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B卷)-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4)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99318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68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考试(B卷)-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4)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期末考试(B卷)-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4)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期末考试(B卷)-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4)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期末考试(B卷)-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4)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期末考试(B卷)-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4)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考试(B卷)-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4)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考试(B卷)-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4)Word版含解析.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四 期末考试双基双测AB卷能力提升卷 (时间 150 分钟分数 150 分) 姓名分数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 “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 想方法。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由孔子首创,经过后 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挥而成熟。但是作为思想方法的 “中庸”或曰用“中”思想,则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正是 从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 先秦用“中”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时代关于刑罚之“中”的观念。 尚 书吕刑里

2、说, “士制百姓于刑之中” , “惟良折狱,罔非在中” , “明启刑书相 占,成庶中正” 。这里所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都是指执行刑罚要准 确、合理、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严格地符合法律(刑书)所制定的 标准。“中”是有原则的,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原则。求“中”, 反对过与不及,反对偏与倚,都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如果不是先有一个 “中”盼标准、原则,过与不及、偏与倚也就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在它们之 间搞调和折中了。 “中”不仅有恰到好处地符合于一定标准的意思,有时也可指这个标准本 身。 荀子礼论中所谓先王“为之立中制节”,意思就是说先王为之制立标 准。这里的“中”

3、与“节”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标准、法度。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 “中”与“极”的含义相通。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 如果我们从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用“中”,并知道这一标准本身亦 可称之为“中” ,那么,“中”与“极”的内在联系就不难解释了,因为“极” 也包含标准、准则的意思。诗卫风氓曰:“士也罔极”,所谓“罔极” , 就是反复无常,没有一定的准则。尚书洪范有“皇极”一词,古人解释说: “皇,大;极,中也。 ”所谓“皇极”就是“大中”,也即大准则、大法度的意 思。正如蔡沈书经集传所说:“极”是“标准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 者也”。一切政治道德行为皆需合于“皇极”的法则

4、,否则就是“偏”“陂”。而 反对“偏”“陂”也正是在“皇建其有极”( 尚书洪范 )的前提下进行的。 总之,建“极”与用“中”意思是相通的,其基本含义都是说要公正地符合一 定的准则和法度。 孔子将上述这种用“中”思想发挥运用到他的伦理道德理论中,从而创立 了儒家的 “中庸” 说。孔子说:“中庸之为德, 其至矣乎 !”可见孔子是把 “中庸” 作为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提出的。儒家伦理学的“中庸”说同前人用 “中”思想的不同,就在于儒家给“中”的标准赋予了新的具体内容,这个具 体内容就是以“仁”为内在核心,以“礼”为外在形式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但 “中”字的基本含义,即舍宜,合乎一定的标准或法则这

5、一种意思,仍然保留 在儒家的“中庸”说中。 (摘编自徐克谦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除恰到好处地符合一定标准外,“ 中” 也可以指这个标准本身,从这个意 义上说,它和“节” “极”的含义相通。 B 先秦典籍里的 “ 极” 字常常可以解释为“ 中” , 意思是标准、 法度, 诗 卫风 氓 里“士也罔极”中的“极”字就是这个意思。 C “皇极”是一切政治道德行为的法则,符合这个法则就是不偏不倚、无过 与不及,就是“中” ,否则就是“偏” “陂”。 D儒家 “ 中庸 ” 说以儒家伦理道德观“ 仁” 和“ 礼” 为“ 中” 的标准,它

6、与前人用 “ 中” 的思想并无相同之处。 【答案】 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下列对用 “ 中” 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前人有关用“ 中 ” 的思想是儒家 “ 中庸 ” 说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用“ 中” 思想到儒家的“中庸”说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B用 “ 中” 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它这时只是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存在的。 C先秦用 “ 中” 思想的源头是西周时代刑罚之“中”的观念,这种观念表明 当时的刑罚具有准确、合理等特点。 D用 “ 中” 思想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否则,偏与倚、过与不及也就

7、不 存在了,更不可能在它们之间进行调和折中。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当时的刑罚具有准确、合理的特点”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刑罚之 “中”的观念指的是执行刑罚准确、合理、不偏不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庸 ” 原本是一种思想方法,经过儒家的改造和发挥、变成具有具体内 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之后,应该就不再是思想方法了。 B“ 中” 是有原则的, 尚书 吕刑里说的“ 刑之中 ”“在中 ”“中正 ” 中的 “ 中” , 其原则就是法律所制定的标准。 C 荀子 礼论中的 “ 为之立中制节

8、” 与尚书 洪范中的 “ 皇建其有极 ” ,说 法虽不同,体现的却都是用“中”的思想。 D儒家的 “ 中庸 ” 说是孔子提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这个准则 之所以难能可贵,县因为孔子认为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应该就不再是思想方法了”说法原文无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孙承宗,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 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 老兵究问险要厄塞,

9、用是晓畅边事。 熹宗即往,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 天启元年,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 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 筵,疏再上不许。未几,大清兵逼广宁,遂拜承宗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越 数日,命以阁臣掌部务。承宗上疏曰:“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今天下当重 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 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因列上抚西部、恤辽民、简京军、 增永平大帅、修蓟镇亭障、开京东屯田数策,帝褒纳焉。 时宁远城工竣, 关外守具毕备。 承宗图大举, 奏言: “前哨已置连山大凌河,

10、速畀臣饷二十四万,则功可立奏。”帝命所司给之。兵、工二部相与谋曰:“饷 足,渠即妄为,不如许而不与,文移往复稽缓之。”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 为饬诸曹,而师竟不果出。当是时,忠贤益盗柄。以承索功高,欲亲附之,令 应冲等申意。承宗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而其党李蕃、崔呈秀、徐大化 连疏诋之,至比之王敦、李怀光。承宗乃杜门求罢。 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以十一月九日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大兵 将引去,绕城呐喊者三,守者亦应之三,曰“此城笑也,于法当破”,围复 合。明日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谥文忠。后叙宁远 功,荫子锦衣世千户。 (选自明史孙承宗传,有删改) 此城笑也,于

11、法当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与人言,声殷墙壁 殷:震动 B饷足,渠 即妄为渠:他 C文移往复稽缓之 稽:可笑 D忠贤由是大憾 憾:仇恨,怨恨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稽:延迟,拖延。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 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 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 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 文中去, 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可笑” 和后面的 “

12、缓之” 不搭配,解释不通,应为同义词复用和“缓”意思相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承宗有远见的一组是() (3 分) 帝每听承宗讲, 辄曰 “ 心开” 天下当重将权 边疆小胜小败, 皆 不足问 列上抚西部 开京东屯田数策 承宗不与交一言 承宗乃杜门 求罢 ABCD 【答案】 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孙承宗貌奇气壮,有别常人。他胡须张挺,声音洪亮;在边郡讲授经学 时,往来很多地方,多次向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打听险要之地,通晓边 防事务。 B孙承宗文武双全

13、,颇受器重。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都感觉很受启发; 沈、辽失守,满朝喧扰不安,众大臣推举他主持东边军务,皇帝因不舍 而未准。 C孙承宗明晓时弊,谋事周全。针对军队经常不操练,军饷经常不核实的 情况,提议授兵权给可倚重的人,给予一定自主权,并献上镇守边境的 多条策略。 D孙承宗忠于朝廷,刚正不阿。他拒绝了想让他亲附的权奸魏忠贤,进宫 请求罢免魏忠贤的职位;清兵攻陷高阳,他不幸被抓,面向朝廷叩头后 上吊自杀。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 简单。选项 D“进宫请求罢免魏

14、忠贤”错,应是闭门谢客,请求辞职。事件 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天下当重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 (2)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而师竟不果出。 【答案】 (1) 如今国家应当重视(加重、 加强)武将的权力, 把符节和斧钺 (权 力)交给他们,不要让文官凭借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 他们。( “重”,重视,加重; “节钺”,符节和斧钺,指权力;“用”,凭借; “陵”,通“凌”, “陵其上”,省略结构,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一处1 分, 句意 1 分) (2)孙

15、承宗再次(两次)上疏催促,把实情详细地报告皇帝。 皇帝为此整顿各部官员,而军队最终果然没有出发。( “疏”上疏;“具”一 五一十地,详细; “饬”:整顿;“竟” ,最终。一处1 分,句意 1 分) 【解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孙承宗,高阳人。身材高大,相貌奇特,须髯张开如戟。跟人说话,声音 震动墙壁。最初在边境郡县为县学的学生们讲授经文,他来往于飞狐、拒马之 间,一直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欢向一些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 询问军事险要地形和关隘,因此通晓边防事务。 熹宗即位,孙承宗以左庶子的身份充当日讲官。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经 史,都说:“心

16、灵开悟。 ”所以对他的垂爱关注特别殷切。天启元年,沈阳、辽 阳相继失守,满朝喧扰不安。御史方震孺请求罢免兵部尚书崔景荣,让孙承宗 代替他。朝臣也都以为孙承宗懂军事,于是推举他为兵部新增设的侍郎,主持 东边的战局。皇帝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二次上疏都不同意。不久,大清兵 进逼广宁,于是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过了几天,命令他以阁 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务。孙承宗上疏说:“近年来军队大多没有经过训练,军饷经 常不能核实。如今国家应当重视(加重、加强)武将的权力,把符节和斧钺(权 力)交给他们,不要让文官凭借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 对于边防战争的小胜小败,都不值得去过问。”于

17、是分条献上安抚西部、救济辽 地难民、检阅京师部队、增设永平大帅、修筑蓟镇的堡垒、开辟京东地区的屯 田等几条对策。皇帝嘉许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时宁远城工程竣工,关外守卫用的战具都已齐备。孙承宗谋划大规模行 动,上奏说:“先头部队已设置在连山、大凌河,尽快给我二十四万两军饷,就 可以立即取得战功。 ”皇帝命令有关部门供给他。兵部和工部相互商量说:“军 饷给足了,他就会马上妄自行动,不如答应他但不给他,靠公文往复来延缓他 的行动。”孙承宗再次上疏催促,把实情详细地报告给皇帝。皇帝为此整顿各部 官员,而军队最终果然没有出发。这个时候,魏忠贤更加擅权。因为孙承宗功 劳高,想让他亲近依附自己,叫刘应坤等人

18、去表明自己的意图。孙承宗不跟他 说一句话,魏忠贤因此极恨他。而后,魏忠贤的党徒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接 连上疏诋毁孙承宗,竟把他比作王敦、李怀光。孙承宗于是闭门谢客,请求辞 职。 崇祯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在十一月九日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家族 人抵抗守卫。大清兵将要离开,围绕着城墙大声叫喊了三次,守城的人也回答 了三次,清军说: “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又一次包围 了高阳城。第二天城池陷落,孙承宗被抓住。望着都城方向叩头后,上吊自杀, 终年七十六岁。谥号文忠。后追叙宁远战役的功绩,荫封儿子锦衣世袭千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 (1

19、1分)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 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 。笑我飘零。 注:“钓鱼子陵”二句:严光,字子陵,刘秀请他做谏议大夫,他辞官 不就,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张翰,字季鹰,见秋风起思家乡莼菜鲈鱼脍, 遂归隐。 8曲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答案】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怀才不遇的失意者形象。(2 分)主人公终年为功 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却始终抑郁落拓、不能施展抱负。(3 分)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作者在表达感情时

20、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进行鉴赏。(6 分) 【答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这两句写秋日景物, 又有很强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 但却没有结果。景物描写营造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烘托出作者的伤心 怀抱。虚实结合。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化 用李白蜀道难诗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这四句 虚实相生, 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无人赏识的凄苦情状。用典。 “钓 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 乡莼菜鲈鱼脍的张季鹰,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士”。与他们相比,作者

21、觉 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每种手法3 分,写出两 种即可,答比喻、烘托、对照等,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元曲中的表现手法。词曲中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虚实结合(实写秋景,求 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对比(曲 子以“普天乐”为词牌,以“秋怀”为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 一种矛盾而彷徨的情绪) 。答出手法,然后依据文本具体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2、6 分) (1)彼与彼年相若也,_,位卑则足羞, _。 (韩愈 师说) (2)_,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_。 (李白蜀道难 ) (3)_,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 ( 诗经 周 南 关雎) 【答案】(1)道相似也官盛则近谀(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 转石万壑雷(3)参差荇菜寤寐求之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 “ 名句默写 ” 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 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 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谀、盈、砯、壑、 荇、寤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

23、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 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 99 块金币 刘志刚 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我为什么不快乐呢?我每天都能讨到填饱肚子的食物,甚至有时还能讨到 一截香肠;我每天还有这座破庙可以挡风遮雨;我不为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 己的上帝。我为什么不快乐呢?”皮克这样回答那些羡慕他的人。这样回答问题 的皮克总是快乐得像个天使。

24、 可是有一天,皮克脸上的快乐突然丢失了。 那是因为,在一天下午,皮克在回破庙的路上捡到一袋金币,准确地说是 99 块金币。其实,拾到金币的那个晚上,皮克是最最快乐的了。“我可以不做叫 花子了,我有了99 块金币 !这够我吃一辈子啊!99 块,哈 !我得再数数。”皮克怕 这是一个梦,皮克不敢睡觉。直到第二天太阳出来时,他才相信这是真的。 第二天,皮克很晚也没有走出破庙,他要把这99 块金币藏好,这真的需要 一番功夫。“这钱不能花,我得攒着。我要是拥有100 块金币就好了。我要拥有 100 块金币 !”从来没有什么理想的皮克现在开始有了理想。他还需要一块金币, 这对一个叫花子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远

25、大的理想。 半响午,皮克才出去讨饭,不!他开始讨钱,一分一分的。中午他很饿,他 只讨到一点儿剩饭。下午,他很早就“收工”了,他得用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 金币。 “还差 91 分。 ”晚上他反复地数着他的金币,他开始忘记了饥饿。 一连几天,皮克都是这样度过的。这样过日子的皮克就再也没有吃饱过, 同时也再也没有快乐过。 讨钱越来越难了。难的原因是别人愿给剩饭而不愿给钱,还因为皮克用来 讨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当然也因为他不快乐了,别人也不愿再施舍给他。 “皮克,你为什么不快乐了?” “咱是叫花子,快乐个啥!” “你原先可不这样。 ” “” 皮克越来越忧郁,越来越苦闷,也越来越瘦了。终于有一天皮克病倒了

26、。 这一病, 皮克就几天也没有起来。这几天里皮克就想着一件事:还差 16 分就 100 块金币。 “皮克, 你难道没有收到我给你的金币?你为什么不看医生?”突然, 一个富 商到破庙里对生命垂危的皮克这样说。 “什么 ?”皮克惊问。 “皮克,你的快乐,是你的快乐救过我。三年前,我在一次买卖中赔尽了 家产,正准备自杀,我见到了快乐的你,我明白了身无分文的人也能快乐地生 活。后来,我就东山再起了,赚了很多钱。那一次,我带着99 块金币出来游玩, 见到你,就把钱丢到了你走的路上。可是你现在为什么还做叫花子呢?为什么不 快乐呢 ?生了病为什么不拿钱去看医生呢?” “我想拥有100 块金币。还差16 分,

27、就差 16 分。 ” 富商从腰里取出一块金币给他。皮克接过钱,把钱装进袋子里,然后又全 部倒出来,很细心地数,他终于有了100 块金币。 皮克笑了,然后就昏倒了。 这时一个游僧路过这里,见到昏倒的皮克,向富商问明了情况,便开始为 他诊治。 “什么 ?你又给了他一块金币?” “是的 !” “这下完了 !” “怎么了 ?” “因为他有了99 块金币的时候,就会希望有100 块金币。这就是每个人都 不可避免的贪欲,贪欲赶走他的快乐。你要救他,你得向他索回那99 块金币, 这样他或许有救。现在,你反倒满足他的欲望,重病的他就失去了支撑下去的 动力了。你开始时给他99 块金币,你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天使;你

28、又给他一块金 币,这就使世界上少了一个生命。” 富商试了试皮克的鼻子,皮克果然什么时候都不会快乐了。 贪婪一旦被诱发出来,那么在它支配下的人就会永远的失去快乐了。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小说首段文字两句均以“皮克”作为主语,意在通过重复强调他的快乐, 句意递进;“地球上最快乐的”点明他的快乐无与伦比,“叫花子”则又 点名他的特殊身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皮克“怕这是一个梦”而“不敢睡觉”,是因为金钱来得太突然,他太过 于兴奋,也怕睡觉时金币会不翼而飞,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 币” 。 C小说文字轻快,口语较多,注重语言描写

29、和心理描写。“还差 91 分” “还 差 16 分,就差 16 分”间接写出了一个叫花子乞讨生活的不易。皮克的 自言自语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描写。 D小说擅长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在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小说还通过人物 前后境况、个人与他人的对 比与衬托,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中富商的出现丰富了小说内容,他的两次“好心”是造成皮克悲剧 的直接原因, 小说正是通过这一点揭露“金钱是万恶之源” 这一主题的。 【答案】 答 D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C给 1 分;答 BE不给分。(回答三项 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涉及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两大方面。

30、B 项“ 太过于兴奋 ” 不正确, 应该是担心再次失去金币。“ 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币” 出现在后文 中; E项“ 直接原因 ” 不正确,造成皮克悲剧的是他的性格。本文的主题并非 是揭露 “ 金钱是万恶之源” ;C项“ 间接写出了一个叫花子乞讨生活的不易” 不 完全正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小说多次多处出现“ 为什么不快乐 ” ,分别说明这样写的作用。(6 分) 第二段连续使用两句反问“ 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意在强化皮克的天使般的快乐, 与下文他的 “ 快乐突然丢失 ” 在情节上突然逆转,大起大落; 讨钱时与别人 的对话中出现的疑问句“ 你为什么不

31、快乐了” 引出他的回答, 起过渡作用; 富商对皮克说话时使用反问句“ 你为什么不快乐呢” ,是对他不肯花掉那99 块金币的不解,与前后两个疑问句构成排比,增强气势。前后三处反问前 后呼应,形成反差,有力地揭示出人物性格。 【解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 D。 (3)小说中的皮克除了贪婪,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6 分) 【答案】 敏感脆弱,心理承受力低,捡到钱后不敢睡觉,因金币而坐卧不安, 最终丧命;自大而又自贱,快乐时忘乎所以,失败时颓废庸碌;吝啬 而又可怜, 成为金钱的奴隶, 守着一袋金币而被饿死。 (每答出一点给2 分。 意思

32、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据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直接描写的内容, 还要注意环境写、次要人物描写等侧面描写的内容。本文对皮克的描写主 要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 鉴赏评价 D。 (4)有人说小说中的游僧角色纯粹是多余的,小说也应该在 “ 皮克笑了, 然后就 昏倒了 ” 之后结 束,你是否赞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案】赞成 小说在富商揭出谜底,皮克“ 昏倒 ” 之后结束,结构更加紧凑; 人物塑

33、造也已完成,皮克的“ 昏倒 ” 会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联想;对 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和贪心是不快乐的本源等主旨也已经揭示出来了; 加上游僧角色及后面的情节反而显得狗尾续貂,主旨点得太过明确,反 而失去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读者的再创造性。不赞成游僧角色的出现使小 说内容显得更加丰富,因为富商的第二次“ 好心 ” 反而将皮克推向死亡,使 情节更加完整;结尾情节使人物塑造更加立体,也揭示出了皮克的最终 命运,同时对富商的塑造也更加立体;通过游僧的言语揭示了深层原因, 深化了小说主旨;去掉后内容显得单薄,小说的主题有所削弱。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

34、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直接描写的内容, 还要注意环境写、次要人物描写等侧面描写的内容。本文对皮克的描写主 要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 鉴赏评价 D。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解答这类题目要从情节、人物和主题三个方 面去考虑,但不论怎样去探究都要紧扣原文答题。本题解答时要正确理解 “游僧”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比如突出主题。另外,本文还考查到了文章 的结尾的艺术性。解答时要正确理解不同的结尾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35、)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 1895-1990) ,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 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他给人的 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 亮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 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这种思想在历 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 历史。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

36、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 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通过 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 的体系,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 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 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据说,今天北 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 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

37、 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 著名历史学家、 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 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 写国史大纲 ,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国史大纲跨 越了几千年的风雨,不断重演着外族人入侵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 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跌落 自信的谷底时,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着“温情与敬意”,该书一 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 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就闭

38、门著书立说。 1949 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 数流亡学生。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 依托。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 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严耕望后来感叹, 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当更有高度发挥,却因时局动荡, 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但 是,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钱穆 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

39、“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 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 铺被而过”。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 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 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 间居住, 一间办公。 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 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 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

40、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钱穆 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 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 新亚精神。”新亚书院最终成为20 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钱穆从 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1990 年 8 月 30 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 年 96 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 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散入茫茫太 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 年 8 月 8 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其中钱穆的信 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隽秀,信中钱穆写道,“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 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

41、其咎”。短短一句话, 可见一代国学大师 “以天下为己任” 的胸襟。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 20 世 纪国学大师档案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在 20 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 温情与 敬意 ” ,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 自己的传统。 B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 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 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C北大复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务的情况下,钱穆没有得到聘书,所以他 在 1949 年离开大陆由广州去香港,这也是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

42、。 D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 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无学术成果。 E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 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答案】 A 给 3 分,答 E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C和 D 不给分。 【解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具有怎样 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 学生中有 “ 校外旁听者 ” ,说明钱穆学识渊博,所讲课程在校内外有 较大影

43、响力,他的课堂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学生们 “ 争坐满室 ” ,说 明钱穆的讲座激起了抗战期间学子们的求学热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 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 一句极写听众之多,引用名家的原话,使文章 的叙述具有可靠性和感染力,更具体形象地使当日的盛况再现。(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细节描写的句子,细节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性格,答题时 找到句中描写了哪些细节,表现了钱穆的哪些性格特征,答题时要分条论 述,还要注意是引用,引用的作用是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

44、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 能够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使他们有一个存身 之处和精神归依。 能够培养在民族存亡之际,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传递文化薪火之人; 更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 生抱负,即 “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 的不屈精神。 (每 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解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文章题目为 “ 一生为故国招魂” ,老一代知识分子钱穆先生的故国情怀给了 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案】【观点一】心怀祖国,就要把民族精

45、神传扬下去,使之发扬光大。 要 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族精神传扬的工作。 发扬民族精神,保有 民族情怀也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怀落在实处。 当外族入侵, 民族危机的时候,更要多做一些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观点明确2 分;分析合理6 分。言之成理即可。 ) 【观点二】在民族危机的时候,更需 要有人担当,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 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的传扬尤 为重要。 要传扬民族精神, 就要做一些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之事, 要有所担当。 传扬民族精神,尤其要有一种不慕名利的奉献精神。(观点 明确 2 分;分析合理6 分。言之成理即可。 )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

46、,要求是 “ 钱穆先生 ”“ 故国情怀给了你什么样的 启示 ”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 钱穆先生 ” 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 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 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比如“ 民族精神 ” 对人 的成功的影响,这种方式要求文中关于这方面列举的事例比较充分,另一 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 适用第一种方式,答题时就某问题作深入探究,一定要结合原文事例。如: 心怀祖国,就要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使之发扬光大。(观点) 要传扬民 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族精神传扬的工作。(分论点)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 想,做贯通的历史,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钱穆

47、开始手不停挥 地编写国史大纲 。 (事例) 发扬民族精神,保有民族情怀也表现在平 时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怀落在实处。(分论点)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 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 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事例); 当外族入侵,民族危机的时 候,更要多做一些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分论点)离开大陆,在极 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 让当时的学生,有了精神的依归。(事例)(此答案是自己整理,是对原答 案的完善)。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 为探究 F。 第卷表达题 五

48、、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 分) A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它不可琢磨 ,却又似乎无处 不在。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B铁路部门关于解决一票难求的“表态”已多次食言 ,一票难求的问题到 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人们拭目以待。 C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只要大家各行其 是 ,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 , 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 做出判断。

49、 B 项,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用于句中正确。A 项,琢磨: 思考;考虑。句中应该用“捉摸”。C 项,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 的去做。贬义词,用于句中不当。D 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 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于句中不当。所以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 分) () A嫦娥三号的成功落月,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 勘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里程碑意 义。 B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 大精神,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从党和人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