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docx.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14087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9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docx.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docx.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docx.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docx.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docx.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docx.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docx.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一以洞庭湖区为例 实战演练:强技提能 基础巩固组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 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07109 I ? 107109 R水利枢纽一八排水渠道 =灌溉渠道水闸沙漠O水域 山地 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 2.为防止河套区土地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 解析:笫1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 ,

2、 与黄河 流向一 - 致。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D项 对。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应在灌区上游方向,A项错。不能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航运,B、C 两项错。第2题,为防止河套区土地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B项对。推广耐盐作 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土地盐碱化,A、D两项错。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土地盐碱化,C项错。 答案:l.D 2.B 位于台湾省西北部临海的桃园地区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18世纪广东客家人迁居桃园垦荒,始 修塚塘系统(如下图),1963年竦塘逾8 800 口。近几十年来,桃园人口激增,埋塘数量迅速减少, 目前仅存约2 80

3、0 口。据此完成第3?4题。 3.修建埋塘的主要目的是() A.养殖与旅游B.滞洪与养殖 C.灌溉与滞洪D.灌溉与旅游 4.桃园地区埠塘数量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稻总产量的提高 B.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 C.水产养殖业的衰落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 解析:笫3题,根据材料可知,修建竦塘开始于客家人垦荒时期,垦荒是发展种植业,主要目的是 灌溉与滞洪,C项对。养殖、旅游与垦荒无关,不是修建埋塘的主要日的。第4题, 根据材料可 知,桃园地区塚塘数量迅速减少的现象,是随着人口激增出现的。所以最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加快占用湿地,D项对。水稻总产量的提高与埋塘减少无关,A项错。 现代

4、化水利系统的兴起, 可能使埋塘数暈增加,B项错。水产养殖业的衰落可能是埋塘减少的结果,不是原因,C项错。 答案:3. C 4. D (2017 ?福建六校联考)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帯上 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 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生氏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 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城市屮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 A.大连B.青岛 C.深圳D.上海 6.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0的有() 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 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保持生物多样性增加用材林 A

5、. C. 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 红树林主要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地区。我国大连、青岛纬度高,位于温带地区,不易生长红树林;上海虽位 于亚热带地区,但其纬度高于深圳,热量较少;因此最易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深圳。第6题,红树 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功能;红 树林不是用材林。答案:5. C 6. B B. D.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红碱淖 ( 如下图 ) 是我国4A级旅游景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为观鸟、食鱼,橡皮艇等。红碱淖原为低 洼沼泽地,1929年而积不足2平方千米,1958年周边地区疏通排水渠,20世纪60 年代连年

6、水灾,面 积增至70平方千米,成为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气候变 化使湖面水位急剧下降,至2015年12月湖面仅存25. 5平方千 米。 (1)分析红碱淖从沼泽地变为淡水湖的原因。 (2)分析近10多年来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3)鉴于红碱淖的现状,有人建议拆除图示区域两座水坝。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从地势、径流、形成时间等角度分析红碱淖从沼泽地变为淡水湖的原 因。第(2)题,从自然原因和采矿、修建水库等人为原因等方面,分析近10多年 來红碱淖水位急剧下 降的主要原因。第(3)题,若赞同拆坝, 从节水农

7、业发展使拆坝成为可能及大坝拦水对红碱淖的不利影 响来分析;如不赞同拆坝,需从影响上游农业发展及资金限制等角度阐释。 答案:(1)该地地势低洼,疏通排水渠,使汇入淡水增加;历次水灾有大量泛滥的河水汇入。湖泊形成 时间短,盐分累积有限。 (2)气候变暖,流域内降水减少,蒸发加大;周边开采煤矿,使地下水流入煤矿采空区,湖区附近地 下水位下降;修建水库拦蓄入湖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3)赞同。理由:若水库继续拦截河水,会导致红碱淖进一步萎缩甚至消失,加剧土地荒漠化;随着 节水农业的发展, 上游灌溉用水量减少, 国家可给上游农业区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 使拆坝成为可能。 不赞同。理由:废除水坝,导致上

8、游的灌溉用水减少,影响农业发展,导致当地经济收入减少;废除 水坝需要投入资金且水库建设时间较短,可适当放水,兼顾两省区利益。 能力提升组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彖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 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煤矿 ( 已开采) 酱 水坝(修建年幼 0 河 渠及流向 1.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吋短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2.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A.春季的东南丘陵B.

9、夏季的黄土高原 C.秋季的山东丘陵D.冬季的天山山脉 解析:第1题,图屮显示,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吋 越长,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故C项正确。第2题,东南丘陵为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带,春季植被较密,所以截留降雨能力较强,地表受雨水冲刷较弱, 故植被水土保 持效益最好。山东丘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秋季植被较稀疏,截留降雨能力弱,不利于水土保 持;黄土高原植被稀疏不利于水土保持;冬季天山山脉植被稀疏,不利于水土保持。 答案:1.C 2. A (2017 ?石家庄一模)1999年建成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屮国三大国际航空港占地面积40平方 千米

10、。浦东国际机场在规划时,场址几经变更,由陆地趋于沿海,最终专家建议再向东迁移1 000?1 500米至沿海滩涂,通过围海造陆建设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建设的一个重要配套工程是在 九段沙(长江泥沙沉积形成的沙洲)种草、促淤。下图示意浦东国际机场位置。据此完成3?4 题。 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选择在现址,主要是为了() 121.5 122 图例 Q机场 刁刁湿地自 然保护区 = 候鸟迁徙线 路 A.减少高层建筑影响 B.预留机场发展空间 C.节省土地资源 D.避免噪声污染 4.九段沙种草、促淤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候鸟栖息,减少鸟类对机场的威胁 B.调节市区气候,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C.保护海岸线

11、,减轻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 D.吸附长江污染物质,减少东海赤潮发生 解析:第3题,上海浦东机场建设主要利用沿海滩涂,通过围海造陆建设机场,对土地资源十分珍 贵的上海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若主要是为了减少高层建筑彫响和避免噪声污染,上海 浦东国际机场 也可以布局在上海远离市区的其他地方;在上海郊区的其他地方修建机场也可以为机场预留发展 空I可。第4题,图中信息显示,浦东国际机场处于候鸟迁徙线路上,飞机飞行过程屮与鸟类碰撞 丁分危险。九段沙种草、促淤可增加湿地面积,吸引更多鸟类住此栖息,减少鸟类对E机E行的威 胁;在九段沙种草、促淤对调节市区气候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其种草、促淤的直接目的;保护 海岸

12、线可以直接在海岸滩涂上种草、促淤;九段沙种草、促淤是机场建设的一个重要配套工程,吸 附长江污染物质与机场建设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3. C 4. A (2017 ?赣州质检)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 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 流入 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5?6题。 月份 12 3 1 5 6 7 8 9 101112 水位 (m) 42. 141.941. 741.54142. 145464442.942. 542.2 TSS (10 G kg) 200 150 100 -60-4020

13、0 1 300 2 350 820300360310 5.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湖畔土壤肥力下降湖泊航运条件变差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湖泊对周韦I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A. C. 6.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 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B. D. C.珠江三角洲D.四川盆地 解析: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湖泊TSS通量总体为正,说明湖泊泥沙不断增加,湖畔 由于泥沙淤积使土壤肥力升高,故错误;泥沙淤积而湖泊面积减小,会使湖泊湿地功能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错误;湖泊泥沙淤积而蓄水量变小,则调蓄功能减弱,故 错误。第6 题,该

14、湖泊水位从6月开始升高,7、8月达到最大,表明该时段河流水补给湖泊,而季风区河流 水补给以降水为主,该地降水以7?8月为主,结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规律可判断,该湖泊可能 位于华北平原。 答案:5.D 6. A 7.(2017 ?安徽江淮十校联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 艾比湖 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 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

15、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 (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解析:第(1)题,可从盐分增加、水分减少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回答。第(2)题,湖泊面积 大小取决于水量多少,可从湖泊补给水源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提及位于天山北坡, 有多条河流注 入,则水源來自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量収决于气温,故夏季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 笫(3)题,可从対气候、水质、生物、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4)题,该地生态 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短缺,故可从节水角度采取措施。答案:(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 干 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 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 人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 (2)夏季。理由:艾比湖主耍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 (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 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 盐渍化和沙化加重, 影响北疆 地区的生态坏境。 (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