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泰安市中国历史下册中考复习总结提纲.doc.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13220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泰安市中国历史下册中考复习总结提纲.do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泰安市中国历史下册中考复习总结提纲.doc.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泰安市中国历史下册中考复习总结提纲.doc.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泰安市中国历史下册中考复习总结提纲.doc.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泰安市中国历史下册中考复习总结提纲.doc.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泰安市中国历史下册中考复习总结提纲.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泰安市中国历史下册中考复习总结提纲.doc.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吋间:1949年9_Mo地点:北平。 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举毛逢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 为国旗 ,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采用公元纪年, 还决定在天安门 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开国大典 (1)吋间:1949年10月1日。(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 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

2、争。(国际意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 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4)新中国成立的启示:新中国的成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的 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来Z 不易的幸福生活。 (5)中国近代百年的剧变对青少年有什么启示: 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 青年学生应该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3、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屮央人民政府达 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

3、协议。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背景 解放前夕,国民党经济濒于崩溃;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工业 基础薄弱,门类不全,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时间:1953 年一1957 年 (3)目的: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 发展交通 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主要成就: 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 交通运

4、输业武汉长江人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加 强内地边鴉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立工业基地。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一- 中华人共和国宪法: (1)时间:1954年。地点:北京 (2)颁布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主要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4)意义: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冇史以來真正反 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第五课三大改造 1、

5、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时间:19531956年 (2)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 增高。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 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屮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1956年底。 (4)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改造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消极影响:要求过急、

6、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

7、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 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2、拨乱反正 : 成就: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方式: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最早实行的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 (4)意义或者作用:解放了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农村开 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8、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985年开始,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方式政企分开; (2)主要内容: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白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 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九课对外开放 1 ?经济特区的建立 (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

9、头、厦门)。深圳(最早)成为经 济特区的代表 , 对外开放的“窗口”。 (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最大), 设立上 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己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 位. 多层次 .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建立的作用和彫响:(1)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带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 进一步扩大;(2)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科技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屮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

10、TO)的成员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1)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2)1982年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把马克思的普遍真 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3)1987年 党的“十三”大,邓小平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捉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作出了三步走战略. (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背景一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 “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 键是发展经济

11、。发展才是硬道理。影响一一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 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怎样评价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是马克思主 义在屮国发展的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在北京召开屮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

12、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八大召开的背景: 我国正处在国际竞争、国内改革的最关键时刻,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会议内容: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为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 :2017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 :大会的主题

13、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 :大会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屮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十一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中国梦宏伟蓝图 什么是中国梦: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 的理想,也

14、深深反映了我们的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來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为了实现中国梦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 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其总冃标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有着怎样的历史懑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屮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3新发展理念 时间:2015年10月 内

15、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 目标: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4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新经济体制: 特点:开放型;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3)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资基础和精神力量。第十三课香港和澳门的回 归 1. “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者:邓小平。 (2)基本内涵: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 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一国两制”构想的益处 第一,“一

16、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社会主 义经济的发展。第二,坚持一个屮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第三,在大陆和港、澳、 台地区实行两种制度,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第四,体现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港澳台的回归起了促进作用。总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 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手中收回澳门,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屮

17、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综合国 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 (4)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 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5)从港澳回归的历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港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回归是理所当然的,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落后就要挨打;回 归说明中国强大了,国际地位提高了;我国在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是我们长期奋斗的 结果;为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十四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有哪些史

18、料可以证明? 三国时期,就有万人大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当时叫作夷洲);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对台湾实行 管辖;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2)我国的对台政策 新屮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屮期,确立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 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995 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 思想。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 政策。1992年, 海协 会会长 汪道涵和海

19、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 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20多年來, 在“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 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4)哪些势力在阻碍我们的统一大业? “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5)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 心愿; 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从

20、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第十六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屮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1)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屮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 锁和禁运。 2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1953年底,周恩來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 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1、,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加强与亚飞国家的团结合作 1955年, 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 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 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第十七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 第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终于重 返联合国。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 2 ?中美建交 1972年, 尼克松总统访华。屮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

22、公报意义:中美两国二十 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建交 1972年,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建交。 4. 全方位外交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3)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贏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4)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 力。 (5)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6)中国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归功于我国经济 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 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H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