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82424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3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 为主。 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 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10002000 米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黄土高 原、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准 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 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 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

2、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 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 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 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 中的图 2.4) 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世界最高,中国最大的平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

3、碎,水土流失严重。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俗称“坝子”。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称“黑土地”。海拔200 米以 下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 黄淮海平原 ” ,称“黄土地” 。海拔 50 米以下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 鱼米之乡 ” 、 “水乡”。海拔10 米以下。 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 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位置最高,纬度最北。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

4、势最高的盆地,有“ 聚宝盆 ” 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 紫色盆地 ” ,最大的外流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 物产丰富,有 “ 天府之国 ” 的美誉。 主要山脉 (P26 中的图 2.6) 东西走向的三列 北列:天山 阴山 燕山中列:昆仑山 秦岭 大别山南列: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 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东北 西南走向的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 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口诀记忆: 大(大兴安岭) 太太(太行上) 无(巫山) 靴子(雪 峰山),还经常(长白山)上五(武夷山)台山(台湾山脉)

5、西北 东南走向的三列,多在我国西部。 北列:阿尔泰山 (西)小兴安岭(东)中列:祁连山南 列:巴颜喀拉山 南北走向的三列 北列 :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横断山区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 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 阻碍了东西交通。 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 米, 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 ,南岳衡山 (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注意 :太行山是山西和陕西界山,巫山是重庆与湖北的界山,

6、昆仑山是新疆与西藏的界 山,祁连山是甘肃与青海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与江西的界山,大兴安岭全部在内蒙古 3、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 为多,高原26% ,盆地 19% ,平原 12% ,丘陵 10% 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当2/3。 意义: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 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 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 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

7、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 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 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 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山区的开发利用 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 源、山区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开发利用山区 山脉名称 两侧地形区名称 西侧东侧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

8、北高原 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云贵高原江南丘陵 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贺兰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南侧北侧 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 阴山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秦岭汉中谷地黄土高原 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注意:我国的贫困山区多集中在中西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和四川盆地 边缘 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 (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 冬季风

9、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1 月 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0等温线重要意义: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南方和北方分界线, 水田和旱地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 风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 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最热地方:海南海口;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 吐鲁番,最冷地方:青藏高原。夏季号称

10、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读图: P31 2 13 P32 2 14,读图步骤如下: 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观 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出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 因素;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式变化幅度;阅读南北气温极 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如图 213 :我国 冬季气温 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从图中可以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 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等温线的密集,说明了气温的差异较大。我国最南气 温为 16,最北

11、气温 -32 ,所以我国南北1 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50。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依据: A、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 为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B、将 10 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 温总和,称为 活动积温 ,它 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 中的图 2.15)类型五个加一个高原气候区: (北 南)寒温带(高原气温区) 、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高原气候 区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一熟 两 年 三 熟 到 一年两熟 一 年 两 熟 到三熟 一年三熟一年一熟 作物春

12、小麦春小麦、 大豆、玉 米、甜菜 冬小麦、玉 米、苹果、梨 水稻、油 菜、甘蔗、 柑橘 水稻、芒香 蕉 青稞、豌 豆、小麦 搭: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 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关系:不同的温度带, 地面植被不同, 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不同的温度带, 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熟制也不同;不同的温度 带,冬夏的气温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也不同;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 位置高低不同, 接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气温高低不同, 因而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 例:P37

13、活动 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 人们易患风湿病,因而爱吃辣椒,北方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 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 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 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2、东西干湿的差异 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 名称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 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 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 区受夏季风影

14、响不明显,降 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 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 变化 季节 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 均,降水集中在5 月到 9月的夏秋季 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 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 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 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 繁, 夏季风强或来 得早,退得晚北涝 南旱;夏季风弱或 来得晚,退得早, 南涝北旱年际 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 化大,南方较小, 北方较大, 西北干 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 成的 降水的南北 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 季短;南方:降水 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 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 夏涝; 江淮地区的 梅雨和伏旱 我国降水

15、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 势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降水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 中的图 2.17) 干湿地区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 湿润地区年降水量 800mm 降水量 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 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半湿润地 区 年降水量 400mm-800mm 降水量 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 高原东南部 森林 草原 半干旱地 区 年降水量 200mm-400mm

16、 降水量 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原 干旱地区年降水量 200mm 降水量 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多荒 漠 (4)我国 400mm 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400mm 等降水量线的重要意义:半干旱和半润润的分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季 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我国气候特点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 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季风 名称

17、成因发源地风向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 风 由于纬 度位 置,海 陆位置 等因素 的影响 而形成 俄罗斯西 伯利亚地 区和蒙古 高原一带 偏北 (西北、 东北) 陆地海洋寒冷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除青藏高原、云贵 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 风 太平洋、印 度洋的热 带海面 偏南 (东南、 西南) 海洋陆地温暖 湿润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 广大地区;西南季风: 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 河中下游地区 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西 南季风和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

18、响不明显的地区称 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和地 形因素的影响,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东部雨带的转移 锋面雨形成的雨带移动规律:五月到东南, 六月到长江淮河流域,形成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 节,七八月到达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形成伏旱天气,九月回撤东南,十月完全退出我国 大陆。 气候复杂多样( P42 中的图 2.26) 东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多

19、雨)和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影响因素为:纬度。我 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影响因素是:海陆 位置 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夏季凉爽,冬季严寒,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 夏季) 。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注意:书上42 页吐鲁番盆地气候干燥,冬冷夏热,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冬季寒冷漫长,青藏 高原大部分四季常冬,海南岛气候湿润,终年皆夏。 4、我国气候的影响 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其丰富。 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

20、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 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 水旱灾害的发生。 主要灾害性天气: 主要有寒潮、 台风、旱灾、洪涝等。 其中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例:P40活动 2: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 风影响非常明显, 因而夏季高温多雨, 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 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 海陆位置 的影响, 才使地处同纬度大洋西岸的阿拉伯 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同纬度的我国

21、长江中下游成为“水乡”、 “鱼米之乡”。 例:P40活动 3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P42图 2 26,我国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地区 例:P43活动 2: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 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地区种植的是冬小 麦、甘蔗;北方(东北、华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则种油菜;北方水 果有:苹果、梨、葡萄;南方则有柑橘、菠罗、香蕉。 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特点成因 伏 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22、7 月天气酷热少雨, 抗旱任务艰巨 冬季风北退,雨带移出 长江中下游地区 春 旱华北春季 空气干燥,土壤 缺水,河湖水位 下降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 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 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 节,需水量大 台 风 东南沿海夏秋季狂风暴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 热带气旋 洪 涝 长江中下游,其 它大河流域 夏季洪涝灾害季风进退反常 寒 潮 我国青藏、 海南、 台湾云贵以外其 它地区 秋末,冬季 初冬 大风降温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三、河流和湖泊 1、众多的河湖 外流河、外流区: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

23、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流域名称占全国总面积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2/3 流入太平洋: 长江、 黄河、珠江、 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 江(境外称萨尔温江) 。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分 界 线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内流区域1/3 流入沙漠深处:塔里木河 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 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 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

24、陆,水量较小, 季节变化大, 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 水。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 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 市和 冀、鲁、苏、浙4 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附:京杭运河: 起、终点地位长度经过省、市沟通水系航运量 北京到 杭州 世界开凿最 早,最长的 人工运河 1800 千米 京、津、冀、 鲁、苏、浙 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 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 是重要的运输线, 年运输量在 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影响因素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地形(地势)地势西高东低,河水滚滚东流入

25、海,成为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气 候 气温夏季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水就多 冬季降低,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河水就少 降水增多,外流河水就增多,水位就上涨 减少,外流河水就减少,水位就下降 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东北秦淮以北秦淮以南 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 水量 特征 丰富较小丰富 成因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 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 地区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 化 特征 较小大小 成因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7、8 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 特征 汛期较短、季变较小汛期较短、季变大汛期长、季变小 成因 冬季积雪,春天融化, 形

26、成春汛,夏季受夏季 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 特征 小大小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 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 区,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 特征 长较短无 成因 冬季长,气温低冬季较短冬季气温在0以上 3、长江与黄河(P48 中的图 2.32、P53 中的图 2.36) 黄河的治理: P48 图 232,知道黄河的概况,流经省区 成为内流河,位于内流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彦喀拉山 的约古宗列曲, 呈巨大“几”字型,全长 5464 千米, 为我国第二长河, (注意: 黄河不能称为第二大河,只是第二长河)向东流经青、川、 甘、宁、内蒙古、晋

27、、陕、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和中游有丰富的水能资 源(龙羊峡等),中游则修渠灌溉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经黄河灌溉成了“塞上江南”) , 下游形成地上河,夏季多洪水泛滥。 a 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中游,上游水电站: 龙羊峡、 李家峡(青海)、 刘家峡(甘肃兰州附近) ;中游:小浪底 (黄河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河南); b 黄河上最大的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 c 黄河上的著名景观: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和陕西交界处) 河段黄河的忧患治理措施 表现成因 上游(源头 内蒙 古的河口) 气候干旱、 草地退 化、荒漠化严重, 宁夏、内蒙古有凌 汛 降水少, 放牧过度, 植 被破坏

28、, 纬度高,解冻 迟 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 电站,及时疏通河道 中游(内蒙 古的河口 - 河南的孟 津 植被破坏严重,水 土流失严重 乱伐森林、滥垦草地、 流经黄土高原 禁止破坏森林、草地治沙 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种草、打坝淤地并举 修建梯田,承包治理 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 下游(河南 的孟津 - 山 东的利津 形成“地上河” , 易决口改道, 洪水 泛滥,山东境内有 凌汛 大量泥沙入河, 下游河 床抬高而形成, 解冻迟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 黄河的凌汛主要发生在初春的上游:宁夏、内蒙古和下游的山东境内 黄河重要任务是治沙和保持水土 黄河下游还容易发生断流: (1)自然原

29、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 人为原因沿岸 生产生活用水增多,(3) 解决办法: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跨区域调水,协 调生产、生活用水。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 (正源沱沱河), 流经青、 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 省,全长 6300 千米,流域面积1808500 平方千米,注入东海。 (P53图 2 36)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 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上海入海口)(即源头 - 上游宜昌-中游湖口 - 下游 上海) 长江上游主要支流: 北四南三七支流, 雅 (砻江) 岷( 江嘉(

30、陵江汉( 江乌 (江) 湘( 江赣(江)(注意:金沙江不是支流而是干流) 长江干流时段的称呼:通天河(源头至青海玉树) ,金沙江(玉树至宜宾)、川江(宜 宾至湖北宜昌)、荆江(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扬子江(江苏、镇江段) 长江上游主要水电站及图上位置: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 二滩水电站, 宜昌附近 : 三峡水电站(中国最大发电站、水利枢纽工程兼防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汉江上 游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支流上重要湖泊: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 长江上的重要城市:宜宾(岷江与金沙江交汇处)、重庆(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 武汉 长江的两个称呼: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

31、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 蕴藏量占全国的1/3 ,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由于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现 阶段开发较少。 黄金水道: 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支流航程近8 万千米,占全 国的 2/3 ,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 例:P56活动 2: 长江洪涝发生原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支流多,流域广有三大 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 江) ;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治理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 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 在长江上游

32、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禁止人们围湖造田,政 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业,减少抗洪压力; 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危害最大,长江的最主要任务是防洪 长江黄河 长度6300 千米5500 千米 发源地唐古拉山的沱沱河巴颜喀拉山的约古宗列曲 特点呈“V W ”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 界第三长河。 呈“ 几” 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 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海洋东海渤海 上、中、下游的 分界点 上宜昌 中湖口 下上 河口 中孟津 下 流经省区 青、藏、川

33、、云、渝、鄂、湘、赣、 皖、苏、沪( 11 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 晋、豫、鲁(9 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 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 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 湘江、赣江 泾河、湟水、汾河、渭河 开发 “ 水能宝库 ” ,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上游,著名水电站:三峡、葛洲坝。 “ 黄金水道 ” ,干流横贯东西,终年 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著名水 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 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 的引用水源。 忧患 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

34、林和 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 益恶化。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 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 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川江滩多流急, 荆江河段河道弯曲, 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 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 和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 汛。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 河流。 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 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 为 “ 地上河 ” ,洪水威胁严重,水 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 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 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 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蓄) 整治河道,退耕还林还湖。(导) 加固江防大堤。 (防) 治理川江和荆江(裁湾取直) 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 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 水电站。(用) 中游: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 淤地,保持水土。 (防) 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 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治) 4、主要的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同时也是最大的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洞庭湖(湖南) 、太湖(江苏)、洪 泽湖(江苏) 、巢湖(安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