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32779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1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1. 城市是怎么形成的? (1)最早因商品交换产生。随着商人的出现,交换场所由临时地点改为固定的 市。 (2)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农 村和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3)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出现了城市。 2. 城市发展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各阶段主要产业 前工业社会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很低,主要以农业、渔 业、采矿等消耗天然资源的经济部门为主的社会形态。 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大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了以往的农业、手工业生产。 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部门

2、主要以制造业即第二产业为主。 后工业社会主要经济部门是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甚至第四、第 五产业,诸如运输业、公共福利事业、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生、科 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 3.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概念 (1) 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郊区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 区域的城市化过程。 (3)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4)再城镇化:即 “二次城市化 “,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使得 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郊区城市

3、化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 过程. 一般来说 ,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形成的产物, 由于人的急剧扩张 , 导致城市规模扩大 , 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 分。 而逆城市化则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进程较高的时候 , 这时人口(高 收入较多)往往向郊区迁移。再城市化, 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 . 当城市化 发展到一定水平时 , 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 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 , 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 , 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 , 甚至开始衰落 . 4. 城镇人口【名词解释】 城镇人口是指城镇

4、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由三部分构成,即建成区内的户籍 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5. 诺瑟姆曲线 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 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 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镇 人口占总人口的30% 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 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 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60% 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 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 业。 6. 描述

5、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道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问答】 (1)1949-1957 城市化起步和人口自由迁移阶段,城镇化率增长缓慢 (2)1958-1960 城市化过快推进和人口过度迁移阶段,城镇化率增长较快 (3)1961-1965 城市化调整和人口返迁阶段,城市化水平下降 (4)1966-1977 城市化停滞和人口迁移受阻阶段 (5)1978-1995 城镇化与人口加速流动阶段 (6)1995-至今不完全化与人口自由流动阶段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1描述文中古文涵义并记住此图 都城:商:河南安阳(殷墟)周:西安 翻译: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 个城门(设立两个侧

6、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 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 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 一百步的正方形)。 注: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2 希波丹姆模式【名词解释】 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 城邦精神希波丹姆规划型式便成为一种主要典范 3. 罗马营寨城【名词解释】 罗马营寨城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在道路交叉口建神庙

7、。 4.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渊源【简答】 1. )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2.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3. )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 4. )博立叶“法郎吉” 5. 田园城市(可画图)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部分有一系列同心 圆组成, 中央是一个面积约 145 英亩的公园, 有 6 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 把城市分成6 个区,沿公园可建公共建筑,公园外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学校、 教堂等,再外面为花园住宅,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 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城市外围

8、为永久性绿 地,供农牧业用。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 有。城市的规模通过田园加以限制。 6. 卫星城镇发展历程 ( 1)思想萌芽:“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即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 大城市规模。 ( 2)第一代: 卧城。 城市除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3)第二代:半独立卫星城镇。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部分居民可就地工作; (4)第三代:新城。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工业、生活服务设施,规模较大,城市公共交通 和公共福利设施完善;具有多种就

9、业机会,城市中心有大型商业中心,邻里单位设小型商业点。 (5)而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 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从而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 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大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 7. 卧城 【名词解释】 卧城就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职能除以居住为主外,没有生活 福利设施,无就业机会,对主城依赖大。 8. 雅典宪章的内容,最大贡献?(如何对其评价) (1)城市规划大纲被称为雅典宪章,提出: 1)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 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

10、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2)城市发展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 3)指出城市的主要矛盾,以区域规划为依据,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 区平衡,在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城市规划是三度空间的科学。要以法律形 式保证规划实现。 (2)评价:最大贡献是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 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 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适应生产和科技的发 展,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9. 马丘比丘宪章内容?评价? 内容:对雅典宪章进行了总结和思考,还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 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

11、围土地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 和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贡献:马丘比丘宪章可贵的地方在于,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雅典宪 章不仅有继承,还有批判的精神。它摒弃了雅典宪章的机械主义和物质 空间决定论,确定了城市文化在城市生活中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再为了过分追 求功能分区而牺牲城市的有机组织,并且强调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10.邻里单位 邻里单位的思想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单位成为组成居 住区的细胞 。通过在邻里单位内设置小学等公共建筑减少车辆对老人及儿童穿越道路的危 险。 11.有机疏散 指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又可以分为 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

12、,通过正逆反应逐渐把城市的紊乱状态变为有序状态。 以交通为例,把高速交通集中在单独的干线上,使其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 需要安静的场所。 第三章 城乡规划体制 1规划法规系统 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 和。同时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 2我国法规系统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规章 (7)技术标准(规范) 3有关城乡规划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分别有哪些? 行政法规:专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如风景名胜区条例 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河南省城市建设规划

13、管 理办法 部门规章:建设部根据城乡规划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城乡规划部门规章,如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其他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城乡规 划方面的地方规章,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天津市城市建筑规 划管理细则 4城乡规划领域主干法:城乡规划法 从属法规和专项法规:依据 5 大类形成不同的行政法规(例如xxx 条例)、部门 规章(如 xxx 办法, xxx 规定)、技术标准(如xxx 标准, xxx 规范)。 5城乡规划法基本框架 (1)城乡规划的制定(2)城乡规划的实施(3)城乡规划的修改(4)监督检 查(5)法律责任 第四章 、

14、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1、智慧城市 :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 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 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2、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 市标准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 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 3、健康城市 :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 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 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4、山水城市 :山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

15、学观基础上提 出的未来城市构想。(其他观点: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其 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 )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 聚居环境”。) 5、卫生城市 :是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评选命名的国家级卫生优秀城市,是全国 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 第六章 1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 业原料的部门。包括农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 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16、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如交通运输、餐饮业、金融 业、房地产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等。 具体见书 P95 表 6-2-1 2. 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简答,包括名词) (1)增长极模式。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他认为,如果把 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做力场,那么位于这个立场中的推进性单元就可以 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 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 长。 (2)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 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

17、区位,成斑点状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经 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 水源供应线等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轴线。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会产 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 (3)梯度模式与反梯度模式 梯度是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空间演 变过程。 梯度发展模式认为,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从发展 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本土资源密集型产业起步,并尽快接过从高 梯度地区外溢出的产业。 反梯度理论认为,在承认和接受高新技术、资本和产业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 梯度转移扩散的过程中,落后地区要发

18、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信息化条件,充分 发挥后发优势,改变被动地被辐射、被牵引发展的态势,改变三年产业渐次发 展的顺序;可跨越某些中间发展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自身具有优势 的高端产业,形成相对较高的产业分工梯度,成为新的“次级化”经济核。 (4)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 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3.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 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水平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 例变化时所带

19、来的产量变化。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 递减三种情况。 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产物。 4. 解释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正效应和负效应 (1)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名词解释】 当一个人并没有因为他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得到补偿时,就产生了正外 部效应;而当一个人并没有因为他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损害而支付额外的成本 时,就产生了负外部效应。 (2)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名词解释】 外部经济是指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采取的行动给他人带来了收益而自己却未得 到补偿。 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 人以补偿。 5. 城市规模 城市

20、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 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第七章 1. 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 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 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2. 自然增长 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3. 机械增长 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在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 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4. 百岁图 指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图,横坐标是年龄 (0-100 ) ,纵坐标是对应的人口数。 5. 年龄构成的意义 (1)比较成年组人口数和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2)掌握劳动后备军

21、的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 (3)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向,是制定托儿、幼儿及中小 学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4)掌握老年组的人口数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是城市社 会福利服务设施规划指标的主要依据。 (5)分析年龄结构,可以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分析育龄妇女人口 数量,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依据。 第 10 章 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简答题】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和生态、经济、 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

22、城市发展规模,选择 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 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 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 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订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23、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 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2、城乡规划的调整:是指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按 照实际需要对已经批准的规划作局部性变更。 3、城乡规划的修改:是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发现城乡规 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 作出重大变更。 4、城乡规划的审批【选择题】 清楚分级审批制度,详见书p178 (1)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 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域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

24、审批。 (2)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 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 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3)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 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章 1. 气候分区 2. 热岛效应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度,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 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 3. 风玫瑰 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

25、频率或各风向的 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4. 城市用地的判定(分类) 一类评定: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 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5.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代码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R 居住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W 物流仓储用地 S 交通设施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 G 绿地 6. 大、中、小城市是怎么划分的(城市规模) (1)超大城市:城市人口1000 万以上; (2)特

26、大城市:城市人口500 至 1000 万; (3)大城市:城市人口100 至 500 万,其中 300 万以上 500 万以下的城市为 型大城市, 100 万以上 300 万以下的城市为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市人口50 至 100 万; (5)小城市:城市人口50 万以下,其中20 万以上 50 万以下的城市为型小 城市, 20 万以下的城市为型小城市。 7. 关于“风向”的知识点,书P198-200 (1)盛行风向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岸, 东半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风向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为偏南风,冬季则盛行偏北风。西南地区因受印度洋环流控制,夏季多西 南风。 (2)盛行风向与城

27、市规划布局 一般工业区应当按当地盛行风向位于居住区下风向。以东部地区季风气候为例: 如果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 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90,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向,居住区位 于其下风向。 如果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两盛行风向的 上风方向,工业及居住区一般可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微风与静风的频率。 (3)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 城市风:有利于该地区的自然通风,但若地面设施不当,可能对环境带来不良 影响。 山谷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 海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 第十二章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

28、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 (1)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我国国家计划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城乡规划 制定、实施的保障和前提。城乡规划的制定必须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 重要依据,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顺利完成的重要方面与途径。 (2)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有侧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处理建设用地 与农用地的关系,以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为原则,侧重于对建设用地的总量进 行控制和基本农田的保护;而城乡规划主要是从城乡各项建设的空间布局进行 考虑,在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调整土地的空间利用,侧重于建设项目的

29、空间布局和对建设活动的引导控制。编制城乡规划一定要考虑与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相衔接,体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基本农田的基本原则,这既有 利于城乡建设的发展,又能够保护现有耕地不被移作他用。 第十三章 1、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2、城市性质 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 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确定: 1)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和地位 城市的地位是与城市的宏观影响范围想联系的,这一范围往往是一个相对稳定 的、综合的区域,即城市的区域功能作用的范围。

30、2)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 通过对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系统研究,拟定具体的发展部门和行业方向。 3)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和特点 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是指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为内涵的宏观范围分析 和以产业为主导的经济职能分析之外的职能,是确定城市性质时的重要考虑因 素。 4、城市功能、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 城市功能、 结构与形态是密切相关的。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 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而城市结构的调整必然促使城市功能的转化,催生新 的功能与之相配合,两者相互促进,推动城市的发展。从城市形态的变化则可 看到城市发展轨迹的缩影,带有变幻难测、不易把握的特点,但恰恰又是探求 城市发展规律的一个

31、重要方面。 5、城市布局的类型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网格状、环形放射状 2)分散式布局的城市:组团状、带状(线状) 、星状(指状) 、环状、卫星状、 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第十四章 1. 什么是容积率 容积率又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 英文缩写为 FAR , 是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Ar 与地块面积AI 的比 值(万 m 2/hm2). 2. 什么是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地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它可以反 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3. 日照间距和建筑间距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

32、获得所需日照量 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 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4. 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规定性指标指该指标是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更改。包括: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 密度、建筑限高(上限)、建筑后退红线、容积率(单一或区间)、绿地率(下限)、 交通出入口方位(机动车、人流、禁止开口路段)、停车泊位及其他公共设施(中小 学、幼托、环卫、电力、电信、燃气设施等)。 第十五章 1. 交通和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形成、 发展的重要条件, 交通运输方式配备的完善程度与城市规模、经济、 政治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城市都具有水陆交通条件

33、,大部分特大城市是水 陆空交通枢纽。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交通队城市规模影响很大,它既是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的因素,特别是城市对外交通 联系的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人口的规模。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有重要的影响,城市的交通走廊一般也是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走 廊,哥本哈根的指状结构空间形态与支撑这一结构的轨道交通密切相关。 2. 交通的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一直贯彻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一般先 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线形成城市的雏形,城市对外交通是城市交通的最初形态。随 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发展。 3.

34、道路的等级划分(按功能、按权属、按技术、按车速) 1)三级划分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功能区,主要交通枢纽 和全市性公共活动中心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次干道(区干道),为联 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支路 (街坊道路), 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 2)按功能划分交通性道路:用来解决城市中各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 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生活性道路:主要解决城市各分区内部联系的需要。 3)按权属划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 4)按车速划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4. 什么叫钟摆式交通 钟摆交通,又称潮汐式交通。城市高峰交通的主要

35、流向在每天固定的时辰内往返变化 的现象。 5. 道路断面形式及适用范围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简称为一块板、两块板和三块板。一块板是指所 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两块板是由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 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 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第十七章 1. 城市水源如何选择? 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天然河流(无坝取水)的取 水量应不大于河流枯水期的可取水量;地下水源的取水量应不大于可开采贮藏。采 用地表水源时, 须先考虑自天然河道和湖泊中取水的可能性,其次可

36、采用挡河通坝 蓄水库水,而后考虑需调节径流的河流。地下水贮藏有限, 一般不适用于用水量很 大的情况。 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水质良好的水源有利于提高供水水质, 可以简化水处理工艺, 减少基建投资和降低制水成本。 当城市有多种天然水源时, 应首先考虑水质较好的 容易净化的水源作生活供水水源,应考虑多水源分质供水。 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 协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与水资源利用有关的其他经济 部门有农业、水力发电、航运、水产、旅游、排水等,所以进行给水水源规划时要 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做到合理化综合利用各种水源。 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 远期规划和发展布局, 从整个给水系统(取水、净

37、水、 输配水)的安全和经济来考虑。 5)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如当地的水文、 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地形、卫生、施工等方面条件。 6)保证安全供水。 大中城市应考虑多水源分区供水,小城市也应有远期备用水源。 在 无多个水源可选时,结合远期发展,应设两个以上取水口。 2. 给水工程由哪些部分组成? 1)城市取水工程 城市取水工程包括城市水源(含地表水、地下水)、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 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措施,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为蓄、 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堤坝等措施。取水工程的功能是将原水取、送到城市净水工 程,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 2)

38、净水工程 净水工程包括城市自来水厂、请水库、输送净水的二级泵站等设施。净水工程的功能 是将原水净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并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网。 3)输配水工程 输配水工程包括从净水工程输入城市供配水管网的输水管道、供配水管网以及调节水 量、水压的高压水池、 水塔、清水增压泵站等措施。 输配水工程的功能是将净水保质、 保量、稳压地输送至用户。 3. 什么是合流式、分流式?以及各自优缺点 合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出的系 统。分为直流式合流制和截流制合流制。 分流制: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 独立的管

39、渠内排出的系统。 各自的优缺点: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对水体污染严重,但管渠造价低,又不设污水厂,所以投 资省;这种体制在城市建设早期多使用,不少老城区都采用这种方式,因其造成的污 染危害很大,目前一般不宜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比直流式有了较大的改进, 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仍有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其投资较大。新 建的城市和重要工矿企业,一般应采用该形式;工厂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完全分流 制,甚至要清浊分流、分质分流,有时需几种系统来分别排出不同种类的工业废水。 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

40、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 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对于新建城市或发展中地区,为了节省投资,常先采用明渠 排雨水,待有条件后,再改建雨水暗管系统,变成完全分流制系统;对于地势平坦、 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 4. 电网的电压种类 以 500、330、220kv 为输电电压等级, 以 110、35kV为高压配电电压等级, 以 20、10kV 为中压配电电压等级,以0.4kV(220/380V)为低压配电电压等级。 5. 生命线系统 是指维持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交通、能源、通信、给水排水等城市 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系统是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 6.

41、 什么是地震?分多少级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 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 主要原因。按震感不同,地震可分为: 小地震 ( 3 级)、有感地震 (3-4.5级)、中强地 震(4.5-6级) 、强烈地震 (6-7 级) 、大地震 (7-8 级) 、巨大地震 ( 8 级) 。 7. 地震烈度 地震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今后一段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 度,即现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烈度。 8. 什么是竖向规划 在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阶段,按照当时的工作深度,将城市用地的一些主要的控制

42、标 高综合考虑,使建筑、道路、排水的标高相互协调所做的规划。 可持续发展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 续”的英文 sustainable一词原意是“能支撑住的”,“可忍受的”之意,主要是指 人与自然间的供求关系,人类各种活动,对大自然的索取和废弃都应当在生态、环境 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我国城市规划教育院校特点: 1. 以工科建筑学专业为主建立城市 这类院校以“文革”以前就创办建筑学专业的8 所大学,如同济大学、清华大 学、华南工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等为代表。这类院校都是 在建筑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的城市规划专业,学制为五年。

43、其中,清华大学城市规划 专业不设本科,只招收研究生。 2. 以文科地理学专业为主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 这类院校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为代表。这类院校是在地理 学科的基础上设置的城市规划专业,学制为四至五年。其特点是地理类、经济类、法 规类课程较多,注重城乡区域规划理论研究,在规划技术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在社会调 查、数据整理、地理信息分析、预测技术和遥感技术等方面的能力。 3. 以林业、农业风景园林专业为主 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这类院校以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大学、华南农业 大学等学校为代表。其特点是以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课程为主,同时兼顾建筑学 的部分设计课程。 这类院校培养

44、的学生主要从事风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 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宏观的城市规划和微观的建筑设计方面的 训练比较欠缺。 城市的要素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城市化的含义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 城市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 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

45、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五大古都 为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和开封,六大古都 加上杭州, 七大古都 加上河南 的安阳(安阳殷墟) 中国古代都城它的选址有什么特点?它们建都是受什么条件制约的? 1. 古代都城选址对自然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所谓自然条件,第一就是山水条 件,要求背山面水,座北朝南。盖房子要采光、要朝阳。建都城,要选地形, 要大的地形。 2. 第二个还要考虑居中,天下居中。不管是夏王朝,还是商王朝,它尽量考虑它 的都城要能够便于控制它的国家。 3. 再一个就是人文的和经济发展条件。 归根结底: 1. 礼制思想 2. “天人合一”自然至上的理念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 (1)世俗

46、化 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府邸和剧场等取代了神庙建筑 (2)军事化 条条道路通罗马;修建了坚固城墙、大跨度的桥梁和远程输水道等战略设施 (3)君权化 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称为城市空间秩序组织的核心和焦点,古希腊纯粹 的市民活动已让位给歌功颂德的纪念性空间 柯布西耶和赖特规划上的思想比较 柯布西埃在“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中,通过对大城市的结构重组, 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通过技术的手段解决城市问题,主要体现的 是城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赖特 1935年发表广亩城市提出反集中的空间分散的规划理论,倡导美国化的规 划思想,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 两个极端理

47、论的共性: (1)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 (2)都考虑了新技术的出现:电话和汽车对城市的影响 倡导性规划 是 Paul Davidoff针对于过去规划理论中出现的认为规划价值中立的行为 的观点而概括和总结出来的规划理论 规划编制部门和审批部门 城市规划调查方法 1、现场踏勘 这是城市规划调查的最基本手段 2、发表格调查 抽样调查的最重要方法 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两种主要形式:部门(单位)调查,居民调查 3、访谈和座谈 运用于两种情况:历史状况描述,无文字记载的内容;解决某些问题和对未来发 展的设想与愿望。 4、文献查阅 5、类比 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 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

48、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 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 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 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 风象 (1)风向 风向频率: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所发生的次数。 (2)风速 (3)风玫瑰图 包括风向玫瑰和风速玫瑰。 (4)污染系数 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可能污染程度 污染系数与风向频率成正比,与平均风速成反比。 (5)静风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 “中等收入陷阱” 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 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内城陷阱 :内城问题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与内城地区工业基础缩减相联系的经济衰退 及其对就业的影响;自然环境恶化,服务设施和住宅内设施缺乏;以城市贫困为主要 内容的社会衰败;社区和种族争端。 城乡规划法律建设历程: 1. 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 “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时期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西方古代典型城市特征 强调秩序、组织和永恒的理性至上的原则。这些原则是理想的、超时的和绝对的。在 城市建设中追求抽象的对称和协调,寻求纯粹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 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