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80137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期 (总第26期) 2003年3月 东 北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umber 2 (General SerialNo126) March, 2003 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 3 钱颖一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 经济系 ) 摘 要:国内外经济学学科设置差异很大。国内大致有三种情况:经济学科设在经济学院,管 理学科设在管理学院;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同设在一个学院;经济学科分设在几个学院。国内 专业设置比较细,而且原工科院校的管理学院是工科背景。国外综合性大学一般设经济系和管 理学院,不单独

2、设经济学院。经济系设在文理学院,属于社会科学部。管理学院下设一个较小 的经济组 。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力量在经济系。管理学院受经济学、心理学的影响要远大于工程。 金融在国内包括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可称宏观金融,但并不是一个领域。在美国,金 融是研究金融市场中的问题,都是微观的。而货币银行学被称为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则是国 际经济学的一部分。经济系一定有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方向,也就是宏观金融;同时大多 也会有微观金融领域。在管理学院一定有微观金融,但一般没有宏观金融。 经济学教育分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国内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美国 则定位为基础教育,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博士生教

3、育,美国采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申请的 是博士项目,硕博连读,无固定学制,分前期标准化的基础课程训练和后期两个专门领域研究 前沿的课程,中期有一个严格的资格考试;论文答辩纯属形式,主要依赖市场竞争机制。国内 则基本上是 “师傅带徒弟”模式,入学时进行严格考试,报考博导,比较适用于天才学生,不 适合社会化大生产。但中国潜在市场很大,将来会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 关键词:学科设置;经济学;管理学;金融;本科生教育;博士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096(2003)0220054207 “经济学” 在这里指的是经济学科。因为在国内, 经济学这个词有很多不

4、同的用法, 比如说我 们这里的经济学院或经济学专业, 就是一个比较窄的概念, 它只是指一部分理论经济学领域。实际 上 , 经济学科是一个宽的概念, 比如 , 它包括金融、财政等等 。 首先从我们熟悉的情况讲起。根据我的观察, 国内大学中的学科设置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经 济学科设在经济学院, 管理学科设在管理学院, 像原来的综合性大学, 比如北大和复旦都是这种模 式 ; 另一种是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同设在一个学院, 有的叫经济管理学院, 也有叫其他名称的, 一个 学院中有两个学科, 像清华 、南大 ; 还有一种是包括东财在内的各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模式, 3本文由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

5、硕士研究生崔文杰根据钱颖一教授2002年11月5日在东北财经大学所作报告整理,经本 人审核修订。 在整理的过程中,添加了注释,其内容主要来自互联网和一些期刊。 本文中所指的经济学是按照国际惯例定义的经济学学科,即国内所说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这两个“一级学科”名下的全 部 “二级学科”,包括理论经济学下的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和应用经济学下的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 学、国防经济学。 收稿日期: 2002211212 作者简介:钱颖一,男, 1977年考入清华大

6、学数学系, 1981年本科提前毕业,而后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1982年获哥 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 1984年获耶鲁大学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硕士学位, 199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开 始在斯坦福大学经济系任助理教授直至1999年, 1999年至2001年任马里兰大学经济系教授, 2001年至今任伯克利加州大学 经济系教授。 . 1. 即经济学科分设在数个学院, 比如我们这里有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等等。 我们在专业设置上跟国外不一样, 我们一般设置得比较细, 比如我们这儿有旅游专业, 管理我们 就有好几种 。有的是以二级学科, 甚至以三级学科为单位, 比如金

7、融是二级学科, 下面有保险, 有的 保险也算一个专业, 就是三级学科了, 非常细 。而且 , 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在学科目录上是人为 地分开 , 比如说 , 金融财政是应用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但是 , 金融财政中也有理论, 而政治经济学中也有应用。 这是我们的情况, 那么国外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国外的大学情况也很多, 我介绍的主要是国外 综合性大学的情况。我不想给大家一种印象, 国外的大学都是一种模式, 实际上有各种各样的模式, 但在教育理念上有很多共同的东西。当然 , 我所在过的六所学校都是综合性大学。 国外的综合性大学内部是有层次的。首先 , 国外大学内的学院数目远远低于我

8、们。我去过吉林大 学 , 有三四十个学院, 非常庞大 。即使不是这么大的学校, 学院的设置也是非常之多。国外的情况不 一样 。一个层次是叫做文理学院, 基本上包括了我们所说的基础学科, 有三大部分: 一个是自然科 学 , 就是我们所说的理科,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 第二部分是社会科学, 经济 、政治 、社会 、心 理 ; 第三部分是人文科学, 即我们通常说的文、史 、哲 。通常这三部分放在一起, 构成了文理学院。 我之所以讲这个, 是为了由此来看清楚经济学的位置: 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 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 分 。 文理学院之所以重要 , 首先是因为它通常是面对本科生的最主要的学院

9、 , 甚至是惟一的学院 , 比 如在哈佛 、耶鲁 。如果你被哈佛大学本科录取, 你只能到文理学院。假如你将来想读管理, 学 MBA , 那么本科时你没有别的选择, 只有在文理学院, 你可以选择经济学为专业。但是也有一些学校, 比如 我现在所在的伯克利加州大学, 本科也招一些学管理的学生, 但数量不多。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但大 致差不多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本科金融专业, 据我所知, 宾州大学的本科是有金融专业的, 但其他的 著名大学的本科并没有金融专业, 它是涵盖在经济学专业中的。 第二条 , 文理学院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文理学院是培养博士的最主要学院。其他的学院也培养博 士,但是数量远远不如文

10、理学院。这很自然 , 因为文理学院覆盖的学科主要是基础学科。其他的学院 有一个名称, 叫做职业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 , 其中包括工学、化学 、医学 、法学 、管理 、新闻 , 其中管理又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这些就比较实用, 要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说力学是物理里边 的 , 但要研究盖房子, 就是一个工程问题。经济学在社会科学里边, 但是具体管理一个企业, 那就是 管理学 。也就是说, 这里边有一个基础学科和实用学科的差别。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学院多数是研究生院, 不面对本科生。工学比较特殊, 既招本科生也 收研究生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商学院, 像芝加哥 、

11、斯坦福的, 干脆叫做Graduate Schoolof Business (商学研究院 ) , 名称上就规定了是研究生院 , 有点像我们这里的 MBA 学院 , 没有本科生。 这就是国外综合性大学的情况。 国外的综合性大学, 一般是设立经济系和管理学院, 不设立单独的经济学院, 经济系通常设在文 理学院中, 属于社会科学部。当然也有学校把经济系设在管理学院内, 像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 美国没有教育部规定, 一定要设在哪里, 但通常是经济系在文理学院。虽然叫经济系, 但它覆盖的领 域非常广泛, 像我学习工作过的几所大学, 它包括了我们所说的所有二级学科, 财政 、金融 、货币银 行 , 宏观

12、 、微观 、区域经济等。有意思的是, 虽然概括得非常广泛, 但是系的下面不设教研室, 所有 的教授在一起 , 这个很重要 。虽然经济学科内部有很多分支 , 并不人为地把他们分到其中的一个 , 呆 会儿在讲到博士生的培养时, 我们会发现确实有好处。 以上是经济系的情况, 下面我介绍一下管理学院的情况。 管理学院有时也叫商学院, 管理学院下设组(group) , 有时也叫系 。用我们国内的话说, 文理学 院下面的系是实体, 管理学院是实体, 但管理学院下面的组或系不是实体。主要的组包括有会计、市 场营销 、组织行为、公司战略、人力资源、运筹和管理科学、管理信息系统、金融 、经济(eco2 nomi

13、cs group) 等 。这些是共同的, 有的学校有一些特色的, 比如网络 。 55美国大学的经济学与教育 . 1. 跟国内的情况相比, 有几点需要说明。第一点 , 虽然管理学院设经济组, 但通常经济组较小, 教 管理经济学等一些服务性的课程。因此 , 通常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力量在经济系。 再一点 , 我们会发现 , 国内管理学院 , 尤其是原工科院校的管理学院 , 是由这里说的运筹和管理 科学(国内叫做管理工程与科学) 发展而来 。很多工科院校的管理学院, 是在 1985 年成立的, 核心 的师资原来是研究信息论、控制论 、系统论的, 后来就形成了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个一级学科, 是工科 背景 。

14、还有管理信息系统, 在工科院校是很强的。相比之下 , 公司战略 、组织行为 、市场营销 、人力 资源 、金融 、经济就比较弱,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跟许多搞管理学的人, 以前是由工程转过来有关 系 。当然在我们这里, 情况很不同, 因为我们原来的背景是财经院校。 这跟国外的情况很不一样。国外的管理学院, 公司战略 、组织行为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 、金融 等等与工程关系都不大, 相反 , 与经济学和心理学关系非常密切。 上个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一位是心理学家 。心理学在国外是一个很大的学科 , 很多本科 生选择心理学为主修。在我国 , 由于过去跟随苏联, 只有教育心理学, 设在师范大学,

15、 一般的心理学 是受批判的 。在某种意义上, 国外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中的学科受经济学、心理学影响大, 受工程的 影响小 。国内偏重运筹学、控制论 , 跟工程有关。在清华 、西安交大 、上海交大, 我猜想大连理工大 学 , 都是这样 。特别要指出的是金融学(finance)的定义 。首先 , 它是经济学科的一部分, 这一点国 内外是一致的。金融学虽然有很多特殊的工具和方法, 但它是研究经济中的一个市场 金融市场。 当然它跟别的市场不太一样, 比如它允许卖空, 一般商品是不允许的。金融是许多人很热衷的领域, 但对金融学的理解国内外差异很大。 什么是金融, 为何国内外差别如此大? 原因是经济基础决定

16、上层建筑。原来我们所说的金融包括 货币银行学( money and banking)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是中国金融学会会长, 是研究货币银行 学的权威 。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研究的是货币银行学。还有一部分叫国际金融(internation 2 al finance) , 改革开放以后国际贸易变得很重要, 其中有外汇结算问题、汇率问题。这两块在计划经 济下就被定义为金融, 我们的大部分金融的师资、教科书都是关于这两方面的, 这跟我们的体制有关 系 。这两块在国外不被称为finance , 但我们翻译成“金融”。这两部分都是比较宏观的, 可称 “宏观 金融”, 在这里我打了一个引号,

17、就是说我并不认为它是一个领域。货币银行学在国外称为货币经济 学 , 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学的一部分。我在国外遇到过一些中国留学生, 他说他在五道口是学金融 的 , 美国人认为在他的成绩单上, 找不到可以称作finance 的课程 。在美国 , finance 包括两部分 , 一 部分称为corporate finance (公司金融 ) , 还有一部分是资产定价(assetpricing) , 企业及证券或衍生物 在市场上的价格如何确定, 以及由此导出的投资决策。他们所指的金融是指研究金融市场中的问题, 都是微观的 。90 年代初期以前所有国内研究金融的是研究宏观金融。90 年代以后经济基础发生

18、变化, 我们有了证券市场, 公司企业有了自主权, 出现了融资问题, 因此 , 现实生活中对“微观金融”的需 求越来越大 。 还有一个误解 , 我们认为学金融就是去金融部门 , 比如证券公司工作。不错 , 在美国是有一部分 学金融的人去华尔街, 但更多的人还是去公司, 公司金融相当重要。公司金融包括融资、资本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等等。 我们是处在一个转轨时期, 从供给方讲, 在金融方面, 学校专业设置、教科书 , 百分之八九十是 货币银行 、国际金融 。另一方面, 从市场需求讲, 事实上 , 一个国家需要研究货币银行、货币政策的 人是很少的, 绝大多数市场需求是微观金融。那么金融在管理学院和经济

19、系之间是如何设置的呢 ? 经 济系是一定有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方向的, 也就是宏观金融; 同时往往也会有微观金融领域 , 但 不一定 , 有的学校就没有。在管理学院, 一定有金融组或金融系,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MBA 的学生, 公司金融 、资产定价 、投资学都是必修课, 但通常管理学院只有微观金融, 没有宏观金融。 65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 2期 总第26期 普林斯顿大学丹尼尔? 卡纳曼(Daniel Kahneman)。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1961年毕业于伯克利加 州大学,获博士学位。 从1993年起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Eugene Higgins心理

20、学和公共事务学教授。 . 1. 国内金融比较热, 有些学校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是分设的, 经常会出现争金融这个专业的“产 权”, 因为这个产权有价值, 既可以办班创收, 又可以招好学生。 在过渡期间, 有些重复建设也许并不是坏事, 因为在微观金融方面市场需求缺口很大。 接下来介绍一下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我们财经大学办管理学, 许多教授有经济学背景,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许多工科院校, 管理 学是从管理科学与工程转过来的。事实上 , 过去一二十年经济学与管理学两者关系非常密切, 它们之 间的关系就像物理和工程、理科和工科的关系。举几个例子, 如市场营销中非常重要的定价策略非常 得益于信息经济

21、学和博弈论, 这都是微观经济学在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 人力资源管理运用组织经 济学和激励理论来分析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CEO 的积极性 。会计过去被认为是一个很死板的领域, 就是记账, 现在会计学前沿受到信息经济学的很大影响, 因为会计本身是一个信息累加的过程, 你需 要用比较少的数字来反映公司的业绩、成本 。现在有了安然的事情, 我们可以发现, 会计信息可以是 真的 , 也可以是假的, 怎样防止假信息, 减少假信息造成的成本, 有很多的经济学道理。最后公司战 略管理学很大程度上是博弈论和产业组织管理的延伸。我们这儿有一个产业和商业组织研究中心 , 把 产业和商业放在一起是很有道理的, 博弈

22、论的方法、产业组织的方法可以延伸到公司战略中去。大家 知道 , 迈克尔? 波特( Michael E.Porter) , 是哈佛商学院公司战略管理学专家, 他是哈佛的经济学 博士 。我们可以看到, 管理学确实深受经济学的影响。所以 , 管理学院受经济学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受 工程的影响 。 另一方面是心理学, 由于我个人知识不太够, 这里不能细讲。 以上讲的是体制情况。 我把经济学教育分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graduate student) 。首先一条 , 中美教育差别很 多 , 但基本理念的差别是对本科教育的定位很不一样。我们以前受苏联的影响, 经济基础是计划经 济 , 我们大学以培养专业人

23、才作为主要定位。美国本科教育定位是基础教育, 理念的差别导致课程设 置 、院系设置等一系列差别。但不是说中国一定要改成美国模式, 二者的经济基础确实不大一样 , 但 是我们要知道一下人家的想法。我们是处于转轨期间 , 专业过细的模式是从苏联学来的 , 但更多是考 虑到计划经济的特点。计划经济下分部门管理, 从财经院校出来马上就能到一个岗位上用。计划经济 下没有市场的变化, 分得很细马上就能用也有优势。如会计要分交通口的会计、工业口的会计、商业 口的会计等, 工作后就能用。但在市场经济中会出现问题, 因为市场变化是很快的, 2000 年 IT 和现 在很不一样 。以前会计和审计也是分开的。事实上

24、现在发现, 有很多时候需要你今天做这样, 明天做 那样 。所以美国入校时不报专业, 一二年级采取通识教育, 二年级以后选口径宽的主修(major) , 我 这里不用“ 专业”是怕跟国内的专业混淆起来。主修经济学的本科生职业选择广泛, 事实上 , 他们在 本科时也没有别的选择 , 不可能选择管理学或别的更细的专业。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可以选择经 济学 、金融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法律 、国际关系 , 甚至新闻传媒等等。美国三大广播公司有一个 很有名的主持晚间新闻的主持人, 当有记者采访他: “你觉得大学哪门课现在很后悔当时应该学得更 好 ? ”他说 : “经济学 , 因为工作中经常用到经

25、济学知识。 ”由此可见他们的经济学定位很广, 我们这 里比较窄, 只定义到理论经济学, 这点有很大不同。 另一方面它的经济学本科培养比较简单。我们的课程特别多, 他们课程虽然不多, 但很精炼 , 而 且有层次 。今天我没时间讲关于申请美国学校注意的事情, 但有一点是相关的。实际上衡量一个学 75美国大学的经济学与教育 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 迈克尔? 波特 (Michael E.Porter) ,哈佛商学院教授 ,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的权威。1983年,波持教授被任命为美 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始引发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竞争力讨论,他曾为各国首脑、州长、市长和世界各国的CEO

26、们作过咨询,并曾获得威尔兹经济学奖、 亚当?斯密奖、 查尔斯?库利奇奖,三次获得麦肯锡奖,及斯德哥尔摩和其他6个大学的 荣誉博士学位。 波特教授至今已出版了16本书及75篇以上的文章。 其中,竞争战略(1980)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译为17 种文字;另一本著作国家竞争优势( 1990) ,至今也已再版32次,译为12国文字。他所提出的 “五种竞争力量”、 “三种竞争 战略”已为全球熟知。 . 1. 生 , 并不是说G1P1A1 高就行了 。因为得看你学的内容, 有些是核心课。对经济学来讲, 它的核心 课一年级是经济学原理, 二年级学中级宏观微观、计量经济学, 三四年级选两门经济学专业领域课,

27、 像国际经济学、金融学等等 。数学也有基本要求 , 微积分 、线性代数 、概率论 、数理统计 、优化方法 等 , 课程也不是很多。因为它的基本思想是, 大学主要是教会一个思想、考虑问题的方法及分析问题 的工具 , 并不是要教你学会比如说外汇交易结算等具体技能, 这些你可以在今后工作中学。这样的教 学思路与它的理念是一致的。而我们的课程很多, 许多非常具体的课程在国外是没有的。另一方面对 于思想性 、基本分析 、工具性的课开得很粗, 有的学校只开西方经济学, 把原理课的初级层次和中级 层次合并起来。我最近看了国内出的一些微观经济学教科书, 书中说 , 由于课时所限, 我们把初级和 中级合并在一起

28、。这有一个问题: 两边都要将就, 既不像中级经济学那样严谨, 也不像经济学原理那 样直观 。顺便说一下, 我这次回来在清华大学教一门课, 很多人希望我教博士生的课, 我自告奋勇教 本科生一年级的经济学原理, 超过 500 人在听课 。我们的学生数学好, 但正因为数学好, 可能他们的 经济学直觉(economicintuition ) 是没有的 。所以课不在多, 在于有层次和基本训练。 再有就是国内有一种错觉, 以为美国的学生数学学得多。我见了许多中国学生, 很少看到哪个因 为数学不行, 经济学学不下去。其实在美国大学, 数学的基本要求不太高。美国的中学教育很差 , 尤 其是数学 。即使在美国的

29、好大学里, 一在黑板上求导, 底下就哇哇叫。他们的中学是天堂, 是玩过来 的 。我们中学的基础教育加上高考制度, 使得我们的大学生入学时数学基础训练得很好。当然这里指 的是基本要求, 高的要求还有很多。我们的学生数学能力远远强于美国学生, 但经济学概念想法 (idea) 直觉上不如美国学生, 这跟他们的教育有关。 但是 , 美国本科教育在全世界不是突出的, 欧洲平均教学质量可能比美国好, 因为欧洲的中小学 状况比美国好。中国在本科要赶上世界一流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为学生进校的素质相当地高, 当然还 要有一个过程, 比如说我们的教学理论和课程设置还有一些问题。 美国(或北美 ) 最有特色的在于它

30、的博士教育, 这点不仅与中国不同, 连欧洲都与美国不同。当 然欧洲也有特例。欧洲的一个特例是伦敦经济学院, 它基本是美国模式。目前 , 欧洲的国家也在改 革 , 像法国南部的图卢兹( Toulouse, 欧洲空中客车集团总部所在城市) 。还有一个例子, 巴塞罗那 市的 Pompeu Fabra大学 , 可以说是一个巧合, 它在 1991 年和香港科技大学同时成立, 十年后这两个 学校都很成功。这两个学校的特点都是在原来非美国的教育模式环境中, 一个是西班牙, 一个是香 港 , 香港是英国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中引进美国博士培养教学体制。现在无论是在欧洲, 还是亚洲, 比如香港 、新加坡都在改革。我

31、国教育体制受德国影响、苏联影响 、日本影响, 基本是受欧洲影响。 我们博士生教育的特点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模式, 考一个专业, 考一个研究方向, 报考一个“ 博 导” 。 “博导”是我们的发明, 外国没有“ 博导”这个职称。除此之外 , 我国的情况基本上与欧洲情况 差不多 。考上博士后基本上是导师学生一对一, 产权很清楚, 一般来说课程要求不多, 主要是做论 文 , 欧洲也是这样。 美国则不同 , 美国有个制度创新 , 申请博士时是申请博士项目(Ph. D.Program), 不是报导 师 , 看起来是个技术上的问题, 实际上有实质性的不同。我经常收到E 2mail , 说要报我的博士生,

32、我 说将来可以做我的学生, 但我不能招博士。任何一个老师都不能自己招学生, 一个系是一个项目, 只 有项目来招学生。而且在主要研究型大学( researchuniversity )都是硕博连读, 硕士学位在这些学校 只是个“ 过程学位” , 即博士学位念到一定阶段“送”你一个硕士学位。当然不是所有的大学中硕士 学位都是过程学位, 这里主要指研究型大学, 还有许多大学主要培养本科生, 在那里硕士不是“过程 学位”,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美国的教育体制之所以这样, 跟它的特殊经济状况有关系。原来美国的 教育体制是从欧洲, 特别是德国学来的。后来发生了变化, 美国的市场非常大, 由此演化出一套办 法

33、, 使它能大规模地培养高质量的博士生以适应大市场的需求。而欧洲国家相对较小。 85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 2期 总第26期 G. P. A.(grade point average)又称G.P.R.(grade point ratio) ,即成绩点数与学分的加权平均值。在我国,学业成绩的计算 是采用百分点制 (即零分到一百分 ) , 在计算G.P. A.时需先将百分点的分数换算成等级点数 ( grade point )。 . 1. 具体说一下博士生教育, 并与我们熟悉的情况作对比来分析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解释在当前的市 场状况下, 为什么美国模式的优势比较大。首先他们都是硕博连读, 它

34、的课程无固定学制, 不像我们 分三年或五年 , 它分前期和后期。前期是课程的训练 , 第一年标准化基础课程 , 包括高级宏观、高级 微观和高级计量经济学, 然后是一个很严格的资格考试, 这是要淘汰人的, 试卷上不能写名字, 只能 写个代号 。淘汰的比率有的很大, 有的不大, 但我们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 有淘汰制度的威慑力本 身就产生激励作用。第二年的课程是两个专门领域研究前沿的课程。每个领域中老师要将最近一二十 年研究前沿的问题系统讲给学生, 不是把论文发给学生看。老师会告诉学生们哪些是热点问题, 哪些 是没兴趣的问题, 哪些是太难的不能做研究的。这样学生会有个了解, 把学生引到前沿。之后有

35、个领 域的考试 。经过这样两年的基本训练达到一定的标准。作一个对比, 比如英国 、欧洲或国内, 就不太 一样 。实际上 , 我们也有考试, 研究生考试是在入校前。美国入学时没有考试, 虽然也要看GRE、 大学的成绩, 但主要的筛选是在于入学一年后的考试。入学前考和入学一年后考有什么不同? 其差别 在于 , 博士生来源很多, 进校时考学生, 很难筛选, 本校的学生知道老师出什么题, 往往容易通过。 经过一年的学习, 大家在同一起点再考, 筛选比较准确。像卢卡斯 , 本科是学历史的, 后来才学经 济学 。所以 , 在什么时候考, 机制是不一样的。 “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自古就有, 它有一个好处: 导

36、师带学生时, 在学生不太多的时候, 他们的 关系密切, 这非常适用于天才学生, 把导师的思想火花在交谈中领悟出来。剑桥大学出天才, 我们想 象牛顿 在苹果园中喝下午茶时看见苹果掉下来, 脑子里闪现万有引力了, 再和老师谈谈话, 就出 来万有引力定律了。凯恩斯 是天才 , 也是剑桥的。但 “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有一个缺点, 不适合 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是美国的发明, 从汽车生产开始的。汽车生产过去在欧洲是用榔头敲出 来的 , 形不成规模。福特发明了大规模生产流水线, 泰勒管理方法既有技术革新又有管理体制的革 新 。结果以低成本生产出一模一样的车, 而且每一辆车的质量标准都基本相同, 以致于毛

37、病要出都出 在一个地方 。这是制造业的例子, 还有服务业的例子 麦当劳( MacDonald) 。汉堡包的成功在于 你到任何地方, 麦当劳出来的东西一模一样, 均值不一定很高, 但方差很小, 吃了以后很放心。比如 我在巴黎那么好的饮食环境, 饿的时候脑子里首先反映的还是麦当劳, 虽然那里有很多法国餐馆 , 但 不知道里面的货怎么样。这里的思路是一样的, 用大规模生产保证质量。美国把同样模式也用在“生 产”经济学家上。一个博士项目招三四十人, 前期标准化生产, 大家一样训练, 不是为了产生一个凯 恩斯 , 而为了产生大量经济学家, 在证券市场 、企业 、政府部门 、国际机构都需要。这些人都学过高

38、 级微观 、宏观 、计量 , 经过比较艰苦的考试, 学过两个专门领域, 对现代的分析工具都有所掌握。这 里不一定出天才, 但基本训练是有的。 前期训练之后还有个后期论文指导, 后期也有特色。导师制下个人关怀比较多, 但也有坏处 , 导 师有天才导师, 知识很渊博, 但是通常一个人在专业上钻的比较深, 知识面可能就不太广。美国学校 95美国大学的经济学与教育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Keynes) (1883 1946) ,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061908年在英国 财政部印度事务部工作, 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 1909年创立政治经

39、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 方法而获 “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 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 家经济学会秘书, 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 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 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 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 时年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 “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 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

40、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 论。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简称通论 ) , 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 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 普村, 1727年3月20日在伦敦病逝。 牛顿166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1665年获文学士学位。 随后两年在家乡避瘟疫。 这两年里,他制定了一生大多数重 要科学发现的蓝图。1776年回剑桥后当选为三一学院院委,次年获硕士学位。1669年任卢卡斯教授

41、直到1701年。1696年任皇 家造币厂监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在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6年受女王安娜封爵。他晚年潜心于自然哲学与神学。牛顿在 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和经典力学的创建。 罗伯特? 卢卡斯(Robert Lucas) ,美国人,他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 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由此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1. 在指导论文上也有其特色。学生经过前面两年的学习之后自由选择导师, 事实上 , 有一个内部市场, 是双向选择, 老师选学生, 学生选老师 。通常是由三人组成论文指导委员会, 当然有一个主要指导老 师

42、 。 以我为例, 80 年代末我在哈佛读博士, 我是七七级的, 下过乡 , 插过队 , 对中国的很多社会问 题很感兴趣, 很有改革情结。同时 , 又非常希望用当时正在兴起的信息经济学、博弈论作一些研究。 找这样的导师在当时可以说是没有的。在这种制度下, 就给提供了一个方便, 我有三个导师, 匈牙利 人科尔内 教授 , 80 年代他有一本风靡中国的书短缺经济学, 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分析非常深 刻 , 但他并不精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另一个是马斯金( Eric Maskin ) , 在博弈论和机制设计上是 大师 。第三个是研究一般均衡的权威, 即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作者马斯克莱尔(Andreu

43、 Mas2Colell) 。学生可以从各位导师身上吸引养分, 吸收对问题的看法 , 作自己的论文 , 在这种体制下 就会产生很多交叉学科的研究, 这不是偶然的。跟我们不一样的是, 在美国 , 论文答辩纯属形式 , 难 的是三个导师都说你可以答辩了, 隐含的意思大致是你可以通过了。 我们这儿每年五月份, 博导们很辛苦, 你过去给别的学生答辩, 别人过来给你的学生答辩。在瑞 典还得请海外的专家过来答辩。美国的制约机制不在答辩, 答辩就是在系里贴张启事, 通常只是三个 导师 , 有时学生叫来朋友壮壮胆, 前一部分公众是可以听的, 真正讨论是否通过时, 只能是导师在 场 。但美国有其他的制约机制。三个

44、导师不都是同一领域, 想要三个人认同就比一个人更难。更重要 的是 , 美国主要依赖市场竞争的机制 , 论文是为了找工作 , 由市场检验 。你说你的学生好 , 到市场上 一检验就出来了。这点国内外差异非常大, 原因当然是体制问题。经济学家常批评这个市场不完善、 那个市场不健全, 但是 , 在中国 , 经济学家几乎没有人出来批评经济学家自己的市场状况。一个人本 科 , 四代 , 甚至五代“ 同堂”, 这样就不能造成大市场。没有市场就会出现弊端, 但是改起来却很难, 它虽然是个低效率的状况, 却是个均衡点。因为 , 当所有其他的学校都把自己的好学生留下来做硕士 生 、做博士生 、做教师时, 一个学校

45、想不这样做就要吃亏。对别的学校来的人, 你就会说, 这个人是 不行才来到我们学校来的。但作为整体, 这一均衡点效率是非常低的。论文答辩在美国是形式, 但它 受到市场的制约。如果你在下一年的暑期毕业 , 通常是在一至三月找工作 , 论文答辩在五六月 , 有市 场制约就使得把关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总之 , 国内外的培养方式是有很大的不同, 里面有很深刻的制 度上原因, 改起来不容易, 但方向是很明显的。 将来市场是全球性的大规模的竞争市场, 尤其是中国, 市场很大, 我们的EMBA 今年开始正式 招生 , 第一批的名额是5 000 人 。我们的潜在市场很大, 这一点与美国相似, 虽然我们的市场还没形

46、 成 。当然 , 市场可以有很多含义, 一个是潜在的需求大, 我们有这么多的高校、政府机构 、企业 , 需 要大量的经济、金融 、管理方面的人才; 另一个含义是一个统一的竞争的市场还没形成。从需求上 说,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 , 将来早晚都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 : 方 文) 06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 2期 总第26期 亚诺什? 科尔内 (Janos Kornai) , 1928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青年时期在布达佩斯大学攻读哲学。 1961年在布达佩斯的卡尔 ?马克思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66年在匈牙利科学院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967年后成为匈牙利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1972 年至1977年担任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席。1978年担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席。现为美国哈佛大学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 教授。 自50年代以来,他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1957年撰文对经济管理体制过度集中问题提出质疑。70年代和80年 代,他对社会主义国家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进行理论描述,提出短缺经济学理论等, 90年代对后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 的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行政治经济学思考与研究。80年代前期他曾访华研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问题。1999年6月曾到北 京、深圳等地作学术交流。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