C路边的树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5.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 参照物汽车( B ) A. 向东运动B. 向西运动C. 静止不动D. 无法确定 6. 机场周围不

5、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D ) A. 以地面我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 以机场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 以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 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7.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 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 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 两人运动路程 s、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图像,正确的是( B ) 8. 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 D ) A. 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 改进测量方法 C. 更换更精确的测量

6、工具D. 测量数据不合适时,可做适当的修改 9. 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 C ) A. 河岸上的树B. 迎面驶来的船C. 船舱D. 河 水 10. 空中加油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水平方向以相 同的速度飞行,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 受油机是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 加油机是运动的。 11. 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 像如图 2 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15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 动。 12. 如图 3 所示,量筒的直径d 为 1.20 cm 。 13.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

7、物,枯藤是 静止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 是运动的。 14.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 4 甲、乙所 示,其中甲是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乙是相同路程 比较所用的时间。 图 3 图 4 15. “五一”假期 ,小明一家乘汽车前往钦州探望爷爷,在经过如图 11甲所示的交通标 志牌时 ,汽车行驶速度如图5乙所示,若汽车继续以该速度 匀速行使 ,再经过0.5 h 才能到达钦州;一路上他看到公 路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这是以汽车为参照 物。 16. 如图 6 所示,是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频闪摄影照 片。照相机拍照时每隔0.02s 曝光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

8、从A位置下落到 F 位置时所用的 时间是 0.1s ,此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大约是4m/s。 17. 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 7s的成绩。 求: (1)小明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 快多少秒?(已知声速为 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 (1)v=s/t=50m/s 7.14m/s (2)由 v=s/t 得 t 声=s声/v声=50m/340m/s0.15s 备考满分挑战 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A ) A米B秒C.摄氏度D.安培 2.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

9、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车窗B铁轨C路边的树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3.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A ) A. 教室里的黑板B. 教室地面上滚动的篮球 C. 教室外走过的同学D. 教室外飞过的小鸟 4.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 附近安放了图 l 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 公里”的是 ( A ) 5. 如图 2 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 6. 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取决于( D ) A. 测量工具的分度值B. 测量工具的种类 C. 测量工具的量程D. 测量

10、工具的使用方法 7. 如图 3 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钦州驶向南宁,若钦州至南宁的 图 5 图 3 图 6 路程约为 1.2 10 5 m ,则( D ) A.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 该汽车只要 1.5 小时就可到达南宁 8. 夜晚,我们观察到乌云穿月。如果说月亮是运动的,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 C ) A. 太阳B. 月亮C. 乌云D. 观察者 9. 张大爷说:“昨晚的那阵大风可厉害了,把我家院子里的一棵大树吹到篱笆墙外了。” 张大爷说这句话时,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 篱

11、笆墙B. 大树C. 房子D. 围墙 10.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 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 误差是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所引起的 C.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难以避免 11. 如图 4甲所示,物体长度为2.50cm。如图 4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337.5s 。 12.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公路上沿着风的方向骑自行车,结果甲感到顺风, 乙感到无风, 丙感到逆风,则甲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 乙运动的速度等于风速,丙运动的速度大于风速。(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13. 传说孙悟空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

12、千里(折合 5.4 10Km ) , 我国高铁的安全运行速度可达300Km/h 。已知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7810Km 。请根 据这些数据估算孙悟空从花果山约需翻7 个筋斗云即可到达月球;若建一条“地月高铁” ,以 300Km/h的速度从地球运行到月球约需1260h。 14. 如图 5 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铅笔的长度为 5.20cm。 15. 如图 6 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时间(路程) 比较路程(时间)的方法。 16. 一座大桥长 1.6Km,一列长 200m 的火车以 15m/s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 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解:S

13、=S桥+S 车 t=s/v=(1600m+200m)/ 15m/s=120s 图 4甲 图 4乙 图 5 图 6 第二章声现象 复习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 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2. 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介质:固体 、 液体 、 气体 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速 (1)影响

14、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 有关。 (2)大小: 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 在气体中 的传播速度。即:V固V液V气。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色 、 响度 和 音调 。 名 称 概念影 响 因 素相 关 关 系 音 调 声音的 高低 。发 声 体 的 频 率。 频率大,则音调高 ; 频率小,则音调低 。 响 度 声音的 大小 (强 弱) , 常用分贝( dB) 表示。 发 声 体 的 振 幅及 距 离 发 声 体 的远近。 振幅大,则响度大; 振幅小,则响度小。 音 色 声音的品质。 由 发

15、 声 体 的 材料、 结 构 和 发 声 体的 发 声 方 式 决 定。 不同 的人, 不同的乐 器, 发出 的声音 一般音色 不同 。 考点三噪声及噪声的控制 适时总结 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1. 物体发生振动且声波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响度要足够大,声源距人耳不能太远; 3.有良好的听觉器官。 1. 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 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噪声是指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 音 。 2.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6、; (3) 在人耳处减弱。 考点四声的利用 1. 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Hz 的声音)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2.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 的声音) (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3. 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如:回声定位, B超。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如:超声波碎石。 基础检测 1.在敲响大钟时,我们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D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7、”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2. 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琴声,产生这种声音的振动物体是(B) A. 手指B. 琴弦C. 空气D. 弦柱 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C) A.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B.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 ,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 D. 在月球上宇航员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话才能交谈,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 4.人潜入水中,仍然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的声音,传播这个声音的是(D) A. 空气B. 水C. 说话的人D. 空气和水 5.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B ) A.

18、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6. 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A) A. 增大声音的响度 B. 增大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D. 减小噪声 7. 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利于学习、休息的理想环境是(B ) A.0dB 完全没有噪声的环境 B. 3040dB的较安静的环境 C. 80 90dB的环境 D. 100dB以上的环境 8. 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D ) A.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在嘈杂的车间里,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 D.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 9. 下列事例中 , 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B)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

19、超声波清洗仪器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10. 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响声,第一次是 由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水 传来的;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11. 把手表用牙齿咬起来,两只手捂紧耳朵,你会听到滴答声加强了许多倍,这说明了: 固体能够传声,而且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12. 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 (3)她是唱高音的歌唱家;(4)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1)和(3) ; “高” 字指响度的是 (2)和(4) 。 备考满分挑战 1. 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

20、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 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C) 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传播速度不同 2. 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1 所示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 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 ) 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 在道路旁边设置隔音墙 C.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3.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4. 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

21、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 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C ) A频率B振幅C音色D节奏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 B.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C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6. 如图 2所示,主要体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B ) 7.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叫喊才能让较远处的 人听见。 这里的和是指声音的( C )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 8.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B ) A. 大象的“声音”交流B. 蝙蝠的“回声”定位

22、 C. 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选项 D 是回声加强了原声的结果) 9. 为了减少噪声污染,人们进行多方努力,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D) A. 把高噪声的工厂迁移往远郊区B. 给噪声大的机器装上隔音罩 C. 在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绿化D. 关闭所有声源,彻底消灭噪声 10. 同学们上音乐课时, 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空 气传播的。 1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钓鱼时,鱼会被岸上的叫喊声吓跑, 说明水 (或 液体) 能传声。 12. 声音是物体 _振动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

23、看见闪电,后听 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大于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小于”、 “大 于”或“等于” )。 13. 利用超声波可测海洋的深度, 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船上发出 信号 6 秒钟后在海面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底的深度是多少? 解:h=s=vt/2=1500m/s6s2=4500m 14.海面上有一只舰船, 上面有一台超声测位仪, 竖直向下发射一超声波, 经过 4s收到回 波。已知此处海底深2000m,则超声波在此海水中的速度是多大? 解:V=s/t=2000m24s=1000m/s 15.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 m 处鸣笛

24、,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 m 后,司 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 解:根据题意可知: t车=t声, t 声=s/v=(700 m240 m)340 m/s=4s V 车=S车/ t车=40 m/4s=10 m/s 16.反坦克炮瞄准一敌人的坦克,开炮后0.6 s看到炮弹在敌坦克上爆炸,再经2.1 s 才听 到爆 声,若当时的声速为340 m/s,则此反坦克炮距离敌坦克有多远?炮弹飞行的速度为多大 ? 解:根据题意可知: 0.6 s是炮弹用的时间, 2.1 s是声用的时间。 S=v 声t声=340 m/s(2.1 s-0.6 s)

25、=510m V 炮=S/t炮=510m0.6 s=850m/s 第三章物态变化 复习目标 1. 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3. 掌握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能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重点: 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物态变化的一些因素。 难点: 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 1. 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规定为 0,沸水的温度 规 定为 100。 2. 温度计 (1

26、)原理: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 估:估计 被侧物体的温度 。 选:据估测温度选择 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 看:看清温度计的 量程和分度值 。 放:玻璃泡全部 浸入被测液体 ,不要接触 容器底或侧壁 。 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 ,视线与 液柱上表面相平 。 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 1. 熔化:物体从 固态变成 液态叫熔化。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2. 凝固:物体从 液态变成 固态叫凝固。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3.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非晶体 熔点和 凝固点 有没有 熔 化 过 程 吸收 热量,温度 不变 ,

27、物质 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吸收 热量,温度 升高,物质先变稀,最后成为液体。 熔化条件温度达到 熔点 ,继续 吸热 。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温度达到 凝固点 ,继续 放热 。放出热量 熔 化 图 像 凝 固 图 像 举例海波、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沥青、玻璃、松香、石蜡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 物体从 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汽化需要吸热。 (1)汽化的方式: 蒸发 和沸腾。 (2)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异同 点 蒸发沸腾 不 同 点 只在液体 表面进行在液体 表面和内部同时 进行 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必须达到 沸点且继续吸热 缓慢的汽化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 温度降低温度保持不变

28、 相同 点 1都是 汽化现象 2都使液体变为气体3都要 吸收热量 2. 液化 物质从 气态变为液态 的过程叫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大大地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或二者兼用。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 1. 升华 物质从 固态直接变成 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 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 干冰、樟脑丸、钨等。如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就是由于灯丝升华的缘故。 2. 凝华 物质从 气态直接变成 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自然界中的霜的形成,就是由 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基础检测 1北国的冬天, 真的很美。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

29、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B ) 适时总结适时总结 物体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时可以相互转化的,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通 常几个过程交织在一起,在分析问题时要依据具体情景合理分析。如: 用久的白炽 灯玻璃泡内会发黑。其原因是电灯通电发光时,在高温下灯丝发生升华成为钨蒸 汽;灯灭时温度降低,钨蒸汽遇冷凝华为钨粉附在玻璃泡的内表壁。故发生的物 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具体情况见下面的物态变化循环图: 适时总结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通常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都随气 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液体沸腾时温度要达到沸点并且还要继 续吸热。

30、 图 2 图 3 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 2如图 1 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C) 3.图 2 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B ) A 海波的沸点是 48B.海波在 BC 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 CD 段是气态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 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80以上的热水中, 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D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5.下面哪项措施的

31、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D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 室内 6.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C) A.沸点低B.密度小C.凝固点低D.比热大 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D) 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D霜的形成 8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C)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

32、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 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10.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 了图 3 所示的“雾凇”。 “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B )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

33、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12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液化 _ 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汽化(蒸发)_的缘故。 13霜是由水蒸气 凝华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放出 热 量(选填 “ 吸收” 或“ 放出” )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备考满分挑战 1.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C ) A30B33C37D39 2如图 1 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C ) A 甲B 乙C.丙D丁 3. 在加油站常看到一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这一要求是为了防 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事故,因为在

34、常温下汽油很容易(B ) A 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4. 如图 2 所示是表示某一物质熔化时温度(T)随时间( t)变 化 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 ) AAB 段物质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物质的熔点不断升高 BBC 段物质的温度不变,说明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CBC 段物质的温度不变,说明该段时间内物质不吸热 D物质熔化过程的时间为30min 5. 我们烧水,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C ) A. 先熔化后汽化B. 先汽化后升华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液化后汽化 6. 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汽化(

35、蒸发);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液化;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升华;(4)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 凝华。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选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 ; 白炽灯用久了会变黑,是由于灯丝钨先升华后凝华(选填“升化”或“凝华” )的结果。 8.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直到水沸腾 5min 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3 所示,请将 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时间/min 0 12 3 4 5 6 7 8 水 的 温 度/ 9 0 9 2 9

36、4 9 6 9 8 9 8 9 8 9 8 9 8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由水的沸点,可判 断出当 时的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 “等于”或“低于”)1 标准大气压。 (3) 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如图 4 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 系的是(B ) (4)在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6(a)、(b)所示的两种情景。 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a) 第四章光现象 复习目标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 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

37、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重点: 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 难点: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 2.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 均匀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 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为310 8 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 4. 用 光的直线传播可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 考点二光的反射 1.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反 射 。 2. 光的反射定律 (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

38、平面内。 (2)异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的两侧。 (3)等角: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 。 3. 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2)漫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4. 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考点三平面镜成像 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虚实:成的像为虚像 。(2)大小: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 (3)距离: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4)对称: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对称。 考点四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定律 (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39、在同一平面 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的两侧。 ( 3) 角不相等 定性:空气其他透明介质。 变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 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考点五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1. 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 象叫做光的色散 。 2. 光的三基色是红 、 蓝 、 绿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 、 黄 、 蓝 。 3.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考点六看不见的光 1. 光谱:把 红、橙、黄、绿、蓝、靛、 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

40、序排列起来,就 是光谱。 2. 人眼看不见的光: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 ,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线 。 基础检测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C) A.汽车上的反光镜 B.月亮 C.蜡烛的火焰 D.钻石 2. 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 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3. 下列不能 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C) A.激光准直挖掘隧道 B.夏日浓密的树荫下可见圆形的光斑 C.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D.日食、月食 4 史记 、 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 描述过海市蜃楼

41、的奇观。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A)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5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B) 6. 图 1 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的是(C) 7.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A. 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8. 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 甚至会引起皮肤癌 , 这是由于太阳光含有以下哪几种光线 造成的( B) A. 红外线B. 紫外线C. X 射线D. (加玛)射线 9. 如图 2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立一长杆AB ,图中带箭头的线是一条照到地面的太阳光 线,请你作出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 10. 画

42、出图 3 中放置平面镜的位置。 11. 如图 4 所示,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角,要用一平面镜将太阳光垂直反射倒井底, 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为75 。 12. 红领巾只能反射红色光,绿叶只能反射绿色光 , 所有色光都不能反射的 物体是 黑色的 备考满分挑战 1. 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 ) 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2. 下列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C ) A.激光准直挖掘隧道 B.夏日浓密的树荫下可见圆形的光斑 C.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D.日食、月食 3. 自身能发光的物

43、体称为光源。以下发光体通常为人造光源的是(D ) A.太阳 B.闪电 C.水母 D.蜡焰 4. 通常所说颜料呈绿色,是指观察该颜料时所用的照射光源是(A ) A.白色光 B.红色光 C.绿色光 D.蓝色光 5. 生活中与光有关的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B ) A.海市蜃楼B.小孔成像C.湖面倒影D.潭清水浅 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 是( A ) 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x10 8m/s B 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光总是沿直

44、线传播的 8. 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C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9. 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D) 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 B. 变高了的人的实像 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 D. 变高了的人的虚像 10. 生活中常用的与平面镜类似的光学工具是(A) A.穿衣镜 B.放大镜 C.后视镜 D.哈哈镜 11. 人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不发光的物体能(B) A.吸收照射的光线 B.反射光进入人眼 C.使人的眼睛发光 D.物体发出红外线 12.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 处,他在镜中

45、的像距离平面镜 _3_m ,人若以0.5m/s 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 _1_m/s。 13. 如图 1 表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 的情况。试从图中判断A、B、C三束光线中,入射光线是 _BO_ _,反 射光线是 _ OA _ ,折射光线是 _OC _。 14. 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水中月,摘 不到的镜中花”这是描述光的_光的反射 _现象。 15. 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5 度角照射。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在图2 中画出这束光线射到 水面后的传播路径。 16. 如图 3 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一束光射到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

46、后经 过点 A,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7. 小明做“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4 所 示。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A和 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 (1)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 B。从玻璃板的前面进 行 观察, B始终不能与 A的像重合,原因是 _ 玻璃板与平面镜不 垂直_ 。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_ 距离_ 的关系。 (3)两段相同的蜡烛用于比较物与像 _ 大小_ 的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不能_ (选填 “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 (5)实验表明,平面镜成像特点是:

47、 _ _ 18.小豪用如图 5 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 环境中进 行 (选填“较明亮的”或“较黑暗的”) (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 的 像,这是由于 玻璃板较厚 造成的。 (3)如果将蜡烛 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图 1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目标 1. 能通过实例或实验,认识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 会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透镜及其原理;了解透镜的其他应用。 重点: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复 习 过

48、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透镜及透镜作图 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 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 薄边缘厚的透镜 2. 有关透镜的科学术语: 主光轴 ,光心,焦点(F) ,焦距(f ) , 3.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 三条特殊光线:(如图 1 所示,比较两透镜的异同) (1)凸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 通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 -平行于 主光轴 ; C.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 不改变 。 (2)凹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 虚焦点 ; B.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 主光轴 ; C.通过光心的光线 - 传播方向 不改变 。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表(将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物 距( u)像 距( v)像的性质应 用 大小正倒虚实 无限远v=f 极小 光斑测焦距 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