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2.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89598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2.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章末整合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 P4“探索”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探索 本“探索”旨在引导我们探究不同学者和组织对人地关系的理解,我们根据他们的言论,归 纳出他们的人地观。 老子的人类自然观:反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述。 但在总的自然观上,把人类看作自然的奴隶,认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 培根的人类自然观:文明社会的到来,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 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巨大的物质财富,其后果是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产生一系列 环境问题。 恩格斯的人类自然观

2、:环境对人类社会具有反馈作用。我们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同时,环 境也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当两者出现矛盾时,社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人类自然观:关注环境与发展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寻求资源、 环境、人口与发展相协调的道路。 教材 P6“阅读”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 本“阅读”材料介绍了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 第阶段,人口缓慢增长,经济在缓慢发展,资源缓慢消耗,污染不断加重,但是人口增长、 污染程度均没有超过环境容量。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第阶段,人口、 经济迅速增长,资源急剧消耗,污染

3、迅速加重,且人口、污染超过了环境容量。人口、资源、 环境与发展之间失调。第阶段,人口增长变慢、资源消耗速度也变慢,污染程度减轻,而 经济继续增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又协调发展。第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和资源 消耗速度继续下降,污染继续减轻且在环境容量之内,而经济持续上升,人口、资源、环境 与经济之间仍然呈现协调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由协调失调协调的变化过程,说明我们应当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经济发展既要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不造成危害。 教材 P7“思考” 树木拥有法律地位。树木与人类一样都是地理环境的组成因子,如果认为树木不具法律地位 而遭到破坏,人类所处的

4、食物链就会遭到破坏,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所以,人与树木等生 物之间必须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环境伦理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规范和约束,也表现在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保持和谐与平衡 关系。环境伦理认为破坏环境从而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是不道德的,破坏环境从而危害物种 生存和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 教材 P8“思考” 1.(1)阿尔贝特史怀泽:人类应当保护生命,爱护生命,既包括人的生命,也包括一切具有生 命的存在物的生命。 (2)马丁海德格尔:呼吁人类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要拯救地球,也需要改变人的主体地位, 即走出“人类中心”的思想误区。 (3)奥尔多利奥波德:把人看做大地共同体的一员,伦

5、理道德要向大地扩展;保护生态系统 的和谐稳定、保持生物存在的多样性、保持土地完整无损的行为就是合乎大地伦理规范的行 为。 (4)蕾切尔卡逊:人类不能再扩充自己的征服精神,而要用一种道德态度来尊重自然。 (5)丹尼斯梅多斯:目前世界的困境可以通过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资源消耗 等五种因素的联系和变动表现出来。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以及资源消耗 按现在的增长趋势继续不变,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就会在今后一百年内的某一个时期达到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极限。人类不要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2.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应当把自己认

6、为是环境中的一员,同其他生物一样,都属于环境的 组成部分,走出“人类中心”的思想误区,同其他生物和谐平衡地发展,树立正确的环境伦 理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教材 P8“复习题” 1.答案如下表所示: 发展阶段原因 畏惧、崇拜自然 生产力水平低,科技不发达,认识蒙昧,无法摆脱自 然的控制和威胁 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 农业文明使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工业文明提升了 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盲目乐 观,开始无视自然,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 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 有保持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2.环境

7、伦理观不仅认为破坏环境从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而且还认为破坏环境从 而危害物种生存和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即环境伦理观不仅表现在人类行 为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 3.本题可以从现实中人类对生物的破坏从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入手,分析我们为什么要树立正确 的环境伦理观。如针对生物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针对内蒙古草原区的 土地沙漠化的问题,采取禁止挖掘发菜、甘草等措施。 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教材 P9“探索” 探究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媒体我们经常听到或见到各种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旱涝、台风等对

8、人类的生命活动、生产活动甚至生存造成影响。另外,沙尘暴、水污染等也对我们构成威胁, 所有这些均属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地震灾害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引起地壳震动 水污染生产、生活废水的随意排放 全球变暖燃烧矿物燃料,毁林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臭氧层破坏氟氯烃等化学合成剂的使用 水旱灾害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植被破坏等 2.例如,若确定的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则其原因是: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化 石燃料,放出大量CO2,同时植被尤其是热带原始森林的破坏,造成吸收CO2的数量减少, 使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 CO2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增

9、强,使 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3.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教材 P11“思考” 1.由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可以看出,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如果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 质或能量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再生供给能力,就会导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破坏;如果人类 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污染。可见,环境问题是在人类 社会的发展中产生的。 2.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其产生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黄土具有直 立性,土质疏松,再加上该地区降水集中,且夏季多暴雨,这是产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人类在利用该地区的资源时造成

10、植被的破坏,如开荒、开矿等活动使地 表变得疏松,又使植被失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从而加重了水土流失。 教材 P12“思考” 1.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牲畜的反刍或呼吸、工厂和电厂及交通工具燃烧矿物能源、焚烧固体 废弃物、树木燃烧、森林破坏、农业活动等。此原因可大致归纳为两类:自然原因和人为原 因,其中人为原因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例如: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提倡节俭;节约能源; 在居室、 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爱护每一片绿地等。 教材 P17“思考” 1.英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税收调节、节能建筑、绿色能源。 2.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提高能源

11、利用率,对温室气体进行回收,或者通过化学、物理以及生物 方法固定等。 教材 P17“复习题” 1.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 酸雨,以及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等。这些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因可归纳如下表: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主要问题成因 全球气候变暖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毁林;自然原因 臭氧层空洞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化合物) 酸雨危害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 化物所致,前者为硫酸型酸雨,后者为硝酸型酸雨 生物物种锐减乱杀滥砍、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水土流失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森林 土地荒漠化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2.本节所介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它们的表现类型如下图所示: 3.当地环境问题,如河流污染、沙尘暴、赤潮、土地次生盐碱化、土壤污染、垃圾污染、噪声 污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