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裘笑梅医疗经验.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96584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25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中医裘笑梅医疗经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老中医裘笑梅医疗经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老中医裘笑梅医疗经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老中医裘笑梅医疗经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老中医裘笑梅医疗经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中医裘笑梅医疗经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中医裘笑梅医疗经验.pdf(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肝脾肾立论,在动态中辨证 中医妇科专家裘笑梅 王金生王凯整理 编者按:裘笑梅,浙江杭州人,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现任浙江省中医院 妇科主任医师。由于在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中的杰出贡献,年获国务 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裘氏从事中医妇科临床余年, 医术精湛,硕果累累。编著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裘氏妇科临证医案精 华等学术专著多部,发表中医、中西医结合论文多篇,研制成功“妇乐冲 剂”、“妇宁胶囊”、“孕宝”营养液等多种妇科药品、保健品。 本文着重介绍裘氏重视调理脾胃, 倡导治肝六法,推崇从肾论治,精研活血化瘀, 善治妇科血证的学术思想。以及在治疗闭经,因证制宜;痛经证治,明辨虚

2、实; 崩漏证治,分清标本等临证特色。在医论医话中介绍督脉与妇科疾病、产后病、 子痫的证治、 妇科止血药选用等, 文末的黄芪桂车汤、 二藤汤则是裘氏临床经验 方。 总之,细读全文,深觉裘氏精研中医理论, 主张中西医结合, 强调医疗科研并重, 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的学术风格、 治学精神,跃然纸上,对后学者定有很大的裨益。 医之一道,其理甚微,其责甚重,术有所异,学无止境。 裘氏妇科临证医案精华自序 裘笑梅,女,年月生于浙江杭州世代书香门第。父亲以教书为业, 精通文史,略通医道。青衫之岁,体虚多病,然幼受庭训,酷爱书画诗词。 岁时于杭州弘道女子中学高中毕业,拟考大学,无奈因常患鼻衄而不得不在家休 养。常

3、见远近邻居患小病者,纷纷来家索药,亦时见贫苦患者,因无资求医买药 而亡,由己及人,深为感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乃萌学医之念,辍学就 医,立志为民解疾。遂择杭城智果寺名僧医清华为师。先以素问、明堂针 经等书,讲明切究, 乃知人生十二经络。 又仲景原文及李杲、 朱丹溪、刘完素、 薛雪、陈修园诸家暨近代名医著作,精益求精,推究疾病之表里虚实,脉理之浮 沉迟数,药性之寒热温平。 寒窗三第三卷载, 随师年,尽得其传。经部、 省、市考核,成为杭城第一位领有中医证书及开业执照的女中医师,行医于武林 钱塘。早年坐诊于同益堂、惠明堂、崇德堂。初试锋芒,即露头角,应诊者接踵 而来。抗战时期,避居于乡间,往返

4、于浙江金华、江西上饶、福建建阳等地,为 群众治病,历起沉疴,深得病家信赖,名声鹊起。 解放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年作为杭城名医与史沛棠、叶熙春等老医师 同时应聘进入杭州市中医门诊部。 年浙江省中医院筹建, 于是进入该院, 历任浙江省中医院妇科主任、 院委会委员等职。 年评为主任中医师。坚 持临床、教育、科研三结合,迄今为止,岐黄生涯余载。她临床上专研妇科 经、带、胎、产、杂病,向西医学习,吸取其所长,衷中参西、证病同治而独树 一帜。 自创新方余首,对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治疗,被人称为“华 夏奇指,人间观音”。 裘氏定期到浙江中医学院讲学,为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 讲学,为浙江中医学院妇科

5、刊授中心编写讲义,并坚持临床实习带教, 先后培养 学生百余人。她一贯重视科研,勇攀高峰,至今已余岁高龄,仍主持高精科 研项目。创制新药,挖掘熏、蒸、敷等祖国传统医疗方法,运用现代科技先进仪 器跟踪化验检查,完成电脑治病的整理、归纳、输入工作,不断将科研成果成功 地应用于临床。 裘氏的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于内经、素问,又深刻吸取历代名医著作之 精髓。认为读经典应从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入手,然后 循序渐进,博览名家著述。妇科其基础与内科同,然妇人之病多于男子,固有其 行经、孕产、哺育等特殊生理情况,且因性情多郁,从而产生一些特殊疾病,使 其在病理、诊断、治疗上与一般内科有殊。 此即所谓“医术之难

6、, 医妇人尤难”。 中医学中妇科学说,其源甚古,繁茂丰厚。金匮妇人病三篇,其中“妇人妊 娠病脉症并治篇”阐述了妊娠出血、妊娠腹痛和妊娠水肿等症; “妇人产后病脉 症并治篇”提出了痉、郁冒、大便难三症和对产后腹痛、发热、呕逆、下痢等症 订立了治法;“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篇”研究了热入血室、脏躁、经闭、痛经、漏 下、转胞、阴疮、阴吹等症。此三篇中所述的理法与方药,乃后世治疗和研究妇 科临床疾病之根基。巢氏诸病源候论述妇人杂病二百四十三论,研究诸病之 源、九候之要,是一部病理专书。孙思邈千金要方妇人方治六卷,以脏腑寒 热虚实概诸般杂症,而为主方遣药的总则。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对妇科病作 了系统的总结,认为

7、肝脾损伤是月经病的主要病机。薛立斋薛氏医案重视先 天后天,力倡脾肾兼补之说。傅青主傅氏女科病立一案、案列一方,条分缕 晰、言简意赅,有独到之经验。叶天士叶天士女科全书自调经种子以及保胎 育婴,靡不一一辨举,虽变症万端而游刃有余,实为女科之宝筏。她沉湎于书中 钻研,然后在数以万次临诊中实践,再回到书里寻找养料,使理论与实际结合。 同时强调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要师古而不拘古, 不囿于一得之见, 不执于一家 一言,应博采百家之长,融会剖析,善于化裁,敢于创新。对妇科疾病机理的探 索,除奇经八脉之外,还致力于研究妇女生理病理与肝、肾、脾三脏的关系,以 进一步揭示机体内部的病理实质,形成了独到的系统的见

8、解。 临床上,她力究在 动态中辨证施治、 审因求本。 无论四诊观察或理论判断都要从整体出发,对于各 种证候作出系统的综合以探求疾病的原因。对病程的各个阶段通过动态辨证,作 出第三卷正确的诊断, 掌握治疗的规律和方法, 从而立案处方,得心应手。 主张凡用药处方,最宜通变,不可执滞,没有固执一病一方、一症一药的道理。 用药贵在精专简练、配伍有度,反对杂乱。药量应轻则轻、该重则重,医者临证 时必须加以权衡。 裘氏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 在临床中勇于实践与探讨。 年她报考进 入杭州市西医进修班,学习生理、病理、解剖、生化等西医课程,以优异成绩结 业。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医

9、中药,根据实验室 的依据分析病因病理,从而受益匪浅。例如,通过药敏试验证实,紫花地丁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有非常满意的效果,因此抢救了盆腔脓肿患者。 又如运用犀 角解毒丸、珠黄散等治疗全身性抵抗力下降、治疗因用大量抗菌素而引起的霉菌 性感染等均有明显疗效。 年, 在开展对血吸虫病的临床研究中,与叶熙 春老医师共同研制中医药诊治晚期血吸虫病,同时配合西医锑剂治疗。 实践证明,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越性,使治愈率大为 提高。当今中西医结合已进入更深层次上的探索。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 其特点 是对同一病症,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既注意局部又注意整体, 既注意祛邪又

10、注意 扶正,能较全面地分析和辨识疾病的共性和特殊性,拟订出能够适应病人实际情 况的治疗方案。 但这又造成中医中药的复杂性,对一种疾病, 可形成多种学派与 学术观点, 这很不利于人们临床观察掌握与总结。近年来,中医已是日益兴起用 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观察, 使中医理论指导下的 治疗可与西医治疗相对照。 而现代医学也已逐渐摆脱传统的解剖分析性的局部研 究方式,发展为从机体的完整性和与自然界相互关系上对整体病理机制的综合研 究。因此裘氏认为中西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挖掘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 医的病理机制的潜在联系, 探索新的辨证论治的应用形式和学术内容,扩大辨证 论治

11、新的临床范围, 使中西医两方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的认识日趋统一和完 善, 此乃当今中西医结合的工作重点之一。 她及时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成果, 撰写论文祖国医学对宫颈炎冷冻治疗后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闭经体会 、 中医中药防治子痫经验介绍、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多篇论文。 年她受聘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委员会顾问;年她受到中 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的嘉奖, 对她年来为我国开展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和培 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做出的杰出贡献,特予表彰。 裘氏治学严谨,推崇求实创新精神。她提倡“旁搜囊括、虚心请教”。学记 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习中医学,要钻研经典著作,要依靠老师 的教育

12、指点,还需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 乐于拜一切有知识的人为师。 昔孙思邈, 凡有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傅青主“与医下畦,市井细明”,既 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的老师。古代医学大师们这种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的优良学风,值得今人认真记取。回忆早年在同益堂药店期间,常 挤时间去店堂观看撮药, 学习体察各家名医用药之轻重,君臣佐使之配伍, 尤其 注意对危症病人的抢救方,领略急治之急、汤液荡涤之急、毒味烈性之急、气味 俱厚之急、急则治标之急等五类急症重证之法。 同时向药工请教药材的生熟之分、 炮制之别。有点滴收获即记入自备随记免忘录,做到勤学、勤思、勤写,这 对日后开扩思路,深入

13、研究,提高学业大有裨益。常勉励青年医师,一个善治之 医,“应有胆识,善谋略,勇于独抒己见”。 如治疗产后病, 前人有“产后宜温” 之说,但裘氏治疗产后恶露不下之重症,果断采用桃核承气汤等峻剂攻逐之;治 疗产后感受邪毒发热,大胆投用红藤、败酱草、黄芩、忍冬藤等寒凉之品,以清 热解毒。认为对产后用药应本“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 推而广之, 临床选药组方,既要知其常,又要明其变,第三卷万万不可人云亦云,这 样,才能使自己的医术不断加以提高。更强调“熟读精思、博学强记”。 常说,案头书更少,心头书更多,把案头之书累积潜藏于心头,临床应用便犹如 囊中探物,伸手即得。常告诫学生“敢于疑古, 勇

14、于创新”。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 内容丰厚,但又难免庞杂芜错,掺杂了一些偏颇、粗劣的东西。继承和发扬中医 学,既需前人之经验,又需自身之领悟,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考虑到 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常说,医者,意也。三指二剂之间,无穷奥妙,无 穷变幻,始方出于古人,用方在于今人,要不断实践,不拘于成方,敢辟新径。 对学生言传身教,将生平所读之书,意味深长之理,临床有效之方,常与学生切 磋讲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道而勿牵、强而勿抑、开而勿达”的教学 效果。她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还认真带教日本、韩国、欧美等外国留学生。历 年来她多次被浙江省卫生厅、 浙江中医学院评为各类进修班优秀讲习老

15、师、优秀 临床带教老师,获得荣誉称号。 为了垂教后世, 她笔耕不辍,先后编写和主编 叶 熙春医案、 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裘氏妇科临证医案精华等医学专 著。 裘氏重视科研工作, 她认为中医治疗, 在某些临床领域中, 突出重点,发挥优势, 反映出新的特色和水平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因此, 她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 使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 她总结西医的“盆腔炎”、 “附件炎”、“子宫内膜炎” 等,中医辨证则均属湿热下注、蕴郁化热,导致在体表为:红、肿、热、痛等症 状,而人体内脏,则表现为少腹胀痛、腰脊酸楚、带下血性伴有腥秽,或终年累 月绵绵不断,急性发作时伴有高热、腹痛。这是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给

16、患者造 成很大的痛苦。 她潜心研究, 通过超检查和血象指标的观察和对比进行中医理 论的论证;通过中西医结合深入探讨机体内部的病理实质;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 确立有效验方并不断的补充与完善。经十余年的努力, 创拟了“二藤汤”并在此 方基础上研制成功新中成药“妇乐冲剂”,深受厂家与患者欢迎, 该药现已收入 中国基本中成药书中。昔南宋名医陈自明,对妇人患脏躁症,投以甘麦大枣 汤,对症施药即愈。今之更年期综合征、青春期紧张症,即属脏躁范畴,临床治 疗中多袭用甘麦大枣汤。 由于天时地理之不同, 许多病例的疗效并不满意。 西医 用谷维素、 镇静药对症治疗, 效果不显; 应用激素治疗虽获一定效果但往往反应

17、大,病人难以接受。她分析社会环境,尤其是十年动乱时期,出现了较多的由于 受了某种刺激以致忧、思、悲、恐而成疾患的病人,她十分同情这些病人,决心 要为她们解除痛苦。 为了探求新的治疗途径, 她一面继续研究中医经典古籍,追 根寻源,另一方面分析临床病案,按中医辨证分型,大多以阴虚肝旺为多见,应 治以育阴平肝、潜阳安神法。她创拟了“二齿安神汤”,并以此方为基础,研制 出“妇宁胶囊”,在国内开创了用中成药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青春期紧张症 的新领域,深受海内外妇女的好评。“妇宁胶囊”现已收入中国基本中成药 书中。另外裘氏还与上海医科大学合作研制出“孕宝”营养液,还先后在医院制 剂室制定“调经定痛冲剂”

18、、 “蛇床子洗剂”、 “三根糖浆”等制剂, 沿用数十 年,效果良好。目前裘氏正主持“妇益冲剂”的研制工作。 为了满足病人诊治的需要,裘氏将临床诊治闭经、崩漏的经验,精心整理,在有 关专家配合下完成“名老中医裘笑梅诊治闭经崩漏电脑软件”。该项成果,于 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和遗传工程等 学科的发展,裘氏选择了“母儿血型不合”、 “染色体错位”、“不孕症” 等妇科高难课题,进行研究。 现已高龄的裘笑梅,仍精神矍铄地坚持工作,除了在医院专家门诊、带教、 科研工作外,还应中华医学会名老中医医疗保健咨询服务中心和杭州不孕不育专 科医院之约, 定期去门诊第三卷服务。 百忙之中

19、还不忘参加各种对社会有 益的义诊活动。 不倦之力从何而来?她认为“要力从心欲,须善于养身”。 按中 医理论,善养身,即是要生精、保气、宁神,具体说,饮食起居,喜怒哀乐,寒 热温凉都要调理适当。主张生活上应低标准,菜饭饱、布衣暖,清心而淡泊;精 神上则应保持积极向上, 充实而愉快。常嬉言: “我健康长寿,主要靠三乐”。 一曰自得其乐。即把工作看病作为人生最大之乐事,并在工作之余,散散步,听 听音乐,乐在其中。二曰知足常乐。 即生活上求得逐步改善与提高,求得每月收支平衡, 略有结余, 千万不要追求高 期望、高消费,知足便能常乐。三曰助人为乐。即把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快乐, 尤其是要帮助病人解除病痛,

20、 既是助人为乐, 也是为他人之乐而乐。 被人们誉为 杏林老梅的裘氏, 植根于祖国医学的深厚沃土, 枝干虬劲,生机勃勃,愈到岁末, 愈是花香彻骨。 一位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中医妇科专家,还正在孜孜不倦地为 保障妇女的健康努力工作。 学术精华 一、重视调理脾胃, 补养生化之源脾与胃位于中焦, 互为表里。脾胃为仓禀之官, 在体为肉,开窍于口。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升清降 浊,为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营养,具有益气、统血、主肌肉 等生理功能, 故古人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宋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 对脾胃更 为重视,提出“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之理论, 创造了以“补中益

21、气汤”为代表 的补脾胃、升阳气之方剂,对后世影响很大。妇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和诊断尤与 脾胃密切相关,故调理脾胃在妇科临床上有它重要的意义。 (一)脾胃与妇女生理病理的关系妇女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经、孕、产、育 等方面。这些生理活动,是依靠脏腑、经络、气血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而脏腑 之中,脾胃的功能尤为重要。因为气血是月经、养胎、哺乳之物质基础,而脾胃 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则精血充沛,血海充盈,经候如期,胎孕正常,产 后乳汁亦多;反之,则化源不充,气血失常,导致多种妇产科病的产生,其主要 表现,有以下几方面:运化失健:脾之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参与 体内水液的代谢。食物经过消化之后

22、,其中之精微物质由脾来吸收、转输,以营 养全身。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指出血液是由中 焦脾胃的水谷精微化生而成。盖妇女以血为本,其经、孕、产、育皆以血为用。 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健,不能生血,则营血亏乏,可致月经过少,甚则闭经,或 孕后胎失所养而滑胎、小产,或产后乳汁稀少等症。此外,脾胃失运,则水湿停 滞而成带下、子肿,或痰湿阻滞胞宫以致不孕等病。 第三卷统血无权:脾主统血,指脾脏具有统摄血液,使其循行常道, 不致溢出脉外的作用。 而脾脏之所以能统摄血液者, 因与其经脉之循行有关。灵 枢经脉篇 说:“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 复从胃别上膈, 注心中。”又说: “脾之大络,名曰大

23、包此脉络之血者, 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 ”由于心主血, 足太阴经有支脉与心相通, 且脾之大络又能包罗诸络之血, 故脾脏与血液循环息 息相关;另一方面,脾为气之源,“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故脾之功能正 常,元气充足,则气能摄血, 使血液循环脉道而行。 诚如何梦瑶所说: “脾统血, 血随气流行之义也。”因此,脾虚气弱,统摄无权,致成各种失血证候,如月经 过多、崩漏、胎漏等症。 升降失常:升降是脏腑功能之活动, 脏腑之间必须有一升一降之活动,才能 产生机能,维持生命活动。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则健,胃宜降 则和。所谓“脾升”, 指脾将饮食之精微上归于心肺,布化运行全身; “胃降”,

24、指胃将经过初步消化之饮食下移于肠中,并使代谢之废料由肠道排出体外。故脾 升胃降,彼此协调,互相依赖,保持活动平衡,始能完成饮食之消化、吸收和排 泄功能。若脾胃升降失常, 就会出现病变, 如脾气不升而反下陷, 可致月经过多, 甚则崩漏;或升举无力,而见子宫下垂;或胎元不固,出现滑胎、小产等症;或 脾不摄津,引起白带淋漓;胃气不降而反上逆,导致经行恶心、妊娠恶阻等。 (二)辨胃气与妇科疾病诊断的意义中医学很重视胃气的强弱与存亡在疾病诊断 和预后判断上的重要意义, 早就指出“上损过胃, 下损过脾皆不治”, “四时百 病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妇科疾病诊断,自不例外。 先就望诊来说,

25、望神察色, 为主要内容。 古人认为神和色是脏腑精华呈现于外之 象征,由于脾胃是五脏六腑精气之源泉,因此,神和色能反映胃气之强弱,对疾 病之诊断占着重要的地位。内经有“色夭不泽,谓之难已”,“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之说。再说舌和苔,其所以有诊断价值,因其原理与脾胃有关系。章 虚谷说:“舌本通心脾之血脾胃为中土,邪入则生苔,如地上生草也。若光 滑如镜,则胃无生发之气,如不毛之地,其之枯矣;胃有生气,而邪入之,其苔 则长厚”。 因此通过对舌苔的观察, 可以推测胃气之消长, 从而为疾病诊断提供 依据。 在闻诊上,亦须辨胃气之有无。 如病人出现呼吸浅短, 语气低怯,欲言不能真言, 或呃逆之声微弱,断续不

26、继,均系胃气衰微或竭绝之象,病属难治或不治。 在问诊上,问饮食至为重要, 能推测邪之深浅和胃气之盛衰。 诸病若饮食不断者, 病情虽重,尚可挽救。内经说:“浆粥入胃,泄注止,虚者活。”相反,病 虽轻而必致延剧。 辨胃气的消长, 在初诊上更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特别是脉诊方面, 古人认为脉禀 胃气而生,五脏之精气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借胃气之力才能到达。因此,当胃 气充足之时,五脏就能在气口反映出雍容和缓之正常脉象,先贤乃运用此原理, 把脉象分为平脉(有胃气)、病脉(少胃气)、死脉(无胃气)三种,作为衡量 正常、病态、死亡或者难治之标志。以上仅是择其要而言之,它是各科疾病诊断 的共性,妇科病之诊断亦不例

27、外。 (三)调理脾胃法则与妇科临床的应用调理脾胃法则含义较广,其方法较多, 诸 如健脾益气、运脾化湿、调中理气、和胃降逆、滋养胃阴、温补中阳等等,在妇 科临床的应用极为广泛, 兹举病例说明: 第三卷月经过多症: 患者蔡 某某,岁。经律规则,经行量多如崩,夹有血块,持续七天净,病起人工流 产后,迄今已年。每于经前畏寒,经后面浮,头晕,神怠乏力,腰酸如折。脉 细缓,舌淡红,苔薄。证属脾虚气弱,治宜健脾益气摄血:炒党参克、炒山 楂克、炙黄芪克、茯苓克、炒当归克、升麻炭克、炒白术 克、煅龙牡各克、续断炭克、狗脊炭克、淮山药克。剂。二诊: 药后本月经量减少,五天即净。现感腰酸头晕,颜面浮肿,脉细缓,苔薄

28、。再从 前意健脾益气:炒党参克、炙黄芪克、淮山药克、桑白皮克、茯苓 克、生炒薏苡仁各克、 赤小豆克、 陈皮克、晒白术克。 剂。 三诊:经汛如期,经量显减,惟感神疲乏力,脉细缓,苔薄。续用补中益气汤调 理。 按:脾虚气弱,统血无权而见经来量多如崩,故前后三诊均以健脾益气为主。方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使脾土健旺,元气充足,则统血有权,月经自调。 月经先期:患者沈某某,岁。经行超前天,或半月次,经量中等 伴有血块,每于经前头晕,泛恶,少腹疼痛,腰酸下坠,形体消瘦,面色苍白, 神疲乏力,病延年余。舌质淡红,脉细缓。证属脾虚失运,气不摄血。治用理中 汤加味,佐以和血止痛:炒白术克、茯苓克、炒当归克、制狗脊

29、克、 干姜克、炒党参克、炒川芎克、炒白芍克、大枣克。二 诊:前方服余剂后, 经律转正, 色量正常, 四天净,经行腹痛除, 仅感腰酸、 带下、四肢乏力。 脉舌同前。治用八珍汤加减:孩儿参克、陈皮克、大熟地克、炙 甘草克、 晒白术克、 当归克、川芎克、茯苓克、炒白芍克、 萆克、绿萼梅克。剂。 按:月经先期有因血热,有因气虚。本例经期超前,伴面色苍白,头晕,形瘦乏 力,舌淡红,脉细缓,显系脾虚失运,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兼之瘀血未净,故 经来腹痛,经水夹有血块。治以健脾益气外,稍配活血和营,邪正相顾,方证合 拍,宜乎取效也。 闭经:患者丹某某,岁,未婚。经闭半年,形体逐渐肥胖,带下颇多, 色白质稠,纳

30、呆,寐差。脉细,苔薄质润。症属脾虚湿滞。治用健脾化湿调经: 晒白术克、炒山楂克、神曲克、炙白鸡冠花克、益母草克、 茯苓克、萆克、炒当归克、生炒薏苡仁各克、青陈皮各 克、炒川芎克。剂。二诊:服前方后,经水已转,量多,白带未净。再 拟原法:大豆卷克、萆克、茯苓克、墓头回克、生薏苡仁 克、炙白鸡冠花克、 炒当归克、 山楂肉克、 晒白术克、炒白芍克。 剂。 按:本例闭经,参合形体肥胖, 带多,纳呆,诊为脾虚湿滞。 中医文献记载: “肥 人多痰湿。”湿阻胞宫,冲任不利,是以经闭不行,故治以健脾利湿为主,佐以 活血调经。脾健湿化,胞脉通利,则经水自行。 白带:患者陈某某,岁,未婚。该女经律规则,量中等,天

31、净,经后 带多,色白质稠,腹胀腰酸,神怠乏力,纳呆,面浮尿少。脉细滑,苔薄质润。 脾虚湿滞,湿浊下流,遂成带下。治宜健脾升阳化湿:苍白术各克、淮山 药克、大豆卷克、制狗脊克、白茯苓克、陈皮克、炒枳壳 克、炒白芍克、孩儿参克、炒山楂克、生炒薏苡仁各克、赤小 豆克。剂。二诊:前投完带汤加减,带下显减,纳已知馨。治守原法:晒 白术克、淮山药克、柴胡克、芡实克、白茯苓克、生炒薏苡仁 各克、陈皮克、炒党参克、炒白芍克、白扁豆克。剂。 三诊:服前方后,带下基本已愈,续用原方剂。 按:带下而伴纳呆,神怠乏力,面浮尿少等症,乃脾虚湿滞之象,故前后三诊均 用完带汤加减以健脾祛湿为主, 俾脾运得复,水湿无以留滞,

32、 不止带而带自止矣。 第三卷先兆流产:患者唐某某,岁,早孕二月半,阴道不规则出 血,量多少不一,色或紫或红已余天,少腹时有隐痛,腰酸下坠。脉细滑, 苔薄舌淡。脾肾两虚,胎元不固。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安胎:党参炭克、菟 丝饼克、升麻炭克、阿胶珠克、黄芪炭克、淮山药克、 炒白芍克、陈棕炭克、蓖麻根炭克、晒白术克、炙甘草克、 桑寄生克。剂。二诊:药后腹痛好转,腰酸减轻,阴道出血量少色不鲜。 脉细滑,舌质淡。药中病所,仍守前法:党参炭克、淮山药克、炙椿皮 克、陈棕炭克、黄芪炭克、狗脊炭克、石榴皮克、蓖麻根炭 克、升麻炭 克、地榆炭克。 剂。三诊:漏红已净两天, 腹痛除, 腰酸亦瘥,续用健脾益肾安胎之剂而

33、善其后。 按:先兆流产属中医“胎漏”、 “胎动不安”和“妊娠腹痛”范畴,大多系气血 虚弱,脾肾不健,使胎失所养,或胎元不固所致。本例妊娠漏红,伴有腹痛,显 系流产之兆,而舌淡,脉细滑,腰酸下坠是辨证脾肾两虚、胎元不固的着眼点。 首方以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复加升麻以举下陷之中气而载胎; 又以菟丝子、山药、桑寄生之类以虚肾固胎;佐苎麻根炭、陈棕炭固涩之品以止 血安胎。合之共奏健脾补肾、止血安胎之效。药既中病,故嗣后二诊均以原法增 减,乃获全功。 举以上五例,以窥调理脾胃法则在妇科临床上应用之一斑。 此外,药物是治病的武器,但药物入口,必须依赖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发挥 治疗作用。 倘

34、若脾胃不健,运化不良,纵有良药,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临床有些危重病 人,每因胃气消亡,致药物不能受纳,即使勉强入腹,亦停积不消,不能发挥药 效。由此可见,注意保护和扶持胃气, 是治疗上的重要一环, 常决定治疗的成败, 必须高度重视。 裘氏认为, 在应用滋阴养血方药时, 要适当佐以理气或助消化的 药物,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使之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故无碍胃之弊,以利于 消化吸收。应用清热药物,亦要防止寒凉太过,克伐胃气。对于慢性病的治疗, 更须重视脾胃,因为久病多虚,通过调理脾胃,调动了机体内在的能动性,常可 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又为其他治疗方法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促使疾病向好的

35、方向转化。 同样,对于疾病的恢复期, 调理脾胃亦为重要的治疗 方法,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最后尚须指出,由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脏 腑之间是互相关联的, 脾胃受病常可累及他脏, 而他脏为病亦可影响脾胃, 因此 调理脾胃常与舒肝健脾、补脾养心、补脾益肾等其他治疗方法结合应用。 总之,贵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未可偏执一端也。 二、倡导治肝六法,充沛血海盈满肝为五脏之一,是贮藏血液的主要器官,有调 节血量的功能。肝主疏泄,主身之筋膜,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肝喜条达,是指 肝气贵于舒畅通达而不宜郁结,肝郁则病变横生;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其 性至刚,极易变动。 肝的生理功能失常, 不仅引起肝的本脏病

36、变, 如肝气、肝火、 肝阳、肝风等,而且还可扰心、犯肺、乘脾、及肾,引起其他脏腑的病变。临床 所见疾病中,肝病十居六七, 所以有人称“肝为五脏六腑之贼”, 寓意是很深的。 肝与妇女的生理、病理关系极为密切。由于肝藏血,全身各部化生的血液,除营 养周身外,皆藏于肝,其余部分下注冲脉(血海);从经络循行来看,冲脉起于 会阴,挟脐上行,而足厥阴经脉亦环阴器,行抵少腹,故与冲脉相连,肝血充足 则血海满盈, 月经能以时下。 又因肝主疏泄, 第三卷性喜条达, 肝气舒畅, 血脉流通,则经血按期来潮。若肝的上述生理功能失常,在妇女可引起经、孕、 产、育方面的多种病变。正因为肝与女子的生理、病理关系至密,故有“

37、肝为女 子先天”之称。 现将治疗肝病的常用法则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简述如下:(一) 舒肝法(疏肝法)适应症:肝郁气滞,木失条达,症见胁肋或脘腹胀痛,胸 闷善太息,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痛经或经前乳房作胀,或乳房结核,不孕,或 孕后胎动不安,甚则滑胎,小产,或喉中如物梗塞(俗称梅核气),或卒然胸闷 气塞,昏厥不省人事,两手拘紧,须臾复醒。若肝郁日久,气滞血瘀,则见经行 不畅,经水色黑,夹有血块,甚则闭经,或产后恶露不下等。舌边带紫,脉弦迟 而涩。 常用方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味乌药散、蒺麦散(经验方)。 施治注意点:内经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木郁达之”。逍 遥散和柴胡疏肝散,即是根据

38、内经之旨,从仲景四逆散演化而来,肝郁证一 般多用之,惟逍遥散更宜于脾虚肝郁之证。 加味乌药散为治疗气滞痛经的常用方。 蒺麦散是裘氏的经验方,对经前乳胀,或乳房有块尤有良效。若肝郁化火,宜仿 丹栀逍遥散;肝郁血瘀,当于疏肝理气中,兼以活血化瘀之品。 病案举例:患者董某某,岁,未婚,小学教师。闭经四月,自觉胸闷, 烦躁易怒,两乳经常作痛,痛甚牵及腋下,心悸头晕,失眠多梦。脉弦细,苔薄 白,舌质微紫。病由情志不遂,精神抑郁,肝失疏泄所致。治宜疏肝理气解郁, 拟方:当归克、 制香附克、 薄荷克、大麦芽克、 炒赤芍克、 炒枳壳克、白蒺藜克、橘核络各克、柴胡克、茯苓克、茯神 克、王不留行克、制远志克。剂。

39、二诊:药后胸闷减轻,两乳胀 痛好转,但月经未行,脉舌同前。治守前法:当归克、柴胡克、茯神 克、合欢皮克、制香附克、丹参克、小青皮克、红花克、炒川芎 克。剂。三诊:药后经转量少色淡,心悸失眠好转,两乳胀痛显减,脉 舌如前。治宜疏肝养血通经:当归克、炒枳壳克、炒川芎克、制香 附克、柴胡克、丹参克、红花克、绿萼梅克、炒白芍克、 茯苓克、茯神克、火麻仁克。剂。另配逍遥丸克,上午服 克;归脾丸克,下午服克。 按:本例闭经得之精神创伤,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故首方以逍遥散合蒺 麦散疏肝解郁,药后症情减轻, 续用原法增减而经水得转, 三诊以疏肝理气为主, 配合养血通经,并加服逍遥丸、归脾丸,既增强疏肝解

40、郁之力,又补养心脾而助 气血生化之源,以巩固疗效。 (二)泻肝法适应症:肝经实热,肝火旺盛,或肝阳上亢而见胁肋胀痛,头 晕头痛,面目红赤,心烦易怒,口苦而干,尿黄便秘;妇女多见月经先期,量多 色鲜红,崩漏,妊娠恶阻,胎动不安,流产,赤带,阴肿,阴痒等。舌边红,苔 黄,脉弦有力。 常用方剂:羚羊钩藤汤、龙胆泻肝汤、清肝止淋汤之类。 施治注意点:泻肝法是以苦寒清热泻火的药物为主,使肝热得清,肝火得泄, 肝阳得平。 但由于肝热有轻重之异,病势亦有偏上偏下之不同,故泻肝之法有凉肝、清肝、 泄肝、抑肝、平肝之殊,临床当因证制宜。泻肝之药,同中有异,临证注意选择 应用。 病案举例:患者林某某,岁,工人。肝

41、郁气滞,久则化热,肝胆郁火上 扰,头胀痛,胸闷气逆,全身筋脉酸楚,嗳气频作,经行量多色紫,夜来少寐, 乍寒乍热,尿赤便秘,病起有年。舌第三卷绛苔黄,脉弦。治仿龙胆泻肝 汤意:龙胆草克、柴胡克、炒黄柏克、代赭石克、焦栀子克、车前 子克、灵磁石克、黄芩克、泽泻克、土茯苓克。剂。二诊:药 后症情无明显改善, 恐病重药轻,改用龙胆泻肝汤合当归龙荟丸加减:当归克、 焦栀子克、炒枳壳克、龙胆草克、芦荟克、黄芩克、决明子克、 泽泻克、制女贞克。剂。三诊:前投龙胆与龙荟两方合化,病情明显好 转。脉弦细,舌质略绛。再步前意:当归克、黄芩克、龙胆草克、焦栀子 克、枳壳克、紫贝齿克。剂。四诊:续服泻肝清火之剂,肝胆

42、之火得 平,症情大减,夜寐欠安,脉势向缓,舌质转润。治宜调理:当归克、天花粉 克、柴胡克、龙胆草克、炒白芍克、泽泻克、辰茯神克、大 生地克、灵磁石克、制远志克、生甘草克。剂。 按:“气有余便是火”。本例因肝郁气滞,久郁化火,木火上扰而见头痛、失眠 等症,且经来量多, 乃血热使然; 尿黄便秘, 舌绛苔黄,脉弦,是肝胆实热之候, 故一至三诊均用泻肝之法, 乃得木火平息,而诸症悉解。善后以滋养与清泄并用, 既照顾到正气,又不忘攻邪,标本兼顾,以杜覆辙。 (三)镇肝法适应症:肝阳上亢,肝风升扰而致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心悸 寐差,肢体麻木振颤,甚则手足抽搐,不省人事,口干咽燥,在妇女可见子痫、 产后发痉

43、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常用方剂:镇肝熄风汤、牡蛎龙齿汤(经验方)。 施治注意点:盖肝为风木之脏,必赖营阴滋养,肝木始不横逆,肝阳得潜, 而无阳亢风动之变。妇女阴血易耗,故肝阳易亢,风木易动。镇肝药多属介类潜 阳、重镇降逆之品,宜于治标,临床应配滋阴养血,或清热凉肝等药,以冀标本 兼顾。镇肝熄风汤即是其例。牡蛎龙齿汤为裘氏的经验方,用于防治子痫,效果 较为满意。 病案举例:患者陆某某,岁,工人。妊娠个月,头晕目眩耳鸣,下肢 浮肿,大便干结,动则气逆。 脉弦小滑,舌质略红绛。 血压 。西医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医辨证系阴液亏损, 肝风内动。 治宜滋阴镇肝熄风: 大生地克、 鲜石斛克、制

44、女贞克、 制黄精克、 炒槐米克、煅石决明克、决明子克、灵磁石克、黄芩克、桑 寄生克。剂。二诊:药后眩晕减轻,大便转润,气逆亦平。仍守原法:大生 地克、制黄精克、桑寄生克、黄芩克、生牡蛎克、制女贞 克、炒槐米克、灵磁石克、杭白芍克、煅石决明克。剂。 按:妊娠营血聚以养胎,机体相对处于阴液偏虚状态。盖肝为风木之脏,必赖营 阴滋养,风木始宁谧不动。 今营阴内亏, 木失涵养, 肝阳化风升扰, 故见症如斯。 治疗以滋养营阴为主,俾水能涵木;复加镇肝之品,以增强平熄内风之效。 (四)养肝法适应症:肝血不足,木失涵养而见面色苍白,眩晕,目干,视 物不清,肢体麻木,爪甲不荣,皮肤干燥粗糙,在妇女则见月经过少、

45、闭经、胎 不易长或滑胎、小产、产后发痉、乳汁缺少等。 舌淡红苔薄,脉濡细或弦细。 常用方剂:四物汤、调肝汤、定经汤之类。 第三卷施治注意点:四物汤为治血虚证的基本方, 肝血不足者恒多用 之;调肝汤多用于肝血不足,冲脉亏虚而引起的痛经、月经过少、闭经等症;定 经汤则用于肝肾亏损而致的月经错乱无定。 病案举例:患者潘某某, 岁,学生。室女经汛不调, 闭经个月, 头晕, 面色白,筋脉拘急, 肢体麻木。舌质尚润, 脉细。肝血不足,经源衰少而致闭经。 治宜滋养肝血以调经:大熟地克、酒炒当归克、赤白芍各克、制香附 克、川芎克、炙黄芪克、青皮克、丹参克。二诊:上方连 服余剂, 经转,量中等。脉舌如前。 治守

46、原法:酒炒当归克、 丹参克、 川芎克、生熟地各克、牡丹皮克、制香附在、赤白芍各克、茜 草克、陈皮克。 按:经水为血所化, 五脏之中,肝藏血,又足厥阴肝的经脉, 与任脉交会。 因此, 肝血不足,冲任失常,可引起闭经等疾。本例闭经而伴见头晕、面色白、筋脉拘 急、肢麻、脉细等症状,显系肝血不足所致。故方用当归补血汤合四物汤补血养 肝以资经源,乃获效机。 (五)滋肝法适应症:肝阴不足,木失涵养,症见头晕目眩,视物不清,形 瘦胁痛,失眠梦多,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大便偏干,妇女则见月经先期量少、 闭经、崩漏、妊娠恶阻、滑胎、子痫、脏躁等证。 舌质红绛少苔,脉弦细带数。 常用方剂:一贯煎、杞菊地黄汤、两地汤

47、、生地龙牡汤(经验方)。 施治注意点:肝血虚与肝阴虚本质是一致的,只是程度上有轻重不同而已, 两者往往是互为因果。阴虚不能制阳,常可导致肝阳偏亢;水亏不能涵木,亦可 引起内风升扰。所以,滋肝法常与潜阳熄风药同用。一贯煎多用于阴虚胁痛,月 经涩少等证; 杞菊地黄汤宜于阴虚风扰的眩晕之证;两地汤则用于阴虚火旺而致 的月经先期、量少,甚则闭经等证;生地龙牡汤是裘氏的经验方,宜于阴虚血崩 等证。 病案举例:患者王某某,岁。久患肝炎,自觉肝区隐痛,自去年以来, 经量逐月减少,渐至闭经,伴眩晕腰酸,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质偏红,脉弦 细。肝肾阴亏,冲任不足。拟滋养肝肾以调冲任,方用一贯煎加味:北沙参 克、生地克、麦冬克、当归克、枸杞子克、川楝子克、白芍 克、川芎克、丹参克。上方随症加减,连服月余,肝痛基本消除。 经转量较少,余症亦见减轻。 按:一贯煎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作用。对于慢性肝炎引起月经不调,中医辨证 属肝阴亏损者,多用本方随证加减,效果良好。本案是其例也。 (六)温肝法适应症:肝阳不足,阴寒凝滞,症见少腹冷痛,得温痛减。若 厥阴寒气上逆,可见巅顶头痛,呕吐涎沫,常伴畏寒怯冷,肢末不温;在女子则 经行少腹拘急冷痛,经水涩少色黯,闭经,或寒气结成瘕块等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