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4生物与环境.doc.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14763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7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4生物与环境.do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4生物与环境.doc.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4生物与环境.doc.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4生物与环境.doc.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4生物与环境.doc.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4生物与环境.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4生物与环境.doc.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频考向练4生物与环境 1?某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将当地的原始树林进行改造,大部分林地被开垦为农出,其余部分改为 种植 单纯的马尾松经济林,试图通过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结果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农作 物产量逐年下降,马尾松林暴发松毛虫害,使马尾松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 据此分析冋答下列问题。 (1) 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农田和马尾松林生态系统, 其特点 是 _ ;这样就造成生态系统的_ ,容 易暴发病虫害。从松毛虫数量急剧增多导致虫害的结果看,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生物种群的 K 值 _ ( 填“会”或环会” )发生变化。 (2) 为改变目前的窘况 , 当地采取退

2、耕还林、 增加森林的植物种类等措施,重建群落的垂直结构, 为动 物 提供多种多样的_ ,从而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 的 _ o 这也显示出,人类活动能够改变_ 的方向和速度。 (3) 以上事实说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不要超过生态系统的_ 能力 , 使整个生态系 统的 _ 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实现对 . 利用, 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2. 某稻出生态系统屮生存有卷叶螟及其天敌青蛙等生物,图甲为该生态系统屮能量流经某几个 营养级的示意图 ( 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 数字表示牛理过程 ),图乙表示卷叶螟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曲 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乙 图甲屮,

3、次级消费者指的是_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 0 (2) _ 图甲屮,初级消费者粪便屮的能量包含在( 填 图屮字母 ) 屮力表示储存在初级消费者的_ 内的能量。 (3) 由图甲可知,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_ ( 用图中字 母表示 )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_ ( 填图屮字母 ) 的能量。 (4) 图乙屮 , E 点时卷叶螟种群数量达到_ ; 为获得水稻产量的最大收益,应将卷叶螟种群 密度至少控制在_ ( 填图屮字母 ) 点对应密度之前。 3. 图甲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图乙表示生态系统屮, 能量流经笫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 分 析回答。 甲 呼吸

4、 初级消次级消费者摄入 费者摄入 襄聶 H 分解者糅用隅厳 乙 (1) 在图甲生态系统屮 , 是消费者的有 _ ; 碳从无机环境屮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作用。 (2) 图乙屮 a表示 _ 的能量, b表示 _ 的能量。 b屮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_ o (3) 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加kJ,则图甲屮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_ kJo (4) 从图乙屮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 。 (5)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 是 4?下图甲是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数值代表能量, 单位是 J/(cm1 2 3 a);图乙实线表示该生

5、 态系 统屮某种鱼净补充量( 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 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虚线I、1【、III 、IV 表示不 同的捕捞强度下这种鱼收获量与种群密度之I可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I D卜 1 图甲生态系统成分屮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 ( 用字母冋答 ), C 为 _ 0 2 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n? a),则笫一营养级与笫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为 _ 月同化的能量屮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 J/(cm 2a)o 3 当种群密度为K/2时,在 IV 所示捕捞强度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 。若要获得该鱼最大 的持续产量,应维持的捕捞强度为图屮的曲线_ ,原因 (4

6、) _ 在没有 明显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决定鱼种群净补充量的因素是_ o 5. 鄱阳湖平原中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 鱼 类, 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冋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13 年 (养 殖 前) 2015 年 (养殖 后) 水生高等 植物 物种数 / 种135 生物量 ( 湿 重)/(gm- 2) 56020 浮游藻类 物种数 / 种 1120 生物戢 ( 干 重)/(gm- 2) 210 鱼类 物种数 / 种15 8 生物戢 ( 湿 重)/(gm 2) 30750 虾、

7、贝类 等 小型动物 物种数 / 种25 8 生物量 ( 湿 重)/(gnf 2)5513 (1) _ 从种 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 与浮 游藻类的大量繁殖。 (2) 2015年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 _ 和_ O (3) 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等小型动物,不摄食饵料,按目前的状态发展,2015年后的一个 时 期内,肉食性鱼类的总塑将会_ (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 若浮游藻类继续人量繁殖,则会危及养荊鱼类的安全,甚至造成鱼类人量死亡。由这种原因导 致鱼 类大量死亡的时间往往发生在一天中的_ ( 填“凌晨屮午”或“傍晚J 因为此时间

8、段_ o 6?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而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 下 图为生态浮床示意图,表屮所示为建立生态浮床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变化,回答问题。 生态浮床 抑制藻类生长 根系吸收或吸也微關勰 z / 染物降解 令林鑫咎藻类或氮磷食草性徴类营养物 建立生态浮床前后底栖动物种类 门 类建立前种类 数 建立后种类 数 多毛55 类 甲壳 类 24 腹足 类 01 总 计 - 710 (1) 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_ ?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 供 _ 。 (2) 浮床植物能否直接利用水体屮的有机污染物,为什 么? _ ?_ (3) 浮床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其原因是_ o

9、(4) 生态浮床系统处理污水具有_ 优势( 至少答出两 点) 。同时浮床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 。 (5) 底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在_ 等生态系统功能方 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上表可知建立生态浮床Z 后,底栖动物的丰富度_ o 答案: 1. 答案: (1)物种较少 , 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会 (2)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 (3) 自我调节结构和功能能量的多级 解析: ( 1)农田和马尾松林生物种类都比较少,营养结构都比较简单, 抵抗力稳定性较差。环境条件 改变可以影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 2)退耕还林、增加植物种类可提髙生物多样性,森林群落

10、的垂 直结构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3)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在相对稳 定的状态。 2. 答案:青蛙呼吸作用 (2) 。或 g 遗体残骸 (3) 如 100% g、h、i (4) K 值( 环境容纳量 )C 解析:( 1)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属于生产者,卷叶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属于次级消费者。据图甲 分析表示呼吸作用。( 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 费者粪 便中的能量包含在Q 或 g 中。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要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储存

11、在遗体残骸中。 ( 3)据图甲分析,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b,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所 以能量从第二 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必xlOO%。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即提高了能量的利 用效率 , 具体利用的是g、h、,中的能量。 ( 4)据图乙分析 , E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即 K 值。C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血, 为获得水稻产量的最大收益应该将卷叶螟种群密度至少控制在Kfl 之前,即 C 点对应密度之前。 3. 答案: (l)d、e、f 光合 (2) 初级消费者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未利用 (3) /77/125(或 0.008加) (4)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

12、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1) 根据箭头所示,图甲中a是生产者 , d、e、f 是消费者 , b 是分解者 , c是大气中的 CO2 库; 碳从无机 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2)图乙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a表示初级 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 b表示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 中的能量 除了被分解者利用、 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未利用。( 3)图甲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是f, 食物链是 a-d-e-f,若生 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加kJ,则图甲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mx20%x20%x20%=

13、An/125(kJ)o (4)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人 类对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 答案: (1)E 次级消费者 (2) 20% 88 (3) 增加 III 在维持种群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净补充量越大, 最大持续产量就越大 (4) 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 ( 1)图甲中 A 为生产者 , B 为初级消费者 , C 为次级消费者 , D 为分解者 , E 为无机环境。所以E 不属于生物群落。 ( 2)若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是1 000 J/(cn?.a), 传递到第二营养

14、级的能量为200 J/(cm 2-a),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4-1 000)x100%=20%。B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的能量 =200-112=88J/(cm 2-a)o (3)当种群密度为 K/2 时,该生态系统中鱼的净补充量最大 , 即此时 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而在IV 所示捕捞强度下 , 未达到最大净补充量,但此时出生率大于死 亡率,因此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增加。因为种群密度为K/2 时, 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由图知此 时曲线 III 的收获量与鱼的净补充量相等,即要获得该鱼最大的持续产量, 应维持 的捕捞强度为图乙 中的曲线 III 。( 4)由

15、题干信息知,鱼种群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因此在没有明显迁入和 迁出的情况下,决定鱼种群净补充量的因素是该鱼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 5. 答案: (1)捕食者 ( 植食性鱼类 )增多 (2) 饵料中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 减少 (4) 凌晨水中的氧含量最低 解析:( 1)水生高等植物在养殖鱼类后明显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 其原因有两个 : 一是植食 性 鱼类增多后捕食的水生高等植物增多,二是浮游藻类大量繁殖与水生高等植物形成竞争。(2) 人工养 殖时投放了饵料,饵料中含有能量,因此,2015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能和投放的饵料中的能量。( 3)虾、

16、贝类等小型动物在2015年生物量减少, 若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 贝类等小型动物,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可知肉食性鱼类的生物量将会减少。( 4)白 天浮游藻类 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水中的氧气含量高,但晚上浮游藻类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水中的氧气,因 此,与中午和傍晚比,凌晨时水中的氧气含量最低, 此时鱼类容易死亡。 6. 答案: ( 1)空间结构栖息环境和食物 (2) 不能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形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吸收 (3) 遮蔽阳光,影响藻类光合作用 (4) 简单有效、花费少、能耗低和无二次污染等直接价值 (5)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增大 解析:( 1)分析题图, 生态浮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图中的不同生物的分布体 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可以为鸟类和鱼类提供栖息环境和食物。( 2)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 物, 水体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的降解形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3)藻类 生活在水体 表面, 而生物浮床浮在水体表面后,挡住了阳光,因此藻类不能正常生活。( 4)生态浮床 处理污水方 法简单,花费较少,对环境无污染等; 生物可以美化环境,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底栖动物在食物链中属于消费者,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与建立 生 态浮床前相比,建立生态浮床后生物种类增多,因此丰富度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