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练习湘教版选修64.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89671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练习湘教版选修6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练习湘教版选修6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练习湘教版选修6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练习湘教版选修6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练习湘教版选修6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练习湘教版选修64.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课时训练 8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基础夯实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 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 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我国 幅员辽阔 ,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 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读材料和图,完成第 13 题。 1.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石灰岩广布、

2、土壤发育浅薄植被破坏土层疏松、直立性强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表水缺乏 A.B. C.D. 3.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原因是风蚀 答案 1.D 2.B 3.B 解析 第 1 题,应认真分析各地区荒漠化现象形成的原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以风蚀为主的 沙漠化 ,黄土高原以水蚀为主,云贵高原出现石漠化。第2 题,注意分析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荒 漠化形成的异同点,黄土高原以黄土为主,土质疏松 ;而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

3、这正是二者的 不同之处。第3 题,江南丘陵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之后红壤裸露,因而主要 是水蚀作用产生的。 5 月 26日 4 时 51 分,大熊猫“帼帼”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诞下2014 全球首只大熊猫宝宝。据此完成第45 题。 4.大熊猫主要栖息在( )。 A.温带季风气候区 B.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热带雨林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5.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危险是( )。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A.天敌的捕杀 B.食物的缺乏 C.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D.人类的猎杀 答案 4.B 5.C 解析 大熊猫在我国主要生活在四川盆地,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

4、气候区,大熊猫已经受到国家的 保护 ,但环境破坏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缩小。 读图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68 题。 6.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 )。 A.图 B.图 C.图 D.图 7.图中的环境问题可直接导致( )。 A.土地退化 B.下游湖泊淤积 C.诱发沙尘暴 D.生物多样性减少 8.形成图中环境问题的主导性因素是( )。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过度放牧滥伐森林 A.B.C.D. 答案 6.B 7.A 8.B 解析 第 6 题,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图中草地稀疏、 载畜量过多 ,反映的就是草场退化的景观;图中岩石裸露,是水土流失的结果;图为陡

5、坡开 垦梯田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图为土地荒漠化。第7 题,题干中的“直接”是题眼,水土流失 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 ,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下游湖泊淤 积是水土流失的间接后果;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后的危害之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由人类不当 的活动导致野生动物生境破坏和丧失、对物种高强度捕猎和采集、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 入、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第8 题,荒漠化是各种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条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速了荒漠化的程度,是荒漠化的主导因 素。 能力提升 阅读漫画 ,完成第 91

6、0 题。 9.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退化为沙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 ,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10.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面积进一步扩大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答案 9.C 10.A 解析 读漫画解本组题需搞清四个问题:一是森林、草地、湿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二是物种 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

7、的具体表现;三是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 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然后分析各选项作出判断。 11.(2017课标全国 ,44)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 ,种子多 ,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 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 然林中 ,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 柽柳种子多 ,繁殖快 (易扩散 ),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 ,妨碍其他乔木幼苗 的生长 ,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 主要从柽柳的生命力、物理 (侧枝影

8、响其他乔木幼苗生长空间和环境条件)影响和食物链 (其他植被减少,食物链受损 ,植食动物减少)角度进行分析。 12.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2)比较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3)丙、丁两地区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试分析理由。 (4)乙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地区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土壤侵蚀 (2)甲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地区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丙地势起伏大 ,土层薄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土地生产

9、能力高。 (4)生物多样性锐减。地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人们生活贫困 ,过度开垦、 过度采伐导致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 ,致使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壤侵蚀的面积最大,土壤侵蚀是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第(2)题,甲地为“三北”防护林的部分,它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乙地为横断山区, 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第(3)题 ,丙地区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 , 土层薄 ,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土地生产能力高,危害较丁地严重。第(4)题,乙地地处横断山 区、云贵高原 ,地质条件复杂 ,人们生活贫困 ,过度的经济活动致使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 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