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50.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89685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2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5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5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5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5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5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5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50.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2)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1)地质历史时期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2)两次全球性的生物灭绝: 时期全部灭绝部分灭绝 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 中生代末期恐龙海洋中 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

2、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 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并能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1)原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实例: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导致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有利方面: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不利方面: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2)启示: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知识点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情景导入先思考 燕子石,又叫多福石,学名叫三叶虫

3、化石。在其形成进程中,三叶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虫的一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于身一倍,两弓如翼而融为一 体,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石玩者又称它为“飞上天石”。 在燕子石形成的过程中,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过程?三叶虫是何时在地球上灭绝 的? 提示: 在燕子石形成的过程中,地球表层经历了地层的沉降和沉积过程。三叶虫在地球 上灭亡的时间是古生代末期。 核心要点掌握好 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可以用下面的结构图表示: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从太古代元古

4、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 记忆 )。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 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利用生物进化演变规律确定地层时代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 石。因此, 可以根据古生物的演化规律,利用化石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在一定的环境 中,生活着一定的生物群,在生物体上会留下自然的烙印。这样,利用生物化石可以恢复生 物的生活时代和古地理环境。例如: 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中

5、,可以形成由珊瑚礁组成的石 灰岩;在湿热的森林茂密地区,可以形成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等。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应用体验不可少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 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12 题。 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 20亿年前B14 亿年前 C0.7 亿年前D6 亿年前 2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D新生代 解析: 1.B 2.B 特殊时期的物种变化:20亿年前,原核细胞生物演化;

6、14亿年前,从 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古生代末期, 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全部灭 亡;中生代末期,恐龙全部灭亡。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35 题。 3在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过程 ( ) A大气演化B化学演化 C物理演化D生物演化 4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爬行动物B真核细胞生物 C原核生物D无脊椎动物 5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BCD 解析: 3.B 4.D 5.C 第 3 题,在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 是化学演化过程。第 4 题,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

7、进程序幕的动 物是无脊椎动物。第5 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 知识点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情景导入先思考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美国气象学会通报中一项报告说, 2012年,美国多地发生的热浪 以及飓风 “桑迪”、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大旱、北极海冰面积降至历史最低、 澳大利亚东南部与新西兰部分地区的暴雨等气候事件,都受到全球变暖的 影响。 你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关吗? 提示:全球气候变暖有自然原因同时也有人为因素,如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植被破坏等。 核心要点掌握好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

8、 从统一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密切。一方面,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 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 中。从对立的角度看,环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必须尊重自然 规律,否则就会破坏环境,受到自然环境的惩罚。 应用体验不可少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 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1 2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1判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土壤水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加 AB CD 2阿斯旺大坝修建以后,

9、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土壤肥力下降产生土壤盐碱化洪涝灾害加剧 渔业产量下降三角洲面积扩大 AB CD 解析:1.C 2.D 第 1 题,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 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 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第2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 的趋势。 3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该图显示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有( ) 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废弃物排放后再利用

10、 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BCD 解析:选 D 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做到因地制宜。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尽可能地减少废弃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物的产生。 一、选择题 我国东部某校学生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 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 题。 1EDC 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 A背斜B向斜 C断层D断块山 2通过考察,学生做出了如下记录,错误的是( ) AAB 坡植被状况比BC 坡要好 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 CD 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 D B 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 1.B 2.C 第 1 题,从化石可以看出该

11、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以判断出该处为 向斜。第 2 题, AB 坡为向阳坡及东南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所以植被状况比BC 坡好; 该地岩层广泛分布着生物化石,可以判断为沉积岩;D 处为向斜,不易储存石油;B 处为背 斜成山,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读图回答34 题。 3图中、代表的地理事件分别是( ) 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 B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 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4气候冷暖交

12、替对我国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是( ) A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堆积 B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侵蚀 C最暖时期海平面显著上升 D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北移 解析: 3.B 4.C 第 3 题,根据关联图中的信息可知,“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并不会 导致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等现象的发生,只能造成海进与海退;图中对 产生影响, 且受现代季风形成的影响,故为区域干旱化趋向、为青藏高原大幅度隆 起。第 4 题,气候暖湿增加了降水量,造成黄土高原的黄土侵蚀加强,而气候冷干则有利于 黄土堆积; 温暖期有利于冰雪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 气温降低造成我国的温度带向南移动。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57 题。 5根

13、据图中化石,判断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6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属最古老的一种是( ) A地地层化石B地地层化石 C地地层化石D地地层化石 7若在甲、乙两处分别钻孔找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找到煤层B甲、乙都找到煤层 C甲、乙都找不到煤层D乙处 找到煤层 解析: 5.B 6.A 7.D 首先看图,明确图中化石的地质年代。如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 代早期, 含鱼类化石为古生代中期,含裸子植物化石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含恐龙化石为 积一时之跬步臻

14、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中生代。第5 题,从动物的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 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第6 题,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最古 老的是地地层化石。第 7 题,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所以在乙处能找到 煤层。 中国古生物学者与考古学家宣称,他们在陕西省商洛市发现了两个巨大的肉食恐龙足 迹,该化石标本长达57.5 cm,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肉食恐龙足迹之一。据推断,在距今 1 亿年前,陕西中南部存在过大型的兽脚类恐龙。据此回答89 题。 8恐龙繁盛的时代是( ) A太古代B元古代 C古生代D中生代 9根据恐龙脚印推知当时

15、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干旱环境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 C热带海域D森林密布 解析: 8.D 9.B 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盛;恐龙脚印化石形成,首先需要潮湿 的环境,其次,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形成、要发生沉积,最后地势要低。 10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变迁只会导致生物灭绝,不会导致生物进化 B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 C生物灭绝是孤立事件,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没有关系 D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只有一次 解析:选 B 环境变迁既会导致生物灭绝,也会导致生物进化,也就是说生物衰退和灭 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上不只一次,古生代末期和中

16、生代末期都出 现过生物大灭绝。 11下图所示,世华村50 年前位于海岸边,但现在远离海岸线。下列哪一项人为原因 最有可能加速海岸线产生此种变化( )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A在河流上游兴建水库 B在河流沿岸设置砂石场采砂 C砍伐森林,减少山坡的植被 D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下降 解析:选 C 图中显示海岸线后退,最有可能是砍伐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水携带泥 沙淤积的后果。 12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我 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这主要是因为( ) A酸雨淋蚀加剧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D大气

17、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解析:选A 大 理石是一种变质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雨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 氮溶于水后,容易和碳酸钙反应,腐蚀大理石雕像。 读西亚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完成1314 题。 13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物理风化D化学溶蚀 14为避免进一步土地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D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 解析:13.B 14.C 第 13 题,西亚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从图中也可看出,风蚀引起的土地退化所占的比重最大

18、,所以选B 项。第 14 题,造成土地 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樵采所造成的植被破坏,所以为避免土地退化,应采取的合理措 施是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二、综合题 15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建筑材料燃料农田水土流失文明衰落 (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 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_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从图中还可得到另一信息,在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就不可避免地 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外力作用 )非常严重。 (4)当前亚马孙河流域破坏雨林的主要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解析:第 (1)题,根据框内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填写。第(2)题,通过读模式图可得出结 论。第 (3)题,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土地一旦失去植被的保护,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第(4)题,亚马孙河流域破坏雨林的主要的直接原因是人为原因。 答案: (1)从左上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 (2)20 (3)水土流失流水侵蚀 (4)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