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海陆变迁学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92541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海陆变迁学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3海陆变迁学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3海陆变迁学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3海陆变迁学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3海陆变迁学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海陆变迁学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海陆变迁学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体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比例。 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3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 4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世界火山、 地震的主要分布 规律,并能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3“观察地图、生活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提出假设 寻找证据”的科学探索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1树立运动是绝对的观点。 2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

2、; 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3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 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 二、教材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地球自诞生以来就处于永恒的运动与变化之中。今天海陆的分布及 其千姿百态的地貌,不过是地球发展历史的一幕。 本节内容是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奠定基础。只有知道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海陆位置也处于永恒的 运动和变化之中, 并掌握这种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才能正确地解释地球表面所发生的一些地理现象。 本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沧海桑田的变化、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各部分内容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 - 2 - 解释 现象理论发展 解释解释

3、教材从探索开始,安排这项活动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陆变迁;二是激发学生学 习本节内容的欲望,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沧海桑田的变化”部分内容不是本节的重点,因此,教材简单介绍了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 化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证据。对于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证据,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没有必要完全 掌握。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这部分教材首先讲述了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 说的故事, 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和科学兴趣的培养。故事之后,教材用一页的篇幅提出三个 方面的证据证明大陆漂移的观点。最后介绍了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并补充了证明大陆漂移学说 的一个证据。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4、大陆是怎样漂移的,教材还专门安排了一个有关大陆漂移的小实验,此 实验充分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非常便于操作,一定要做。通过做这个实验,可 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课也是可以“做”的。这既能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 理解大陆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学说。也是目前得到大家普遍公认、并能 较好地解释地球表面一些地理现象的一种学说。因此,要求学生不仅了解该学说的基本内容,更重 要的是能够运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的一些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 1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教

5、学过程指导 新课引入方式: 方案:可以通过教材12 页探索活动引入。 方案:可以通过复习第一节海陆分布引入。 方案:可以通过教材14 页图 D、E设问方式引入。 方案:可以手持建筑用鹅卵石设问:同学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种鹅卵石?引出爱观察生 活的同学:在山上也看到过,为什么会在山上也有呢?引导同学讨论引入。 【沧海桑田的变化】 沧 海 桑 田 的变化 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火山、地震等地理现象 - 3 - 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即形象地比喻为“沧海桑田”,也即海陆变迁。为什么 会这样呢? 可以由学生阅读教材13 页“海陆变迁的原因”后,完成连线题:(设计此题目的是:让学生明

6、白探索活动与学习内容是紧密相连的)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总结出:地球表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海陆面积的变化,还有海陆分布也 有变化(让学生树立运动是绝对的观点)。转入 【大陆漂移】 对于教材14 页有关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阅读材料,建议用如下三种处理方案之一: 方案:由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讲(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但 要注意调控时间) 。 方案:教师讲故事。 方案:全体学生阅读这则材料。 (引导学生明白“观察地图、生活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证据” 的科学探索模式,以及为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 对于教材15 页的图,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F 图组,

7、在第一幅图中认真观察非洲和南 美洲陆地轮廓的相似性;在第二幅图中认真观察非洲和南美洲古地层的相似性;在第三幅图中认真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动物(生物)的相似性。从而得出这两个大陆原来是联在一起的,后来才慢慢分 离的结论。 对于教材15 页,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二自然段课文,然后提问: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什么?有关大陆漂移学说还有什么证据?学生回答后,再由学生结合图H进行总结 (教师要注意纠 正和评价)。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学生在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之后,多数学生也会产生这个问 题,要解释这个问题比较困难)我们共同来做一个实验(此实验易做,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 课也可以“做”,这既

8、可以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大陆漂移),来证明这个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教材12 页 探 索 活动图 - 4 - 问题。从而让学生总结: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建议用如下六个步骤(步骤顺序可以调整、 步骤也可以取舍)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第一步:由学生阅读教材16 页的阅读材料(从而树立感性认识)。 第二步;引导学生读图I , 从而总结出板块构造理论 (形成理性认识) 第三步:由学生阅读教材17 至 18 页正文部分,学生更正自己总结的板块构造理论。 第四步:教师再做强调、更正、补充。 第五

9、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巩固板块构造理论): ( 1)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有哪两条火山地震带? ( 2)世界上火山、地震带与六大板块的关系? ( 3)若干年后地中海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4)中国是否多火山、地震?为什么? ( 5)日本是否多火山、地震?为什么?关注日本是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 能力? 第六步:挤压和撕拆海绵块演示。 (1)当演示两块海绵挤压时,在两块海绵上放入几个粉笔头,再把它从两边往中间挤压,请 同学观察思考会产生什么情况? 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 各大板块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较频繁,多火山、地震 - 5 - 活动总结:两块海绵相互挤压的地方粉笔头滚动脱落,其它地方的粉笔头位置基本不变。 (2)当演示撕拆一块完整的海绵时,同样加入几个粉笔,请同学们思考撕裂海绵时又会产生什 么现象? 活动总结:海绵撕裂处粉笔脱落,其它地方没有任何变化。 (活动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巩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由学生总结(教师与其他学生补充说明): 解释 现象理论发展 解释解释 沧 海 桑 田 的变化 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火山、地震等地理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