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98155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9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第二单元 本组教材以“童年生活”为专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包括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 祖父 的园子 童年的发现和儿童诗两首 。教学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 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二和回顾拓展二,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 积月累”和“课外书屋” 。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词三首 1、 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 2、 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让船前进,透出只有孩童 才有的

2、奇思妙想; 3、 清平乐村居则写了乡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冬阳童年 骆驼队 这篇课文围绕骆驼队讲述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祖父的园子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 恋之情。 童年的发现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有趣的发现,具体描述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 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儿童诗两首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当代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 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街头读书、溪边垂钓、江上嬉戏,表 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2 1.

3、会认 22 个生字,会写 30 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咀嚼、羞愧”等词语。 2.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 4.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牧童 ;把课文读、流利、正确,感受人物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5. 古诗词三首 2 3课时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2 3课时 7 * . 祖父的园子 1 2 课时 8. 童年的发现 2 3课时 9 * . 儿童诗两首 1 2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 4课时

4、回顾拓展二 1 2课时 教学本组课文,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 语言积累与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 古诗词三首 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新授课 3 设 计 说 明 本课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 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 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学前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 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 (师生)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5、 会写 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 想象诗句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牧童。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受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心情。 学前准备 1. 搜集作者的资料。(师生) 2. 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谈话 导 入, 激发 兴 趣。 (用时:5 分 钟) 1.导入:大家听说过 “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 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 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 之一的“吕洞宾”写的。 2. 板书课题。引导交

6、 流吕岩的资料。 1.齐读课题。 2. 自由交流吕岩的资料。 1. “八仙过海”中的“八 仙”分别是 _、_、 _、_、_、 _、_、 。 4 二、 初读 古 诗, 整体 感 知。 (用 时: 10 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 诗,要求读通顺, 读流利。 2.组织小组内轮流读 古诗,并互评,互相正音。 3.相机范读,引导学 生读出节奏感。 4. 检查初读情况。 1.自由练习读古诗。 2.小组内轮流读古诗,并 互评。 3.全班汇报。 (1)“铺”是多音字, 在这里读 p;“蓑”是平舌 音,读 su。 (2)用斜线划分节奏。 草铺/ 横野/ 六七里,笛弄 / 晚风/ 三四声。归来 / 饱饭/ 黄

7、昏后,不脱 / 蓑衣/ 卧月明。 2. 辨字组词。 铺() 辅() 蓑() 衰() 3.用斜线标出古诗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 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 蓑衣卧月明。 三、 品读 古 诗, 理解 诗 意。 (用 时: 15 分钟) 1.鼓励学生质疑,把 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2. 出示前两句诗,问: 你感受到了什么? 3. 出示后两句诗,问: 你感受到了什么? 4.引导齐读全诗,问: 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中 出 现了 一个 怎 样 的牧 童 呢? 5.出 示 课 文 中 的 插 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描述 的画面。 6. 全班展示。 1.利用工具书、注释等方

8、 法理解字词。 2.自由读前两句诗,交流 自己的感受。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 闲自得、怡然而乐。 3.自由读后两句诗,交流 自己的感受。 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 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 忧无虑。 4.自由交流对牧童的整 体印象。 他是一个天真可爱、自由 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5.全班交流诗意。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 4.解释下列字词。 铺:_ 弄:_ 饱饭: _ 蓑衣: _ 卧月明: _ 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 句的意思。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 三四声。 _ _ _ _ 5 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 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 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9、,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 的草地上休息了。 四、 感情 朗 读, 背诵 古 诗。 (用 时: 10 分钟) 1.过渡:作者向往宁 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 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 在的生活。现在,请带着 这 种感 情自 由 朗 读全 诗 吧。 2.引导多种形式朗读 全诗。 3. 指导学生背诵古 诗。 1.比赛读诗,可以单个 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2.全班展示读。 3. 根据老师指导,结合古 诗意境,试着背诵古诗。 6.读了牧童一诗,你眼 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_ _ _ 7. 背诵古诗牧童。 教 学 反 思 本首诗的特点是叙事抒情, 情景交融。在读出画面的 基础上,让学生入诗境,悟诗情

10、。教学时,我避免了古诗 教学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讲串问, 而是抓住重点字词的 剖析,品味其精妙之处, 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进行扎扎 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妙,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我还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吕岩的 资料,捕捉信息来探究诗人对悠闲自乐的生活的向往,并 再次引领学生诵读古诗,效果很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1 个生字,能读记“收篙、停棹”两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舟过安仁。 3. 想象诗句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6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学前准备 1. 搜集杨万里的资料。(师生) 2. 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谈话 导 入, 激发 兴 趣。 (用时:5 分 钟) 1.导入: 牧童只写 了一个小孩,而舟过安 仁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 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 们怎样顽皮吗?现在,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 里写的舟过安仁吧! 2. 板书课题。引导学 生交流杨万里的资料。 1.齐读课题。 2. 自由交流杨万里的资 料。 8.介绍作者杨万里。 _ _ _ 二、 初读 古 诗, 整体 感 知。 (用 时: 12 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

12、朗读 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组织小组赛读,看 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 流利。 3.引导学生把不理解 的词语画出来,小组内讨 论。 4. 检查初读情况。 1.自由朗读古诗。 2.小组赛读古诗。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小 组内交流。 4.展示初读情况。 (1)理解“篙、棹、怪 生、使风”等字词的意思。 (2)划分古诗节奏。 一叶/ 渔船/ 两小童,收篙 / 停棹/ 坐船中。怪生 / 无雨/ 都张伞,不是 / 遮头/ 是使风。 9.用“”给下面的字选 择正确的读音。 篙( o o) 棹(zho dio) 遮(zhz) 10.解释下列字词。 篙:_ 棹:_ 怪生: _ 使

13、风: _ 三、 品读 古 诗, 理解 诗 意。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读古诗,边读边 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古诗,并想象古诗描述的画 面。 1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 句的意思。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 7 (用 时: 18 分钟) 一幅怎样的画面。 2.出示插图,组织全 班交流诗句的意思。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全诗。 2.图文结合,全班交流对 诗句的理解。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 子, 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 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 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 原来不是为了遮头,而是想借 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 4.

14、 全班展示读。 是使风。 _ _ _ 四、 指导 背 诵。 (用时 :5 分 钟) 1.引 导 学 生 带 着 顽 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 古诗。 2.组织小组内练习背 诵古诗。 3. 组织全班展示背 诵。 1.小组内练习背诵古诗。 2. 全班展示背诵。 12. 背诵古诗舟过安仁 。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 文进行尝试学习, 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再将初步理解 的词语放到句子中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感受那遥远的、 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体会渔船中的两个小孩顽皮的形 象。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 通过创设情境, 根据课本提 供的画面,说说全诗的意思。我还非常重

15、视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 要求朗读时紧密联系诗的内 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 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来体验那 种亲切感。 第三课时 8 学习目标 1. 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锄豆、剥莲蓬”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 3. 想象这首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学习重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前准备 1. 搜集辛弃疾的资料。(师生) 2. 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谈话 导 入, 激发 兴 趣。 (用时:5

16、 分 钟) 1.导入:我们学习了 牧童和舟过安仁 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 下 了最 深的 印 象 ?这 节 课,我们再来认识认识另 外几个孩子,看看他们的 生活吧。 2.板书课题。引导交 流辛弃疾的资料。 3. 介绍词的一般知 识。 1.齐读课题。 2. 自由交流辛弃疾的资 料。 3. 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13.填空。 (1)辛弃疾是 _ (朝 代)词人,属于 _(派别) 。 (2)“清平乐”是 _, “村居”是 _。 二、 初读 古 诗, 整体 感 知。 (用 时: 12 分钟) 1.引 导 学 生 自 由 读 词,注意读准字音。 2.引 导 小 组 合 作 探 究,理解字词。 3.检查初读

17、情况。 4. 组织全班齐读,男 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 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1.自由练习朗读清平 乐村居。 2.小组合作疏通字词。 3.全班汇报。 (1)注意读准“媪” “亡”“剥”的读音。 (2)茅檐:茅草搭的屋 子。醉里:喝了酒后, 微微有 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 14.多音字组词。 bo () 剥 b () 15.解释下列字词。 茅檐: _ 醉里: _ 锄豆: _ 吴音: _ 翁媪: _ 9 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 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 在豆田里锄草。亡赖:音同 “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4. 多种形式朗读这首词, 读出韵律节奏。 亡赖:

18、 _ 相媚好: _ 三、 品读 古 诗, 理解 诗 意。 (用 时: 18 分钟)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读词,谈谈读后 的整体感受。 2.出示插图,引导学 生 说说 这首 词 描 述的 画 面。 3.启发思考:这首词 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 印象最深?为什么?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词,交流读后的整体感受。 2.图文结合,小组内交流 这首词描述的画面。 3.全班交流。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 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 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 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 呢?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公 公婆婆。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 地里锄草,二

19、儿子正在编织鸡 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 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小 调皮。 4.学生交流最喜欢其中 哪个人物,并说出原因。 抓住老两口温馨、和睦, 大儿、中儿的勤劳,小儿子的 天真活泼来阐述。 16.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 所展示的画面。 _ _ 17.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 子的意思。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 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 蓬。 _ _ _ 10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 首词。 6. 全班展示读。 四、 拓展 延 伸。 (用时 :5 分 钟) 1.过渡:乡村条件简 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 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 难怪令人陶醉。你能把这 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 文吗? 2

20、.引 导 学 生 练 习 改 写。 3. 组织全班展示。 1.自由练习改写。 2. 全班展示。 18.把清平乐村居改 写为一篇优美的短文。 _ _ _ _ 板 书 设 计 11 教 学 反 思 教学时,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 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图画,具体而形象地再 现词中的画意; 通过语言, 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从而引 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的意境之美。接着,帮助学生“由读 引情” ,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初读阶段齐声读, 个别读,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 让他们感受词的韵律美和 节奏美;细读阶段边理解边朗读, 头脑中浮现出清新秀丽 的江南农村景象, 感受农家生活

21、的祥和与宁静, 感受儿童 悠闲自在的生活。 学生通过朗读和联想, 感悟了词中田园 生活的意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古诗词三首教学片段 品读清平乐村居 ,感受小儿的天真调皮生: 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小儿就在溪头莲蓬处。”小儿是怎样剥莲蓬的? 生:卧在那儿剥莲蓬。 师: “卧”什么意思? 生:趴的意思。 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 生:溪头趴剥莲蓬。 师: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 “趴”没有“卧”好,不生动。 师:还可以用哪个字? 生:躺、睡。 师: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

22、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 12 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 师:看他的小脚丫,你能让它们动起来吗? ( 引领学生以手代脚丫自在地动,使小儿悠然自得的心情跃然纸上。) 师:再看他的神情,他是怎样剥的?送他一个词。 生:聚精会神。 生:全神贯注。 生:目不转睛。 生:专心致志。 师:这一动一静,让人醉了。 师:那大儿、中儿他们就不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你有调皮的时候吗?父母是怎么责备你的? 生:调皮鬼。 生:小捣蛋 师:看似责备,实则喜爱。所以说他是“亡赖”。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生:和睦的家庭。 生:和谐的家庭。 师:我们不是在创建和谐社会吗?这样的家庭你羡慕吗? 师:看到这情景能不羡慕吗?作者更羡慕小儿,所以写了(引读)“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