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测量方案设计.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98419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测量方案设计.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一、工程概况 湖南益阳市桃江县现修建一条道路,道路全长1.6Km,包括 785m道路和 815m隧 道。隧道位于线路交点JD1与 JD2间连线的直线上,里程桩号为K0+650 K1+465 , 全长 815m ,为中长隧道。单向纵坡i=-1.98% ,设计开面为四心挖断圆拱形,上半圆 R=7.026m/7.096m,左右边墙 R=12.526m/12.596m ,仰拱 R=15.300m 。 桃江县位于湘中偏北 , 资江下游 , 属山、岗、丘、平原并有的丘陵地。西南、西北 多山, 东北地势平坦 , 平均海拔 200 米。该工程位于西北部,所在地地质结构稳定,地 震烈度低,居民稀少。 二、测

2、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实时监 控量测施工进程地面、隧道相关变化量及周围构筑物、管线等的影响变化,为工程施 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方法,确保工程顺利 准确进行,确保施工安全。 在本次工程项目中,测量作业的任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隧道控制、施工放样。 三、测量作业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 2 公路勘测规范( JTG C10-2007); 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5 隧道施工设计图纸(主要是隧道轴线平面控制点及曲线要素表、纵断面设计 高程数据和施工设计图

3、); 6 已有地形图及相关资料 四、控制测量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辅助坑道位置、以及线路通过地 区的地形和环境条件等, 采用 GPS 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及其综合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4.1 :洞外控制测量 隧道的设计位置,一般是以定测的精度初步标定在地面上。在施工之前必须进 2 行施工复测,检查并确认两端洞口的中线控制桩(也称为洞口投点)的位量两部分。 4.1.1 控制点的 置,它是进行洞内施工测量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 和高程控制测 设置 1 、在每个洞口应测设不少于3 个平面控制点(包括洞口投点及其相联系的

4、三 角点或导线点) 2个高程控制点。 2 、直线隧道上,两端洞口应各确定一个中线控制桩,以两桩连线作为隧道的中 线; 3 、在曲线隧道上,应在两端洞口的切线上各确定两个间距不小于200 m的中线 控制桩,以两条切线的交角和曲线要素为依据,来确定隧道中线的位置。 4 、平面控制网应尽可能包括隧道各洞口的中线控制点,这样既可以在施工测量 时提高贯通精度,又可减少工作量。 5 、同时进行高程控制测量,联测各洞口水准点的高程,以便引测进洞,保证隧 道在高程方向准确贯通。 4.1.2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 件进行,可采用的方法有:中线法

5、、精密导线法、三角锁网法、GPS 测量。 1中线法(平面控制简单、直观,精度不高) 适用于长度较短或贯通精度要求不高的隧道。 方法:就是将隧道中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在地表上,经反复核对改正误差后,把 洞口控制点确定下来,施工时就以这些控制点为准,将中线引入洞内。在直线隧道, 于地表沿勘测设计阶段标定的隧道中线,用经纬仪正倒镜延伸直线法测设中线;在曲 线隧道,则按曲线测设方法,首先精确标出两端切线方向,然后测出转向角,将切线 长度正确地标定在地表上,再把线路中线测设到地面上。经反复校核,与两端线路正 3 确衔接后,再以切线上的控制点(或曲线主点及转点等)为准,将中线引入洞内。 2精密导线法 在隧道

6、进、出口之间,沿勘测设计阶段所标定的中线或离开中线一定距离布设导 线,采用精密测量的方法测定各导线点和隧道两端控制点的点位。 在进行导线点的布设时,除应满足上面要求外,导线点还应根据隧道长度和辅助 坑道的数量及位置分布情况布设。导线宜采用长边,且尽量以直伸形式布设,这样可 以减少转折角的个数,以减弱边长误差和测角误差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为了 增加检核条件和提高测角精度评定的可行性,导线应组成多边形导线闭合环或具有多 个闭合环的闭合导线网,在一个控制网中,导线环的个数不宜少于4 个;每个环的边 数宜为 46 条。 导线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与国家高等级控制点相连。 导线水平角的观测,宜采用方

7、向观测法,测回数应符合表1 的规定。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表一 当水平角为两方向时,则以总测回数的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的左 角和右角。左、右角分别取中数后应按式(1) 计算圆周角闭合差,其值应符合表二 的规定。再将它们统一换算为左角或右角后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这样可以提高 4 测角精度。 左角中右角中360 (1) 测站圆周角闭合差的限差( )表二 导线环角度闭合差,应不大于按下式计算的限差: (2) 式中 m 设计所需的测角中误差(); n导线环内角的个数。 导线的实际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并应符合控制测量设计等级的精度要求。 (3) 导线环(网)的平差计算: 一般采用条件平差

8、或间接平差。当导线精度要求不高时,亦可采用近似平差。 用导线法进行平面控制比较灵活、方便,对地形的适应性强。 3. 三角锁网法 将测角三角锁布置在隧道进出口之间,以一条高精度的基线作为起始边,并在 三角锁的另一端增设一条基线,以增加检核和平差的条件。三角测量的方向控制较 中线法、导线法都高,如果仅从提高横向贯通精度的观点考虑,它是最理想的隧道 平面控制方法。由于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的普遍应用,三角测量除采用测角三角锁 外,还可采用边角网和三边网作为隧道洞外控制。但从其精度、工作量等方面综合 考虑,以测角单三角形锁最为常用。经过近似或严密平差计算可求得各三角点和隧 道轴线上控制点的坐标,然后以这些

9、控制点为依据,可计算各开挖口的进洞方向。 5 4GPS 测量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可利用GPS 相对定位技术,采用静态测量方式进行。测量时仅 需在各开挖洞口附近测定几个控制点的坐标,工作量小,精度高,而且可以全天候观 测,因此是大中型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的首选方案。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应满足表3 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要素表三 4.1.3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是按照设计精度施测各开挖洞口附近水准点之间的高差,以 6 便将整个隧道的统一高程系统引入洞内,以保证在高程方向按规定精度正确贯通,并 使隧道各附属工程按要求的高程精度正确修建。 高程控制方法: 1)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

10、)四、五等高程控制亦可采用光电测 距三角高程的方法进行。(但当山势陡峻采用水准测量困难时,) 高程控制路线:应选择连接各洞口最平坦和最短的线路,以期达到设站少、观测 快、精度高的要求。每一个洞口应埋设不少于2 个水准点,以相互检核;两水准点的 位置,以能安置一次仪器即可联测为宜,方便引测并避开施工的干扰。 高程控制水准测量的精度:一般参照表4 的洞外部分即可。 表四 7 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表五 等 级 M (mm ) MW (mm ) 仪器 型号 木水 准尺 观测 方法 观测 顺序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或闭合 差(mm ) 与已知点 联测 环线或附 合 平丘地山地 四5 10 DS3 双面

11、中丝 读数 法 后后 前前 往返往 20L 1/2 5n1/2 五10 20 DS3 双面 单面 中丝 读数 法 往 返 往 30L 1/2 10n 1/2 4.1.4 本工程洞外控制测量方案 本工程由于通视条件差, 故洞外控制测量在导线控制和GPS 控制之间做选则。 根 据洞外导线控制测量设计方案和GPS 控制测量设计方案的对比,拟定最终确定采用 GPS 控制测量的布设方案。 因为: 1.导线测量网形设计太单一,多余观测条件少,不足宜检核。外业观测时间较长, 局部导线边离隧道中线较远和相临点间无法通视的困难,有时可能还要受到天气的影 响。而 GPS 技术不仅具有精度高,工期短的优点,而且由于

12、GPS 测量本身的特点, 网型结构简单,点的疏密和边长的长短都可适当选取,既保证了两边洞口各点的GPS 点间通视又解决常规测量中点位之间无法通视的困难,选点灵活,不需要高标,同时 还可解决外业施测受天气影响的困难。 8 2.由于现在 GPS 测量技术要求高, 作业周期短, 并且有两台接收机同时作业,在 作业前有周密的计划,和有完善的协调组织工作,能合理安排,协调作业,认真细致 地进行工作,使观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等等,从而为高精度、高效率的成果得到更 充分的保证。虽然导线测量的经费比GPS 网的经费低,但是相差不多,从精度的角 度和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导线方案不如GPS 方案 GPS平面控制:建立

13、隧道 GPS控制网的基本要求 1) 建立GPS隧道控制网同样关注网内控制点间相对精度,虽然GPS测量本身不要求 点间相互通视,但部分点需用常规仪器施工引测故仍然要求某些点间布测相互通视, 如洞口需布设至少 3个控制点,并至少两方向通视。 2) 隧道进行 GPS控制网施测前应进行网形设计即GPS控制网设计和 GPS观测网设 计GPS控制网设计系根据工程控制及施工测量要求特点、测区实际情况(线路形状、 洞口及地貌特点、测站道路交通及通讯状况等)、点间基线长度、控制区域等因素布 设控制点位,把所选定的控制点以环形网(大地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结构确定后 进行同步环观测,同步观测环路之间以接边或接网

14、的方式扩网,从而形成封闭式的整 体GPS观测网; GPS观测网设计则是在 GPS控制网设计后进行,其结合观测所用接 收机的性能及台数、测站交通及站问通讯联络情况、测站处可视卫星数量及分布时段 等因素来所设计如何完成控制网的观测。其中包括按星历编制测前卫星预报计 划及观测时段选择、编制作业观测时刻调度计划。 3)GPS 网的基准设计 GPS测量的直接观测量不是测点问的边长和角度,且其直接观测成果是属于 9 WGS一84系下的,施工实用的坐标系统一般为地方坐标系的坐标值,因此GPS网平 差后需要把 GPS网成果转化为地方坐标系中的坐标成果。GPS网应明确其所用位置基 准(起算 点坐标 )、方位基准

15、 (已知边方位角 )和尺度基准 (已知边距离及统一的距离度量单位), 且同测区实际相符。 4)隧道控制网坐标系统 可以是国家高斯平面坐标系统(如Beijing54 ,Beijing80等)或任意经度的中央子 午线高斯平面坐标系统,但一般仍较多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同常规测量网一样为了施 工方便,常以隧道主轴线进口至出口方向为X轴正向,隧道的某一线路中线里程为X 坐标起算值,右旋 90。确立 y坐标轴,坐标原点处 y坐标值可以为正常数也可为0。取 隧道设计路面的平均高程面为坐标系统投影面。 5)为保证观测值成果精度及质量可靠性,GPS工程网选点及布网需要遵循原则 GPS网点尽量选在交通方便地方,边长

16、大于800 m,主要控制点间距应大于1 000 m。 GPS网点应尽量设在视野开阔地带,同时站点周围视场角应不低于15。 隧道 GPS网洞口控制点应进行同步观测,同步观测的卫星颗数4,越多越好且 PDOP6 。 10 GPS网点避开强反射地面如水域、平滑地面及强反射环境(斜面山坡、漏斗形谷地 等)以减少多路径影响,应避开高压输电、变电及大功率发射台如电视转播、通讯基 站等强电磁设施以防防止信号干扰。 为减少垂线偏差对方位传递的影响(GPS为法线系统,而常规仪器为垂线系统),各 洞口的进洞方向点位应尽量在同一高程面上。 为使隧道控制系统与线路设计关系完好吻合且坐标便于统一,直线隧道或曲线隧道 切

17、线上宜布设 2个GPS控制点。 6) 为确保 GPS 外业观测成果的精度及成果质量可靠性,观测时应准确量取仪器天线高 度,同时应检核同步闭合环闭合差 = = = = = = n i n i n i nZiWz nYiWy nXiWx 1 1 1 2.0 2.0 2 .0 (4) 和异步环闭合差,检核基线边复测互差;当GPS 网中有已知基线时,应与已知基线边 比较检查 7) 隧道GPS 控制网基线处理及网平差的基本方法 建立项目及坐标系统 ( 选择参考椭球参数,确定中央子午线经纬度),确定位置及方 位、长度基准。 导入 GPS 采集数据,检查基线观测数据及预处理,利用基线处理软件进行基线向量 计

18、算,删除基线处理中残差较大时段或有问题基线,直至基线计算合格通过。 11 在WGS 一84坐标系下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平差时最好在网中选择一具有已知高精 度WGS 一84三维坐标的点作为固定点(参考点 ) 并作为起始坐标进行控制网的位置定 位,如此提高基线精度。三维无约束平差评估基线精度及控制网内符合精度。 三维无约束平差合格通过后,整个GPS 网在空间的相对定位已经确定,只不过其参 考坐标系体系、长度基准及方位基准并不与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所要求的坐标系统一 致。为此通过引人已知的控制点( 精度可靠时 )进行约束平差转换得到投影转换后的施 工控制网坐标系统或建立新的工程椭球进行坐标系统的旋转变换

19、及投影改正计算,得 到施工控制网坐标系统。因此GPS 网的数据后处理即基线解算、网平差计算及坐标系 统投影转换在长大隧道 GPS 控制网成果的质量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GPS观测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严格按公路勘测规范要求执行,其GPS控 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如下: 12 本工程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洞外控制测量的具体实施均参照相应长 度的技术方案。 4.2 隧道进洞测量 隧道进洞测量:(隧道洞外和洞内的联系测量) 在隧道开挖之前,必须根据洞外控制测量的结果,测算洞口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同时按设计要求计算洞内待定点的设计坐标和高程,通过坐标反算,求出洞内待定点 与洞口控制点(或洞口投

20、点)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关系,可按极坐标方法或其它方法测 设出进洞的开挖方向,并放样出洞门内的待定点点位。 4.2.1 正常进洞关系的计算和进洞测量 洞两者的坐标系不一致, 应首先把洞外控制点和中线控制桩的坐标纳入同一坐标 系统内,即必须先进行坐标转换。一般在直线隧道以线路中线作为X轴;曲线隧道上 以一条切线方向作为 X轴,建立施工坐标系。用控制点和隧道内待测设的线路中线点 的坐标,反算两点的距离和方位角,从而确定进洞测量的数据。把中线引进洞内,可 按下列方法进行: 1直线隧道进洞 13 直线隧道进洞计算比较简单,常采用拨角法。 如下图所示, A、D 为隧道的洞口投点,位于线路中线上,当以AD 为

21、坐标纵轴方向 时,可根据洞外控制测量确定的A、B和C、D点坐标进行坐标反算,分别计算放样角 1和2。测设放样时,仪器分别安置在A点,后视 B点;安置在 D点,后视 C点,相应地 拨角1和2,就得到隧道口的进洞方向。 2曲线隧道进洞 曲线隧道每端洞口切线上的两个投点的坐标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已计算出,根据 四个投点的坐标可算出两切线间的偏角(为两切线方位角之差), 值与原来定 测时所测得的偏角值可能不相符,应按此时所得值和设计所采用曲线半径R 和缓和 曲线长 l0 ,重新计算曲线要素和各主点的坐标。 曲线进洞测量方法: (1)洞口投点移桩法 即计算定测时原投点偏离中线( 理论中线 ) 的偏移量和移桩

22、夹角 , 并将它移到正确 的中线上 , 再计算出移桩后该点的隧道施工里程和切线方向, 于该点安置仪器, 就可按 照曲线测设方法,测设洞门位置或洞门内的其它中线点。 直线隧道进洞 14 (2)洞口控制点与曲线上任一点关系计算法 将洞口控制点坐标和整个曲线转换为同一施工坐标系。无论待测设点位于切线、 缓和曲线还是圆曲线上,都可根据其里程计算出施工坐标,在洞口控制点上安置仪器 用极坐标法测设洞口待定点。 4.2.2 辅助坑道的进洞测量 1由洞外向洞内传递方向和坐标 如下图所示 , 当用斜井、横洞或竖井来增加隧道开挖工作面时,都要布设导线, 把洞内外控制测量联系起来, 从而把洞外控制的方向和坐标传递给

23、洞内导线,构成一 个洞内、外统一的控制坐标系,保证各施工段正确贯通, 这种导线称为联系导线。联 系导线是一种支导线,其测角误差和边长误差将直接影响洞内控制测量并进而影响 隧道的贯通精度,故必须进行多次重复精密测定。 1)经由斜井或横洞传递高程: 水准测量方法:由于斜井坡度较陡,使观测视线很短,测站数增多,加之观测环境 差,故误差累积较大。 应每隔 10站在斜井边脚设一临时水准点, 以便往返测量时校核, 用以减少返工的工作量。 2)经由竖井传递高程的方法: 悬挂钢尺方法:即在井上悬挂一根带标准重锤的经过检定的长钢尺或者钢丝(井上 需有比长器) 至井下,并在井上、井下各安置一台水准仪, 同时读取钢

24、尺读数 L1和L2, 15 然后再读取井上、井下水准点的标尺读数,由此求得井下水准点的高程。井下水准点 B的高程 HB 可用式计算: HB =HA a (L1L2) t 十k b (5) 式中 HA 井上水准点 A的高程; a、b井上、井下水准尺读数; L1 、L2井上、井下钢尺读数,LL1L2; t 钢尺温度改正数,t L(t 均一t0 ); 钢尺的线膨胀系数,取12510一5; t均井上、井下的平均温度; t0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k钢尺尺长改正数。 4.3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在隧道施工中,随着开挖的延伸进展,需要不断给出隧道的掘进方向。为了正确 完成施工放样,防止误差积累,保证最后的准确贯

25、通,应进行洞内控制测量。此项工 作是在洞外控制测量和洞、内外联系测量的基础上展开的,包括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和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4.3.1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洞内施工特点进行。由于场地狭窄,施工干扰大, 故 16 洞内平面控制常采用 : 中线法 或 导线法两种形式。 1. 中线法 ( 适用于小于 500 m的曲线隧道和小于 1 000 m的直线隧道 ) 中线法是指采用直接定线法,即以洞外控制测量定测的洞口投点为依据,向洞内直 接测设隧道中线点,并不断延伸作为洞内平面控制。这是一种特殊的支导线形式,即 把中线控制点作为导线点,直接进行施工放样。一般以定测精度测设出待定中

26、线点, 其距离和角度等放样数据由理论坐标值反算。 若将上述测设的中线点,辅以高精度的测角、量距,可以计算出新点实际的精确点 位,并和理论坐标相比较,根据其误差,再将新点移到正确的中线位置上,这种方法 也可以用于较长的隧道。 缺点:受施工运输的干扰大,不方便观测,点位易被破坏。 2导线法(洞内导线平面控制方法适用于长大隧道) 导线法:是指隧道洞内平面控制采用布设精密导线进行。 导线特点:较中线形式灵活,点位易于选择,测量工作也较简单,而且可有多种检核 方法;当组成导线闭合环时,角度经过平差,还可提高点位的横向精度。施工放样时 的隧道中线点依据临近导线点进行测设,中线点的测设精度能满足局部地段施工

27、要求 即可。 洞内导线可以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1) 单导线导线布设灵活, 但缺乏检测条件。 测量转折角时最好半数测回测左角, 半数测回测右角,以加强检核。施工中应定期检查各导线点的稳定情况。 (2)导线环如图所示,是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首选形式,有较好的检核条件, 而且每增设一对新点,如 5和5点,可按两点坐标反算 55的距离,然后与实地丈 量的55距离比较,这样每前进一步均有检核。 导线环 17 3)主、副导线环 如图所示,图中双线为主导线,单线为副导线。主导线既测角又测边长,副导线 只测角不测边,增加角度的检核条件。在形成第二闭合环时,可按虚线形式,以便主 导线在 3点处能以平差角传算

28、 34边的方位角。主副导线环可对测量角度进行平差, 提高了测角精度,对提高导线端点的横向点位精度非常有利。 在洞内进行平面控制时应注意: (1)每次建立新点,都必须检测前一个旧点的稳定性,确认旧点没有发生位移, 才能用来发展新点。 (2)导线点应布设在避免施工干扰、稳固可靠的地段,尽量形成闭合环。导线边 以接近等长为宜,一般直线地段不短于200 m,曲线地段不宜短于 70 m。 (3)测角时,必须经过通风排烟,使空气澄清以后,能见度恢复时进行。根据测 量的精度要求确定使用仪器的类型和测回数。 主副导线环 18 (4)洞内边长丈量, 用钢尺丈量时, 钢尺需经过检定; 当使用光电测距仪测边时, 应

29、注意洞内排烟和漏水地段测距的状况,准确进行各项改正。 4.3.2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是将洞外高程控制点的高程通过联系测量引测到洞内, 作 为洞内高程控制和隧道构筑物施工放样的基础, 以保证隧道在竖直方向正确贯通。 洞内水准测量与洞外水准测量的方法基本相同,但有以下特点: 1隧道贯通之前,洞内水准路线属于水准支线,故需往返多次观测进行检核。 2洞内三等及以上的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进行往返观测;四、五等也可采 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应进行对向观测。 3洞内应每隔 200500m 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以便检核. 为了施工便利 , 应在导坑 内拱部边墙至少每 100m 设立一

30、个临时水准点 4洞内高程点必须定期复测。 测设新的水准点前, 注意检查前一水准点的稳定性, 以免产生错误。 5因洞内施工干扰大,常使用挂尺传递高程,如图所示,高差的计算公式仍用 hAB=a-b,但对于零端在顶上的挂尺(如图中B点挂尺),读数应作为负值计算,记录 时必须在挂尺读数前冠以负号。 B 点的高程: HB=HA+a ( b)=HA+a+b (6) 4.3.3 本工程洞内控制测量方案 一、拟沿隧道轴线方向布设控制支导线。进行水平方向角及边长的测量,水平方 向角按导线量测时的前进方向观测左右角,奇数站测左角,偶数站测右角;边长进行 对向量测,计算时对观测值进行仪器加、乘常数改正。控制导线观测

31、技术要求 19 控制导线观测技术要求见 表 6、表 7 及表 8。 DJ2 级仪器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表六 两次照准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中 2C 较差 同方向值各测回互 差 38139 级测距仪边长测距作业技术要求表七 气象数据测定 一测回间 较差限值 (mm) 测 回 间 较差限值 (mm ) 往返观测 较差限值 (mm) 温度最小 读数() 气压最小 读数(Pa) 测定时间 间 隔 数据 取用 1.0 100 每边观测 始 末 每边两端 平均 值 5 7 2 (abD)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八 等 级 测角 中 误 差 方向角 闭合差 导线 长度 平均 边长 水平角 DJ2 型

32、仪 器测回数 测 距 中误 差 全长相 对 中误差 测距要求 测距仪 等级 测回 数 四 等 2.5n51.8km 300 m 6 7mm 1:350 00 2 2 一 级 5.0n102.4km 300 m 2 10m m 1:170 00 2 2 20 二、水准高程控制点布设在平面控制导线点上,按四等水准规范精度要求进行往 返观测,水准高程测设随工程施工的进度及时跟进,并定期进行复测检核。 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表九 等 级 M (mm ) MW (mm ) 仪器 型号 木水 准尺 观测 方法 观测 顺序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或闭合 差(mm ) 与已知点 联测 环线或附 合 平丘地山地 四

33、5 10 DS3 双面 中丝 读数 法 后后 前前 往返往 20L 1/2 5n1/2 五10 20 DS3 双面 单面 中丝 读数 法 往 返 往 30L 1/2 10n 1/2 4.4 控制网贯通精度预算 4.4.1 导线控制网方式横向贯通精度预算 贯通误差分配及其精度计算 取2倍中误差为测量限差,设隧道总的横向贯通限差为q,则贯通中误差的限 差 21 在没有横洞 (斜井、竖井 )等辅助井开挖仅有两开挖洞口相向施工时,将隧道地面 控制测量、地下两相向开挖的洞内施工导线各作为1个独立因素;而在增加有 1个斜井 或竖井施工时则亦增加 1个独立因素,将各独立因素按等精度影响考虑计算其总的误 差影

34、响, 据此理论则有地面控制测量误差所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为 注:仅有相向开挖两洞口施工时,m 通常称之为影响值。 当存在一个竖井 ( 或斜井 )时,影响值 m =Mq 4;当 存在n个竖井 ( 或斜井 )时, 影响值 每增加一个斜井或竖井进入正洞施工就会增加一地下贯通面,因要分配给每个贯 通面误差裕量导致地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提高。 对于隧道建有平导且通过平导每隔300400 m 经由横向坑道进入正洞开挖,通过此方 式进行的贯通面有 n 个,结合式 (2) 结合式 (3) 22 导线控制网方式横向贯通精度估算 根据导线测量特点,其观测量分别为边长和角度,观测精度以边长相对中误差m s 及测角中

35、误差 m 分别表示其观测精度,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得到单导线测量误 差引起的横向贯通影响值的估算公式为 因为实际地面导线网环均为双导线闭合环,故式(6) 估算的影响值为近似且偏大,偏 于安全。贴近实际情况双导线闭合环测量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影响值的估算公式为 式(6) ,(7) 中:m ,s; =206 265 s ;dy 为第 i 条边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m ;Ry 为不包括导线环起、终点的各i 点向贯通面方向作的垂线长度,m 。 1) 据式(6) 或(7) 计算出地面导线网对横向贯通影响值mq 外。 2) 23 根据式 (8) 计算出洞内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mq 内值。 3) 结合隧道

36、内布网特点及所用仪器标称测距精度、隧道施工情况,先设定洞内测距相 对精度,长大隧道洞外及洞内可设m S=150 0001100 000,中短隧道 1/200001/50000 。隧道形状确定后,一般 dy 、Ry 亦随之可确定并计算获得,( 注: 对于近似直线延伸布设的洞内导线闭合环网,式(6) 、(7)dyi 近似为零,则式 (6) 、 (7) 中主要为根式内的第二项数值计算) ,这样在已知了 m S,dyi 、Ryi 后, 将其值代人式 (6) 、(7) 中即可反求出洞内所需的m 测角精度值。 4) 依据m 求算值以及 m s设计值,结合测量规范确定洞内导线网的施测等级、测角 等级及测距精

37、度标准。若得出测距、测角精度太高难以施测,则需重新设计网形结构 和导线边长并按照以上顺序重新计算各要素,直至既满足洞内贯通误差的精度要求, 测角和测距精度及导线边长又较易于按要求顺利实施。 4.4.2 GPS 控制网方式横向贯通精度影响值估算 GPS 控制网点位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影响值估算利用隧道两端洞口处的GPS 控制引测入洞起算点 ( 洞口投点 ) 的点位误差、洞口 GPS定向边的方向测量误差、起算 点距隧道洞口轴线的垂距及其GPS 边长相对精度分别计算GPS控制网投点误差影响 mt 、定向边方向误差影响值m 、边长误差影响值 mys ,按照误差传播定律计算其 总影响值。此 3 项影响

38、值的平方和即为洞外GPS 网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影响值的 平方。公式表示为 利用式 (9) 计算GPS 控制网地面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影响值。 1) 根据式 (8) 计算出洞内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mq 内值。 2) 计算洞内需要达到的测角精度、测距精度同上述导线控制网中的相应计算方法( 此 24 处略) 。 3) 依据m 求算值以及 m S设计值,结合测量规范确定洞内导线网的施测等级、测角 等级及测距精度标准。 4.4.3 高程控制 设隧道地面与地下按等影响分配,若设隧道总的高程贯通允许中误差为Mh ,则地 面高程贯通中误差的允许值为 每公里高差中数的中误差由下式计算: 11 注:

39、S以km 单位。 根据踏勘确定得出的地面设计路线长度或已知的地下测量路线长度,据式(11) 计算出 地面或地下的 mkm 值,比照国家行业各等级水准测量规范决定地面或地下高程水准测 量等级并进行测量仪器的选型,从而完成了高程控制测量的设计。确定高程测量的等 级后,选取经济合理,又能保证高程传递精度的测量方法,如水准i 贝0量、三角高程 测量,并严格按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4.4.4 本工程贯通中误差估算与分析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及公路勘测规范等中对隧道施工贯通中误差估算的规 定,隧道相向开挖长度在4Km 内的贯通中误差分配值见 表 10 。隧道进洞口至出洞口 长度为 815m,隧道为单向纵坡

40、, i=-1.98% 。因纵向贯通误差对计算直线型隧道只影 响中线方向的里程桩号而不影响隧道贯通,所以本次对隧道贯通面就不进行纵向贯通 25 中误差的估算。 隧道相向掘进开挖长度小于4Km 时贯通中误差分配值表十 误差名称横向( mm)竖向( mm) 洞外测量25 25 洞内测量45 25 全部贯通测量50 35 洞外、内控制导线网点和边长投影到贯通面上的相对坐标系确定 根据隧道施工实施性组织设计方案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隧道掘进开挖计划由隧 道进、出口对向掘进施工,即隧道进口方向施工460 米即 K0+650 K1+110段,隧道 出口方向施工 355 米即 K1+465 +110段。 因此,

41、 本隧道进洞口点至隧道贯通面K1+110 的洞内施工控制导线总长度为460 米,出洞口点至隧道贯通面K1+110的洞内施工控 制导线总长度为 355 米。 根据该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隧道掘进开挖由由隧道进、出口对向掘进 施工,因此,隧道掘进开挖施工只有1 个贯通面。纵坐标X轴为过隧道洞外GPS 控制 点 GP01并平行于线路交点JD1至 JD2连线(即隧道轴线)方向的射线;横坐标Y 轴 为过洞外 GPS控制点 GP01与纵坐标 X 轴垂直的射线。 控制网测量对横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 洞外参照 GPS 控制网 洞内参照导线网进行横向贯通精度估 水准高程测量对竖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 根据工程测

42、量规范规定,竖向贯通中误差Mh25mm,其计算公式为: Mh=m(L) 1/2 ,m=5mm/Km 。分别根据洞口两端洞外水准点到洞口水准点的距 离以及洞口水准点到贯通面水准点的计算洞外、洞内水准点对隧道贯通面的竖向贯通 26 误差。并计算总竖向贯通误差。 洞内、外控制测量误差对贯通面的横向、竖向贯通中误差总的影响值为: 横向贯通中误差: MY总=(My洞外 2+ M Y 出 2)1/2 竖向贯通中误差: Mh总=(Mh洞外 2+ M h 内 2)1/2 根据贯通误差估算与分析进行方案的合适选择。 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五、隧道施工测量 5.1 洞门的施工测量 进洞数据通过坐标反算

43、得到后,应在洞口投点安置经纬仪,测设出进洞方向,并 将此掘进方向标定在地面上,即测设洞口投点的护桩。如图所示,在投点A的进洞方 向及其垂直方向上的地面上测设护桩,量出各护桩到A的距离。在施工中若投点 A被破 27 坏,可以及时用护桩进行恢复。在洞口的山坡面上标出中垂线位置,按设计坡度指导 劈坡工作的进行。劈坡完成后,在洞帘上测设出隧道断面轮廓线,就可以进行洞门的 开挖施工了。 5.2 洞内中线测量 1由导线测设中线 2独立的中线法 3洞内临时中线的测设 5.3 腰线的测设 在隧道施工中,为了随时控制洞底的高程,以及进行断面放样,通常在隧道侧面 岩壁上沿中线前进方向每隔一定距离(510 m ),

44、标出比洞底设计地坪高出1 m的抄 平线,称为腰线。 5.4 掘进方向指示 应用激光定向经纬仪或激光指向仪来指示掘进方向。利用它发射的一束可见光, 指示出中线及腰线方向或它们的平行方向。它具有直观性强、作用距离长,测设时对 掘进工序影响小,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的优点。 28 5.5 开挖断面的放样 开挖断面的放样是在中垂线和腰线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两侧边墙、 拱顶、底板(仰拱) 三部分。根据设计图纸给出的断面的宽度、拱脚和拱顶的标高、拱曲线半径等数据放 样,常采用断面支距法测设断面轮廓。该工程根据设计开挖断面为四心圆拱形,上 半圆R=7.026m/7.096m,左右边墙 R=12.526m/12.5

45、96m ,仰拱 R=15.300m 。 5.6 结构物的施工放样 在结构物施工放样之前,应对洞内的中线点和高程点加密。中线点加密的间隔视施工 需要而定,一般为 510 m一点,加密中线点应以公路定测的精度测设。加密中线点 的高程,均以五等水准精度测定。 在衬砌之前,还应进行衬砌放样, 包括立拱架测量、 边墙及避车洞和仰拱的衬砌放样, 洞门砌筑施工放样等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六、隧道竣工测量 隧道竣工后,为了检查主要结构物及线路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竣工资 料,为将来运营中的检修工作和设备安装等提供测量控制点,应进行竣工测量。 6.1 竣工测量任务 首先检测中线点,从一端洞口至另一端洞口。检测

46、闭合后,应在直线上每200250 m 、各曲线主点上埋设永久中线桩; 洞内高程点应在复测的基础上每公里埋设一个永久水准点。永久中线点、水准点经 检测后,除了在边墙上加以标示之外,需列出实测成果表,注明里程,必要时还需绘 出示意图,作为竣工资料之一。 测绘隧道的实际净空断面(主要内容),应在直线地段每50 m、曲线地段每 20 m 或 需要加测断面处施测。 净空断面测量应以线路中线为准,测量拱顶高程、 起拱线宽度、 轨顶面以上 1.1 、3.0 、5.8m处的宽度。 29 例如下图所示: 6.2 竣工测量后一般要求提供下列图表 隧道长度表、净空表、隧道回填断面图、水准点表、中桩表、断链表、坡度表。 七 、调度安排 根据人员、仪器、工程量、施工速度等各方面因素对测量工作做出合理安排,以 使该隧道施工能有序高效的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