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docx.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22882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3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docx.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docx.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docx.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docx.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docx.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docx.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docx.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经济理论研究(宏观部分)复习提纲 第一讲序论 一、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 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 时会下降 ?如何减少失业率?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 国如何提高其经 济增长率? 二、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 开端。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

2、同于20世纪30 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 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口动创造需求”)为基础, 以供给 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 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弄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 的传统观点。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 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 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

3、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 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 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 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 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 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I?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网大派:现代凯 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一一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就现代凯恩斯学派而论,最有影响的是网大支派,即新古典综

4、合派 (以汉森、 時缪尔森 等为代表)和新剑桥学派(以罗宾逊、斯拉法等为代表)。前者是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式 同新古典派微观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的产物。后者则试图把凯恩斯理论与更早的古典派 传统李嘉图理论连接起来。 就现代古典学派而论,自60年代以后,便形成了反对“凯恩斯革命”的货币主义(以 弗里德曼为代表)和理性预期学派(以卢卡斯等为代表)。70年代末80年 代初,在宏观经 济学方面乂出现了所谓“供给学派”(以拉法为代表),它重新肯定伊伊定律,否定凯恩斯 定律。 凯恩斯主义理论虽然受到理论和政策实践网方面的挑战,但目前仍然是宏观经济学的 重要支柱。 第二讲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经济作用 凯恩斯对

5、古典学派革命的核心,就是认为政府必须干预经济。作为宏观经济学学习的 开始,应首先从一般意义上把握政府的经济作用。然后通过以下各讲的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 是如何从理论上证明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 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这就是所谓“市场失灵”。当出现这类由场失 灵现象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它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市场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及垄断带来的效率低下,需要政府直接控制 表现为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条例直接规范经济行为,例如不许独家垄断,制定食品和 药品法等。 (- )经济活动大量存在外部性影响,需要政府行

6、政干预及产权界定 外部性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这种有 利影响所带来的利益(或收益)或有害影响所带来的损失(或成本)都不是消费者和生产 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外部性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二种。 消除有害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其政策措施之 一是实行政府干预。对产生消极外部影响的厂商征收税金和罚款,使它向政府支付由于污染 导致社会所增加的成本,把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促使它们消除或减少消极的外部影 响,必要时,政府也可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要 求厂商限期整治。 政策措施之二是确定产权。 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来的, 其理论被称

7、为“科斯定理”。所谓产权,是通过法律程 序确定的个体占有某种财富的权力。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产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产权是明 确的,不管产权的最初配置状态如何,都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必要数量的公共产品,需要政府加以提供满足消费 公共产品是指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各种服务和设施的总称,如国防、军队、司法机 关、文教卫生等。特点有二:一是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二是供给不具有竞争性。这些公共 产品一般具有“外在效益”,私人企业不愿承担,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凡具有“排他 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晶。) (四)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无法缩小贫富差别,需要政府兼顾效率与公平 由于市场

8、供求法则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政府应通过税率的调节,对收入进行适 当再分配。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网个标准:(1)洛伦茨曲线,表示一国按人口数 量累计的百分比与该百分比所占有的国民收入比重之间的关系。 洛伦茨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反之亦然;(2)基尼系数,根拯洛伦茨 曲线,用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 A 收入分配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则基尼系数=忑帀,基尼系数值越小,则越接近于 收入分配平均;基尼系数值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五)市场经济难以避免周期性波动,需要政府控制通货膨胀及失业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西方社会所面临的两大难题。经

9、济学家认为政府可通过变动 政府税收和支出的财政政策以及通过金融机构增加或收缩整个社会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 来控制通胀和失业,以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第三讲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经济循环流动模型 (-)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两部门经济是由居民户部门和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居 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从宏观经济来看,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 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 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来代表,B|J: 总需求(总支

10、出) =消费+投资 A D = C+ I 总供给(AS)是全部产品和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产品和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 来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 利润)来表示总 供给。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消费(C)和储蓄两部分,则, 总供给(总收入) =消 费+储蓄 AS = 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A D = A S 或? C+I=c+s I = 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 入均衡的条件。 当AD AS,或者I S,国民收入增加 A D AS,或者I+GS + T,国民收入增加 ADAS,或

11、者I+G + XS + T + M,国民收入增加 A Di投资增加,如果rS,表明当年生产的剩余产品(总产品中未消费掉的部分)不能满足投资 支出的需要。不足的部分只能由以前生产的产品加以弥补,这就引起存货意外的减少。这一 信号必定刺激厂商增加生产,从而使收入水平提高。 E点的右侧,SI,表明投资支出不能吸收当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产品。这就形成存货意外 的增加(产品积压)。这一信号使得厂商减少生产,从而使收入水平下 降。 总之如果离开了E点,S与I之间处于失衡状态,只有到达E点S=I,表明当年剩余产 品的供给(S)恰好等于对剩余产品的需求(I)。国民收入冋到均衡水平。 以上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是一致

12、的,收入与支出、储蓄和投资决定了同一均衡的国 民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称作均衡的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 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简称为潜在收入。潜在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最大的 国民收入。而非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简称为均衡收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般 为均衡收入。 当一个国家的均衡的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时,便出现了萧条缺口,当均衡 国民收入大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时,便有了膨胀缺口。 C2+I2 C + I G+R 图中,纵轴代表总需求 或总支出,横轴代表总供给 或总收入,45。C线上每 一 点表示总需求二总供给,¥ e为最大产量线(充分就业线)

13、。 ( 二)国民收入的两个缺口萧条缺口和膨胀缺口 Y0 Ye Y 1 C+I是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所要求的总需求曲线,它与Ye线相交于E点,所以在E点 上,既无失业也无通货膨胀,这就是充分就业均衡点。 C+R为实际总需求线,它与出线相交于A,这时的实际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要求的总需 求,这时有效需求不足,表示厂商出现了未计划的存货,产品卖不出去,需解雇工人,减少 生产,以求均衡,因此GP下降到Yo。从客观经济的角度看,政府应该阻止这种现象发生, AE称为萧条缺口。 Q+B是另一条实际的总需求曲线,与Ye线相于D,这时实际的总需求高于与充分就业 相适应的总需求,这时有过并需求,但该经济在Ye已达最大产

14、量,无法满足需要,唯一的 可能是价格上升(通货膨胀)。ED称为膨胀缺口,政府需采取措施消除通胀缺口。 (三)乘数效应 1、 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2、 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同仏表示投资乘数, Y表示 国民收入增量,表示投资增量,则KpAY/AI,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FI / 1-MPC , 式中 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3、 消费支出乘数:指收入增加量与消费增加量之间的比率。用表示消费支出乘数, 则K:=AC/AI 四、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五、 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第五讲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一、货币定义和度量 货币:购买商品和劳务

15、或者清偿债务时被广泛接受的物品。 货币层次的划分:二现金(钞票+硕币,不包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 乩二M +活期存款(支票帐户存款) 血二M +全部存款 Nh被称为狭义货币,被称为广义货币。西方经济学当中使用的货币概念一般指M “ 二、货币需求(流动偏好) (一)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通货和活期存款的形式保有财富的要求,乂称流动性偏好。 货币需求理论是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决定货币需求量的因素。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1)交易动机;(2)预防 动机; (3)投机动机。 1、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消费者个人和企业为应付日常交易需求而保持一部分货币

16、的动机。交易 性货币需求的大小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利率因素。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是利率 的减函数。 预防动机是指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预防性货币需要量同样是收入 的增函数,是利率的减函数。 如果用Li代表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用Y代表收入,i 代表利 率,则该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为:Li=L!(y, i) 2、 投机动机 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获得投机利益的机会而保留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一般认为, 货币的投机需求与收入无关,只与利率有关。 利率提高, 货币的 投机需求则 减少;反之,利率降低,货币的投机需求则增加。这是因为当利率水平低时,一般证券价格 一定高(

17、证券价格 =证券收益 / 利率),利率水平已低,则未来更低的可能性较小,提高的可 能性较大,也就是说未来的证券价格更高的可能性较小,下跌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这时宁 愿保持货币而不持有证券,即货币的投机需求量较大。如果利率水平低到临界点,货币的投 机需求变得无穷大时,即人们将全部的证券全部换成货币时,就出现了所谓的“流动性陷 阱”。 如果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i表示利率,贝 L2=L2(i) 流动性偏好就是由上面三种动机所决定的全部货币需求量之和。如果用L表示货币的 总需求量,则L=Li (Y, i )+12(i),简化为L=L (Y, i) ( 二) 货币数量论 MV=PY是费需交易方程

18、式 1、 传统货币主义:矗丙 2、 现代货币主义 :N1V=P ¥ 3、后凯恩斯主义 :MV=PY 符号上加“一横”表示该变量倾向不变。 三、货币供给 ( 一)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一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 影响货币供给的三大行为主体 1、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3、公众 ( 三)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与存款乘数 存款创造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通货流入银行后,经很行体系连续存贷所引致的成倍的 存款总额。 以(ADCI)R表示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引起的活期存款创造,以(ADd)c表示现金发行增 加引起活期存款创造。以ADd表示总的活期存款创造,可得出下式:

19、1 (ADd) R=AR td+e+K+it 1 (ADd) c =AC Td + e + K+lt 1 /. (ADd)= (R+/C) td+e+K+it 1 =(AH) rd+e+K+it 式中,口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e表示超额准备金率;K表示通货占活期存款比率 ( 提现率 );表示定期存款准备金率;t表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AH表示基础货 币增量。 1 其中,rd+e+K+rtt 称为存款乘数或存款扩张倍数。 (四)中央银行控制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 1、 基础货币 (高能货币 ) 现金发行和商业银行准备金构成了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的负债在存款创造从而 货币供给的决定过

20、程中在某种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把中央银行的负债即现金发 行和商业银行准备金之和称为基础货币,则H二C+R。基础货币的增加就是商业银行准备 金的增加和现金发行的增加,则 H=AC+AR 2、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按汕的统计口径,货币供给为现金和活期存款之和,即Ms=C+Dd,则增加的货币供给 Ms=AC+AD d =K ? ADd+ADd l+K 1 + K .?.kMs二rd+e+K+it 式中,d+e+K+it 为货币乘数。 四、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均衡通常指在一定利率下的货币供给量(Ms)等于货币需求量(L)。如果MsL,均衡 利率水平下降,如果MSL,均衡利率水平提高。 货

21、币均衡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冋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第六讲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及相关理论 (-) 物价稳定 ( 避免通胀和通缩 ) 1、通货膨胀 (1)含义和度量 通货膨胀是指多种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的过程,或者说是货 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 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GDP冲减指数。 (2)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助动型等儿 种类型。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和隐蔽型网种。 按物价水平上涨的程度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 (3)通

22、胀对经济的影响 它对财富和收入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它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也能发生影响。 2、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明显持续下跌的过程。通货紧缩时期抑制消费和投资,失业规模 扩大,经济 增长速度下降;并由于企业偿债能力和贷款意愿不强,银行呆坏账增多,加大金融风险。 (- )充分就业 1、 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 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冋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 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 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 到工作。 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其他资源的使用 状况。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是和

23、资本及其他资源连在一起的。 2、 失业种类 (1)自愿失业;(2)摩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非自愿失业。 前三种失业被认为是正常的失业现象,因而虽被计入失业率, 但并不算真正的失业。这 种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概念包含着一定程度的“自然失业率”。 3、 奥肯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 ?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负相关关 系,这被称为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 ( 通常以4% 的失业率为标准 )时,每使失业率降低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必然增加3%。( 也有的经济 学家提出为2. 5%),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 国

24、民生产总值则会减少3%。以g代表代 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给实际GNP 带来损失的百分比,以U代表口然失业率,一 般为4%,以u代表实际失业率,以a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负 向关系的系数,按奥肯的计算,该系数为3o因此,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时每增加1%的失 业率而使实际GNP 下降的百分比的公式是:g=a(u u) 4、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绘制的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 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 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

25、斜的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 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 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 失业率高, 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之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理 论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 通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三) 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及追求长期经济增长 1、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从高涨到低潮上下反复波动的循环过程。 种类:(1) “长周期”或“长波

26、”,其长度平均约50年左右,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徳 拉耶夫提出,故乂称为“康徳拉耶夫周期”。 (2)“建筑周期”。其长度平均约15年到20年左右,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 故乂称为“库兹涅茨周期”。 (3)中K期或中波。其长度平均约8年到1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 故乂称 为“朱格拉周期”。 (4)短周期或短波。其长度平均约40个刀,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故乂称为“基 钦周期”。 此外,还有网种经济的波动形式:季节性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2)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2、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

27、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其衡量标准就是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即国 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经济 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 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 (2)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资源 配置效率提高。 (3)经济增长模型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在于研究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条件,也就是在长期内如何达 到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在适当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目标,注重研究如何 控制各种经济变量使其满足稳定增长条件。为了表述

28、、说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经济学家 们建立起各自的教学模型,并用它来概括经济增长的理论。这些模型主要有哈罗德一多马模 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及新剑桥模型。 (4)经济增K极限理论 乂称“零经济增长论”。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70年代美国学者梅多斯等人出 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建立一个“世界模型”,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经济发展的重要趋 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加速的工业化;(2)快速的人 口增长;(3)广泛的营 养不良;(4)有限资源的耗竭;(5)0益恶化的环境。他们认为为避免世界经济的崩溃, 就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生态平衡环境,控制经济发展,实行“零经济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29、(略) 二、宏观财政政策的运用 宏观财政政策包描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主要是政府的 公共工程支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对居民户的各种支付等) 。 (-) 古典学派的“健全财政”思想 (-) 凯恩斯主义的“补偿财政”思想 ( 三) 凯恩斯主义宏观财政政策手段 1、 自动稳定器 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变量或者说干扰对GDP冲击的内在机制。它包 括:累进的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农产品价格维持的实行; 公司和个人储 蓄。 2、 “相机抉择”的财政手段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拯由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 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或

30、哪儿种措施。 一是变动公共工程等政府支出方案 二是变动政府转移支付支出 三是变动税率 3、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二1 / 1-MP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GT二MPC / 1-MPC 政府税收乘数KT = MPC / 1-MPC ( 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着税收的降低而减少,随着税收的增加而减少) 政府税收乘数小于政府支出乘数,它的幅度为一个MPC因子,其原因是当政府在支出 增加1元时,这1元钱会直接花在国民收入上。而当政府减少1元税收 时,这1元中只有一 部分花费在消费上,另一部分会储蓄起来。这种对1元钱做 出的不同反应,就足以将税收乘 数降至支出乘数以下。用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三、宏观货币政策的运用 (-) 货币政策 是指调节整个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 货币政策工具 一是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 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手段。 二是变动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 三是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存款货币银行必须遵守的 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