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2-5戊戌变法人民版精品.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88231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2-5戊戌变法人民版精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2-5戊戌变法人民版精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2-5戊戌变法人民版精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2-5戊戌变法人民版精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2-5戊戌变法人民版精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2-5戊戌变法人民版精品.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高考领航】 2018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1-2-5 戊戌变法人民版 “ 1( 福建省南平市2018 届高三质检, 41 题 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 立宪、民主三法, 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 则必大乱。 ,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人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 可得也。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然则革命 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 果成,则其魁长且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 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 年 材料

2、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 不能算作完全的失败。, 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 代。”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下卷 ) (1) 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的理由有哪些? (2) 你怎么理解材料二中“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 解析: 第(1) 问据材料一逐句提炼,然后进行概括归纳即可;第(2) 问,这一思想变化指 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传播,主要是对人们思想的启蒙作用。 答案: (1) 立宪是循序渐进的;立宪会使国家安定;立宪会得到民权自由;立宪不会被 野心家所利用。 (2) 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

3、意识;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唤起中国人 民的觉醒。 2( 山东潍坊四县2018 年 4 月高二质检,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 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 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二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 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三“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 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 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1) 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

4、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解析:第 (1) 问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 点,材料一中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材料二 中梁启超: 提出民权思想;材料三中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这些主 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可根据所学来回答。第(2) 问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答案: (1) 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 超:提出民权思想;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

5、变法。 影响:阐明了变法主张,宣传了变法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2) 体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报纸、学会。 3( 江西省重点中学2018 届高三质检, 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 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 诏定国是, 躬申警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 牧,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 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折 材料二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 而

6、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 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1898年 6 月 16 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1) 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和戊戌变法的失败有何必然联系? (3) 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戊戌变法的特点有哪些? 解析:第 (1) 问直接从材料中“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重定章程”等 信息归纳。第(2) 问材料信息反映了维新派与旧势力做了妥协,联系民族资产阶级的特 点回答“联系”。第(3) 问比较材料信息即可解答。 答案: (1)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设立制度局;制定章程 (

7、2) 问题:说明资产阶级在封建地主阶级面前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联系:这就导致资 产阶级不敢和封建地主阶级彻底决裂,不敢发动人民群众, 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所镇压。 (3) 自上而下的改良;改革措施很不彻底;改革面临的阻力巨大。 4( 山东省潍坊市2018 届高三摸底,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 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 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 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 张, 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作了重要准备。 中国全史 材料二如图为某同学

8、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 (1) 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 (2) 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 (3) 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 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 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第(1) 问从材料中信息较为明确。第(2) 问 据图 中文字信息进行归结,涉及公车上书、创办报刊、学会、戊戌变法的目的、变法的结果 等信息。第 (3) 问是开放性的问题,可任选一种观点,阐

9、述理由即可。 答案: (1)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 起与传播。 (2) 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戊戌变法 结果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 第一种: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 第二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 5( 山东省聊城市2018 届高三二模,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 年 9 月 18 日( 八月初三日 ) 御史杨崇伊向慈

10、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 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 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 月 19 日( 八月初四日 ) 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 月 20 日( 八月初五日 )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 袁于当晚回到天津) ;后接见日本前首相 伊藤博文。 9 月 21 日( 八月初六日 )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 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 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三联书店 (2018 年版 ) 整理 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

11、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 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光明日报2018 年 12 月 7 日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2) 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 是否成立?为什么?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有何关系? (3) 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中的史料价值。 解析:第 (1) 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内外因、主客观角度分析戊戌政变发生的主要 原因,既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又要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回答第(2) 问一定要 依据材料一,切

12、勿受习惯思维的影响。第(3) 问考查对史料的辨析能力,两则材料属于 当事人的陈述, 属于第一手材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当事人的陈述往往带有主观色 彩或偏见,应加以鉴别。 答案: (1) 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华;谭嗣同密访袁世凯; 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守旧势力恐慌;变法急于求成, 策略不当;变法触犯 了顽固派的利益。 (2) 不成立。从材料可见,袁世凯告密是在戊戌政变发生后。袁世凯的告密加剧了政变 的剧烈程度和事态的扩大。 (3) 是当事人的陈述,属于第一手材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当事人的陈述往往带有 主观色彩或偏见,应加以鉴别。 6( 山东省济南市2018 届高中三针对性训练,33) 阅读材料 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 “现代化” ,回答问题。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 ,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 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 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 而非紫 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 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