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6179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特征码 ZbvAPEnPfygnCwUhHYWs 科技拓宽致富路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许多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 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缓慢。 针对这一现实,*县全面启动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大力推广农 业实用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发展、 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取得了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以 10%的速 度递增的良好效果。 一、健全服务体系,确保信息直通到户 (一)抓机构建设。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村建点的思路, 成立*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明确为事业性质,划给 2 个

2、事业 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配备科技人员,规定了七项职能,每 年安排 2 万元事业补助经费,装配了数码相机、激光打印机、 第 2 页 复印机、扫描机、刻录机、喷墨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安装了宽 带,建立了局域网,制作并开通了“*县科技信息网” 。同时, 启动了乡镇信息服务站和科技信息服务点的建设,落实了专门 人员负责,与县科技信息中心签订技术服务、信息共享及目标 责任合同。乡镇、专业大户配备了电脑及相关全套设备,选配 安装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等实用技术软件,实现了拨号上网。 截止目前,已在 24 个乡镇建立信息服务站,15 个村建立科技 信息服务点,以县科信息中心为枢纽、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站为 骨干、

3、村科技信息服务点为基础的科技信息体系基本形成。 (二)抓规范运作。*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严格做到了“七 有”:有一套电脑设备,有一套专家系统,有一个统一的管理 规章,有统一的服务合同,有统一的标识标牌,有统一的信息 发布栏,有统一的技术服务。按照县科技信息中心服务于乡镇、 乡村站(点)服务于群众的原则,积极开展业务工作,实行自主 经营,有偿服务。县科技信息中心为乡(镇)、村科技信息服务 站(点)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其性质和职能,各站(点) 在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开展服务,乡镇信息服务站的设备所有权 的 50%归县科技局所有,乡镇服务站每年向县科技信息中心缴 纳一定的技术服务费,县科技信息中心

4、根据乡镇的要求提供各 种技术咨询和服务。小康示范村科技信息服务点配备的设备, 科技信息示范户享有使用权和管理权,并为当地农户提供信息 第 3 页 服务,其所有权归县科技信息中心,由县科技信息中心与各乡、 村科技信息服务站(点)签订合同,严格实行目标管理。 (三)抓优质服务。在信息传递上,力求做到“新、实、快” ,确保让农民以最便捷的方式,不出乡(镇)就能了解全国各地 的最新信息,不出村就能学习最先进的实用技术,坐在家中就 能直接接受专家的指导。网络建成后,随时发布大量产品供求、 病虫害防治及种养新技术信息,上网学习成为了乡镇机关干部、 职工和农民的首选,全县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共

5、有 360 余人通过科技信息示范工程学会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 技术,有近 2.5 万人次通过网络查询信息和技术,有 3000 余农 户通过网络和专家系统掌握了 1 至 2 项致富技术,有 7500 余人 次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从事经营流通,有 800 余条专利技术、产 品供求信息通过网上发布,帮助客户上网查询经济技术信息 1300 人次,进一步拓宽了各级干部和农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驾驭市场的能力。同时,通过现代信息高速公路逐步缩 小了区位空间距离,先后有广东、深圳、徐州、阿坝等地有关 部门查阅我县的网站,咨询*黄羊、银花、石材等特色产业发 展情况,了解产品信息,很好的推介了*的知名品牌。大

6、部分 乡镇将网上采摘的信息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农民宣传种养 新知识,发布市场信息,有力推动了新科技的普及和运用。 第 4 页 二、搞好“三个结合” ,努力实现增收富民 (一)科技信息工作与“三村”建设相结合。始终把科技信 息服务站(点)的建设作为“科技兴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在各试点村均建立了科技信息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发送各类科 技信息,开展业务查询,使村民们大开眼界,有效地解决他们 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大幅度减少了因技术原因造成 的损失。流坝乡金台村二社的科技示范户李新琼不仅自己依靠 科技信息发家致富,还主动为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和黄羊养 殖业主提供咨询服务,拓宽了产品销路,增

7、加了收入。该村村 民还通过上网查询各地劳务需求信息,成批有序的组织剩余劳 动力外出务工,人均务工收入近万元。准确便捷的信息成了村 民们致富的法宝。 (二)科技信息工作与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坚持把科技信息 工作作为示范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示范建设村的科技 含量,先后在 13 个示范村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并以站 (点)为依托,利用黑板报、简报、培训会议等方式普及和推广 实用科技、最新农业信息,确保户平有一名掌握 2 至 3 项实用 技术的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占总户数的 30%以上,十个试点 示范村中 90%的劳动力掌握 2 至 3 项实用技术,科技示范户占 总农户的 50%以上。 第

8、5 页 (三)科技信息工作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围绕*黄羊、*金 银花和*石材等重点产业,狠抓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搞好信息 跟踪服务,搭建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技术市场平台,把农村 分户经营与大市场连接起来,缩短时空差距,改善区位劣势, 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围 绕国家“863”计划*黄羊新品系选育研究课题实施,加快 新品系培育和新技术推广,按照“园区+基地联农户”的运作模 式,推进*黄羊产业化发展。二是抓住被列为“中药现代化科 技产业(四川)基地金银花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的机遇, 以金银花 GAP 核心基地为中

9、心,依靠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抓 品种选育,标准制定,全力打造*金银花品牌。三是按照“三 集中的原则” ,围绕*石材等特色资源的加工,通过招商引智, 建立*民营工业园区,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 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以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 题秦巴山区核桃绿色食品开发标准化栽培为重点的核桃产 业发展科技专项,抓低改技术推广和优质品种选育,加快科技 基地建设。五是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知名的品牌优势, 着力抓优质水稻栽植、优质茶叶栽植和观光农业开发等科技示 范园区建设,壮大绿色产业基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 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第 6 页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科技工作实

10、效 始终坚持市场法则和效益原则,大胆创新科技开发机制,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推动科技进步,为富民兴县提供 科技支撑。 (一)创新投入机制。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坚 持把科技三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按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 增长速度逐年增长。建立*黄羊、优质生猪、石材工业科技开 发基金,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科技 项目,鼓励金融部门扩大科技贷款规模。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 大劳动者开发科技项目,聚集民间资金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 和个人逐渐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在科技信息工程建设中,县 上在科技三项费用中列支专门经费,用于科技信息中心建设和 乡村科技信息站(点)建设补助,

11、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事业补助 费,用于网络建设和维护,确保信息工作正常开展。 (二)创新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 是第一资源” 、 “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县级 领导联系拔尖人才制度,逗硬落实技术、物资、资金“三配套” 和工作实绩、职称评定、职级待遇“三挂钩”制度,鼓励科技 第 7 页 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服务,使科技人员在推广 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中尝到“甜头” ,得到实惠。*县三洋牧业 有限责任公司由 18 名畜牧科技人员筹资创办,投资 350 万元建 成无公害生猪科技养殖园,按照“园区+基地+农户”的运行模 式,委派畜牧科技人员实行包片联户,与 5

12、0 多户农户签订技术 服务和收购合同。该公司年可产外二杂母猪 5000 头,年出栏无 公害生猪 4 万头,年创产值 3000 万元,辐射带动全县建成 100 个优质仔猪基地村、20 个 DLY 优质肉猪基地乡。县上出台了 *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安排专项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 技人员予以隆重表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完善推广体系。按照“提高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办 好村一级”的原则,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专业化科技推广 服务机构和各类专业协会,推行“支部+协会” 、 “科技部门+基 地+农户” 、 “科技人员+农户”和“专业协会+农户”的运行模式, 着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县

13、上下派 100 名科技干部到村任职, 充实农村科技干部队伍,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健全培训体系。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 有较强责任心、在自然科技方面学有所长的技术带头人,充实 到农、林、水、牧等业务部门,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 第 8 页 人才作为我县科技顾问。充分发挥党校的优势,分期分批培训 机关干部和农村干部,使他们成为技术指导明白人;充分发挥 职业中学和成人中专校的优势,围绕“三大经济”发展,培养 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现代新型农民和科技带头人,努力壮大 科技人才队伍;在中小学开设了农技课程,努力增强全民科技 意识,提高科技素质和科技致富本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