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32855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2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年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年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年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年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纠葛 (g)瓜蔓 (m n)牛皮癣 (xu n)为 (w i)虎作伥 B惬 (qi)意觊 (j)觎蒙 (m ng)蒙亮扺 (zh)掌而谈 C谄 (ch n)媚压轴 (zh u)一溜 (li)烟间不容发 (f) D豆豉 (ch)箴 (zh n)言轧 (zh)马路门揖 (y)盗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 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

2、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 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 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 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 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 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 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 后,他回到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 捐建了一所希望小 学,为发展当

3、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圈圈爱心。来源:学科网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 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 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 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 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额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 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来源:学科网 . ;.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 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

4、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 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 更严肃的问责, 切实保障“舌尖上的 安全”, 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需要清静 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雨 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 正开着小小蓝花白 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6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

5、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 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 过 25 字)( 4 分) (1)陈璋,字。说明: ( 2 分) (2)孙冠群,字。说明: ( 2 分) 7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 分) . ;.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 字)( 2分)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 字)( 3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 题。( 9 分) 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一种 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

6、结的思维。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词来体现 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 上是用纯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和 思维之间波动着, 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 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 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 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置。 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 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 解 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 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当一种思维过程流产时

7、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的,当一种思维“不再进入词语”时,这种情况尤其明 显。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 思维和言语不一样, 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当我想与别人交 流下面的思想, 即今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衬衫沿着街道奔跑,我并不 把其中每个项目( item )分别对待:即男孩、衬衫、衬衫的蓝颜色、他的奔跑、 不穿鞋子等。 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来,但是表述时却用分别开的 词语。一个讲话者往往要花几分钟时间才能将一个思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 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 也就是说, 与词语相联结 的思维。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

8、维是由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 产生思维, 词语就消亡了。 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 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 多或少是稳定的, 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 的下一个层面以后 (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 . ;. 的真正性质和位置。 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 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 解 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 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当一种思维过程流产时 如陀思妥耶夫斯基

9、指出的, 当一种思维“不再进入词语” 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 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 思维和言语不一样, 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当我想与别人交 流下面的思想, 即今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衬衫沿着街道奔跑,我并不 把其中每个项目( item )分别对待:即男孩、衬衫、衬衫的蓝颜色、他的奔跑、 不穿鞋子等。 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来,但是表述时却用分别开的 词语。一个讲话者往往要花几分钟时间才能将一个思想展现出来,在讲话者的心 中,整个思维是立刻呈现的, 但是在言语中, 它必须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相继展 开来,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一朵乌云洒下

10、一阵词的雨点。由于思维在言语中没有 它的自动对应物, 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必须通过意义。在我们的言语中, 始 终存在着隐蔽的思维, 即潜台词。 由于从思维向言语的直接过渡是不可能的,因 此始终存在思维不可表达的悲哀。 内心将如何表达它自己? 他人将如何理解? 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是不可能的,不仅在生理上不可能, 而且在心理 上也是不可能的。交流只能用迂回的方式才能达到。 8下列对文中“内部言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部言语功能 与外部言语相对,是完成言语思维的内在方面。 B与外部言语一样,内部言语中的思维也与词语有内在的关联。 C内部言语可以基于纯粹意义来思维,不需要始终伴随着

11、词语。 D内部言语作为一种功能,它是在一定的思维过程当中实现的。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比内部语言更内在的层面的思维,在文中实际上就是“言语思维”。 B如果把思维比作乌云,那么每朵乌云终究都会变成一阵词的雨点落下。 C每种思维都不是彼此独立的单位,因此它们与言语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 D言语表述时需要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相继展开,并通过意义和思维联系起 . ;. 来。 10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 能的”,为什么?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5 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 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

12、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 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 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 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 在后面做得了, 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 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 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 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 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 得来

13、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 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 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 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 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 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 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 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 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 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

14、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 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 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 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 . ;. 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 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 面条,不好么?不, 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 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 : “跟他们寻一口面汤。 ”喝了面汤:“回 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

15、和几个小伙子一桌, 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 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 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 “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 北京人过去打架, 都到当街去打, 不在店铺里打, 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 儿就没人注意他。 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 这几 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 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 样子,他没打过架, 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 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 上,无声势可言。没有

16、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 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 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回 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 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1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14 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 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 ;. 1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三

17、、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20题 太平州学记 宋张孝祥 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 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 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 水灾,尽坏堤防, 民不粒食。 及冬,则 有边事,当涂兵之冲 ,上下震揺。 侯下车 , 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 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 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 欲楼居材旣

18、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来源: 学科网 ZX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 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 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 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 及民,颐指而 办。贤之 不可已也如是夫!” 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 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 而已耳!财用之不给, 甲兵之不强, 人才之不多, 宁真不可为耶? 诗曰: 无 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厉阳张

19、某记。 【注】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 州知州,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带袋。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坎儿置之屋壁坎:挖洞 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 C侯下车 下车:读到任 . ;. D力不赡 耳瞻:足,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子之恭也 将有以为也 B及冬,则 有边事欲苟顺私情,则 告诉不许 C颐指而 办吾尝跂而 望焉 D贤之 不可已也如是夫夫晋,何厌之 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

20、有救民兴 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他才真正认 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 太平州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 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19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3 分) (2)

21、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 题。( 7 分) 木兰花慢 来源 om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 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 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 . ;. 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 句。( 2 分) (1)(2) 22分析上片与下

22、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 题。( 5 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 所以然也。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 失养故馁, 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 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 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 吾”一句的注释。( 2分) 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 分) (四)古诗文默写。( 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23、只选3 小题) (1)天之苍苍,?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 (2)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 (3),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 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守着窗儿,!,到黄昏、点 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我最怜君中宵舞,。 看试手,。 (辛弃疾贺新郎) 四、作文( 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 ;.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 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 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

24、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 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 不得少于 800 字。( 4)不得抄袭、套作。 . ;.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答案解析 1. 答案: B 解析:A 项,“蔓”应读“ w n”;C项“轴”应读“ zh u”;D项,“轧”应 读“y”。 2. 答案: C 解析:A项,“幅原”应为“幅员”; B项,“声名雀起”应为“声名鹊起”; D项,“弃若蔽屣”应为“弃若敝屣”。 3. 答案: B 解析: A项,“何况”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B项,“结余” 指

25、结算后余下的,如“他工资不多,但每月都有结余”。“节余”指因 节约而剩下的钱财。句中明确表明是“省吃俭用”,所以,应该用“节 余”,而不是“结余”。 C项,“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 密切。D项,“蔚然成风”指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4. 答案: A 解析:B项,重复累赘, “妇孺”包括妇女和幼儿,与“孩童”不能构成并列。 C项,句式杂糅,最后一分句应改为“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 热、物价高低。” D项,主语不一致,应该为“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5. 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 得体。从上下句子语境来看, 后一个句子是“雨 季来

26、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 , 可见前一句子的主语应该是 “石头”, 由此排除了 A和 C项。项用判断动词“是”进一步强调主语为 “石头”, 因此选项。 . 答案:()示例:玉成“璋”,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 ()示例:谦之 “冠群”意为出类拔萃,字“谦之”, 以谦虚戒之。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题干中已有说明, 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 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作答此题时,需要了解名的意思,“璋” 是指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王”字旁的字一般都与“玉” 相关,所以在回答的时候要按照这个思路来。“冠群”,顾名思义, 是出类拔萃,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比如“谦之”就

27、是要达到出 类拔萃的一种相关的途径。意思对即可。 . 答案:( 1)示例: 2013-2014 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 水平;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解析: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 . ;. 的信息进行筛选、 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这类题将原来单一 的文字材料变为生动、 活泼,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 概括能力。在解答此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 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 并注意回答的字数限制

28、。 此题中表脚告诉我们的是全国与浙江2013-2014 年的阅读率数据比较。 第二小题 是要求根据数据, 得出相关结论。 考生在细读图表时要全面准确捕捉信息,找出 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图中,浙江的报纸期刊及综合阅读 率高于全国水平, 而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 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的结论由 此得出。回答时注意分点陈述和字数要求。 二、现代文阅读(共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 (一)( 9 分) 8.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对于“内部言语”的理解,主要集中 在文章的第一段。 A项中“内部言语功能与外部言语相对”表述有误,因为第一 段的第一句

29、中说“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 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B项内容在第一句的最 后一分句可以看出。 C项内容可以由“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 语就消亡了”推断“不需要始终伴随”,由“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 意义来思维的”得出“内部言语可以基于纯粹意义来思维。”D项的内容可以由 “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等句推断。 9.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A项明显错误,第一段最后一句提到“只有 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事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 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

30、置。” 可以推知“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 不是“言语思维”。 B项“每朵乌云终究都会变成一阵阵词的雨点洒下”的“都” 字绝对化。 因为文中说到 “由于从思维向言语的直接过渡是不可能的,因此始终 存在思维不可表达性的悲哀”,思维并不能全部化为言语。C项属于强加因果, 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D项在文中相对应的文字是“但是在言语中,它必须一 个项目一个项目得相继展开来”“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必须通过意义”。 10. (3 分) 答案:心灵(思维)的交流,需要借助言语之类的中介。 思维并不总是表达为言语。 言语不能完备地表达思维。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文中主要表达的意思是言语与

31、思维之间 的距离和差异。 外部言语言语思维思维本身,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必须 . ;. 通过意义,思维具有不可表达性的悲哀,也就是说,思维并不总是表达为言语, 言语也不能完备地表达思维。因此,人与人的心灵直接交流是不可能的。 (二)( 20分) 11. (2 分)答案:老丑;邋遢;怪异。 解析:试题已明确指出答案在第三段,而人物特点是用形容词概括的。知道出题 地方和答题方式,做题就不难了。 12. (4 分)答案: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 度。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场景描写和情感的试题,具体的场景描写显得真实可信;用 旁观者虚拟的评说老

32、头的行为,能写出人们对他的惊讶、怀疑和鄙夷。 13. (4 分)答案: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 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交代“打 架”事件的结局; “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谈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 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解析:这道题是对描写方式及其效果的考查,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 通过神态、 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既写出了戏剧效果,又凸现了人物性格。 14.(5 分)答案: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 头”的出场作了铺垫。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 文,

33、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 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场景、结构、描写方式综合运用的试题。开头与结尾的用笔 的繁与简构成对比。 鉴赏题应用些术语是必要的。 如“造出氛围” , “为 铺垫”,“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笔舒缓,简笔急促”等等。 15. (5 分)答案: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 人轻视的小人物, 也有丰富、 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作者以深切的人 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 同情、理解和尊重。 解析:这实际上是一道探究题,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

34、意义这个角度探究。也是引导 考生关注弱势群体的一种方式,充分挖掘文学的悲悯情怀的一个渠道。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 16. 答案: B 解析:冲,要冲,交通要道。 17. 答案: C 解析: A都是语气词。前者表判断语气,后者表感叹语气。B前者表承接,后者 表转折。 C都是修饰关。 D助词。前者是句中停顿,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 18. 答案: B 解析:“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重要性错”,与前文“孰不知学之宜葺” 相矛盾 19. 答案:先是/ 郡将欲楼居 / 材既具 / 侯命取以为阁 / 辟其门而重之 / 凡学之所宜有 /无一不备 解析:“先是”是一个表时间的词语,是后面显然

35、要断开。“楼居”与“材既具” 之间有总分的关系,要断开。侯是人名可以据此断开,辟前面省略了侯,与前面 道理相同。“凡”,“无”构成两个分句,自然要断开。 断句可利用标志词如词性句式,更要利用句意,虚词构成的前后关系。 附译文: 开设学校,古已有之。在学校建文庙宇来祭祀孔子,这是后世的制度;在学校里 修建书阁来收藏天子之书, 这是古今普遍的做法, 是臣子们谨守的职责。 当涂在 长江、淮河一带是个有名的地方,这里有学校,可是(学校破败)没有传述解说 的地方;这里有文庙,然而(文庙坍圮)没有可供祭祀之处;有天子的赠书,却 只能在屋墙上挖坑来放置。 甲申年秋天, 直秘阁王侯秬来当涂担任地方长官,当时这

36、里正发生水灾, 河堤水 坝全被冲毁,老百姓家里没有一粒粮食吃,到了冬天,又有战事发生,当涂是兵 家必争之地,朝野一片震惊。王侯秬一上任,救灾的政策,御敌的战略,都有详 细安排。灾民们都能吃饱,倒塌的房屋都能修整好。紧急情报时时送来,王侯秬 全都镇静地签收办理。第二年春天,双方达成和议,改年号为“乾道”,打算在 学校举办奠祭先圣先师的典礼。王侯秬对儒学教授沈瀛说: “学校原本应该这样 安排!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命令他 的副官蒋晖、 吕滨中拆毁原来的学校并重新修建。在这之前, 当涂官署打算盖新 楼房,材料已准备好,王侯秬下令将这些材料拿来造藏书阁,开了两扇门,

37、凡是 学校应该有的东西,这里没有不置办齐备的。 有客人路过感叹说: “没有比他更贤达的人了! 如今的当涂, 还是原来的当涂啊。 来这里做主持政事的, 谁不知道学校应该修葺啊, 而独独把这事忘记了, 难道是 真的忘记了吗?是没有能力顾及罢了! 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 然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王侯秬除去了他们的忧虑, 使他们进入安乐的生活环境, 接着又大力兴办这里的学校, 不役使百姓, 只示意部下就轻而易举地办成了。没 有比他更贤达的人了!” 客人于是又感慨道:“尧、舜、禹、汤、文、武的天下,传到今天,(他们的功 绩)就像天地那么重大的地位, 像日月那么耀眼的光辉, 像江河那么长远

38、的流水, 万世也无人匹敌。 国家有时太平有时战乱, 有时强大有时弱小, 难道有别的原因 吗?这都是人为的因素罢了!物资供给不充足,军队不够强大,人才不够多,难 . ;. 道是真的做不成事吗?诗经说:“国家强盛无比在于有贤人。”如果认为我 的话不确切,请看看新建的学校。 四月十六日,历阳人张孝祥写。 (二) 21. 解析: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来找答案;抓住“月色”这个意境找答 案,即找有“月”的诗句。 22. 答案: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 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 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

39、接描写。 解析:作者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这两种曲调,两个意象特别敏感。即使在 “天气暖犹轻”的“落红”暮春季节,孤冷心绪被琵琶女的“旧谱与新声”挑拨 得愈发凄楚。 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 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 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 使 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听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这是一种知音感, 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 昭君出 塞是“去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弃妇”,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的感受,于 是“红颜”薄命与“青衫”落魄,真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唯其如此,他盛 赞之为“天然律吕”,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秦筝

40、”之声可 以比拟。而且认为不论“百喙春和”地烦人还是“群喧夜寂”地沙漠一片,有此 琵琶曲“老凤孤鸣”就足够了。读此词,不能轻忽“幽情”的“寄”字,“似醉 还醒”的“想”字。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 (三) 23. 答案:浩然之气 解析:结合课文,利用成语和名句可以想到这四字。 24. 答案: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解析:此题是浙江省暂别“论语”后的新命题。这次命题选用朱熹关于孟 子的一段注释,也即对名言“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的解读。在设题上注 重中学教学和高考选拔双重实际, 连接课内外,彰显文化性,以填空、概括等“半 刚性”题型进行考查。 ( 四) 答案:( 1

4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3)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 (4)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5)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补天裂 分析:注意句( 1)的“邪”不要写错。句( 3)的“扪参历井仰胁息”比较生僻。 . ;. 四、作文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 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 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 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

42、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 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 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 会写出不一样的 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 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 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 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 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