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20127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5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四川省第二十一届新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试题及答案1 一、辨析题: 1、 知识是客观的,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作为高校教师,就是忠实地把知识传授 给学生。 (错) 提倡知识的巧妙传输,而不是直接灌输,教学方法很重要。 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 中依据教学的计划、 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 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分类: 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 以传递知识为主的五种基本方法,即

2、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检查法。 第二层级以实物为媒介的方法 除传递知识外,具有培养实际技能,操作能力的功能,即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 习作业法、 课堂讨论法等。 这类方法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是围绕学生的活动进行 的。 第三层级的教学方法是新的综合的方法 当前已创造出来的主要有“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读读, 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发现法、自然法和自治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这些方 法的创立都基于相应的教学思想。 2.课程就是教材,教学就是教师教好教材。 (错)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

3、校为实现培 . . 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 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 教 师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要完成的任务始终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识的获 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个性特长的 发展等等,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只有教学才能做到 3.高等学校的招生权包含“

4、点招”的权利(错) 高考本该是一场公平竞争,很显然,“点招”是一种无比丑恶的招生方式,它是对高考公 平的公然羞辱,是对社会正义的粗暴践踏,是对世道人心的残忍伤害。 确实, 高校拥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权,但是,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高 考录取“唯分数论”之偏颇,给那些特长生上大学提供绿色通道。而一些高校暗渡陈仓,把这 个绿色通道变成特权通道、牟利通道,显然是对招生自主权的极大歪曲和滥用。 只要“点招”存在,高考公平便无从谈起。 “点招”是一些高校利用招生权力牟取不正当利 益,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钱权交易”或“权权交易” ,是一种赤裸裸的招生腐败 4.教师除了自己的学科专业外,最大的专业是

5、教育专业。(错) 一般认为, 教师知识除了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以外,还包括课程知识、学习 者知识、教 学环境知识、 自身知识和有关当代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等等。对一个教师来说, 合理、 完善的知识结构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 . . 5.重视“通识教育”必然会削弱专业知识的学习。 (错) 通识教育并不排斥专业教育,而在肯定学习者要深入某一专业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强 调要拓宽培养口径,并更加重视人格教育和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 认识自我的综合能力 培养, 从而增强其发展潜力与社会适应性。从这个角度看, 通识教育思想与专业教育思想具 有思想发展上的承继性,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这一直接教育目标上是

6、一致的。 不仅如此, 通识教育理念因其内含着“ 知识即美德 ” 的价值观, 能够引导受教育者超越简 单的功利主义,在走向“ 精专 ” 的专业化方向上更加深入、更加持久,从而更有利于实现专业 教育的目的。 此外,通识教育的着眼点是“ 全人教育 ” ,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 锻炼和人格塑造综合纳入培养目标。相较于单纯重视知识学习和单方面技能培养的专业教育 而言, 通识教育无疑更能克服唯智主义的倾向,因而可以与专业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高 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有赖于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识教育所强调的“ 博通 ” 与专业教育所 强调的 “ 精专 ” 应该有机结合起来。通

7、识教育尽管强调“ 博通 ” ,但也并非毫无限度。毕竟人类 知识是无限的,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对每一系科的专业知识都不加区别地等量用力, 最后必然只能浮光掠影,一事无成。因此,“ 博通 ” 到一定程度以后,必须走向“ 精专 ” 。同理, 为了实现 “ 精专 ” ,也必须以一定的“ 博通 ” 为前提,因为任何一种知识发展到精深之处,就会 自然而然地触类旁通其他相关领域,这个时候, 学识渊博之人会更容易调整研究视野、运用 交叉学科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精专化的难题。由此看来, 高质量的人才必然是以“ 精专 ” 为目标, 以“ 博通 ” 为手段,在追求专业化精深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自主拓展知识,

8、建构更 加完善的知识结构。 . . 二、简答题 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思想。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 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 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 不是象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 反应”那样。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

9、新信息重新认识 和编码, 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 发生调整和改变。 (4)同化和顺应, 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 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 平衡不平衡, 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 息积累, 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 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 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 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2、 教师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是什么? (1)教

10、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 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实施中的一大重要目标,请阐述这一目标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 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 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 会价值的统一; 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 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 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情感、 态度与价值

11、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 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 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 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 形成个人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要点有两 个:一是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二是创造机会让学习者尝试从教师身教中体会到的认识。 其实, 教育最核心的要求,不外乎是让学习主体有可能实现主动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是如此,知识、能力教育亦如此。 4、如何认识大学生起诉母校,大学败诉

12、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法制、机制不健全 2)校规、校纪受到质疑: 3)程序违法 4)以道德评判代替法律 解决措施:依法治校,以法律依据为准绳制定校规,规章制度应公开、透明,特别要给 学生交代清楚,并根据法律程序严格执行,避免程序违法。 . . 5、设计课件,制作PPT 要注意哪些问题? 做课件,需要注意:1、从内容上来说,重点明确,详略得当,课件中,要做的内容 主要是可以说明问题的图片,可以节省时间的板书,可以协助讲解的说明,等等。其实,课 件主要是用来协助教师走整堂课的流程,对课堂重点进行重点突破的。千万不要用课件全面 代替教师的讲解。课件毕竟为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更是主导。2、从形式上

13、来说,课 件不能过于花哨,以免有哗众取宠之嫌,要朴实,交互不能很多、很复杂,有可能会造成自 己当堂操作的手忙脚乱。色彩搭配要协调,不能过于鲜艳,对比度不要太大,色彩的搭配, 体现的是教师的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各种动态效果,要用在实处,不能喧宾夺主,华而不 实。3、从技术上来说,课件不是为了展示技术而做。课件需要平实、厚重。总之,课件 的制作,体现的是作者的技术能力,对课的理解,对教材的剖析能力。 6、简述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 课程资源通常是指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是课程实施的前提 和基础。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决定了课程实 施的范围、水平以及实施效果

14、。“人、财、物” 三、论述题 1、论通识教育的内容与意义 通识教育 ( general education)也称普通教育,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 内容的教育,目的是要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 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而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 . 就性质而言,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 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 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 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通识教育的内

15、涵应全面理解,通识教育是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统一体,理念在先,实 践在后;通识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性的人为目的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内 容广泛的、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能力、价值的教育,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教育。 通识教育无论对哪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必要的,它实际是让学生学做人、学做事。实 施通识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识教育将知识与方法相结合、认知教育与价值教 育相结合。 发展既是量的累积, 更是质的飞跃。“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 “全面发展”的实质是指人在发展上的自由、自主、和谐、丰富以及流动和变化。通识教 育的本质要求是注重理性的开发,目的是使作为个体的人的个性得到充

16、分、全面的发展, 成为尽可能完善的人。大学生并不能只是为了取得一纸文凭,而是他生命的黄金时期所 得到的一段开启心灵、震撼灵魂的经历。 实施通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强调通识教育,越来越强调基 础宽厚,越来越强调学科综合与交叉,越来越强调弱化专业,越来越强调扩大专业口径, 越来越强调社会适应性,在很大意义上都是在适应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从理 论上讲,大学通识教育是必要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施行通识教育。 实施通识教育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法的客观要求。大学的 培养目标要和社会需求、学生需求相匹配。 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造就具备远大目光、

17、 融通见识、 博雅精神的人才是通识教育追求的目标。应该努力保持非专业教育与专业教 育之间的平衡。但在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专业教育具有强大的势力。教师 . . 和学校的声望都来自专业,学生求学的动机也为职业做准备,通识课程常被视为广博空 疏,不切实际而受到贬低。通识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的办学思想,大学的动力源泉。 2、论高校管理人员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 高校管理人员在高校之中是一个数量可观的群体,高校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 神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学生人文精神水平的重要因素和有效途径。管理人员人文素 养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学校行政质量,从而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高校

18、管 理人员崇高的人文精神、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全面的人文化教育方法的提高是新世纪构建现代 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具体而言,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 教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精 神的发展。教师职业是一个独特的专业的意识应该成为每一名教师自觉的认识和努力的方 向,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 教师专业化 ” 就是这样一种变化的概括 与反映。这样的 “ 教师专业化 ” ,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自己专业的“ 专业精神 ” 即对于教师职业的 热爱和敬业精神。2 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两部分内容, 前者又被称为

19、本体性知识,后者又被称为条件性知识。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逐步帮助教师掌 握学科知识并迅速积累教学的实践经验知识。3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包括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科研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利用各种工具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中进行传播的能 力; 而教学科研能力则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更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 ” 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已经成为教师专 业化发展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 . 4、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问题与难点分析 一、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是好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队伍 建设取得

20、了很大的成就,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很快,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 梯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明 显增强,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成为这支 队伍的主流。但是也应该看到,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教师中存在着师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1)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 不够坚定。 我们的大学是社会主义的大学,这就从本质上要求教师必须拥护党的方针政 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有些教师却不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我们对西安某大学进 行了抽样调查,发现有5%的教师对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从未关注过。有

21、的盲目崇拜西 方资本主义制度,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认同社会主义“ 趋同论 ” ,赞 成共产主义 “ 渺茫论 ” 。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公开散布错误的言论,有损于社会主义大学教 师的形象。(2)育人意识淡化。教书和育人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教师在 教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求实的精 神和科学的态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满足于课堂教 学,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漠不关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9.4% 的教师只关心大学生的学习,不关心大学生的思想。还有1.4% 的教师既不关心学生的 学习,也不关心

22、学生的思想,育人意识淡化。(3)师表意识弱化。 教师应是学生的楷模,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然 而在高校中, 有些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上课自由散漫, 接听手机, 有的甚至随意旷课、 . . 调课、卖课。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仪表不整,举止不雅;还有的教师治学不严,送“ 感 情分 ” 、“ 礼物分 ” ,甚至有意泄露考题。 (4)敬业精神不强、急功近利心切。在市场经 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分地看重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重视科研、轻视教学。 有的拜金主义严重,热衷于第二职业,无心钻研教学,备课不认真,教案缺乏新内容, 几年甚至十几年使用的一本教

23、案。还有的缺乏求实的科学精神,急功近利,学术浮躁, 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严重地败坏了高校教师的形象。 2、师德建设定位太高,过度重视目标的整体划一性。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目标 定位太高,过度重视目标的整体划一性,即用一个标准、一种规范去要求所有教师,忽 视了大学教师在师德上存在的差异性,没有做到因“ 层” 制宜。事实上,教师的职业道德 无论在教育境界层次、教育理解层次, 还是在从业态度层次以及爱生层次上都不可能是 完全整齐划一的。 如果我们在师德建设上过分地追求整体的划一性,就会脱离高校教师 的思想实际。 所以,高校的师德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思想实际,分层次逐步推进。 比如要

24、做一名好教师,必须首先做一名好公民;爱学生,必须首先要求教师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爱岗敬业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岗位意识等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师德建设才 可能进一步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3、师德建设的时代特色不明显,创新度不够。师德建设是意识形态,属于上 层建筑领域, 而上层建筑又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虽然我们已经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但是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工作模式,仍然有计划经济 时代的影子,创新度不够。在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上,与时代不合节拍,几十年一贯制, 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根深蒂固,有些方面甚至还没有走出一千多年前的 “ 传道、授业、解惑 ” 的境界。师德

25、建设的目标要求过于理想化,期望值过高,超越了高 校教师思想的实际承受水平。 . . 二、原因分析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也是普遍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首先是高校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对师德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明 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就是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轻视教师的师德建设。其 次是高校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多数教师认为只有业务过硬才是真本事。所以在教师中也 存在着重智育、轻道德,重学历、轻素质的现象。再次是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评优方 面,出现了对人才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上的偏差,重业务、轻思想品德,重科研、轻教 学

26、。 2、管理不到位。首先在师德建设方面机构不健全。多数高校没有师德建设工 作机构,主管部门不够明确。有的甚至没有明确主管的校领导,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其次是规章制度不健全,作为国家没有一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规范。高校的师德 建设制度也不健全,有的甚至连一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没有。有的学校虽然有规范, 但其内容笼统、抽象、千篇一律,缺乏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差。至于师德建设的工作 制度、评价制度、监督制度更是不配套,使师德建设无章可依。再次是管理不规范,未 建立起师德建设的网络体系,重提倡、轻管理,重宣传、轻效果,靠一般性号召,靠教 师的自觉性,工作的推进带有突击性,随意性强,缺乏经常性和持

27、续性。 3、师德教育活动不到位。一是各高校开展师德建设的教育活动少。根据我们 对某大学教师的调查,62.8% 的教师很少参加师德及“ 三育人 ” 方面的报告会、交流会、 研讨会; 19.4% 的教师从未参加过这类活动,而经常参加的只占17.8% 。二是教育活动 的内容不够丰富多彩。有的高校虽然开展了相关内容的活动,但内容单调、空洞,形式 单一,方法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创新度不够,缺乏吸引力,教师感到枯燥乏味, . .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发挥师德先进的典型示范作用不够。不重视对师德建设及“ 三 育人 ” 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宣传和表彰。学校在人才的晋级和使用上,看 重教学、科研

28、的成果,轻视师德方面的荣誉称号,部分教师也认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 得成果是真的,在师德建设方面的成果是软的,含金量低。在高校内部没有形成师德建 设的良好氛围,某大学21.8% 的教师对自己是否愿意被评为师德及三育人先进“ 抱着无 所谓的态度 ” ,4%的人明确回答 “ 不愿意 ” 。 4、师德建设的理念不到位。师德建设也要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理念也要不断地提升。现阶段高校师德建设的理念还比较陈旧,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以 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得到全面地体现。在学生层面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没有 建立起来,教师还做不到因材施教,也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全面成才、全面发展 的良好氛围

29、没有形成,不少高校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在教师层面上,主体的 要求是教师要无私奉献,最典型的表现就是“ 蜡烛论 ” ,要求教师要 “ 燃烧自己,照亮别 人” ,讲教师无私奉献的多,讲培养发展的少;对教师管理限制的多,关心照顾得少; 就连教师们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比如某大学有4.2% 的教师认为师德标兵应该是心中 只有学生; 38% 的人认为师德标兵应该既关心学生也关心老师;56%的人认为师德标兵 在关心学生和老师的同时也要关心自己。可见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师德标兵只能关心别 人,不应该关心自己。其实教师不仅应该关心别人,而且也应该关心自己,发展自己, 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蜡烛论 ” 毕

30、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有其局限性,“ 传道、授业、 解惑 ” 也不能涵盖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全部内容。 三、对策建议 1、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高校的永恒主题,应该从落实科学 发展观, 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它,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 . . 制。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如三育人条例、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教师守则、 教师联系学生制度 、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制度 、 三育人及师德先进个 人、先进集体评选和表彰办法、 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使师德建设工作有章可依、 有法可循,不断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的制度保障。其次要

31、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和组织,健全师德建 设的工作网络体系,明确具体工作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 机制的组织保障。再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评价考核制度,准确判定、衡量师德水 平和师德建设的效绩,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的评价,研究制 定完善的师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估考核制度,重视评估考核的结果使用。师德 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能参与评奖、晋升职称,严重者将取消教师资格,实行师德一票 否决制,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保障。第四是大力加强宣传工作,发挥典型 的示范作用。学校应经常组织开展师德和“ 三育人 ” 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

32、评选和表彰活 动,开展师德建设方面的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宣传在师德建设和“ 三育人 ” 工作中做出 成绩的个人和集体,唱响主旋律,弘扬崇尚进取的奋斗精神,充满激情的创新风格,精 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表形象,这是构建师德建设的舆论保障。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以人为本是新时代师德建 设理念的崭新提升,提倡以人为本的师德,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提倡重新回归到 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师德,其价值取向体现了关怀、发展学生为本和关怀、发展教师 为本的 “ 人” 本原则,前者包含了新的全面的学生发展观,后者体现着关怀教师的幸福生 存和终身发展。那么,在具体工作中

33、,不仅要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 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关心教师的发展,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干, 充实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教师既要“ 照亮别人 ” ,也不能 “ 毁灭 . . 自己 ” ,这就是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理念。另外,在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进 行人性化的管理,管理者要面向基层、面向教师,为教师在教学、科研等环节提供优质 的服务,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福 利待遇水平, 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以实际行动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3、创建优良的师德建设

34、环境。首先要构建全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环境。师德建 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孤立地进行,要与周围的职业道德环境相协调。所以高校的 师德建设必须与全校师生员工道德建设同步推进。我们在某大学的调查中发现,81.4% 的教师对管理干部的职业道德不满意,40.7% 的教师认为学校官僚主义严重。所以,高 校在开展师德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狠抓干部的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建设,用“ 三个代 表” 的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把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作为干部的行 为准则。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理论学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全校师生 员工的表率和榜样。后勤、图书馆等窗口单位,要制定各种岗位责任制,在职工

35、中开展 “ 承诺服务 ” 、“ 挂牌服务 ” 、“ 微笑服务 ” 等活动。在大学生中要大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 通过各种活动,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做文明礼貌、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学校全员职业道德建设 的环境,促进师德建设的良性发展。其次要创建良好的学术道德环境。高校是学术的 殿堂,而学术又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学术文化是整个文化的精髓。列宁曾 经说: “ 真理倒退半步,就会变成谬误” 。但是,在高校也存在着学术造假的现象。据我 们对某大学的调查,23.7% 的教师认为学术造假在学校中普遍存在,69.7% 的认为局部 存在

36、,只有6.8% 的教师认为在学校不存在学术造假现象。所以创建良好的学术道德环 境对促进高校师德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是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靠制度来约束人,违 . . 反学术道德的要严加惩处,决不手软。二是要调整有关的政策,在人才的培养、考核以 及使用上,注重文章和著作的质量,淡化数量。对科研成果的考核,不追求短期效益。 三是要搭建学术文化的建设平台,经常邀请国内外学者来学校做学术交流,组建各种学 术社团,举办各种论坛、讲座、学术研讨,办好学术刊物,鼓励学术辩论,大力弘扬教 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学风,积极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4、坚持先进性导向与师德底线相结合的原则。高校的校园文化是社

37、会文化的 重要内容,属于社会文化的亚文化,高校应站在社会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上,引领社会 文化的发展。高校教师是高知识结构的群体,他们扮演的是“ 社会的代言人 ” 、“ 知识的 传授者 ” 和“ 学生的领路人 ” 的角色,所以高校的师德建设,一定要提倡先进行性导向,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典型和示范作用。与此同时,还应该坚持实 事求是的原则, 充分考虑高校教师的思想实际状况,在坚持师德建设先进性导向的同时, 还要坚持师德建设的底线原则。所谓师德建设的底线原则,就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低 要求,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职业行为。对教师师德的考核评价,要注意实效 性,特别是师德建设

38、一票否决制的内容,一定要坚持底线原则,把提倡的和必须做到的 区别开来,促进师德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5、大力开展师德建设的实践活动。一是高校的各级组织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师 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之中,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师 德建设文化活动。比如,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开展讲课竞赛、教学观摩,实 行教师定点联系学生班级制度,组织教学检查与评比,组织各种师德研讨会、报告会和 演讲会,开展师德主题征文竞赛和主题论坛,开展师德先进个人与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 在大学生中开展 “ 评比我最尊敬的老师” 的活动, 大力表彰在教书育人和师德建设活动中 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把师德教育与典型示范结合起来。二是广大教师也要 . . 自觉地参加师德建设的实践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坚持党 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高等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在 育人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把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自己 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