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科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实施方案一、培训对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儿科护理相关工作的护士。二、培训目标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儿科护理专业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培训,儿科护理专业护士能够掌握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儿科患者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儿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三、培训方式、方法(一)培训方式: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二)培训方法:可采用课
2、堂讲授、小组讨论、临床查房、操作示教、情景模拟、个案护理、翻转课堂等培训方法O四、培训内容(一)理论知识培训1 .儿科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及规章制度(1)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权益保护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2)医疗机构相关规章制度,儿科护理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技术规范等。2 .儿科护理概论/理论(1)儿童年龄分期及儿科特点。(2)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及儿童营养。(2)儿科护士的专业素质、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O(4)儿科循证护理实践。3.常见儿科专业疾病护理(1)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早产儿护理、高胆红素血症、溶血病、
3、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糖代谢紊乱、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遗传代谢病、新生儿围术期护理、新生儿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食管闭锁等。(2)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病、肺动脉高压等。(3)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脑炎及脑膜炎、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婴儿痉挛、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等。(4)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胃炎、腹泻、消化性溃疡、肠梗阻、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急性阑尾炎等。(5)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急性喉炎、气道异
4、物等。(6)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肾病综合征、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积水、腹股沟斜疝、尿道下裂、鞘膜积液等。(7)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瘤等。(8)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性早熟、儿童糖尿病、原发性/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风湿热、IgA血管炎、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9)骨骼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漏斗胸、马蹄内翻足、雕关节脱位、肱骨保上骨折、尺槐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脊柱侧弯等。(10)危重症患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肺损
5、伤、儿童惊厥、重症脑炎、儿童脓毒症、药物中毒、急性颅内压增高、多形性红斑、心跳呼吸骤停等。4.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沟通(1)儿童心理反应的相关知识。(2)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3)护士与患儿及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1.常用儿科专业护理技术(1)新生儿暖箱使用(2)新生儿光照疗法(3)新生儿沐浴(4)新生儿脐部护理(5)新生儿/儿童心肺复苏(6)更换尿布法(7)先天性巨结肠灌洗术(8)经皮胆红素测定(9)无创血压测量(10)有创血压测量(11)心电监测(12)小儿静脉输液(13)肌肉注射(14)皮下注射(15)血糖监测(16)氧气吸入(17)雾化吸入(
6、18)有效排痰(19)经口/鼻腔吸痰(20)鼻饲(21)婴儿喂养(22)胃肠减压(23)肠造口护理(24)婴幼儿/儿童灌肠法(25)留置导尿(26)肛管排气(27)冷敷疗法(28)红外线治疗(29)呼吸功能锻炼(30)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31)膀胱冲洗(32)腹膜透析(33)鼻腔冲洗(34)儿童鼻肠管置入(35)PlCC/CVC/输液港维护技术(36)支气管镜配合操作技术(37)俯卧位通气技术(38)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CRRT)操作技术(39)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操作技术(40)儿童体外膜肺氧合(ECMO)操作技术(41)电除颤(42)危重症患儿抢救配合技术2.儿科专业护理实践(1)各岗职责、
7、工作流程及常用应急预案。(2)常见儿科疾病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3)儿童健康评估及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4)患者安全目标、风险评估及防范护理措施。(5)新生儿和婴儿气道管理。(6)新生儿和儿童机械通气监测及管理。(7)儿童胸部物理治疗。(8)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9)儿科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及药物剂量换算儿科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10)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11)住院患儿的院内转运。(12)急危重症患儿护理实践。五、考核方式、方法(一)综合评价。根据接受培训人员培训阶段,运用自评、他评等方式,对儿科专业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力,重点包括医德医风、职业素养、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日常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二)理论及临床实践考核。在阶段性培训结束后实施考核,考察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考核方法可选用理论测试、技能操作考核、情景模拟考核、病例分析、护理查房,撰写疑难病例讨论或个案护理报告等形式。(三)根据考核与评价结果评定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