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32291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 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 气象 ( 气候 ) 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 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 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 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 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 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

2、林、 白水成、 王国君、 徐青强、 张世昌、 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 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 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 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 1 1.1 适用范围 . 1 1.2 规范引用文件. 1 1.3 设备结构 . 1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 2 2.1 系统结构 . 2 2.2 技术性能 . 2 2.3 技术资料 . 2 2.4 运行环境 . 2 3 设备维护 . 2 3.1 维护时

3、间 . 3 3.2 维护内容 . 3 3.3 系统测试 . 5 4 维护记录 . 5 5 注意事项 . 5 附录 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6 附录 B:维护工具. 7 1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区域气象站维护的时间、流程、方法、要求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维护。 1.2 规范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a)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 版) b)新型自动气象( 气候 ) 站功能需求书( 修订版 ) ( 2012 年) c)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GB/T 31162-2014 ) d)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

4、42015 ) e)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气测函2009248 号) f)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高空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评估方法( 气测函 2013 258 号) g)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 气测函 2012185 号) h)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GB31221-2014) 1.3 设备结构 区域自动气象站由传感器、采集器、通信单元、中心站软件及供电系统组成。采集器采集传 感器输出的信号,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单元上传中心站。供电系统为采集器、传感器提供 电源。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气压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风向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 雨量

5、传感器 采集器通信单元中心站 供电系统 图1 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结构示意图 2 1.4 设备主要技术性能 1.4.1 传感器 区域自动气象站使用的传感器性能应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相关规范要求。常见气象 要素观测传感器的性能见表1。 表 1 区域自动气象站传感器性能 测量要素测量范围分辨力准确度 气温-50 +500.1 0.2 相对湿度5% 100%RH 1%RH 3%RH ( 80%RH 时) 5%RH (80%RH 时) 气压450hPa1100hPa 0.1hPa 0.3hPa 风向0 36035 风速 0m/s60m/s 0m/s90m/s(强风传感器) 0.1m/s ( 0.5+0

6、.03V )m/s ( 0.3+0.03V )m/s(强风传感器) 翻斗降水量 (0.1mm) 雨强 04mm/min 0.1mm 0.4mm(10mm 时) 4%(10mm时) 1.4.2 采集器 采集器是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核心处理部件,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等功能。 2 完好标准 2.1 系统结构 采集器、传感器、供电系统、通信单元及相关附属设备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系统所有 部件安装规范,线缆连接整齐、紧固。 2.2 技术性能 采集器、传感器、供电系统、通讯单元的输入、输出信号符合技术规定;站点信息及相关配 置设置正确;观测数据准确可靠。 2.3 技术资料 维护记录填写规范,保存

7、完整,及时归档;站点信息登记准确无误;检定证书及相关技术资 料妥善保存;设备质量标识、条形码完整。 2.4 运行环境 观测场围栏及标牌应保持干净、整洁、完整,观测场无杂物,杂草及时清除。及时清除观测 场周边 10m 范围内的障碍物,确保观测场周边环境保持开阔,保证仪器的感应面通风和不受遮阴。 太阳能板表面应干净整洁,及时清除影响光照的遮挡物。观测站通信信号稳定可靠。观测设备处 于防雷保护区内, 防雷接地良好。 3 设备维护 3 3.1 维护时间 1) 汛前、汛后各维护一次,具体时间根据各地汛期开始和结束时间自定。 2) 汛期期间维护12次,风沙较大地区,或因特务服务需求, 可适当增加维护次数。

8、 3.2 维护内容 对区域站进行维护时,应按图2所示流程进行。 图2 维护流程图 3.2.1 探测环境维护 3.2.1.1 探测环境检查 通过目测检查测站周边探测环境。检查观测场周边下垫面是否被破坏,是否存在影响观测数 据质量或设备安全的因素;检查观测场周边是否存在影响观测数据质量的建(构) 筑物或其它干 扰因素。 对于探测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台站,需在维护记录中详细说明,必要时拍摄照片附在维护记录 后面。 3.2.1.2 观测场维护 清除场内杂物、杂草,保持观测场平整。 3.2.1.3 围栏和标牌维护 对围栏和标牌进行清洁维护;如围栏和标牌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标牌悬挂端正、醒目。 3.2.1.4

9、 围栏外环境维护 维护开始 探测环境检查 观测场维护 围栏和标牌维护 观测场四周维护 关闭采集器 雨量传感器维护 百叶箱和温湿度传 感器维护 风传感器维护 太阳能电池板维护 通信单元维护 电池维护 采集器维护 采集器上电 系统测试 填写维护记录 维护结束 4 清除围栏周边10m范围内的障碍物,保证观测场周边环境开阔,保证仪器的感应面通风和不 受遮阴。 3.2.2 仪器设备维护 3.2.2.1 翻斗雨量传感器 a)检查翻斗雨量传感器的器身是否稳定、器口是否水平、高度是否符合规范,发现不符合 规范要求时应及时纠正; b)检查各连线外皮是否有老化和破损现象; c)检查各翻斗和过滤网。清除过滤网上的尘

10、沙、小虫等以免堵塞管道,保持节流管畅通。 夏季雨量筒内部结有蜘蛛网,影响翻斗翻转时,要清除干净; d)检查翻斗翻转的灵活性。发现有阻滞感,应检查翻斗轴游隙是否正常、轴承是否有微小 的尘沙、翻斗轴是否变形或磨损,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e)翻斗内如沉积泥沙,应及时清淤,可用干净的脱脂毛笔刷洗,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的洗涤 剂,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f)用万用表检查干簧管是否正常; g)翻斗雨量传感器内部清洁完毕,完成安装后,应对雨量筒外壁进行一次彻底清洁; h)维护期间,应将雨量信号线从翻斗雨量传感器上拆下,避免翻斗误动作出现错误的雨量 数据; i)汛期前 (后)对翻斗雨量传感器进行全面检查清洁时,各

11、站根据启用时间,及时揭开 (盖 上)雨量筒盖子。 3.2.2.2 百叶箱 用毛刷或湿布对百叶箱进行一次全面清洁,保持干净、洁白,如遇百叶箱顶、箱内和壁缝中 有雪和雾凇时,要小心用毛刷扫除干净。检查百叶箱支架是否牢靠。在清洁过程中,百叶箱内的 仪器设备不得移出箱外。 3.2.2.3 湿度传感器 检查连线外皮是否有老化和破损现象;用毛刷对温湿传感器保护罩进行清理,严重污染或破 损的,应及时更换。 3.2.2.4 温度传感器 检查连线外皮是否有老化和破损现象;用干毛巾清洁传感器探头和线缆的灰尘。 3.2.2.5 风向风速传感器 每年对风传感器进行一次全面维护,维护时间自定。检查连线外皮是否有老化和破

12、损现象; 检查线缆接头是否有短线或松动现象;清洁风传感器部件;检查、校准风向标、 风横臂指北方位; 检查避雷针结构是否牢靠。 其余维护时间,目测风杯和风向标转动是否灵活、平稳,是否有破损;发现异常时,及时处 理。 风杆、拉线底座应稳固,风杆应垂直、无明显倾斜,拉线松紧适宜、无锈蚀。 安装有风塔的观测站,应根据风塔维护技术要求及时维护。 3.2.2.6 气压传感器 5 检查连线外皮是否有老化和破损现象;检查气压传感器静压气孔口气流是否畅通;清洁传 感器表面灰尘。 3.2.2.7 采集器 检查与采集器连接的线缆是否牢固;用毛刷清除采集器表面和采集箱内外的灰尘;检查台站 参数设置。 3.2.2.8

13、通讯单元 检查天线是否有老化破损现象;检查通讯单元接头是否有松动现象;检查通讯单元指示灯是 否正常;清除通讯单元表面灰尘。 3.2.2.9 供电系统 清除太阳能板表面灰尘,检查连线外皮是否有老化和破损现象;检查太阳能板安装是否牢靠, 检查太阳能板的安装角度是否正确;将太阳能板与采集器之间的连线断开,测量太阳能电池板输 出电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查蓄电池是否有开裂漏液现象,检查负极板是否有氧化现象,检查 电池线缆接头是否牢固, 测量电池输出电压是否符合标称值;检查电源控制器状态指示灯是否正 常;清洁外表灰尘。 3.2.3 防雷设施 检查防雷接地线连接是否牢固。每年汛前检测一次接地电阻。接地电阻不

14、宜大于4,处在 高山、海岛等岩石地面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m的区域站,接地体的阻值可适当放宽。 3.3 系统测试 检查系统采集器、通讯单元运行状态,检查与中心站连接是否成功。使用该型区域自动气象 站测试软件,进行现场读取。对实时数据检查,确认系统工作正常。 4 维护记录 a)维护完成后,应及时填报上传维护记录表(见附录A)。 b)维护记录表应及时收集、整理,并归档保存。 5 注意事项 a)维护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作业规定,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 b)应选择晴好天气开展维护工作,开始维护时,应避开正点; c)禁止带电插拔、安装、清洁设备; d)及时检查维护工具,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维护工

15、具清单见附录B。 6 附录 A: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站名:站号:设备型号:维护人员: 维护时间:年月日时时维护要素:温湿压 风雨 名 称维护内容存在问题处理情况 观测场地维护 探测环境检查 观测场维护 围栏和标牌维护 观测环境评估 供电系统 太阳能板维护 蓄电池维护 控制器检查 电池电压测量 采集器 清洁和状态检查 线缆接口检查 通信 天线检查 清洁和状态检查 翻斗雨量传感器 检查和清洁 安装规范检查 校准 温度传感器 清洁百叶箱 检查传感器 检查线缆 湿度传感器 清洁百叶箱 检查传感器 保护罩、滤膜维护 检查线缆 气压传感器 检查传感器 检查线缆 风向风速传器 检查传感器外观 检查线

16、缆 指向检查 灵活性检查 风杆(风塔)检查 防雷 接地线检查 测量接地电阻 系统测试 系统运行状态检查 观测数据检查 注:维护内容打“” 7 附录 B:维护工具 序号名称规格参数数量状态 1 数字万用表便携式,三位半及以上1 个 2 RS232转 USB串口线USB2.0,1.5m 1 根 3 串口调试工具串行通信接口调试连线及软件1 套 4 气烙铁便携式, 100K 1 件 5 指北针便携式,表盘直径约60mm 1 个 6 水平尺300mm 1 把 7 螺丝刀 一字 3*75mm ,十字 3*75mm , 一字 6*150mm ,十字 6*150mm 4 把 8 钢丝钳8 寸1 把 9 尖嘴

17、钳8 寸1 把 10 剥线钳7 寸1 把 11 钢卷尺5m 1 把 12 活动扳手200mm ,300mm 2 把 13 内六角扳手平头,不少于9 件1 套 14 套筒扳手1/4 (6.3mm ),不少于12 件1 套 15 焊锡0.4mm ,0.6mm 2 卷 16 电工胶布无铅、阻燃、耐低温2 卷 17 冲击电钻钻孔直径412mm 1 套 18 钢锯约 540mm*170mm 1 把 19 羊角锤长度约 285mm 1 把 20 数显测电笔便携式,具夜视显示功能1 支 21 手电筒便携式, LED光源,五号电池1 支 22 屏蔽电缆线 国标纯铜, 100m , RVVP2*2.5mm 2,RVVP2*0.3mm2, RVVP4*0.3mm 2,RVVP8*0.3mm2, RVVP12*0.3mm 2 5 卷 23 热缩管2mm ,4mm ,6mm ,8mm 若干 24 人字梯便携式,铝合金,高度约1.8m 1 个 25 安全绳20m,10.5mm ,2 个保险扣2 根 26 笔记本电脑1 台 27 枝剪1 把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