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资料.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06628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2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资料.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电表示数 实验序号 _ (伏) _ (伏) 电流表 A (安) 1 4 2 _ 2 3 3 _ 3 2 4 _ 七、表格分析专题 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 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 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 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 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 1(a) 所示) ,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 3.2 牛;再把该石块浸 没在水中(如图1(

2、b) 所示) ,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物体的重力 (选填“大于” 、 “等于”或“小于” ) ,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 猜想是 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 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 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 实验序号1 2 3 4 5 6 物块A B C D E F 物块密度 (千克 / 米 3) 2.710 3 2.210 3 1.110 3 0.910 3 0.610 3 0.410 3 物体浸在水中 的实验现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 或 2 或 3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

3、 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 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至此, 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 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_ _ ,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2某小组同学连接图15 所示的电路开展电学实验,其中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 欧,滑动 变阻器R2标有“ 50 2”字样,电路连接正确。闭合电键后,他们首先将变阻器R2的滑 片 P 移动到某一位置,读出各个电表的示数;然后再将滑片P 向变阻器R2的某一端移动, 在滑片处于某两个位置上时

4、分别读出各个电表的示数,三次实验时电压表V1、V2的示数如下 表所示。 该小组同学在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将滑片P_移动。 (选填“向a 端” 、 “向 b 端”或“没有” ) A B C D E F (a)(b) 图 1 A R1 P R2 S 图 2 V1V2 a b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请在表格的栏目中,填上电压表V1、V2的符号。 若已知三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4 安、 0.3 安和 0.2 安,请将以上示数正确 地填入表格。 若要利用上述表格中的数据验证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则可以选用表格 中的哪几列数据,并说明选用的理由。 _ 3、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

5、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 图 3(a) 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 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 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3(b) 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 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800 酒精 千克 / 米 3) 表一(注入水0.1 千克)表二(注入酒精0.08 千克)表三(注入水0.1 千克)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 4、5、6 或 7、8、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有关数据, 可得到的初步结

6、论:液体深度相同, 液 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 2、8 或 3、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 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 (4)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 ,进一 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 (b) 4、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猜想 小成同学根据公式PI 2R,认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增 大。 小顾同学根据公式PU 2/R,认为: 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减 小。

7、(2)实验验证 他们分别利用阻值为5 欧和 10 欧的定值电阻、一个标有“202A ”的滑动变阻器、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 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1 0.01 100 98 2 0.02 50 196 3 0.05 20 490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 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4 0.01 100 78.4 5 0.02 50 156.8 6 0.05 20 392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 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7 0.01 80 98 8 0.02 40 196 9 0.05 15 490 图 3

8、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电压为 6 伏的电源、电键及若干导线,按图14 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通过两 个电表的示数, 计算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及其电功率,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和 表二中。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选填 “小成”、 “小顾”或“小成和小顾”) 。 (3)交流与评估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 与 7 或 5 与 8 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串联电路中, 当 电源电压和相同时,。 为了使该小组同学的探究目的更全面,你认为他们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A取阻值为15 欧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B继续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重复上述实

9、验过程。 C改变电源电压,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表二实验序号7 与 10 中, 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是 相等的。若要在表一中增加一次实验,使滑动变阻器的电 功率与实验序号5 相等,你认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 值应为 欧。 5、某小组同学为了“ 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按图 5 正确连接电路,将不同的导体甲、乙、丙分别接入电路的M、N 两端后,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进行实验,并记录有 关数据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 4、 5、6,或 7、8、9)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变化情况, 由此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10、: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可知。 (b)分析比较表一、 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可知。 P R 定 R 滑 S A V 图 4 表一 实验 序号 R定 (欧) R 滑 (欧) P 滑 (瓦) 1 5 1 1. 00 2 5 3 1. 69 3 5 5 1. 80 4 5 7 1. 75 5 5 10 1. 60 表二 实验 序号 R定 (欧) R 滑 (欧) P 滑 (瓦) 6 10 2 0. 50 7 10 5 0. 80 8 10 10 0. 90 9 10 15 0. 86 10 10 20 0. 80 表一:导体甲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1 2.0 0.40 2

11、 3.0 0.60 3 4.0 0.80 表二:导体乙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4 2.0 0.20 5 3.0 0.30 6 4.0 0.40 表三:导体丙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7 3.0 0.20 8 4.5 0.30 9 6.0 0.40 图 5 V A NM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该小组同学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发现:当相同时, 电压与电流的 比值越大的导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就越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映了。 6、组同学用DIS 实验装置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他选取了三种材料:钨丝、锰铜丝和 镍铬丝。保持温度不变,所测得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前

12、四列,为了进一步 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长度、材料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实验数据进行适量的运算, 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三个表格中的后四列中。 表一(钨丝) 表二(锰铜) 表三(镍铬)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 与 2(或 4 与 5、7 与 8)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是: _ 。 (2)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序号,以及相应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是: 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b) 分析比较。 7、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 就越大。由此他猜

13、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于是 他和小明用圆柱体、弹簧测力计、水和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探究,如图6 所示,记录了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如下表 所示 ) 。 (1) h=0.02m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_牛。 小陶分析实验序号1 至 7,得出初步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 入液体深度成正比”。小明认为小陶得出的结论不够完整,理由是 _ 。小明还认为实验过程不够完善,理由是 _ 。 序号 长度L (m) 横 截 面 积 S(10 -6m2) 电阻值 R(10 -2)L/S(1/m)S/L(m)RS (m 2) RL (m) 1 0.5 0.5 5.30 1.0

14、10 6 1.0 10-62.6510-82.6510-2 2 0.5 1.0 2.65 0.510 6 2.0 10-62.6510-81.3310-2 3 1.5 0.5 15.9 3.010 6 0.3310-67.9510-823.8510-2 序号 长度L (m) 横 截面 积 S(10-6m2) 电阻值 R(10 -2 )L/S(1/m)S/L(m) RS (m2)RL (m) 4 0.5 0.5 44.0 1.010 6 1.010-622.010-822.010-2 5 0.5 1.0 22.0 0.510 6 2.010-622.010-811.010-2 6 1.5 0.5

15、 132.0 3.010 6 0.3310-666.010-8198.0 10-2 序号 长度L (m) 横截面积 S(10-6m 2) 电阻值 R(10 -2)L/S(1/m) S/L(m) RS (m2)RL (m) 7 0.5 0.5 100.0 1.010 6 1.0 10-650.0 10-850.0 10-2 8 0.5 1.0 50.0 0.510 6 2.0 10-650.0 10-825.0 10-2 9 1.5 0.5 300.0 3.010 6 0.3310-6150.010-8450.010-2 实验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0 hm 0 0.02 0.

16、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0.18 FN9.5 8.5 7.5 6.5 5.5 4.5 3.5 3.13.1 3.1 图 6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3) 陶选用的圆柱体高度范围是() A“13 厘米 h12 厘米”B “14 厘米 h13 厘米”。 8、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电阻与电压、电流有关, 小李猜想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他们设计了如图7 的电 路,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导体、若干节干电池及其他必要器材进 行实验。 (1)在设计电路时,小明认为还需在M、N 两端并联一个电压表才 能正确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小李认为干电池的电压

17、是已知的,所以实验中不需要电压表; 经讨论后他们达成了共识并完成了实验。你认为(选填“小明”或“小李”)的观 点是正确的。 (2)两位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并将实验测得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导体 A 长度 0.4 米 横截面积 0.3 毫米 2 表二导体 B 长度 1.2 米 横截面积0.3 毫米 2 表三 导体 C 长度 1.5 米 横截面积 0.3 毫米 2 实验序号1 2 3 实验序号4 5 6 实验序号7 8 9 U(V)1.2 2.4 3.6 U(V)2.4 3.6 4.8 U(V)1.5 3.0 4.5 I(A) 0.30 0.60 0.90 I(A) 0.20 0.30

18、 0.40 I(A) 0.10 0.20 0.30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可判断(选填“小明”或“小李”)的 猜想是错误的。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_。 (3)为了在表三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请你在表四中填 写需选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导体还需满足的条件。 小明认为在后续实验中,D、E 两端的电压必须与表三中的电压 值相同;小李认为在后续实验中,通过D、E 的电流必须与表三中 的电流值相同。请你判断:小明的观点是的,小李的观 点是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9、小李和小芳同学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做了如下实验。 (1)将四端开口

19、的玻璃管三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中,实验现象如图8,由此 可得的结论是:液体内部都有压强。 (2)为进一步研究,两位同学都用U 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等进行实验,如图9,分别 将带有橡皮膜的塑料盒插入到水和酒精中的不同深度处,并将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分别记录在 表一和表二中。 (其中 H1H2H3) 表四 导体 长度 (米) 横截面积 (毫米 2) D E 图 7 A S M N 接导体 表一水(水=1.0103千克 /米 3) 序号 深度 (厘米) U 型管左右液面 高度差(厘米) 1 4 H1 2 8 H2 3 12 H3 表一酒精(酒精=0.8 103千克 /米 3) 序号 深度 (厘米)

20、U 型管左右液面 高度差(厘米) 4 5 H1 5 10 H2 6 15 H3 图 8 图 9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 2 与 3)或( 4 与 5 与 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 步结论是:。 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 与 4)或( 2 与 5)或( 3 与 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完成上述实验研究后,两位同学经分析讨论,认为可以用U 形管压强计和刻度尺 来鉴别水和浓盐水(水盐水) ,请你帮他们一同设计并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10、 小明同学做 “探究实心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他把由A、B、C 三

21、种不同材料制成的若干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分别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 沙面上,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 的凹陷程度,通过比较,发现沙面的凹陷程度有相同也有不同,实验序号1、2 与 3 凹 陷程度相同且最大,4、5 与 6 凹陷程度相同且其次,7、8 与 9 凹陷程度相同且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 与 3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 材料制成的实心均匀圆柱体,高度相同时, 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 与底面积的大小(选填“有关”或“无关”)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 与 7(或 5 与 8 或 6 与 9)的数据

22、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 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均匀圆柱体,高度越高,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的作用效果就越。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实心均匀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归纳并得出的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5)小明同学经过上面的探究分析及归纳,又进一步得出了实心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圆柱体的高度成正比,与圆柱体材料的密度成正比的结论。你认 为此结论(18)得出(选填“能”或“不能”) 。 11、

23、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 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上橡皮薄膜, 竖直插入水中不同深度,观察到橡皮薄膜均向上凸起,实验 现象如图13) (b)所示。 观察图17(a)和( b)所示的实验现象,他们猜想: 。 实验序号1 2 3 4 5 6 7 8 9 材料A A A A B C A B C 材料的密度 ( 103千克 /米3) 6 6 6 6 4 3 6 4 3 高度 ( 10 2米) 8 8 8 6 9 12 4 6 8 底 面 积 ( 10 4米2) 30 20 10 10 10 10 10 10 10 水 水 (a) (b) 图 13 学习资料 精品文

24、档 为了验证猜想, 他们用仪器测出不同深度处水的压强p,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 中。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 与 2 与 3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距水面深度h1、h2、h3处对应的 水的压强为p1、p2、p3,它们之间满足的关系: (填数量关系) 。 由此,小明得出初步结论:水内部的压强与水的深度成正比;小华得出初步结论:同种 液体内部,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成正比。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更合理些(选填“小 明”或“小华”) 。 小红还要继续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种类的关系,为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 是:。为了和表二获取的实验数据作比较,她设计了记录表三,请 将表三内的空格填写完整

25、。 12、 某学校的初三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的实心物体浸入液体中的 体积与什么因素关系,他们选用不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中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 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小组 液体密度 (千克 /米 3) 实验 序号 物体体积 (厘米 3) 物体浸入液体体积 (厘米 3) 物体密度 (千克 /米 3) 甲 0.8103 1 200 100 0.4103 2 400 200 0.4103 3 600 300 0.4103 4 200 150 0.6103 乙 1 103 5 200 120 0.6103 6 400 240 0.6103 7 600 360 0.6103

26、8 600 240 0.4103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 或 5、6、7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体积相同不同 密度的实心物体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物体的密度越大,则物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多。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 或 4、5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1、2、3 或 5、6、7 的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 系可初步归纳得出:。 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与总体积、物块密度、 液体密 度满足一定的关系式,请你写出表达式。 表三* 密度为 * 实验 序

27、号 深度 h (厘米) 液体压强 p (帕) 4 * 5 * 6 * 表二 水密度为 1.0103千克 /米 3 实验 序号 深度 h (厘米) 液体压强 p (帕) 1 5 490 2 10 980 3 15 1470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七、表格分析专题 1、 ( 1) 2.0 牛。小于。错误。 (2)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4 或 5 或 6。 密度范围在0.9103 1.1103千克 /米 3 内的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另外,还需 将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浸入在密度不同的其它液体中,观察它的最终状态。 2、向 a端。V2、V1。 ) 0. 2、0. 3、0. 4。 需

28、选用第3 和第 4 列的数据( 1 分) ;验证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时,必须 选用同一个定值电阻开展研究,第 3 和第 4 列的数据反映的是通过同一个定值电阻的电流和 它两端的电压 3、26 (1)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成正比; (2)1、 4 或 2、5 或 3、6; (3)无关; (4)( a)圆柱形(规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b)口大底小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小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4、小成和小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定值电阻的阻值大,滑动变阻器的电功 率小;C;2.5。 5、 ( 1)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

29、a 同一导体,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这段导体电流的比值是个定值b 不同导体, 导体 两端电压与通过这段导体电流的比值不同。1、4(或 2、5、7 或 3、6) 。 (17)电压( 18)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6、 ( 1)在导体的材料与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2)1、4、 7(或 2、5、8 或 3、6、9) 。 (3)a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第四列和第五列数据,材料一定时,L/S 的值越大,电 阻越大,且成正比。 (或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第四列和第五列数据:可得同种材料电阻与L/S 的比值 是一个定值;或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第四列和第六列数

30、据,可得:同种材料,电 阻值与 S/L 乘积相同。) 。 b 分析 1、4、7 或 2、5、8 或 3、6、9 第四列和第五列数据,不同材料,L/S 的值相同, 电阻不同。(或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第四列和第五列数据,可得不同种材料,电 阻与 L/S 的比值不同;或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第四列和第六列数据,可得:不同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种材料,电阻与S/L 的数值乘积不同。 ) 7、 1。当物体浸没液体前,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深度成正比,当物体浸没后,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实验中选用的液体种类少,不易得出此结论应选用不 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实验。 A 。 8、(1)小

31、明 (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 错误错误 9、( 1)各个方向 (2) 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当液体密度和深度的乘积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相等。 (3)将 U形管压强计的塑料盒插入到水和浓盐水的相同深度处 观察 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差值大的是浓盐水 10、 (1)无关;(2)显著; ( 3)3 与 9 或 4 与 8; (4) (a)1、2、3 或 4、5、6 或 7、8、9,当实心均匀圆柱体的材料密度和高度的乘积相同 时,它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1、2、 3 和 4、5、6 和 7、8、9,当实心均匀圆柱体的材料密度和高度的乘积越大时, 它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5)不能。 11、 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p1:p2:p3= h1:h2: h3;小明。其他液体; 5;10;15。 12、密度相同, 体积不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相同液体中,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与物体体 积成正比。 ( 1、4)或( 7、8) ; 密度相同, 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 积越少。 相同密度的实心物体漂浮在相同液体的液面上,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相 同; V 浸/V物物/浸 表四 导体长度 (米) 横截面积 (毫米 2) D 1.5 0.2 E 1.5 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