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38.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89775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5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3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3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3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3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3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3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38.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理解土地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举例 说明能源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 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2.分类 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含义 那些在漫长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储 备有限的、 经开发利用后无法在 现阶段再生的自然资源 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依靠生态系统自身 的运行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 举例 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煤、 石油等化石燃料等 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

2、、气候 资源等 思考 1.非可再生资源是否绝对不能再生?为什么?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答案非可再生资源并非绝对不能再生,但其再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和漫长的地质年 代,与人类开发利用的消耗速度相比,其再生速度是微不足道的。 虽然可再生资源能够再生,但其再生需要一定的周期,当人类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 度时,就会破坏其再生性。所以对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促进其更新、循环。 二、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土地资源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日趋减少的耕地。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2)土地退化 思考 2.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调整部分耕地为林地、

3、草地和湿地有什么意义? 答案可以起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确保其他农耕地稳产高产的作用,这是以退为进的提高 耕地质量的策略,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2.能源问题 (1)表现:能源 ? 供应紧张。 (2)原因 a.石油、煤、天然气等? 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b.能源的地理分布与? 实际消费量不平衡。 c.世界能源 ? 消费结构不合理。 思考 3.为什么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答案 探究点一土地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 6 月 25日是我国第26 个全国“土地日” ,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材

4、料一我国不同年份耕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千公顷 ) 年份全国耕地面积 年内减少面积 A B 农业结构调整灾毁 1999 129 205.5 394.6 205.3 134.7 107.1 2001 127 615.8 590.7 163.7 30.6 108.3 2003 123 392.2 2 237.3 229.1 50.4 364.1 2005 122 082.7 390.4 138.7 53.5 12.3 材料二2005 年,我国东、中、西部耕地面积分别净减少364.3万亩、 50.6万亩、 127.5万亩, 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的67%、9%和 24%。 材料三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

5、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灾损耕地严重的省 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1)表中字母A 和 B 分别所代表的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2)针对东部地区耕地资源面临的突出问题,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3)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A 是生态退耕, B 是建设用地。 (2)节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科学开发土地,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 (3)在生态脆弱地区,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会加剧灾害的发生。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耕地利用现状,耕地减少原因及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对策。从图 表可以判断我国西部地区耕地减少的原因是水土流失,东部地区耕地减少的原因是建设占地,

6、 而在我国生态脆弱区耕地减少的原因是灾毁耕地。 目前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耕地面积减少 )和质量 (土地退化 )两大方面。 (1)耕地日趋减少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 由此可见,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导致 耕地尤其是人均耕地日趋减少,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2)土地退化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土地退化是指土地作物生产量减少,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资源的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以及地表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貌形态。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所造成的土地质量的下降

7、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不同地区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各不相同(如下图所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 年 6 月 25 日是第 26 个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将2016 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 确定为“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宣传主题的提出,旨在以广泛倡导树立公众节约集 约用地的意识,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法合理使用土地。 材料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1)材料二中,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是_(A 或 B)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2)要解决材料三

8、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3)说明 b、c、d 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5)为保护耕地,我国制定了_ 的基本国策,为使土地 供求关系向良性循环转变,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B 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不少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2)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 );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 );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 (4)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

9、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 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5)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在解题时要注意运用对比分析、综合 分析及逆推分析的方法。 具体分析如下: 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均耕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比较吻合的是B 线;这种变化趋势主要是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造成的。 结合材料三 我国“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警戒线之间”和“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面积最大, 结合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信息,分析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理由。 结合 b、c、 d 的位置及自然

10、特征 三地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非农用地所占比重大,耕地总量 少,造成人均耕地数量少。 探究点二能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1)从图1 中可以看出,巨大的供需缺口将使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扩大,对外依赖程 度于 _年之前超过50%; 从图 2 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于_地区。 (2)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最佳运输方式是_运输。 (3)2011年 12 月,世界原油价格一度冲上100美元一桶,并且还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能源市 场正在提醒我们要尽早为能源供应的前途着想。试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

11、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4)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在石油进口中要避免进口的单一化,注意多元化进口,为此我国都 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案(1)2015 中东 (2)管道 (3)石油产量增加缓慢,需求量日益增长,进口石油来源地区单一,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需 经过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4)铺设中哈石油管线,中俄石油管线,中缅石油管线,开通克拉地峡等。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而国内 产量有限,因此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5 年之前超过50%;从图2 可以看出,我国石油主 要来源于中东地区。第(2)题,由于我国进口石油来源主要是中东,需要长

12、距离的海上运输。 第(3)题,石油安全主要包含三个含义:供应源的稳定性,运输的安全性,抵抗国际油价波动 的能力。第 (4)题,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一方面要从多个国家进口石油,另一方面石油进 口路线也要多元化。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世界能源问题的集中表现及其原因 世界能源问题集中表现为能源供应紧张。产生的原因如下表: 原因表现 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石油、天然气的耗竭年限为几十年 煤炭的耗竭年限为四百年 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量不平衡 煤炭的 90%分布于俄罗斯、美国和中国 石油的 70%分布于中东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约占世界人口26%的发达国家消耗着总能源 开采的 77%

1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石油、 天然气、 煤炭等常规能源为主导,但它 们的储量有限,面临枯竭危险 现存能源结构严重依赖常规能源,石油的锐减 或油价提高,导致经济结构动摇 下表为四个国家2011 年能源消费情况。读下表,回答(1)(3)题。 国家 能源消费总量 (亿吨标准煤 ) 单位 GDP 能耗 (吨 标准煤 / 万美元 ) 能源消费构成(%) 煤炭石油天然气 水电和 核电 13.2 14.22 69.6 21.5 2.2 6.7 30.7 3.73 24.9 39.7 25.7 9.7 7.1 1.89 17.7 51.1 12.5 18.7 8.5 30.7 17.3 20.6 55.3 6.

14、8 (1)上表数据表明 ( ) A.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2)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3)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为相近的一组是( ) A.B.C.D. 答案(1)B (2)B (3)C 解析第(1)题,该题可根据图表逐项进行分析、判断。 A 项中, 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构成中比 例最大,

15、达 69.6%,但核电消费量最大是错误的;B 项中, 矿物消费构成比例相近,石油略大, B 项正确。 C 项中,国虽以石油为主,但由于能源消费总量不大,因此石油消费量不最大。 具体为:国:13.221.5%2.838,国: 30.739.7% 12.19,国: 7.151.1%3.63, 国: 8.520.6%1.75(以上单位为亿吨标准煤),可见石油消费量最大的是国。D 项中,国 以天然气为主,与上述计算方法相同,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的是国。第(2)题,结 合题目给出的四国的能源构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煤炭 储量丰富,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俄罗斯天然气储量

16、丰富,能源结构以天然气为主;日本 能源缺乏,所需能源绝大部分需进口。第(3)题,将能源消费总量人口总数可得出正确结论。 1.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铝土矿B.钢材 C.小麦D.雷电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自然资源的概念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属于自然资源。要明确自然资源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它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 自然环境的其他部分,它是可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 23 题。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会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

17、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3.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开垦草原围湖造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耕地质量 A.B. C.D. 答案2.D 3.C 解析由题图可知我国人均耕地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加上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被占用耕地 多,后备土地资源少的现状,因此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耕地减少趋势。为保证粮食自给, 在现有耕地的情况下要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 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自然资源质量差 B.资源开发成本

18、过高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答案C 解析这种“资源诅咒”直接表现在现今国际经济发展中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与资源富有、 以资源输出促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资源输出国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工业技术革 新较为落后,面临经济发达的资源贫乏国的有形、无形“剥削”,直接导致其发展滞后。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收集雨水 (提高雨水的

19、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 );净化雨 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 解析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 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建设“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 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 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各种生物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答案B 解析海洋资源中的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地面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地表水资

20、源、气 候资源、各种生物资源,它们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一般埋藏在地表以下,不属于地 面资源。 读下图,完成2 4题。 2.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过度抽取地下水草场普遍超载人口的不断膨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不合理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的灌溉方式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B. C.D. 3.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 A.人口众多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4.我国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是( ) 增加耕地面积切实保护耕地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毁林开荒大力 开垦草原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A.B. C

21、.D. 答案2.B 3.B 4.D 解析第 2题, 我国人均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包括两方面: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耕地减少的 原因有人为的城市化建设占有耕地和不合理用地导致耕地的退化,还有自然的荒漠化及水土 流失,故选B。第 3 题,我国耕地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山地比重大、平地少,因为山地不 易开垦为耕地;耕地比重小与人口数量无关。第4 题,我国后备耕地已很少,不能依赖增加耕 地面积来增产粮食;草原生态脆弱绝不宜开垦为耕地,毁林开荒更不可取。故只能依赖技术 进步、保护现有耕地和开垦宜农荒地。 2011 年 4 月,国土资源部宣称,我国稀土资源由于滥采贱卖,储量占世界总储量比重已从十 年前的 70

22、%下降至目前的50%,使我国稀土资源面临“缩水”,亟待保护。完成56 题。 5.我国稀土资源“缩水”的原因主要是( ) 滥采贱卖地方利益驱使下无计划大肆开采开采中浪费严重恢复耕地占用矿产 用地 A.B. C.D. 答案A 6.我国矿产资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 A.多伴生矿,易于综合利用 B.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但集中成片,可建立区域性矿产基地 C.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不能配套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D.有色金属、稀土金属、煤及一些金属矿储量丰富 答案D 解析我国矿产多伴生矿,不易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分布不均,矿产分布区和加工消费区不 能配套,这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劣势。因此A、

23、B、C 项都不正确,只有D 项正确。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 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 重心变化轨迹” 。完成 78 题。 7.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 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 B.c、b、a C.c、a、b D.b、c、a 8.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差距的是( ) 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答案7.B 8.D 解析第 7题, 我国的能源产量北方多于南方,经济总量南方多于北方;能源消费重心则由北 方迁移到南方。 第 8

24、题,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可以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 源消费重心的差距。 9.土壤水是维系作物生长发育、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最主要的水分源泉。读下图,回答问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1)结合材料,分析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变化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秸秆覆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秸秆覆盖隔断了土壤表面与大气间直接的水分联系,减弱了土壤中空气与大气之间 的对流交换强度,抑制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增大了当地土壤水储量,提高了土壤含水率。 (2)秸秆覆盖后,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状况重新组合,具有调节地温、抑蒸保墒、培肥 地力等作用;提高了作物产量

25、,是北方地区旱地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之一。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地表环境条件下,覆盖秸秆的土壤中含水率和水储量都 要高于不覆盖秸秆的土壤,从大气运动的原理角度分析即可。第(2)题,应该从水、肥、气、 热角度分析土壤水的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的生态意义。 能力提升 下图是“ 20052008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统计图”。读图完成10 11 题。 10.字母 M 表示 ( ) A.净出口量B.净进口量 C.净储备量D.净增产量 11.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限制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降低油价以刺激石油消费 D.提高石油资源

26、利用率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答案10.B 11.D 解析第 10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 为消费量与生产量之差,因而为净进口量。第11题,要 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D 项为节流措施,A、B、 C 三项均不可取。 12.读“ 1987年与 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答案B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新能源增长量最 小,非可再生资源所占比例较大。 图甲为“ 2000 年 2

27、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乙为“ 2002 年 2007 年我国各类土地面 积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 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13.2000年 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双选 )( ) A.2000 年 2007 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 2007 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 亿公顷以上 C.2002年 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 年 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14.2002年 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双选 )( ) A.建设用地增加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D.未利用地增加

28、答案13.BC 14.AC 解析第 13 题,从图甲中2000年 2007年耕地面积曲线变化可以看出,耕地面积先减小后趋 于平缓, 各年减少幅度不同,其耕地总量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2002 年 2003年曲线的坡度 最陡,说明减少最快。第14 题,从图乙可以看出各类土地的变化状况,林地、居民点及独立 工矿用地等呈增加趋势,且林地增加较为显著;耕地、未利用地减少较快,说明耕地减少的 原因,一是建设用地增加,二是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15.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 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 题。 平均坡度 () 平均海拔 (m) 占用耕地0.94 674.4

29、6 增补耕地8.40 1 830.19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差异: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 区域。 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 域开垦。 解析第(1)题,通过表格信息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从思想教育、法律法规、农田基本建 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16.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 %,且大多埋藏较浅,甚

30、 至可以露天开发。目前,新疆正在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不仅加大煤炭开采,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致力于提高外运能力和拓展外运方式。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目前新疆正在建设一批坑口火电站和路口火电站,致力于推行 “疆电东送”。和“疆煤东运” 相比,两种能源输出方式各有什么利弊? (3)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国内煤炭市场广阔,但是距离东部市场 遥远,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2)输煤 (疆煤东运 )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但对新疆生态环境破坏略轻。输电(疆电东 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但加剧新疆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 大量煤矸石等弃置,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山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措施:回填采空区; 保护好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解析第(1)题,从题干可总结疆煤开发的储量、难易和成本;结合我国国情可知市场和运输 条件。第 (2)题,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方面对比。第(3)题,矿区往往存在采空塌陷、 土地破坏和固体废弃物问题;结合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