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docx.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18658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3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docx.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材]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docx.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材]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docx.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材]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docx.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材]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docx.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docx.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docx.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要点本单元重点积累:成语、人物描写方法第 11课邓稼先人物传记一、重点字词彷徨pang huang挚友zhi仰慕mu宰害!j za i爰划chou可歌 可泣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 喻户晓妇孺皆知马革裹尸鞠躬尽瘁cui死而 后已 鲜为人知xian 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 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泣:流泪。 (2)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喻:明白、了 解;晓:知道。 (3)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 战死于战场。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 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 躬:弯着身子,表示恭

2、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 瘁:辛劳。已:止。 (5)元勋:立大功的人。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 年来的历史? 答: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 割”到“站起来了”这一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 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为什么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 有作详细介绍? 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 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 以及气质、 品质、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 放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的具体细节的描 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 , 写这 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 包含着作

3、者对老朋友不尽的 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 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 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 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人物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 与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 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 因此,这些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这样更鲜明地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满腔热 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 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来的更加可贵的优秀品 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4、“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

4、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党员”试阐述这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对邓稼先作出的精确的评价,高度赞扬 了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句话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 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的人,因此他是理 想党员。 5、“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 他已超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 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 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 生道路,是由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

5、的。所以作 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 两句话总结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6、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 从 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 锋芒毕露的人物。 三、吊古战场文选段:浩浩乎!平沙无垠 群山纠纷。黯兮惨悴cui ,风悲日廩xUn。 蓬断草枯,凛15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 ting 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 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译文:辽阔的无边 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河水弯曲得 像带子一般,远处无数的山峰交错在一起。一片阴 暗凄凉的景象:寒风悲啸,日色昏黄,蓬蒿断落,

6、野草萎枯,寒 气凛冽犹如降霜的冬晨。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 的声音,每逢阴天就会听到。“ yin, MExiong 不见人。河水萦Eying 带, 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亭长告诉我说 : “这儿 就是古代的战场 , 对比: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突出邓稼先的品质和 献身精神 ) 小中见大:选取平凡小事表现人物第12课闻 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n 迥乎不同jiong群蚁排衙yd jiao赫然he何妨fdng目不窥园kui沥 尽心血11气冲斗牛dou 地壳qiao 解释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雕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5)诗兴不作:作,起。诗兴不作,不是不作诗,

7、 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6)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 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 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 o 弥,更 加。 锲而不舍qie 兀兀穷年wu 潜心贯注qia 慷kang慨kai淋15漓漂白pido校补 (3)群蚁排衙 : (4)迥乎不同 : 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很不一样。 目不窥园:出自汉书 ?董仲舒传窥,从小孔 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二、中心 意旨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 文, 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记叙了闻一 多先生独特人生的某些片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严 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

8、精神、澎湃执 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问题 1、文章重点表现了闻一多的什么精神? 为争取民主而敢说敢做,勇于献身的精神。 2、课文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并说说 作用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 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 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 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 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 家里的园圃 , 即专心致志。 3、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 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1 ) 语言描写: 1)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

9、我是做了也不一定 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 干精神和谦虚美德。2)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 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目不窥园” 都具体 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 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 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4、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说和做”总领全 文,前半部分重点写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 者”,后半部分重点与闻一多是“大勇的革命志 士”,文章釆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

10、离一多先生 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 如一的高尚人格。”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修辞:(1)对偶: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说。目还窥园足丕下楼。“不动不响,无声无 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他, 是口的巨人。他,是彳丁的高标。 (2)比喻: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 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 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3 )上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二的初级险段 一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 人。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 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 因它

11、大开光明之路 , “漂 白了 的四壁”。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 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 深夜灯火。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 重点字词:重荷h?愁苦 深邃sui踌躇ch du chu 巴望锁闭磐石pdn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不见天日含蓄加 二、 词语: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 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含蓄:包含。 踌躇:犹豫。巴望:指望。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著有约翰?克里斯多 夫,主人公约翰 ?克里斯多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 贝多芬为原型的。 三、关于肖像描写 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

12、而 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了 他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问题研究 1、“你们竟敢到兽穴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 思? 这是一个比喻句。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 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 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 他对他 们的做法感到吃惊。体现贝多芬在严肃的外表下有 一颗幽默善良的心灵。 2、为什么贝多芬说 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 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 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 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 1= 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 然的声音;另一方面

13、,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 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 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3、“你可能想到我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在熔岩 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 思?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 “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 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 时,遭到耳聋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做斗 争的决心。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 永恒 为伴”,这里 “永恒”指的是什么?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 说,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勾通发生 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 感知人的

14、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 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 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 但是音乐不会,音乐 永远陪伴他。 5、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 乐事业 , “拼命” “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 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 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 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 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6、 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 写了哪儿件事? 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 芬的工作室贝

15、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 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 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 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 音乐会的情形。 7、 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 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人物描写:神态、外貌、语言 记叙线索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白皙XI 钦qin佩捋M胡须脚踝hud i荒谬mid 义愤填膺yIng 2.解释下列词语。 (1)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 记了一切。 愤恨。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 1、文学 ( 文体) 常

16、识背记知识清单 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 琏羊脂球等。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时间 为序,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 写,着重刻画四位名作家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各自 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2.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 等。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等。 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 等。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3.按时间顺序展开记叙。三、描写中插入议论的作 用: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加深读者认识;有 泊桑, 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 UfJ 助于表明作者感情倾向,深化文章主题。 第15课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

17、注音。孤岂qi欲卿qlng治经 为 博士邪ye 即更geng刮目相待 孰shd若孤肃遂sui拜蒙母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务: 事务 (2)但当涉猎当:应当涉猎:粗略 地阅读。 (3)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历史。 (4)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 至!J。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当时专掌经 学传授的学官。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6)卿今者才略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 面的才干和谋略。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

18、下阿蒙。比喻才识尚浅,现在多 用于指他人有转变。 (2)成语: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 眼光看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执政掌 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 自己认为 ( 这样) 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今天的才干 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点拨:重点理解“才略” “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分别多日, 就 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o 点拨:重点理解 “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19、。 三、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这是司马光主 持编篡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史事。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 “乃始就学” , 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 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点明学习对健全人 格的作用。 2.司马光,字君实 , 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 家(称谓) , 著有资治通鉴。 3.孙权,字仲谋 , 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启示 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学有所获,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1.内容理解: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鲁肃 赞学 2.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 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

20、、鲁肃(敬才 爱才) 学有所成。(开卷有益) 四、文学表现手法:1、以对话为主,写出语气和 心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 反问句,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 : 反问 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 说法,言辞恳切。2、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 兄何见识之晚乎?一以吕蒙的自信,表现他才略的 惊人长进!侧面描写:以鲁肃的“大惊”、赞语, 以及“结友”表现鲁肃对吕蒙的爱惜与折服,进一 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五、有关读书的名言: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 彩,足以长才。一培根(英)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 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 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一培根(英)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4、书 到 用时方恨少。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