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79287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宁波地区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生须知:试卷共有五个大题,满分为12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一、书写( 5 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9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读书,就像是隐身地串门。我们通过阅读结识了为中国的国防武器事业鞠躬尽cu的邓稼先, l ng听 了端木蕻良要为故土洗去污hu 和耻辱的誓言,体察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zu 之情 阅读让我们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变成了享受。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8 分) 1 士别三日,。 ( 孙权劝学) 2

2、,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 3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岑参逢入京使中“,”两句诗 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 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晚年的王维看到盛开的芙蓉“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落寞景象, 不禁想起了自身的遭际,勾起了丝丝感伤之情。但幸运的是苍翠的竹林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兴之所至,他可以 “,”(王维竹里馆 ) ,有琴声相伴的惬意生活又抚平了他心底的波澜。 3文言积累。 (3 分) 1见往事 耳 2策勋 十二转 3康肃忿然 曰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3、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本文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一个很生 活化的鲁迅形象。 B卖油翁的作者是南宋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唐宋八大家” 之一。本文选自他的 归田录。 C.杨绛的丈夫是钱钟书,字默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围城。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文中出现的“可汗”为古代西北地区民族的最高统治者。 5名著阅读。 (6 分) 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3 分) A. 祥子成亲 B. 雨中拉车C.买羊肉包D. 大兵抢车 甲()乙()丙()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当时他(填形象特点) ,令人喜爱。后

4、来,他屡 受打击,变得(填形象特点) ,判若两人。 (3 分) 6综合性学习(5分) 2017年,央视朗读者火爆了全国。观众和嘉宾共同感受朗读带来的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阅读 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朗读者是全国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活动旨在让节目中的朗读嘉宾分享各自的动人故事,展 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朗读有感情,有色彩,有气味,意趣无穷。 感悟朗读的魅力,传承文化,传递思想,感受人文。朗读者节目就是通过朗读的形式,让朗读者及观众感悟文化 的魅力,体验现代社会思维与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感悟中华传统文明的魅力。 【材料二】朗读是把文字转

5、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 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强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迫使人们向工 作倾斜,花在朗读上的时间骤减。观众的眼睛被娱乐填满,表情是哈哈大笑,而内心却是空空的。 (1)为了激起学生对朗读的热情,某学校初一语文组准备策划一次“朗读者大赛”,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出大赛主 题宣传语,用上至少一种修辞。( 2 分 ) (2)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受到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在网上发帖,呼吁寻找失落在生活中朗读。假如你是网民“路漫 漫其修远兮” ,你会说什么?(3 分) 网民“之乎者也” :寻找朗读,寻找自我,寻找

6、那份心灵的宁静。 网民“笑傲江湖” :朗读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给予自己一个温暖的被窝。 网民:“夏末”:我们需要“诗和远方”的力量,尤其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更该关注朗读的力量,情感的 力量,为每一颗漂泊无依的心找到安稳的落脚点。 网民“路漫漫其修远兮”: 三、阅读理解(25 分) (一)车夫老马(12 分) 老舍 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车夫们几乎都怒目地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棉袄。两个耳朵冻得通 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眉上、 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 摸

7、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挣扎着说了句:“沏一壶。”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 “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 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 qi n,支撑 ) 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 ” 糖水刚放在老车夫的嘴边上,他哼哼了两声。 “喝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 “啊?”老车夫睁开了眼,看见自己是坐在地上,腿蜷了蜷,想立起来。 “先喝点水,不用忙。 ”掌柜的说。 大家几乎都跑了过来。 “哎!哎!”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地吸糖水。

8、慢慢地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 ” 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 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地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不要紧!劳 诸位哥儿们的驾! ”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 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祥子猛地跑出去, 飞也似的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哎! ”老者像是乐

9、,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一个中年的车夫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 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 ”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地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

10、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 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不用!”老者得意地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老者吃完自己的份儿,等着小马儿吃净了包子,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 拉小马儿。 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 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 选自骆驼祥子第七章,商务印书馆2012 年版,有删改 ) 7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 分) 关于情节关于人物 老马一进茶馆就晕倒老马生活

11、很贫苦 (1) 老马待人很 (2) (3) 老马对孙子很疼爱 爷孙吃包子,谢别众人老马因孙子孝顺而得意 8.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的句子。(2 分)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为什么老马会有“像是乐,又像是哭”的表情?) 9茶馆掌柜的处理车夫忽然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这说明了什么?(3 分) 10 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最终的命运如何?老马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 分) ( 二) 挽着汉字跳舞 (13 分) 老于是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清癯雅士。虽然这所新学校叫“外国语 学校”,但第一堂语文课,老于就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

12、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清新,如朝雨轻尘般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又涌上 心头。方块汉字,有情有义,有起承转合,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汉字与 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生长的那种神奇力量时,激情满怀。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 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全班鸦雀无声, 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颗牙、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

13、课,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狸叫。挪威神曲狐狸叫中那 些模仿小狗小猫、老牛青蛙、大象鸭子的叫声,类似儿歌,但在这古朴的自然之声面前,那些声嘶力竭的演唱显得 多么矫揉造作。老于禁不住有点不平,“阿Q ”地想: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 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种,什么时候流行呢? 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总感觉现在的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天空虽然还继续广袤着, 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鸟 儿只在 KTV中才放开歌喉啁啾。那些依据地貌天象、鸟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

14、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 满街的招牌、满屏幕的广告词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创新”汉 字以求吸引眼球。仓颉一点点被拔光胡子,剥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 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他突然明白古代徽墨为什么“拈来轻、嗅 来馨、磨来清” ,那一定是因为徽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 圣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 入夜,老于到高大而稀疏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回家,关灯就寝,老 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

15、舞。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敦煌卷子、摩崖石刻, 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鸟儿从树枝“决起而飞”,戛然而落; 树枝如琴弦般颤动:天空中鲲鹏小鸟和黄土尘埃各行其道竞自由,庄子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夺得逍遥游冠军。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鸟累了,就待在树杈上梳理羽毛。宏大的阿房宫建筑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带;仓颉、屈原、王羲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草,无名 后生们争相表达和推演各自的思想华章,你来我往。茶马古道,纵横阡陌,仓颉汉字如月当空。即使电子邮件取代 了驿使,汉字依然静有意,动则舞。老于深吸一口气,

16、一股清凉从头传到脚底。在梦中,在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清新 时分,在阳关前古道边,他看见万国衣冠争入关,百千书生叩关行。边塞的城墙满是汉字真迹“秀”。有文天祥的遗 笔“正气” ,有颜真卿写的“刚大”,有硬骨头方孝孺写的“忠烈”虽偃仰啸卧,千姿百态,却笔笔中锋。老于 梦中觉得浑身发热,欲伸筋拔骨,好像身体又在发育成长。 (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 11文章以“挽着汉字跳舞”为题有何妙处?(3 分) 1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1 分) 13怎样理解第段中画线的句子?(3 分) 14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 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汉字。(3 分 ) 四、古诗文阅读(21

17、分) (一)卖油翁(7 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 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 公亦以此自矜 2 睨 之 3 但微颔 之 17. 翻译句子( 2 分)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18. 文章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2 分)

18、 (二)元镇读书(10 分)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 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 怒而叱之 , 责往田则携至 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 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注】外兄:表兄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 取而疾走 2 镇自小至老手不释 书 3 反 长安 20. 下列加点字与“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 分) ( ) A.蒙

19、辞以军中多务B.公亦以此自矜 C.徐以杓酌油沥之 D.投以骨 21. “”线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 2 分) 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22. 小敏和小宇对元镇“取旁舍儿书”和“见诗经取而疾走”的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请结合文 本说说你的理解。 (3 分) 小敏:元镇这种迫切学习知识的精神真是让人敬佩啊。 (三)再游玄都观(4 分)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背景材料】 :上次游玄都观写赏花诗后,刘禹锡又被贬出京,14 年后重被召宫,写下本篇。诗中的种桃道士指打击 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刘郎指刘禹锡自己。 23. 开头两句写出

20、了景物的特点。(2 分) 2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五、写作( 40 分) 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和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 乐观执着?是校内的阅读思考互助,还是野外的漫步远足探险?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发现,是感悟, 是挫败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 请以“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 名、校名等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 书写( 5 分) 二、 积累运用( 29 分) 1 (4 分)瘁聆秽

21、怍 2. (8 分) 即更刮目相待 杨花榆荚无才思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 (3 分) 1 往事 :历史 2策勋 :记功勋在策书上 3 忿然:气愤的样子 4. (3 分) B 5. (1) (3 分)甲( C )乙( B )丙( D ) (2) (3 分)祥子勤劳能干好吃懒做、行尸走肉、麻木不仁 6. (1) (2 分)感悟朗读魅力,传承中华文明 (2) ( 3分)略(言之有理即给分) 三、阅读理解(25 分) (一)车夫老马(12 分) 7 (3 分) 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关于情节关于人物 老马一进茶馆就晕倒老马生活很贫苦

22、 (1) 老马喝糖水,谢众人老马待人很 (2) 谦和 (3) 老马把包子省给孙子吃老马对孙子很疼爱 小宇:热爱学习是好事,但是他这种做法根本就是偷窃。 爷孙吃包子,谢别众人老马因孙子孝顺而得意 8. (2分) 老马像是乐,是因为他晕倒后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感到很温暖;像是哭,是因为自己虽努力拉车却 依然生活艰难贫苦,感到很无奈。(解释乐 1 分,哭 1 分) 9 (3 分) 掌柜的处理车夫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说明了掌柜的善良,常常救助这样的车夫;也说明了车夫因冷、饿 晕倒的现象较常见;还说明了底层人民普遍生活很贫苦。(每点 1 分,意近即可) 10 (4分 ) 小马病死在老马的怀里;老马被

23、迫改行,孤独而凄凉地度余生。老马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是:揭示 了勤苦却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揭露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现实;成为祥子人生态度 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马和老马的命运各1分,作用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 分) ( 二 ) 挽着汉字跳舞(13 分) 11 (3 分)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以生命,揭示汉字灵性,生动地表现了人与汉字的亲密情感。( 扣住要点,意近 即可 ) 12 (1分) 时间或老于一天的活动。 13 (3分 ) 神圣的汉字正在被功利的人们无情曲解、滥用、躯壳化,逐渐失去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依托,表达了作 者深深的忧虑之情。( 意近即可 ) 1

24、4 (3分) 老于是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中学语文老师。在老于眼中,汉字“神奇”“美 好”“有情有义”,汉文化“千姿百态”,博大精深,老于深深爱着它们。( 抓住要点,意近即可) 15 (3分 ) 我们应该对汉字及其灵魂与精神怀有敬畏之心。反对任意糟蹋和亵渎汉字的行为。要像老于一样“坚守 美好”、深深热爱并正确使用汉字,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四、古诗文阅读(21 分) (一)卖油翁(7 分) 16. (3 分)夸耀斜着眼看点头 17. (2 分) (卖油翁)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滴入(葫芦)。 18. (2 分)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突出了卖油翁沥油技艺

25、的高超,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以理服暴,用 事实说明熟能生巧。 (评分标准:刻画人物1 分,表达中心1 分) (二)元镇读书(10 分) 19 (3 分) (1)跑(2) 放下(3)同“返”返回 20. (2 分) B 21. (2 分)责往 田/ 则 携 至 田 畦/ 踞 高 阜 而 诵 22 (3 分)我同意小宇的说法,爱读书固然是好事,但他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错误的。元镇因为自己家贫无 书就去偷邻家孩子和自己外家的书,这是不可取的。偷窃是道德问题,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偷窃的借口,学知识之 前先要学会做人。 我同意小敏的看法,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元镇的好学,虽然他当时有偷书的行为,但他是为了学习,而且他的 家庭也确实非常贫困,偷窃别人的书也是万般无奈下的行为,真的情有可原。而且他后来的成就也非常大,这完全 可以让我们忽略他以前犯下的小小错误。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能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再游玄都观(4 分) 23. (2 分) )荒凉(萧索) 。 24. (2 分) 对政敌投以轻蔑的嘲笑,显示了自己不屈和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