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汇编.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96644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7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汇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汇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汇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汇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汇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汇编.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第一章 集合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aAa, 3、常用数集 集合名称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表示N N 或N * Z Q R 二、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 1、子集 : 一个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这个集合的子集个数为 n 2,真子集个数为12 n 。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之间的运算 1 、交集:BxAxxBA且| 2 、并集:BxAxxBA或| 3 、补集:AxUxxACU ,|且 四、充要条件: qp,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qp,

2、p是q的充要条件,q是p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加法法则: 2 、乘法法则: 3 、传递性: 4 、移项: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acb4 2 000 二次函数 的图象)0( 2 a cbxaxy y x o x1x2 y x o y x o x1=x2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注:当0a时,可先把二次项系数a化为正数,再求解。 三、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axaaax axaxaax )0(| )0(|或 第三章 函数 一、函数的概念: 1 、函数的两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函数定义域的条件: (1)分式中的0分母;(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0

3、; (3)对数的真数0,底数10且;(4)零指数幂的底数0。 2 、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一设二求三判定 设: 21,x x是给定区间()上的任意两上不等的实数 函数为减函数 函数为增函数 0 0 )()( 12 12 x y x y xfxfy xxx (2)奇偶性: 判断方法: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xf与)( xf的关系: )()(xfxf偶函数;)()(xfxf奇函数;)()(xfxf非奇非偶 图象特征: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二、一次函数 1 、)0(kbkxy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0( 0 2 a cbxax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

4、(, 2121 xxxx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a b xx 2 21 无实根 的解集)0( 0 2 a cbxax 21 |xxxxx或 a b xx 2 | R 的解集)0( 0 2 a cbxax 21 |xxxx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当0b时kxy为正比例函数、奇函数,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2 、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四象限。,减函数,图象定过二 象限。增函数,图象定过一三 0 ,0 k k 三、二次函数: 1 、解析式:)0( )( )( 21 2 2 a xxxxay khxay cbxaxy 两点式: 顶点式: 一般式: 2 、二次函数)0( 2 acbxaxy的图象和性

5、质 )0( 2 a cbxaxy 0a0a 图象 开口方向向上向下 开口大小|a 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顶点坐标) 4 4 , 2 ( 2 a bac a b 对称轴 a b x 2 单调性 在区间 2 ,( a b 上是减函数 在区间), 2 a b 上是增函数 在区间 2 ,( a b 上是增函数 在区间), 2 a b 上是减函数 最大值与最 小值 当 a b x 2 时, a bac y 4 4 2 min 当 a b x 2 时, a bac y 4 4 2 max 奇偶性当 0b 时,caxy 2 是偶函数,图象关于 y轴对称 第四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一、有理指数

6、y x y x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1 、零指数幂规定:)0(1 0 aa 2 、负整指数幂 a a 1 1 ; n n a a 1 ( Nna,0) 3 、分数指数幂 nn aa 1 ; nm n m aa),(为既约分数且 n m Nnm 4 、实数指数幂运算法则 nmnm aaa; mn m n a a a ; mnnm aa )(; mmm baab)((nmba,0,0为任意实数) 二、指数函数 函数指数函数)1,0(aaay x 且 a的范围1a10a 图象 定义域R 值域 ),0( 性质 (1)过点( 0,1) (2)在 R上是增函数 (3)当0x时,1y 当0x时,

7、10y (1)过点( 0,1) (2)在 R上是减函数 (3)当 0x 时, 10y 当 0x 时, 1y 三、对数 1、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Na Nlog ;1 的对数是零01log a ;底的对数是1 1log a a 2、对数的换底公式:)0, 1,0, 1,0( log log logNbbaa a N N b b a 3、积、商、幂的对数: NMMNaaaloglog)(log;NM N M aaa logloglog;MpMa p a loglog 4、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常用对数NNlglog10 ;自然对数)71828.2(lnlogeNN e 四、对数函数 y x o (0

8、,1) y x o (0,1)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函数指数函数)1, 0(logaaxy a 且 a的范围1a10a 图象 定义域),0( 值域R 性质 ( 1)过点( 1,0) ( 2)在),0(上是增函数 ( 3)当1x时,0y 当10x时,0y (1)过点( 1,0) (2)在),0(上是减函数 (3)当1x时, 当10x时,0y 第五章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 1、所有与a 角终边相同的角表示为Zkk ,360/ 2、象限角: a 为第一象限角,Zkkk,2 2 2 a 为第二象限角,Zkkk,22 2 0y a 为第三象限角,Zkkk,2 2 3 2 a 为第四

9、象限角,Zkkk,222 2 3 3、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已知角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 22 yx) 则 x y a r x a r y atan,cos,sin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 角 a 0 0 0 30 0 45 0 60 0 90 0 180 0 270 0 360 弧度 64322 3 2 sina 2 1 2 2 2 3 y x o (1,0 y x o (1,0)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cosa 2 3 2 2 2 1 0 tana 3 3 3不存在不存在 二、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平方关系式:1cossin 22 aa商数关系式: a a a cos s

10、in tan 三、诱导公式: 为偶数)k(sin)sin(aka为奇数)k(sin-)sin(aka 为偶数)k(cos)(cosaka为奇数)k(-cos)(cosaka 为整数)k(tan)(tanaka 四、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coscossin)sin(aaa sinsincoscos)cos(aaa tantan1 tantan )tan( a a a 五、二倍角公式 aaacossin22sin aaaaa 2222 sin211cos2sincos2cos a a a 2 tan1 tan2 2tan 六、正弦定理: C c B b A a sinsinsin 应用范围:

11、()已知两角与一边()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两解,一解或无解) 七、余弦定理: Abccbacos2 222 ,Bbccabcos2 222 ,Cbcbaccos2 222 应用范围:()已知三边()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八、三角形面积公式 2 1 sinC= 2 1 bcsinA= 2 1 acsinB 九、三角函数性质: 函数 sinx y=cosx y=tanx 定义域) 2 , 2 (kk 值域【 , 】【 , 】 周期 22 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单调性 增函数,2 2 ,2 2 kk 减函数,2 2 3 ,2 2 kk 增函数,2,2kk 减函数

12、,2,2kk ) 2 , 2 (kk 上是增函数 最值 当 kx2 2 时取最大值 当kx2 2 时取最小值 - 当kx2时取最大值 当 kx2 时取最小值 - 无最值 图像 第六章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名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daa nn 1 ( 从第二项起 ) )0( 1 qq a a n n 通项公式an=a1+(n-1)d an=a1q 1n (q 0) 前 n 项和公式Sn= 2 )( 1n aan =a 1n+ 2 ) 1(nn d 当 q 1 时, Sn= q qa n 1 )1( 1 当 q=1 时, Sn=na1 中项 如果 a,A,b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 等差中项公式A= 2

13、 ba 如果 a,G,b 三个数成等比数列 等比中项公式:G2=ab 判定 定义法: a 1n -a n =d(常数 ) 中项法: a 1n +a 1n =2 a n (n 2) 定义法: n n a a 1 =q( 常数 ) 中项法: a 1n a 1n = a 2 n (n 2) 性质 若 m+n=p+q,则 a m +an=a p +aq mn aa d mn 若 m+n=p+q,则 aman=a p aq s n 与 s 1n 的关系 )2( ) 1( 1 1 nSS nS a nn n 三个数的设法daadx,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0(,qaqa q a 第七章平面向量

14、 (一)有关概念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 向量的方向:有向线段的方向。 大小和方向是确定向量的两个要素。 零向量:长度为0 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记作0。 (二)向量的加法, 减法 ( 三 ) 向量的运算律 (四)向量的内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我们把a b cos叫做a和b的内积,记作ab 即 ab=a b cos 注意:内积是一个实数,不在是一个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a0 =0 a=(a ,1 ,a 2, )b=(b 1,b2 ) ab=a1b1+a 2 b 2 ( 五 ) 向量内积的运算律 ab=ba

15、 (a) b=(ab)=a (b) 数乘运算律 )(a=()a )(ba=a+b ()a=a+a ( -1 )a=-a 加法运算律 a+b=b+a (a+b)+c=a+(b+c) a+0=0+a=a a+(-a)=( -a)+a=0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a+b) c= ac + bc (六)向量内积的应用a=(a ,1 ,a 2, )b=(b 1,b2 ) 向量的模: aaa | 2 2 2 1 |aaa a与b的夹角 : | cos ba ba 2 2 2 1 2 2 2 1 2211 cos bbaa baba ( 七)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a=(a ,1 ,a 2, )b

16、=(b 1 ,b 2 ) 则 a+b=(a1+b 1,a2 +b 2 ) a-b=(a1-b 1,a2 -b 2 ) a=( a 1, a 2 ) ab=a1b 1+a2 b 2 ( 八) 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设a=(a ,1 , a 2 )b=(b 1 ,b 2 ) 则 向量平行的条件:aba=b ab a ,1 b 2 - a 2 b 1 =0 向量垂直的条件:abab=0 ab a ,1 b 1+ a2 b 2 =0 解析几何 直线 一、直线与直线方程 1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和截距 (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2) 、倾

17、斜角的范围:1800 2 、直线斜率 B A xx yy k 12 12 tan( 其中0, 2 ,12 Bxx) 注:任何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当倾斜角为 90时,斜率不存在。 3 、直线的截距 在x轴上的截距,令0y求x 在y轴上的截距,令0x求y 注:截距不是距离,是坐标,可正可负可为零。 4 、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 (1)方向向量:平行于直线的向量, 一个方向向量为),(), 1(ABaka或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2) 法向量:垂直于直线的向量,一个法向量为),(BAn 二、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已知条件直线方程说明 斜截式k和在y轴上的截距bbkxy k存

18、在,不包括y轴和平行于 y轴的直线 点斜式),( 00yxP 和k)( 00xxkyy k存在,不包括y轴和平行于 y轴的直线 一般式 CBA,的值0CByAxBA,不能同时为0 几种特殊的直线: (1)x 轴:0y (2)Y轴: 0x (3)平行于X轴的直线:)0(bby (4)平行于Y轴的直线:)0(aax (5)过原点的直线;kxy(不包括 Y轴和平行于Y轴的直线) 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斜截式一般式 222 111 : : bxkyl bxkyl 0: 0: 2222 1111 CyBxAl CyBxAl 平行 2121 ,bbkk 2 1 2 1 2 1 C C B B

19、A A 重合 2121 ,bbkk 2 1 2 1 2 1 C C B B A A 相交 21 kk 2 1 2 1 B B A A 垂直1 21k k0 2121 BBAA 与直线0CByAx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0mCmByAx 与直线0CByAx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0mAyBx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 、点),( 00yx到直线0CByAx的距离 22 00 | BA CByAx d 2 、两平行线 0: 0: 22 11 CByAxl CByAxl 间的距离 22 12 | BA CC d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五、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 1 、两点间距离公式:

20、 2 12 2 12 )()(|yyxxAB 2 、中点公式 : 2 2 21 0 21 0 yy y xx x 圆 一、圆方程 方程圆心坐标半径 圆的标准方程 222 )()(rbyax),(ba r 圆的一般方程 0 22 FEyDxyx )04( 22 FED ) 2 , 2 ( ED 2 4 22 FED R 二、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d,圆的半径为r 相切相交相离 rdrdrd 2 、过圆 222 ryx上点),( 00 yx的切线方程: 2 00 ryyxx 3 、圆中弦长的求法: (1) 22 2drl(d是圆心到弦所在直线的距离) (2)直线方程与圆方

21、程联立 4)(1 ( 21 2 21 2 xxxxkl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标准 方程 ()() 图像 范围byax,aybx, 对称轴关于 x 轴 y 轴成轴对称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顶点坐标 A1(-a ,0)A2(a ,0), B1 (0 ,-b) B 2(0 ,b) A1 (0 , -a) A 2 (0 , a) B1(-b ,0) B2 (b ,0) 焦点坐标F1(-c , 0), F 2(c , 0) F1(0 ,-c), F2(0 ,c)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半轴长长半轴长是a,短半轴长是b 焦距焦距是 2c ab,c 的 关系 a 2=b2+c2 b 2=a2-

22、c2 离心率 ) 10(1 2 2 e a b a c e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标准 方程 (a0,b0) (a0,b0) 图像 渐近线x a b yx b a y 对称轴关于 x 轴 y 轴成轴对称 顶点坐标A1(-a ,0) ,A2 (a , 0) A1 (0 ,-a) , A2 (0 ,a) 焦点坐标F1(-c ,0), F2(c ,0) F1(0 , -c), F2(0 ,c) 离心率 2 2 1 a b a c e(e1) ab,c 的关系c 2=a2+b2 b 2=c2-a2 a 2=c2-b2 ca0,cb0 图形标准方 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0 , 2 p 2 p x 0,

23、2 p 2 p x pxy2 2 0p pxy2 2 0p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m l l 2 ,0 p 2 p y 2 ,0 p 2 p y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注意:一次变量定焦点,开口方向看负正, 焦点准线要互异,四倍关系好分析。 第九章 立体几何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线在面外 线在面内 线面平行线面相交 图形 l A l l 符号l/All 证明线线平行 方法用线面平行来实现用面面平行来实现用垂直来实现 图形 符号 ml m l l / / ml m l/ / 若ml, 则ml / 证明线面平行 方法用线线平行 实现。用面面平行 实现。 图形 pyx2 2 0p py

24、x2 2 0p l m m l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符号/ / l l m ml / / l l 证明线线垂直 方法用线面垂直 实现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图形 符号 ml m l PO lOAlPA l 证明线面垂直 方法用线线垂直 实现用面面垂直 实现 图形 符号l pba ba bl al , l lml m , 证明面面平行 方法用线线平行 实现用线面平行 实现 图形 符号 / , , / / 且相交 且相交 ml ml mm ll / , / / 且相交ml m l 证明面面垂直 m l l A O P l m m l l m m l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方法用

25、线面垂直 实现计算所成 二面角为直角 图形 符号 l l 空间角 名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一平面所成的角 图形 A O P n m l P 范围 90,0(90,0180,0 方法 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 夹角。 2:解三角形求出角。( 常用到 余弦定理 )( 计算结果可能是 其补角 ) 1:找(作)垂线,找出射影,斜线 与射影所成的角即是线面角,并证 明。 2:解三角形,求出线面角。 1: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垂 线定理 ) ,并证明。 2:解三角形, 求出二面角的平 面角。 1. 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体对角线长为 222 cba,体积为abc 2.h

26、S 底棱柱VhS 3 1 底椎体V 3. 球的表面积公式: 2 R4 球S 。体积公式: 3 R 3 4 V球 第十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一)排列 1 排列的定义: 从 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 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mn叫选排列, m=n叫全排列。(排列与顺序有关) 2 排列数的定义: 从 n 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 (m n)个元素进行排列,所有不同的排列个数,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个不同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m n 3 排列数的计算公式:A m n =n(n-1)(n-2)(n-m+1) 其中 (n,mN

27、 且 m n) l 学习 -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An n =n(n-1)(n-2) 321 4 n 的阶乘 n!=n(n-1)(n-2) 32 1 Am n = n(n-1)(n-2)(n-m+1)= )!( ! mn n An n = n! 规定: 0!=1 (二)组合 1 组合的定义: 从 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个元素,不管顺序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 取出 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与顺序有关) 2 排列数的定义: 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 出 m个不同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 m n 3 组合数的计

28、算公式:C m n = m m m n A A = ! ) 1()2)(1( m mnnnn 其中 (n,mN 且 m n) 规定: C 0 n =1 4 组合数的性质 C m n =C mn n Cm n 1 = C m n +C 1m n (三)二项式定理 公式 (a+b) n =C0 n a n +C 1 n a 1n b+C 1n n ab 1n +Cn n b n (2) 通项公式 T 1r =Cr n a rn b r 其中 Cr n 称为二项展开式中第r+1 项的系数 (3) 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展开式共有n+1 项; a 的指数由n 逐渐递减 1 到 0.b 的指数由0逐渐递增1 到 n; 二项式系数依次为C0 n ,C1 n ,C2 n , C n n ,且第 r 项与倒数第r 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n 为偶数时,展开式的项数为奇数项,展开式的中间一项二项式系数最大;n 为奇数时,展开式 的项数为偶数项,中间两项二项式系数最大; (4)两个等式 C0 n +C 1 n +C2 n + C n n =2 n (在二项式定理中,令a=b=1 可得) C0 n +C2 n +C4 n + C n n =2 1n (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都为2 1n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