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6.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89776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5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6.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b c b 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 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原因表现 自 然 因 素 地理位置深居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气候 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容易引 起 风蚀 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对地表的保护

2、作用差 人为原因人口迅速增长;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二、荒漠化的危害 主要危害基本内容 经济损失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丧失土地 全世界有上亿人面临失去土地的危险,我国有近4 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 地区 生态问题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生产问题荒漠化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三、荒漠化的防治 1国际社会: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4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

3、态移民、保护并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 源。 5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点一 | 荒漠化的含义 情景导入先思考 歌曲中的地理 歌曲月牙泉中唱到: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 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 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思考探究:月牙泉的干涸是一种什么生态环境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土地荒漠化。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人类活

4、动不当, 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见下表: 人为因素所占比例主要分布地区 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 别是沙区边缘 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二、荒漠化的一般过程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图,完成12 题。 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

5、化 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 解析: 1.B 2.B 第 1 题,在图示区域内,由于当代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 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2 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 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知识点二 |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情景导入先思考 生活中的地理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与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共 同构成了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荒漠化已经成为 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之一。我国政府把科技防沙纳入“十二五” 科技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6、 马鸣风萧萧整理 部发展规划。 思考探究:你了解哪些有关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提示: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荒漠化的危害 主要危害基本内容 造成经济损失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面临丧失土地全国荒漠化面积267 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28% 生态问题严重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引发饥荒问题荒漠化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二、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 游地区修建

7、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 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 勤人深刻地意识到, “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完成12 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1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用水B沙漠广布 C过度放牧D气候干旱 2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 放弃全部耕地合理调水加强能源建设恢复自然植被 AB CD 解析:1.A 2.D 第 1 题,由材料可知,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导致下游地表水骤减, 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出现绿洲消失的现象。第2 题,合理

8、分配河流的水量、恢复植被是治 理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干湿区的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_区和 _区。 (2)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 。 (3)A 沙漠名称是 _,B 沙漠所在省区是_ _。 (4)我国沙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 _。 (5)乙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是:_; _。具体地说,我国为防止这一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_” 防护林带, 该防护林带的具体作用是_。 解析:第 (1)题,沙漠多数分布在常年降水稀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第(2)题,沙漠地 区太阳光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很大;降水少

9、且变率大。第(3)题, A 为我国第一大 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B 为腾格里沙漠,在内蒙古自治区。第(4)题,导致沙漠化的人为 原因是人们对植被的破坏,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第(5)题,图中的固沙措施既有生 物措施,如营造防护林、育草封沙;也有工程措施,如工程防沙、建人工固沙带。“三北” 防护林的作用可概括为“防风固沙”。 答案: (1)干旱半干旱 (2)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3)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自治区 (4)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5)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三北防风固沙 知识点三 | 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加试要求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的一般思路

10、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 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 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 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 区、干旱的绿洲 边

11、缘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 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 化进程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 质土壤地区 从事农业 (种植业 )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地区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 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 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 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具体措施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草原牧区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造成超载放牧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 态环境的保护 (2)封沙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措施地

12、区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绿洲地区 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草 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结合的防沙林带 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工程措施缺乏水源地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 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3)禁牧、禁樵、禁采 因地制宜,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通过兴建沼气池、利用太阳能、风能、推 广省柴灶等措施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从而达到保护植被的目的。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地区具体措施 现有林地 应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即 宜林则林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 不能盲

13、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和 牧业 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4)生态移民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 4其他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地区生态问题形成原因整治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 垂直节理 发 育;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有一定的坡度;植被相对稀少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 矿导致植被破坏 采 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对小流域进行 综合治理 黄淮海平 原 土地盐碱 (渍)化 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处 地下水位距地表近;不合理的灌溉 方式,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14、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南方丘陵 山区 水土流失 (红漠化 )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 伐 发展立体农业;发展沼 气,发展节能炉灶,营造薪 炭林,推广生活用煤,解决 生活用能问题 云贵高原 水土流失 (石漠化 ) 土层薄,坡度陡,降水集中,冲刷 能力强; 能源短缺, 农村薪柴匮乏, 乱砍滥伐,陡坡开垦 封山育林,生态移民等 应用体验不可少 (2013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 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 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如图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15、 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 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第 (1)题,根据经纬网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地区。M 处沙源丰 富,一方面来自河流的堆积,另一方面来自风力的堆积。结合材料可知图中河流流经黄土高 原,带来大量的泥沙;从位置上看,西北风在此受到山地的阻挡,风沙

16、沉积。第(2)题,根 据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与冬春季风向一致,另一方面H 县城位于风口, 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大。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式设问,言之有理即可。观点A 主要从 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沉积两方面分析,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会增多。观点B 主要从气候、 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看,沙丘群不会增多。 答案: (1)(M 处附近的 )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 节变化大, )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 );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 县城附近为 河谷交汇之地 (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

17、)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 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 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 地速度降低,风沙 在此沉积。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 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 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一、选择题 如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

18、读图回答12 题。 1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B青海 C陕西D新疆 2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开采矿产生态移民合理载畜抽取地下水 AB CD 解析: 1.D 2.B 第 1 题,结合图示可知新疆荒漠化比例最大,在40%以上。第2 题, 过垦、过牧、过樵采及水资源利用不当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荒漠化进程。治理措施主 要针对原因分析,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追求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一。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会加剧荒漠化进程;开采深层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可 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植被枯萎和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3如图是北京沙尘传输示意图。关于沙源地的

19、说法正确的是( ) A沙源地的地表均为荒漠 B第二条路径的沙源主要来源于蒙古 C干旱、缺水是沙源地的共同特征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D第一条路径对北京的影响最大 解析: 选 C 黄土高原地表的黄土并不属于荒漠的范畴;第二条路径的沙源主要来自我 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源地的沙尘暴对北京的影响程度每次都不同。 读某区域 30 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45 题。 4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D土地荒漠化 5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该地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A过度开发沼泽保持水土 B过量引水灌溉保护耕地 C过度砍伐森林涵养水源

20、 D城市化过度发展美化环境 解析: 4.D 5.C 第 4 题,根据图例判断,图示区森林减少,沙漠面积扩大,说明主要 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材料不能表示出水污染、土壤盐碱化问题,河流是季节性河流,流 量小,水土流失少,不是主要问题。第5 题,材料中没有沼泽信息;该地沙漠面积广,耕地 少,森林的主要生态意义不是保护耕地;森林减少,沙漠面积增加,说明过度砍伐,导致水 源减少,沙漠扩大,森林有涵养水源功能;图中城市数目减少,不是城市化过度发展。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 年开始,科 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 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 的局面, 开始走

21、向 “沙绿民富” 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67 题。 6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AB CD 7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 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 解析: 6.B 7.A 第 6 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过渡地带,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 度农垦和过度放牧。第7 题,全球气候变暖,短时间内冰雪融水会增加,但蒸发愈加旺盛, 会愈加干旱,加重荒漠化,

22、故全球气候变暖不会使“沙绿民富”。 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然而, 这些古文明 的发祥地如今却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据此完成810 题。 8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两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的关联图,图中序号代表( ) A植被破坏B用水量加大 C水源减少D耕地扩大 9面对日益严重的荒漠化,两河流域的居民应( ) 落实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贯彻“边破坏,边治理”的理念坚持“预防为 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鼓励开发荒漠化地区的自然资源 AB CD 10下列措施中,可以防治两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的是( ) 封沙禁牧大量打机井抽水合理用水生态移民 AB CD 解析: 8.A

23、 9.D 10.B 第 8 题, “滥牧”导致草场破坏,属于“植被破坏”;垦荒导致 “耕地扩大” ,耕地扩大造成用水量增加。第9 题, “边破坏,边治理”是不合理的行为;对 荒漠化地区的自然资源应科学合理地利用,而不是“鼓励”。第10 题,大量打机井抽水,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剧土地荒漠化。 读我国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表,完成1112 题。 省区新疆 内蒙 古 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 山 西 河 北 其他 地区 占全国 比例 /% 40 24 16 8 7 1 1 1 1 1 11.该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荒漠化B大气污染 C酸雨危害D森林破

24、坏 12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大量引水灌溉,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B向西北地区大量移民,加快城市化进程 C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当地群众能源问题,防止过度樵采 D超载放牧,增加牧民收入 解析: 11.A 12.C 第 11 题,表中显示该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甘 肃等西北地区和西藏、青海等青藏高原地区,故可以判断该生态问题主要为荒漠化。第12 题,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荒漠化的进程;西北地区水资源贫乏,环境容量 小,不适宜大量移民;过度樵采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剧荒漠化的发展,因此解决群众能 源问题, 防止过度

25、樵采, 可以缓解荒漠化发展;超载放牧会加剧荒漠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 13(2016江苏高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 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 沙 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在 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图 2 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 岩 对 当 地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产 生 的 影 响 有 _ 、 _。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

26、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 、 _。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 的作用有 _、_、_。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 解析:第 (1)题, “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说明该区裸 岩遇风容易形成沙尘暴,遇雨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第(2)题,读图 1可知, 库布齐沙漠位置 更偏东,降水量略多,且靠近黄河,可以引水灌溉,治沙植物更容易成活。第(3)题,根 据 图 2 可知,甘草种植是治沙流水线的起点,能改善土壤条件,是后续环节的基础。模式图 中的“药品、保健品” “有机瓜果蔬菜” “有机牛羊肉” “特色旅游”已经很好地说

27、明了该模 式对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第(4)题,当地气候干旱,晴天多,大风日数多,适合开 发风能和太阳能。 答案: (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 易发沙尘暴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 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风能太阳能 14加试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1)描述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2)分析孔雀河下游发展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第 (

28、1)题,图示地区生态地理环境的特征,需要从图示信息切入,该地为典型的 温带大陆性气候,沙漠广布、植被覆盖率低、河流水量小。第(2)题,图示地区生态环境脆 弱,孔雀河下游发展农业生产可能带来土地荒漠化。解决措施可以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退耕还牧,合理载畜;科学用水,合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滴灌、喷 灌技术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深居内陆,气候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地形以 山地为主,沙漠广布;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流少,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有冰期。 (2)土地荒漠化。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牧,合理载畜;科学用 水,合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滴灌、喷灌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