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达标检测.docx.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14016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达标检测.docx.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达标检测.docx.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达标检测.docx.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达标检测.docx.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达标检测.docx.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达标检测.docx.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达标检测.docx.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6讲岩石与地表形态 课后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天津河西区一模)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 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 及 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 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一中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D.中生代后期一新生代前期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Z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

2、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第1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 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笫2题,甲处岩层侵入沉 积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 说明 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 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l.D 2.B (2018 ?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属于花岗岩地貌。景区内地势地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

3、美誉。据此完成下 题。 3.清源山上奇石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 A. C. 解析:选C。由材料可 知,该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属 于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岩层 冷却 凝固而成的。图中喷出地表 形成,则为岩浆,为喷 出岩,是由侵入岩层冷却 凝 固形成的,应该为花岗岩,故C正确。 (2016 ?高考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 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对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回答4?5题。 天沖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4.上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解析:第4题,由图屮信息可知,古海岸线集屮分布在天津南部并向东南方向推进,由

4、此 可以判定东南部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故C项正确。第5题,图屮信息表明海岸线总 体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海面下降;题干、文字材料表明作为海岸线标志的贝売堤需在海边经 较长时期的堆积才能形成,rh此可以判定海平而是间歇性下降,故A项正确。如果是气候持续 变暖或地壳阶段性下沉,则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故B、D项错误。如果海滨泥沙不断淤 积,海岸线会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不会形成海岸线的标志一一贝壳堤,故c 项错误。 答案:4.C 5. A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 5. 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 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5、B. 气候持续性变暖 C. 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 地壳阶段性下沉 B. 0. 区 图例 等高线(m) 桶岸线 距今4000 - 50CW 距今2700_3700? F 距今10002000 距今500800 贝壳堤 (2018 ?湖南师人附川模拟)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图2)和花岗岩地貌景观照片(图3),完成6?7题。 6.图1中甲、乙之间区域() 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B.岩层向下弯曲 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 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 7.图3为甲地照片,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2川的() A. a B? b C. c D ? d 解析:第6题,根

6、据甲、乙之间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判断,该区域地质构造为岩层向 上拱起的背斜,但该区域有河流流经,应为河谷,A、B错;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C对; 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之I可区域是否存在化石,D错。第7题,根据图2屮有 三个箭头 指向d判断d为岩浆,c为岩浆岩,则a、b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图3中花岗岩为岩浆岩。 答案:6.C 7.C (2018?南吕联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8?9题。 岩层年 代 中生代 霭 古生代 痂 远古代一 口石灰岩0页岩 回砂岩刃变质岩曰断层 8.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一向斜谷地乙一背斜山地 B.甲一向斜谷地乙一向

7、斜山地 图 1 % 新 老 河流 a * - c 图 2 图 3 C.丙一向斜平原丁一背斜山地 D.丙一背斜平原丁一向斜山地 9.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A.和B.和 C.和D.和 解析:笫8题,甲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表现为中间低,两侧高,所以甲地为向斜 谷地;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海拔较高,崎岖不平,所以乙处为向斜山地;丙处地下 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地表平坦广阔,所以丙处为向斜平原;丁处地下为明显的断层构 造,在地表上表现为崎岖的山地,故该地为断块山。第9题,溶洞常形成在地下,内部往往有 大量的地下水汇集,故适合溶洞发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结构,(石灰岩)

8、岩层断裂发育明 显,渗水性强,符合溶洞形成条件;恐龙化石往往形成于年代相对久远(中生代)的沉积岩 屮,图屮的(砂岩)形成年代较晚,不符合恐龙化石形成条件,(页岩)内部分层明显, 适 合恐龙化石的保存。 答案:8. B 9.C (2018 ?资阳模拟)读某城市略图,该市现在计划再修建甲、乙两条市外快速通道,结合 地形和河流,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11.交通线路的选择建设要注意成本,甲、乙两条线路的交通造价相比较() A.乙线路造价低,是由于用到了林地和滩地 B.甲线路造价高,

9、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对以看出该城市主要沿河流的谷地延仲,因而地形和河流的分 布是彫响城市布局的主要因素。笫11题,从图屮可以看出乙线路多次穿过河流与山脉,修 建时工程难度大,因而造价高。 答案:10. D 11. 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 -南昌检测)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Z都”。和田玉 C. 乙线路造价高 , 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 D. 甲线路造价高 , 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 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2

10、2分)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6分)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8分)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8分) 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 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 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 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 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

11、秋季 水位F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 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 下 降,玉石出露。 13.读某区域图,冋答下列问题。(24分) 戲村、镇 铁路 y/河流 路 国 ? 花 岗岩斯 砂岩 E 老 石 灰岩疋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 及判断依据。(6分)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6分)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屮设计一

12、条较为合理的线路。(4 80 河 R 岂 10 口 分)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8分) 解析:(1)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时间 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2)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 成因为背斜成谷。(3)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4)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 延伸,其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1)背斜。理由: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3)绘图略。 (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成本 高, 难度大,该选址原则可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