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99691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年】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年】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年】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年】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pdf(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2 页 第一单元: 第 1 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 ( 2011福建文综14)图 4 所示坎儿井(井 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 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在汉代就已出现 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图 4 A B C D 【解析】 C 根据所学知识,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正确;根据材料“至今还流行于新疆 的吐鲁番、 哈密地区” 得之坎儿井正是利用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而兴建的具有地方 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正确; 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

2、坎儿井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正确; 材料无法反映出坎儿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另外根据所学知识在坎儿井之前还有著 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故选C项。 2 ( 2011山东文综10)图 4 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 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 B 从关键词“汉代” ,可以排除A项,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 发明,已经开始推广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 B。 二、主观题 1 ( 2011安徽文综35) (30 分)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 而在于怎样生产

3、,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 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 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 第 2 页 共 42 页 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 分) 解析:本题以历史热点三农问题切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应用能力。第(1)题, 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如“犁耕”、 “丰给”、 “大旱”等分析即可。 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4、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第 3 页 共 42 页 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 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选择题 1 ( 2011重庆文综 12)子曰: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 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恒公() 恢复了周礼尊崇周王,会盟诸侯 实行了“初税亩”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AB CD 【解析】 C 此题考查的是对齐桓公首霸中原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齐桓公 之所以尊王攘夷是为了借助周天子的名义实现自己称霸的事业,并不是从根本上恢复周朝的 势力,而且“初税亩”是鲁国改革措施故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 ( 20

5、11全国文综大纲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 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 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解析】 D 回答本题,需对材料有较好理解和掌握,材料中反映了明后期一些地方,佃户以 劣质米交租或借故拖延、拒交,而政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 高利贷。 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对农业冲击;佃户与地主人身 依附关系弱化或矛盾激化等。本题选D项“国

6、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二、主观题 (无) 第 4 页 共 42 页 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 3 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选择题 1 ( 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5)图 4 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 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解析】 D A 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项 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 慢, 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C南北朝时期北

7、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 D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项为正确选项。 2 ( 2011上海单科 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 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解析】 D 从图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分布集中于江南地区,即文化中心位于江南地区。而古代 中国,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文化重心的南移,它开始于两晋, 完成于 两宋,故选D项。 第 5 页 共 42 页 3 ( 2011海南单科 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 “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 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8、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解析】 D 明朝,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卖加 工后的布(手工业品) ,说明南方的经济技术更有优势。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而且明朝时 期经济重心已经是在南方。棉纺织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项颠倒因果关系,排除。B、C 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二、主观题 (无) 第 6 页 共 42 页 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 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选择题 1 ( 2011重庆文综 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 项中,反

9、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解析】 A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 实明代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隋唐时期有些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三 国时期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高;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丝绸行销西亚和欧 洲,唐朝时期养蚕缫丝技术经西域和阿拉伯人西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 ( 2011浙江文综 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 一。图 8 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 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10、A B C D 【解析】 D 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唐宋以来,各地瓷 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这些名窑都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结合地图可以方便地得出D 项。 3 ( 2011山东基能 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解析】 D 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排除A。早 在公元前3000 年就已制造出青铜,排除B。青铜比纯铜的硬度高,排除C,D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4 ( 2

11、011上海文综8)为迎接 2011 年“ 518 国际博物馆日”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 究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围绕 “博物馆与记忆” 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 并制作了如下标签:商代兽面乳灯纹鼎50004000 年前良渚文化玉琮新石器时 代 磨 制 工 具 石 斧 战 国 曾 侯 乙 编 钟 。 上 述 标 签 与 下 组 图 片 自 左 至 右 对 应 的 顺 序 是 ( ) 第 7 页 共 42 页 A BC D 【解析】 B 从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第一个图案为石斧,其中一个圆形窟窿是装柄 用的。第三个图案是鼎的摸样,第四个是编钟。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找到正确的

12、一一对应排 序是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50004000 年前良渚文化玉琮商代兽面乳灯纹鼎 战国曾侯乙编钟。既。选B项。 二、主观题 (无) 第 8 页 共 42 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 5 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选择题 1 ( 2011天津文综 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 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解析】 A 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 移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

13、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 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2 ( 2011福建文综 15) 汉书 ?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 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解析】 D 题干意思是 “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 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 正是法律所尊重的。 ” 这清楚地表明, 政府的反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 算防止

14、的局势更加恶化。故选D 项。 A 项的朝廷重农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尊农夫”,但百姓 并不抑商,从材料“俗之所贵”得之;B 项的百姓重农抑商同样与材料意思不符。C项百姓 皆重商轻农说法太绝对,材料只是反映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有D项才符合材料的意思。 3 (2011浙江文综 15)清乾隆年间苏州 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 会馆碑 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 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5、 【解析】 B 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 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 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 C 、 D也正确。 4 ( 2011四川文综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 年中国国内生产 总值(GDP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 ,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 6% ,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 和 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第 9 页 共 42 页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解析】 D 此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比较

16、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 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本题既要看到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的状况,也要看到质的差 异,即中国经济总量依托的大多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在于近代工 业这一差异, 才能排除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等错误的认 识。而 D是能够直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 5 ( 2011北京文综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 魏等国铸币3876 枚。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

17、心 A B C D 【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战国时期的北京地区属于燕国统治。从材料可以得出当 时北方的燕国与韩、赵、魏等国贸易往来频繁,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辽宁、吉林 和内蒙古等地出土燕国货币说明北方游牧地区有与燕国贸易往来。而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 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商业中心。 6 ( 2011江苏单科1)明朝张瀚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 皆足为农资, 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 在人主操之尔。 ”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解析】 C “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

18、展。 7 ( 2011海南单科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 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 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 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解析】 A 汉高祖重农抑商,经济未见成效。“文景之治”时期,百姓“皆背本趋末”。经 济却出现恢复,出现盛世。说明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A项符合题意,故选A。 6 ( 2011海南单科3)

19、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 (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第 10 页 共 42 页 【解析】 C 宋代商业的一个特点是实行街市制,即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 同时也不在受政府的直接监视。选项 A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排除;选项 B中的市“备 置官司,税敛既重” ,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排除;选项D中的市

20、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即“坊” 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排除D项;因此本题选C。 二、主观题 1 ( 2011海南单科26) (10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 广阔, “竭万方之财, 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商鞅佐秦, 以为地利不尽” , 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 子孙”; “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 “其后仕 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

21、 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 655 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 历(唐代宗年号,766 779 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地 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4 分) (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6 分) 解析: 本题以杜佑的言论作为切入点,考察了唐代经济变化的原因,涉及的知识点主要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水利工程的修建,商品经济发展等。第(1)题,注意从两个朝代 不同

22、的农业政策来进行比较,具体可以计较两者的对农业人口的控制、流向和对水利的修建 等方面寻找答案作答。第(2)题,人口大量从事非农行业,说明社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原因应该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解放部分劳动力、商品经济发展、 唐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等角度作答,影响应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的要素去回答问题,如商品数量、市场活跃度、 商人的数量地位等角度归纳作答。 参考答案:( 1)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 动力剧减。( 4 分) (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 (3 分) 影响: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

23、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3 分) 第 11 页 共 42 页 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 6 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选择题 1 ( 2011上海单科 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 的商贩活动, 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 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解析】选C。古代中国使节通过路上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出使外国时,常常携带贵重 商品作为表示两国交好的手段, A、B两项仅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 节” ;D项的中英鸦片贸

24、易是一种屈辱性的贸易,与题干表述不符;C选项的朝贡贸易则是兼 有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和文化传播的“光荣礼节”(如郑和下西洋) ,故选 C项。 二、主观题 (无) 第 12 页 共 42 页 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 7 课 新航路的开辟 一、选择题 1 (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8) 1603 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 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 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解析】 C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

25、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据此本 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本题选 C项。 二、主观题 (无) 第 13 页 共 42 页 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 8 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一、选择题 1 (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0) 19 世纪 30 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 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 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

26、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解析】 B 19 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 料的迫切需要,各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掠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 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了灾难,摧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统治秩序,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 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印度进入痛苦的近代化进程。联系本题, 英文书籍在印度 畅销的原因是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 2 ( 2011北京文综 21)1617 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 ,工资上涨了145% 。地租涨 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27、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工业革命 殖民掠夺奴隶贸易 A B C D 【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 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 3 (2011上海文综 12)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 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 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解析】 A 从图片的信息来看,该国殖民地含有整个印度、澳大利亚,且殖民地几乎遍布全 球,这只有19 世纪末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符合条件,故选A。 第 14 页

28、 共 42 页 二、主观题 1 ( 2011天津文综13) (21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3 年 5 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 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 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 ,线东新“发现”的 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 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 移动了约1300 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 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 6 分) 【答案】(1)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在地理上

29、 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 第 15 页 共 42 页 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 9 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 ( 2011重庆文综 21)彼得?盖伊 在其著作中写道: “ 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 察家来说, 在 1760 年到 1800 年之间, 生活彻底地改变了” , “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解析】 B 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 1760 年到 1800 年之间正是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了技术的变革,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而 且改变了生产关系;促进了

30、城市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所以此题正 确选项是B。 2 ( 2011山东文综15)图 6 为 1600 1913 年西班 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 B C D 【解析】 B 从示意图看,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 居世界第一, 所以是美国。 荷兰在 17 世纪最为强盛, 所以是荷兰。 英国在 19 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所以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超过英国。 所以是英国,选B。 3 ( 2011上海单科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

31、 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资助学美化自己 【解析】 D 从图片 “石油, 地球, 吞下地球” 信息来看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 芝加哥大学获得残羹冷炙,其用意在抨击洛克菲勒用助学美化自己,故选D 项。 A 、B 两项 不全面,不能完全体现吞并的图片信息。C项无法体现洛克菲勒的野心。 4 ( 2011海南单科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 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

32、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 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第 16 页 共 42 页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解析】 C 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 年,而题干中的时间是(17071754) ,排除 D项;材料中 “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无法反映贵族阶层日趋没落,排除 A项;同时材料中介 反映了各阶层之间的竞争,没有反映阶级斗争空前加剧,排除B项;而从“商人们则从柜台 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故选C项。 5 ( 2011海南单科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

33、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 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 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解析】 C 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 年,而题干中的时间是(17071754) ,排除 D项;材料中 “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无法反映贵族阶层日趋没落,排除 A项;同时材料中介 反映了各阶层之间的竞争,没有反映阶级斗争空前加剧,排除B项;而从“商人们则从柜台 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故选C项。

34、6 ( 2011海南单科13)从 19 世纪 90 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 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 的 3 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 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 586 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解析】 C 注意关键词“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 , 而 586 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 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 故选 C项。而“军国主义

35、” 、 “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可排除。蒸汽动力不 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除B。 7 ( 2011海南单科12)有历史学家说: “在 1870 年以后大约40 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 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 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解析】 D 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 年以后大约40 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 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 D

36、。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1870 年后的四十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 第 17 页 共 42 页 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排除A、C。 资本输出是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也 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排除B。 二、主观题 1(2011四川文综39) (60 分)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 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 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 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

37、技术 的具备, 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 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 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 (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 分)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4 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中能源变化的表现及在中国未能扮演类似角色 的 主要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 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表现直接概括:能源替代: 替代 木材

38、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对工业发展: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对机器普及:为蒸汽机 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对运输发展: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第二问原因:交通不便;工 业化尚未启动加以归纳。 答案:表现: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 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6 分) 原因: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不便;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启动。(4 分) 2(2011上海单科39)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 1900 年) 第 18 页 共 42 页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 1900 年) 1

39、75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900 年( %) 英国19 9 5 199 18 5 美国2 4 72 23 6 中国32 8 29 8 197 62 印度24 5 17 6 86 07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 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 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 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 除土丝外, 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

40、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 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27 分)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 分)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 分)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分)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15 分) 【解精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图片反映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 提高, 特别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阶段。第(2)题,注意从材料中的中印和英国在“1830 年” 、 “1900 年”时间点的对比,以及英美在“1900 年”的对比即可分析论证。第(3)题, 可从材料中 “一百部增至九

41、百部” 、 “后法国绸商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概括出 “规模逐渐扩大” 、 “产品的外销”等。第(4)题,回答“看法”可从“工业革命与现代世 第 19 页 共 42 页 界体系的形成” 、 “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等角度思考问题。 【答案】 39( 1) 答案 1能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2 分)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答案 2:仅描述曲线的变化情况。(1 分)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其他答案。(0分) 39 (2) 答案 1: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6 分) 19 世纪 30 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

42、高于英国,到20 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 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 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 2: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3 分) 20 世纪初英国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 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 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1 分) 英美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 其他答案。(0分) 39( 3) 答案 1: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4 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100 部增至 900 部;从兜售到采办。 答案 2:从材料中找到一个变化。(2 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

43、其他答案。(0分) 39( 4)( 15 分) 答案 l :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1315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 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第 20 页 共 42 页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 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 分) 材料与史实:运

44、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 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 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 分) 第 21 页 共 42 页 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 10 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 1 ( 2011海南单科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 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 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 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45、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 B 抓住关键词“轮船招商局”、 “劝民自置” 、 “纾商民之困” ,可以判断是洋务派创 办官督商办性质民用企业的主张,以抵抗外国经济侵略,达到分洋利的目的,故选B项。 二、主观题 1 ( 2011天津文综13) (21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类别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1893 15 6 818 26 1910 39 8 414 18 8 1920 40 1 394 20 5 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

46、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 分) 【答案】(2)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较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 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2(2011四川文综39) (60 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 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 年,

47、曾国藩向 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 年,李 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 第 22 页 共 42 页 强“殊有关系”。l874 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 年,清廷 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 3 1875 1884 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1875 1883 退股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1875 1879经费无着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1876 1892 亏损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1878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