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杨氏之子(导学案).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97921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杨氏之子(导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0杨氏之子(导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0杨氏之子(导学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0杨氏之子(导学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0杨氏之子(导学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杨氏之子(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杨氏之子(导学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0 杨氏之子(导学案) 1 第三单元 本组教材以“语言艺术”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包括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和打 电话 。教学时 : 1 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 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三和回顾拓展三,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 “交流平台”“日 积月累”和“展示台”。 课题内容简说 杨氏之子本文讲述了九岁孩童与客人谈笑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 晏子使楚 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 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

2、国家尊严的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 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半截蜡烛 本文讲的是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 国军官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 与德国军官展开了机智的周旋,最终保住情报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 怀。 打电话 本文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 共道德的年轻人。 告诉人们,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10 杨氏之子(导学案) 2 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20 个生字;正确读写“侮辱、

3、安居乐业、囚犯”等词语。 2. 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会恰当地使用语言。 3.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 4. 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1. 指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会恰当地运用语言的方法。 2. 在阅读过程中,品味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10. 杨氏之子 2 3 课时 11. 晏子使楚 2 3 课时 12 *. 半截蜡烛 1 2 课时 13 *. 打电话 1 2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 3 4课时 回顾拓展三 1 2课时 本组课文,应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

4、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 言,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10 杨氏之子(导学案) 3 10. 杨氏之子 课题杨氏之子课型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本教学设计力求以情境为线,古文为珠,突出“趣”字。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 拟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融入古文; 以“朗读”为轴,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情境对读等方式,引领学 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 同时,在简短的文字中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引导学生感悟古代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前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 搜集关于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资料。 (师生) 课时安排2 课时

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正确读写“应声、诣、设、夫子”等字词。 学习重点会写会认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 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 入,激发兴 趣。 (用时:5 分 钟) 1.出示课题,引导学 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 引导学生交流关于 作者的资料。 1.齐读课题,自由交流课 题的意思。“杨氏之子”的意 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2.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 资料。 刘义庆( 403444

6、) ,字 季伯, 南朝宋文学家,彭城 (今 江苏徐州) 人。所著世说新 1. 本文的作者是朝, 这篇课 文选自他的代表作。 10 杨氏之子(导学案) 4 语是魏晋轶( y)事小说 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笔记 小说的先驱。 二、 初读 课 文, 自学 字 词。 (用 时: 15 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 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 汉语的区别。 2. 引导学生默读课 文,疏通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 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曰”不能写成“日”; “惠”和“禽”不仅要把结 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 正确。 “为设果”中的“为”读 w i ,“应声”的“应”读

7、yn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 音。 为 (wi wi )设果 儿应 (yn y n )声 答曰 三、 熟读 课 文 , 把 握 文 意。 (用 时: 15 分钟)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反复读课文,结 合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 思。 2.组织全班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4. 你能说说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吗? 1.反复读课文,结合注 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疏通 文意。 2.全班交流。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 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 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 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 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 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 说: “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

8、 吧。 ”小孩马上回答: “我没听 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呀。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甚 聪惠 _ (2)以示 儿曰 _ (3)未 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 4. 本文的中心句是。 _ _ _ 10 杨氏之子(导学案) 5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4. 小组交流课文的主要 内容。 四、 熟读 课 文。 (用时:5 分 钟) 组织学生自由读课 文,提出熟读的要求。 自由读课文,直至熟读。 教 学 反 思 这次,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 但是我在设计的时 候还是放手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 一些难懂的地 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本课时重在让学生们在读中理解, 所以我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

9、去读,通过多读搞清楚字词、 文意这些基础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2.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3. 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从语言艺术中受到启发。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10 杨氏之子(导学案) 6 一、 复习 旧 知, 导入 新 课。 (用时:5 分 钟) 引导回顾课文的主要 内容。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 这篇课文讲的是 _ _ 。 二、 细读 课 文。 (用 时: 15 分钟) 1.组织学生讨论,解 读孩子的聪明之处

10、。 2.组织二次讨论,对 孔君平进行评价。 3. 引导学生想象与表 达: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 会有怎样的反应? 1.读课文, 探究孩子的聪 慧与礼貌。 (1)“梁国杨氏之子九 岁,甚聪慧。”从这句中你读 懂了什么? (2)自由汇报:他的聪 慧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3)小组讨论:这个孩 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4)再读再议:这个孩 子除了聪明,还有哪些好品 质?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探究“客人”的幽默。 这个故事中除了一个九岁的 孩子, 还有谁?他是怎样的一 个人, 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3. 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孔 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有怎样 的反应? 6.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 题。 孩子的

11、回答妙在: _ _ 。 7.评价文中的两个人物。 这个孩子是一个 _ 的人;孔君平是一个 _ 的人。 三、 总结 全 文, 交流 启 发。 (用 时: 10 1.启发思考:学了课 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组织小组内交流。 3. 组织全班交流。 1.小组内交流。 2. 全班交流。 8.你从杨氏之子的回答中 受到了什么启发? _ _ 10 杨氏之子(导学案) 7 分钟) 四、 指导 背 诵, 拓展 延 伸。 (用 时: 10 分钟) 1.指 导 学 生 背 诵 课 文。 2. 推荐学生阅读世 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 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 的妙处。 1.指名背诵。 2. 交流展示。 板 书 设

12、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本课,为了使学生对文言文有初步的认知,我重 点抓朗读、 释句和背诵。 朗读要通过范读, 让学生注意停 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读正确、读流利; 释句要借助注释, 带领学生疏通文句, 要词词落实, 句句 落实,在此基础上交流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 阅读心得;背诵不仅仅要求正确, 还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和 语气。本节课,我还放手让学生学习,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 主人,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 杨氏之子教学片段 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师: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的小孩才九岁,非常聪

13、明。” 师: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 生:是“甚”的意思。 10 杨氏之子(导学案) 8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了课文下方的注释。 师: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非常会学习。 师:大家来读读第二句。 (全班朗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 师: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 生: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

14、设果。 师:对,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又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 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师:通过刚才探讨的两种方法,我想最后两句话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请大家读最后两句:“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师:你们认为文中的“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现在说的家禽是指鸡鸭这些动物,而古文中的家禽是? 师:我来帮助你,古文中“禽”的意思是“鸟”,那“家禽”就是 生:家里的鸟。 师:对。这句话中的夫子指的是对读书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现在谁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儿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 师:很好。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这个故事正确、流利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生: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 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 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掌声) 师:非常棒! 10 杨氏之子(导学案) 9 师: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更好地读出来,来试试。 (生齐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