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92522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5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2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2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2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2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 课时)教案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 1、运用中国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重点) 2、 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为农业 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描图法、计算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

2、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 我国的冬、夏季风的发源 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 围? 夏季风冬季风 发源地 风向 特点 范围 2、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 分界线? 3、 我国气候的重要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 是我国气候的 重 要特征, “气候类型复杂多 样”是我国气候的另一基本特 征,下我们就来继续探究与学 习。 学生积极思考回顾,我国季 风气候的特点, 让学生指图 说出分界线, 山脉的位置及 名称。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合作, 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并指图 描述; 然后找学生代表指图 回答。 通过知识回顾 做 到 温 故 知 新。 “导入”开 门见山,直击 目标,让

3、学生 带着的问题走 进课堂,做到 直击目标,有 的放矢。 承接过渡 同是千禧之年的“春节”,为什么我国南北地方的气候有如此大的差异, 回顾七年级学习的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我国 2 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3 读图 观察 我国冬季 气温分布 的特点 教师展示:“中国 1 月平均气温 分布图”让学生读图观察并探 究思考: 1、说一说 : 读图观察16、 8、 0、 8、 16、 24等温线, 冬季等温线大致与平行,越 往 北 , 纬 度 越, 气 温 越,说明冬季气温分布受 影响较大; 此外, 越往北, 离冬 季风的源地也越,受冬季 风的影响也越,气温就 越。 2、描一

4、描: 让学生用红笔描出我国1 月平 均气温 0等温线, 观察它大致 经过我国什么地区? 3、 看一看: 读图观察我们的家乡枣庄 1 月平均气温所在的范围? 4、 算一算: 海南省海口市与黑龙江省的漠 河县的1 月平均气温相差多少 度? 5、想一想: 学生读图观察并归纳总结: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6、议一议: 影 响 我 国 冬 季 气 温 分 布 的 因 学生仔细阅读我国1月平均 气温分布图, 仔细观察等温 线的分布, 同桌之间相互思 考讨论、合作探究,最后归 纳总结: 1、纬线、高、低、 近、大、低。 2、学生用红笔描出我国1 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观 察大致经过我国哪些区域, 归纳总结:

5、 它大致经过我国 秦岭淮河一线青 藏高原东南边缘。 3、 枣庄 1 月平均气温: 0 8之间。 4、学生动手计算南北方地 区气温相差多少度: 16 32 48 5、学生读图观察并归纳结,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总 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 北相差很大。 6、主要是纬度因素,另外 还有冬季风, 冬季风加剧了 我国北方地区的寒冷。 通过一系列的 读图观察、描 图、思考与合 作探究、计算 等活动,培养 学生的学习自 主性,锻炼学 生的学习观察 能力、分析推 理能力和归纳 理解能力,从 而全面提高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能。 描图并识记 观察思考、 学以致用 计算对比、 加深记忆 归纳总结、 强化记忆

6、 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 4 素? 5 读图 思考 我 国 夏 季 气 温 分 布 的 特 点 教师展示“中国 7 月平均气温 分布图”让学生读图观察并探究 思考: 1、说一说 :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什 么高原?为什么? 2、看一看: 读图观察我们的家乡枣庄 7 月平均气温所在的范围? 3、议一议: 为什么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不 大呢?原因是什么? 4、想一想: 学生读图观察并归纳总结: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学生仔细阅读我国7月平均 气温分布图, 仔细观察等温 线的分布, 同桌之间相互思 考讨论、合作探究,最后归 纳总结: 1、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在: 青藏高原;主要原因:地形 因素, 青藏

7、高原地势高即海 拔每升高1000 米,气温降 低 6。 2、我们的家乡枣庄7 月平均气温所在的范围: 24 28之间 3、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除青藏高原等地外;主要原 因:我国进入夏天,南北方 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都较 高,获得太阳的光热就多; 且越往北,白昼时间就越 长,获得太阳光热就越多。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除青藏高原等地外,夏季全 国普遍高温。 读图观察、 质疑解惑 观察思考、 学以致用 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强化记忆 承接过渡 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当日平均气温大于 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活跃生长;人们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的 总和

8、叫做活动积温。它反映了各地的热量状况,是划分我国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观察 描绘 教师展示: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让学生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类型并圈出其名称。 学生读图,动手圈图,找出 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分布的 位置及名称; 通过观察生生 互动活动,培 养学生的合作 6 中 国 温 度 带 的 分 布 1、读一读: 我国的主要温度带的名称? 2、说一说: 我们的家乡枣庄属于哪一温度 带区? 3、描一描: 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用红笔 描绘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界线, 并说出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 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4、 填一填: 特 点 农 作 物 习 性 粮 食 作 物 油 料 作 物 农

9、 作 物 熟 制 东 北 地 区 华 北 地 区 南 同桌之间互相指图介绍,然 后找学生代表指图,说出我 国主要温度带的名称及分 布地区。 1、我国的主要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 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 区。 2、学生读图观察回答:枣 庄位于暖温带地区。 3、学生读图仔细观察,动 手用红笔描绘各温度带之 间的分界线。 然后分组讨论 并把学生各自的观点进行 总结与汇总, 最后让学生代 表发言。 我国暖温带与亚热 带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秦 岭淮河一线。 4、学生根据课本独立完成 表格, 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 论,最后找学生回答: 东北地区:喜凉作物 华北地区:喜温作物 南方地区:喜热作物

10、粮食作物:南稻北麦(东北 春小麦、华北冬小麦) 油料作物:南油北花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熟制: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 熟、南方:一年两熟至三熟。 探究能力,加 深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能 力。 培养学生的读 图能力, 知识迁移, 学以致用 通过观察动手 描绘等活动, 加深学生对地 理分界线:秦 岭淮河一线 的认识,培养 学生的综合分 析及归纳总结 能力。 通过填表加强 学生对我国农 业的了解与认 识,利用比较 法一目了然, 培养学生的综 合能力。 7 方 地 区 承接过渡 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还表现在各地的干湿状况差异很大,人们通常根据一 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衡量

11、该地气候的干湿程度,根据气候的 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分为哪四个干湿地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读图 识记 中 国 干 湿 地 区 分 布 教师展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 图 ”让学生找出我国主要的干 湿地区,并圈出其名称。 1、 读一读: 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的名称 2、说一说: 我们的家乡枣庄属于哪一温度 带区? 3、 描一描: 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用红 笔描绘我国主要干湿地区的分 界线,并说出我国湿润地区与半 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大致经过的 地方? 学生读图,动手圈图,找出 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分布 的位置及名称; 同桌之间互 相指图介绍, 然后找学生代 表指图, 说出我国主要的干 湿地区

12、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1、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 区、干旱区。 2、学生读图观察回答:枣 庄位于半湿润地区。 3、学生读图仔细观察,动 手用红笔描绘各干湿地区 之间的分界线。 然后分组讨 论并把学生各自的观点进 行总结与汇总, 最后让学生 代表发言。 我国暖湿润地区 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 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通过读图、描 图,培养学生 的读图能力, 学生读图相互 述说,然后达 到识记。 知识迁移、能 力提升 让学生结合生 活,理论联系 实际,提高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真正达到 学习生活有用 的地理。 合作 探究 说一说: 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 地理意义? 学生

1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它 是我国800 毫米等降水量 线 、1 月 0等温线、温度 带中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 分界线、 干湿地区中的湿润 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 线。 培养学生综合 分析和归纳运 用 知 识 的 能 力。 8 探究 追问 “说一说”为什么我国气 候类型复杂多样? (教师展示我 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图和地形地 势分布。) 友情提示 :我国既有多种多 样的温度带, 又有多种多样的干 湿地区;再加上我国复杂的地形 和地势特点, 加剧了我国气候的 复杂 学生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图,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回 顾,我国的地形特点,复杂 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地势海拔每升高10

14、00 米气 温降低 60C加剧了气候的复 杂程度。 教 师 通 过 追 问、层层递进、 循循善诱、培 养学生的质疑 探索能力和综 合能力。 探究 实践 生活在线,小记者现场采访: 我们 的家乡枣庄所在的区 域, 对农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友情提示: 我们的家乡枣庄位于温带季风 气候,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 干燥;农业类型以旱地为主的耕 地,主要的农作物有冬小麦、玉 米、花生、 棉花等, 农作物熟制 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把讨 论结果 进行统计, 然后找一 名学生扮演记者,进行现场 采访,生生互动。 让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感受 地理知识就在 我 们 的 生 活 中,学会知

15、识 迁移,能力提 升,综合解决 问题的能力, 真正学习生活 有用的地理。 对号入座 教师展示课下搜集的我国不同 地区的气候景观图片, 让学生先 欣赏,然后说出它所在的气候类 型。采取抢答的形式完成。 学生边欣赏, 边动脑思考然 后抢答, 以竞争与合作的形 式进行,学生积极参与,兴 趣浓。 以游戏形式, 创 设 宽 松 氛 围,培养学习 自信。 收获平台 我的收获:“想一想”: 这节课你对我国气候特征有 怎样的了解与认识。 一起来分享 一下。 学生总结我国气候的基本 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大陆 性气候显著和气候类型复 杂多样。强调重难点知识。 培养 学生梳理 知识的能力, 并强化记忆。 活动探究:

16、 利用星期天,学生走进农村实地考察:从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 物等方面调查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当地 发展农业生产为什么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降水,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利措 施? 板书设计 :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气温季节变化夏 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外,普遍高温 气 候温度带差异划分依据:根据热量情况,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复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 杂 多干湿地区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样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当堂达标】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9

17、A. 一月 0o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D.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2、判断题: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全部为半湿润区。() (2)、我们的首都北京位于半湿润区。() (3)、我国海南省全部位于湿润区。() (4)、东北平原位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3、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长江中下游平原 A半湿润地区(1)森林 河中下游平原 B湿润地区(2)草原 塔里木盆地 C半干旱地区(3)荒漠 天山山麓 D干旱地区( 4)森林、草原 5、 在下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的名称(代号)

18、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 、中温带 E、寒温带 F 、高原气候区 【教学反思 】 本节课在教学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本节知识内容来源与生活,所以学生对我 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知识容易理解与接受,真正做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教学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教学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创设情景, 提出的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 生带着的问题走进课堂;分析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也是结合我们的生活来 学习与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是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 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合作;通过观察与思考、追问与探索以及学生动手描图、计算等活动,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探索与认识我国气温和降水,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 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