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6.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89611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4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第2节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6.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2.了解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人口迁移的方向。 3.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的几个阶段和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方向。4.理解并掌握影响人口迁 移的主要因素。(重难点 )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 1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阅读教材P11P13前两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 3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

2、洲迁移活动。 (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外籍工人 (劳务输出 )为主要形式。 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 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北美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4国内人口迁移 (1)不同时期的表现 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地由黄河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清代至 新中国 成立前 “闯关东”:河北、山东一带人口迁往东北地区 “走西口”:河南一带人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新

3、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 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主要表现为从欠发达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 (2)重要形式:城乡间的人口迁移,并且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 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1-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向欧洲的移民,据图分析: (1)图示反映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2)分析图中迁入国家或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 提示(1)本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即从发展中国家 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 (2)“二战”后,欧洲各国,

4、尤其是德国、奥地利等,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三低”型, 人口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劳动力不足,而且由于经济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 吸引了南亚、 西亚、 北非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移民,甚至是欧洲南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 移民。 教材梳理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阅读教材P13P16,填写下列知识。 1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就成为人口迁入 区。 2政治因素:表现为驱逐出境、流亡国外、战争和移民戍边等。 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宗教、种族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以灾难性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主。 5其他因素: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 图表解读读

5、教材图1-2-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据图分析: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 些? 提示该图形象地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箭头指向人口的迁入地(或称移民的新 定居地 ),箭尾方向为迁出地(或称移民的原居住地),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导致人口迁出的因 素(称为推力因素)在于原居住地的不良条件,如自然灾害、低工资、失业等,而吸引人们迁 往新定居地的因素(称为拉力因素),包括高工资、好学校、好的医疗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 等。此外,影响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因素还有费用、亲友、距离、性别、年龄、种族、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语言、教育、技能等(称为阻力因素)。 预习效果自测 1正误判断:

6、(1)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 ) (3)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 (4)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 (5)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 ) (6)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不变的。( ) 提示(1)国际旅游没有改变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发展快且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 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 (3)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从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

7、了城 市化进程。 (4)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5)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 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6)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影响其迁移的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23 题。 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2关于图中移民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经济欠发达区域流入经济较发达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3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B非洲

8、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C北美洲D亚洲 解析第 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为三大移民流之一;人口主要由 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这主要与经济因素有关;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 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欧地区。第3 题,由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答案2.C 3.D 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 )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45 题。 4 “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东北工业区的吸引美国的南北战争环境因素新兴产业的吸引 AB CD 5与 20 世纪 5080 年代中期相比,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

9、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 现为 ( ) 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 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B CD 解析第 4 题,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在”二战”前后有较大的改变,“二战”前由于 东北工业区经济较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吸引大量南部移民进入,“二战”后由于西部、 南部新兴工业的出现和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的恶化,导致人口开始向西部、南部迁移。第5 题, 20 世纪5080 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且多为有组织的迁移;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大量自发性的民工流动现象,多为农 村流向城

10、市,主要是为了就业和经商。 答案4.C 5.B 探究点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案例探究2017年 3 月 17 日,国际移民组织(IOM) 与中国及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发 布世界移民报告2015 。报告数据显示,全世界有2.32亿国际移民和7.4 亿国内移民。约 占一半的国际移民居住在10 个高度城市化、 高收入的国家, 例如澳大利亚、 加拿大和美国, 以及一些欧洲国家(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此外还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联合酋长国。 报告指出,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城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有2.6 亿人口从农村地区 迁移到城市, 推动了

11、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引擎,沿海地区接收了超过 一半的移民人口。接收国内移民人口最多且移民人口增速最快的为北京、东莞、 广州和上海 等城市。 结合材料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的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主要是哪些大洲?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有什么? (3)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4)20世纪 80年代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方向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1)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地有欧洲、大洋 洲和北美洲。 (2)外籍劳工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 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12、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等。 (3)迁移方向是河北、山东的人主要迁往东北;河南、陕西、山西的人主要迁往西北地 区。 (4)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反思归纳 1人口迁移的判定特点及分类 (1)人口迁移的判定特点 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分析,判定发生人口迁移,要同时满足三个特点: 三个特 点 人口发生空间位移 定居地变更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 时间限度为永久性或长期性 同时满足 人口迁移 (2)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人们通常把人口迁移是否越过行政界线作为判断是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或国际人口迁 移的标准。 如图所示, A、B、C 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

13、,D 代表国外。由A1到 B1, 由 B2到 C1,由 C1到 A1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1到 B2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 由 A1到 D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总结如下: 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省际人口迁移 县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时间特点流向 新大陆 发现前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以前 集中在旧大陆内部(跨国 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新大陆 发现至 第二次 世界大 战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至20 世纪中期 出现大规模跨洲迁移;从 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 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 家 欧洲流向美洲; 非洲

14、 黑人被贩运到美洲; 亚洲人向国外移民 第二次 世界大 战后 20世纪中期至 今 劳务输出成为主流;国际 难民数量多、持续时间 长;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 多;迁移流向发生变化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从穷国流 向富国 3.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 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 史时期,由于以上因素的不同,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也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 下: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即时巩固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 题。 (1)图中为 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

15、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 人口迁移情况。图中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解析第(1)题,从人口数量来看, 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 亿,且多于户籍人 口数量, 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入人口数量大,应为广东省; 省级行政区户籍 人口数量超过1 亿,且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出人口数量 大,应为河南

16、省;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 000多万,且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 省级行政区人口迁入数量大,应为上海市。第(2)题,我国人口主要从内陆地区流向沿海地 区,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且会就近迁移。 由此可判断出河北人口主要流向京 津地区,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广西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1)A (2)D 探究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案例探究材料一20 世纪 30 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 赤地千里, 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 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二在 20 世纪的最后10 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

17、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 尼亚外, 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 约 70 万。 材料三1947 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 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 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 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 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结合材料探究: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3)阅读下面两种现象: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

18、不愿回国,而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 一种是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1)材料一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战争(政治 )因素,材料三宗教(社会 文化 )因素,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2)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等。 (3)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更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经 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华人、华侨归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民族情感。 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

19、。 反思归纳 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综合评价 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2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 受个人的主观决策的影响。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可 以分为两类:推力和拉力。在我国现阶段,城乡迁移是主要的人口迁移形式。 特别提醒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促成人口迁移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在确定了其主导因素的前提下,还要进行 积一时

20、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综合比较分析。 3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出区和人口迁入区的影响 任何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总结 如下: 即时巩固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 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 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

21、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 (入)比重人口总数。据图,贵州的迁 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 A 项错误。 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少于广东, B 项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 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 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 项正确。一 般来说

22、, 经济越发达,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 项错误。 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 为主。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 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 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B 项正确。目前 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农村迁向城市,皖、赣、黔三省为人口迁出地区,农村人口减少, 城市人口比重相对上升,提高了三省的城市化水平,C 项错误。 沪、京、津是人口迁入地区, 人口迁入提高了沪

23、、京、津的城市化水平,D 项错误。 答案(1)C (2)B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说出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 3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有哪些? 4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什么? 5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变化及原因是怎样的? 6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对点练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2017年春运从1 月 13 日启动, 2 月 21 日结束,为期40 天。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 量 29.81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3%。据此回答13 题。 12017 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

24、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3我国面临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客流量过大出行时间分散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出行时间集中 AB CD 解析第 1 题,春运期间民工流动性较强,此时他们是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且不变 更户籍,故属于人口流动。第2 题,春节前旅客主要由城市流向农村,回家过年;春节后由 农村流向城市,外出务工。第3 题,春节前后,客流量过大且集中,是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 要原因。 答案1.D 2.A 3.C 对点练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

25、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5 题。 4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务工和经商 5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B甲、丙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C乙、丙D乙、丁 解析第 4 题,从年龄段看,2034 岁人口数量大,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 经常性的、 主要的因素, 人口迁移为了获取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第 5 题,甲年龄段为0 4 岁婴幼儿,乙年龄段为2024 岁青年,两者明显有家庭关系,婴幼儿随父母一起迁移。 答案4.D 5.A 课后作业 基础冲 A 练

26、1934年 10 月到 1936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纪 念红军长征70 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自2005 年 10 月,相关人员严 格按照长征路线,用一年的时间从瑞金到延安,现已经圆满成功。据此回答12 题。 1对央视组织的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C属于省际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流动 2对红军长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C属于省内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流动 解析第 1 题,央视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其人员居住地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属 于任何形式的人

27、口迁移,只是人口流动。第2 题,红军长征应属于国内的人口迁移。 答案1.D 2.B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3 4题。 3图中、箭头代表的是上世纪60 年代末到70 年代初从东北老工业区向南部和西 部有资源的“新阳光地带”人口迁移方向,说明( ) A人口迁入区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业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B人口迁出区的工业发展不需要大量劳动力 C人口迁移的原因是有新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D人口迁移的原因是政府的建议 4该区西海岸是世界著名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其布局原因是( ) A科学技术B地形平坦 C气候适宜D市场因素 解析从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区域为美国。第 3 题

28、,美国东北部人口迁移到西 海岸, 是因为西海岸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第 4 题,美国西海岸成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产品生 产基地得益于科学技术因素。 答案3.C 4.A 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56 题。 5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6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 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D西部和南部的自然增长率高 解析第 5 题,结合中、印、美三国

29、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 民是其人口增长中的重要方式,如丙图所示; 我国的民族构成中汉族占绝大多数,故新增人 口也以汉族为主。第6 题,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 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向这两地迁移,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引起的。 答案5.B 6.D 7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中新网 12 月 31 日电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29 日预计, 2017年 1 月 1 日,美国总人口达3亿零 840万人,比上年增加260万多人,人口增长率为0.9%。美国每 8 秒钟有一人出生,每12秒

30、钟有一人死亡,每14秒钟净增一个人。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 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 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甲 乙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是由_所致,这种方 式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 _ 。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 A交通通达性提高 B文化多样化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_、科技、地区开放程度、_等。美 国资源丰富, 国土辽阔, 但媒体称 “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 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

31、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4)近年来,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向_地区迁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美国人口增长状况、人口迁移的影响及环境人口容量等相关内容。 读美国人口构成情况图可知,美国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人口机械增长比重也很大。人口 迁移有利于文化的扩散,也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读图乙可以看出美国人均资源消费量远高 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答案(1)国际人口迁移 (或“机械增长”) 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大量移 民迁入 (2)B (3)资源文化和消费水

32、平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 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4)南方 (阳光地带 ) 东北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而南方阳光地带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适宜人类居住。 能力达标练 (2016浙江文综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 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 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12 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 应是 ( ) 城乡间人口流动农业专业化发展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B CD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

33、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第 1 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 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 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故选项D 正确。第2 题,人口的合理流动, 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A 错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项B 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从而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选项C 正确。衡

34、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能改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 选项 D 错误。 答案1.D 2.C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 年人口变动的情况。读图完成35 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 A 2003年B2006年 C2009年D2012年 4该城市人口变动导致( )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C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5该城市是 ( ) A武汉B重庆 C上海D西安 解析第 3 题,图中常住人口数量线在逐年增加,但2

35、0102013 年间,每年人口增长 最少;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2012 年人口自然增长 是正增长;所以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2012 年。选 D 正确。第4 题,该城市人口变 动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迁入量减少,导致该城市老龄化的进程延缓,A 正确;人口 的变动不会影响平均预期寿命,B 错;自然增长率提高,儿童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加 重, C 错;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和价值取向会趋向复杂,D 错。选 A 正确。第 5 题,该城 市自然增长率低,以人口迁入为主,近年来迁入人口减少,应是我国沿海开放早的城市,近 看来由于产业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

36、导致迁入人口减少,最可能是上海。选C 正 确。 答案3.D 4.A 5.C 人们在选择工作及居住地时多受就业机会、治安、 文化生活及自然环境等影响。下图是 针对美国大学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选择,抽样调查结果所绘制的“偏好指数” 空间分布图。回 答 67 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6图中哪个区域因受惠于信息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聚集,加上气候宜人,成为美 国大学生心目中最偏好的居住及工作地之一( ) A子B丑 C午D亥 7卯区成为“偏好指数”偏低的区域,最主要是受制于下列哪两个地理因素( ) 冬季气候干冷区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人口密度较高位于活火山及地震 带上传统老旧工业区 AB

37、 CD 解析图中所示丑区域为美国旧金山,该区域因受惠于信息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聚 集,加上气候宜人,成为美国大学生心目中最偏好的居住及工作地之一。卯区纬度较高,冬 季气候寒冷,多山地,以农牧业为主,人口稀少。 答案6.B 7.A 8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我国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这次监测结果显示,北京的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 动人口 52.1%来自安徽和江苏;太原、成都以省内流动为主,比例分别为62.5%、87.0%。深 圳的流动人口,省内流动占33.8%,14.8% 来自湖南。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

38、理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在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试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3)目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请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根据金字塔各个年龄段的比例判断青年人口流动数量大,根据材料二 的比例判断人口就近流动。第(2)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 距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巨大吸引力。第(3)题,本题具有开放性,可结合农村人口的技术水平 低、安全保障低等方面进行组织答案。 答案(1)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口,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所占比重少;呈现就近流动趋势。 (2)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市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城市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要比农村高; 国家流动人口政策的放宽;交通条件的改善等。 (3)实行平等的就业政策,优化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清理和取消针对流动人口不合理的规 定和收费,取消对流动人口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加强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劳动 力技能水平 (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对流动人口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加强社会保障政策 宣传,依法要求各类用工单位为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保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