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80244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方法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农 村小学教育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素质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 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 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 育。因此,教学中重视学困生更为重要,探究学困生转化策略也就成了教师 教学中的一个紧迫任务,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探索、积累、总结学困生 转化的经验,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方法,这也是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尤其 是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的首要工作。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

2、核心是素质教育,目的是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品 德和学力基础。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育者要树立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然而在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有较 高升学率的学校就会得到上级部门的青睐和社会的较高评价,从而出现对优 秀学生“过度”重视现象。同时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 的理念,学困生的教育应该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过 程中,我们不能仅凭观察和印象对学困生开展工作,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有 的放矢,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系统的进行研究。基于此,我们 开展了“农村学困生转化方法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找到 解决学困生学

3、习障碍的可操作性方法,从而帮助学困生改善学习状况,为每 一位学困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转 变教学理念,更好地因材施教,因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 . 我校离城区不远,学生流失现象严重,重视教育的家长一般选择让孩子 在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本地就读的学生家长则忙于进城赚钱,忽视了对 孩子的培养,造成了孩子对学习的不重视。还有,因为我校师资队伍老龄化, 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只注重考试的结果,忽 视了学习过程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只重视 打“时间仗”、“题海仗”,作业负担过重,致使抄作业、拖拉作业现象比

4、 比皆是。“学困生”的面积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某些年级、某些学科的教学 质量不尽人意,我镇的教学质量问题给学校的生存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南 溪区教育局提出“质量立校”的指导性意见后,转化“学困生”,提高我镇 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形象显得尤其重要。 二、理论依据 1、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 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组合优化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 动。该理论是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2、“因材施教”理论 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 的教学

5、原则, 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 对性的为学生设计其成长的最优方案。 3、教育学理论 教育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 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 . . 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 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 发展。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 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

6、感、 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及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 5、哲学观点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 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 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学困生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对学困生进行 研究。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戴湘华,江苏教育学院王铁军,吴祥帧,徐仁德 等人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华东师范 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 的角

7、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 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全 国范围内上海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且较为系统;在深圳,较早系统的开 展学习困难学生转化这一课题研究的有福田教科所主任黄孔辰带领的“成功 教育”课题组,他们进行的“成功教育”课题研究。 . .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新课标 之后,提倡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学困生才得到相应的重视。研究的重点也已 从探讨学困生的成因及特点,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这些成果,为我们课题开展研究提 供了坚

8、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004年 9 月以来,学校教导处组织全校老师对全校学困生的基本情况进 行研究分析,并组织实施了对“学困生”的调查工作,确定了相应的转化措 施,并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切实的辅导。 2009年 3 月以来,学校对全校的学困生进行了档案管理,制作了南溪 镇中心校学困生辅导记录表,进一步规范了对学生的转化工作。 但总的来说整个转化工作还比较粗放,没有比较系统的工作措施和方法, 有必要组织老师进一步搞好转化工作。 四、课题概念的界定 ( 一)课题的界定 课题中的小学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各 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低下,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基本

9、要 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研究:是学校组织教师,按素质教育的要求,研 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措施,有效地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课堂教学适应学困生的发展。在转化工作中总结经验,形成系统 性的方法指导全校教师的学困生转化工作。 五、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说 . .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群体,应该在 弄清其特征、形成原因,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对它进行诊断和分类,研究出 具体的辅导和转化措施。 各科学习活动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应,智力因素明显地影响着 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而非智力因素(思想素

10、质,心理素质,学习习惯等)对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认知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都 必须通过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努力才能实现,而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又要靠 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能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大多数学困生,只要不是弱智和疾患,在培养和提高他们智力的 同时又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是可以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开 展本课题的研究必将探索出一套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辅转教育方法。 六、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全镇 2009 级-2011 级小学学困生 七、研究的目标与方向 总体目标:在学困生的管理、教学两方面形成系统的教育

11、模式。纠正教 师不良的育人观,挖掘学困生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有 效途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体内容:本课题从学困生管理和教学两个方面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模 式。管理方面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二个方面,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创 造学困生转化的良好氛围,树立他们自信心,建立健全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教学方面从语文、数学、综合等三个学科入手,分析学困生在学科当中的薄 弱环节,探索规律,归纳类型,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转化措施,提高学习 成绩,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调查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智力和非 智力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分析形成原因,研究如何通过最佳辅导转

12、化措施, . . 培养研究对象(学困生)的智力因素和良好非智力品质,以提高其学习成绩。 根据以上研究内容,确立以下子课题: 1. 学困生的分类分析及形成原因的研究。 2. 各类学困生具体辅导,转化方法的研究。 八、课题实验研究变量 1. 自变量提高学困生智力因素和培养非智力品质的措施。 2. 因变量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一)、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国内外 学困生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在转化学困生转化工作 中。在对待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组织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应用于 教学活动之中

13、。 (二)、实验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案”, 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三)、观察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 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学困生跟 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写出学困生助学和留守儿童教育个案。 (四)、经验总结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 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每一阶 段都写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 .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采取行动研

14、究法,在实践 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 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 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 将运用调查问卷、量化分析等辅助方法。 十、研究进程与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2 年 9 月至 2014 年 12 月,其进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 2012年 9 月至 2012 年 12 月)收集有关资料、进 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对“学困生” 和留守儿童的内涵

15、及特征作出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 发展的具体措施。 (二)、实施阶段:( 2013 年 3 月至 2014 年 7 月)实施研究方案,在实 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教师及学困生和留守儿童的座谈会, 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三)、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 8 月至 2014 年 12 月)检测研究 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申请、报告,邀请教研室实地结 题,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十一、课题研究机构及分工 (一)、领导小组 组长:邓甲富(负责全面工作) 成员:王炼钢(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 罗淑方(负责课

16、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 . 董剑(负责观斗片实验班级和教师的管理) 王荔(负责石鹅片实验班级和教师的管理) 郭丽(负责化龙片实验班级和教师的管理) 李禄金(负责莲花片实验班级和教师的管理) (二)、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王炼钢(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 主研成员:罗淑方(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郭丽(负责语文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方法研究) 刘琳(负责从班级管理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刘乙又(负责数学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方法研究) 丁小芳(负责综合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方法研究) 参研人员:全镇 2009 级-2011 级班主任和统考学科教师 以上领导成员、课题组成员按照学校分工,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撰写阶 段性总结和研究成果材料。 九、课题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 1. 关于本课题的成果(经验)报告。 2. 本课题实验报告,研究论文专辑。 3. 实验转化个案,资料介绍。 4. 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证明材料。 十、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学校拿出专项资金,为课题研究提供设施、资料经费投入,设立课题研 究专项奖励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