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60(1).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89781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60(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60(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60(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60(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60(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60(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60(1).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第三节 大气环境第 1 课时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 45 分钟 ) 学业达标 读下图,完成12 题。 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00040065】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 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2关于图中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 D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解析】第 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

2、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 不同层次温度变化不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下降约 0.6;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温度变化为2060。第 2 题,为对流层, 为平流层。 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 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中纬度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逆温现 象。 【答案】1.D 2.C 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解析】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选D。 【答案】D 4(2016武汉市重

3、点中学期末)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受 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晴天会使都增加 B森林的大量砍伐,可能会使减少,减弱 C阴天会导致减少,增强 D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 【解析】读图,晴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差,会使都减小,A 错;森林的大量砍伐, 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能会使增加,增强,B 错;阴天会导 致增加, 增强, C 错;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会导致增加, D 对。 【答案】D (2016大庆实验中学期中)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 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

4、图表示。读图完成 56 题。 5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 A和B和 C和D和 6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导学号: 00040066】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A增强,减弱B减弱,增强 C增强,减弱D减弱,增强 【解析】第 5 题,仔细读图,图中为太阳辐射,为经过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 为地面长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选C。第 6 题,多云的天 气,白天云层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

5、阳辐射少,减弱;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 强,增强。答案选D。 【答案】5.C 6.D 7(2016郑州剑桥中学高一月考)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解析】海洋比陆地的热容量大,不容易热也不容易冷,海洋的温度变化要比陆地小; 晴天,昼时受热快,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昼夜温差大;阴天,昼时云层对太阳反 射作用强,增温慢,夜晚,大气层厚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昼夜温差小。选D 正确。 【答案】D 8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导学号: 00040067】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解

6、析】早春晴朗的夜晚,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降温快, 出现霜冻。选A 正确。 【答案】A 9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A_;B_; C_;D_ ; G_;I_ 。 (2)从数量上看, AD 的原因是 _。 图中的作用是_ 。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原因是什么?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 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

7、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5)如 果 夜 晚 多 云 , 人 们制 造 烟 雾 所 起 到 的 作 用将 变 _( 大 或 小 ) ,原 因 是 _ 。 【解析】第 (1)题,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和粗细即可判断出AJ的含义。第 (2)题, AD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的要小;图 中是大气逆辐射,其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第(3)题,就气温的日较差而言,晴天 时大,阴天时小,这主要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有关。第(4)题, 浓烟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尘埃,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

8、地面 起到保温作用。第(5)题,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温度不会太低。 【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地面吸 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削弱作用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晴天大,阴天小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 度低,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 故温差较小。 (4)D (5)小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 能力提升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9、、地 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10 12 题。 10图中曲线中 ( ) A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11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云量厚度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 12近 50 年来,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云量增加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D人口增加 【解析】第 10 题,读图,结合纬度变化,图中曲线中的数值最大,表示大气上界 的太阳辐射量, A 错;在副热带区域降水少,云层反射量少, 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 错;

10、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C 错;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D 对。第11 题,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正午太阳高度,C 对;的变化与云量厚度、地势高低、 植被状况无关,A、B、D 错。第 12题,近 50 年来,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面积减小,反射量下降,B 对;云量增加,地表吸收的太阳辐 射减少, A 错;环境污染、人口增加不直接影响地表的反射量,C、D 错。 【答案】10.D 11.C 12.B 1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导学号: 00040068】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实验一: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 ),甲

11、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 在日光下。 实验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 (1)实验一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2)甲箱温度应该比乙箱温度的读数_(大或小 )一些。为什么? (3)实验二中放入瓶中的温度计的读数会_(大或小 )一些。为什么? 【解析】实验一中两只玻璃箱的唯一区别是一个放了土,另一个没放土, 有土的玻璃 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实验二中的玻璃瓶相当于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大 气层,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因而玻璃瓶里的温度高于外面。 【答案】(1)D (2)大有土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 (3)大太阳辐射可穿透玻璃瓶使瓶内温度升高,而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散发,所 以瓶内温度会高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