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精品.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32931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4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精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精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精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精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精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精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精品.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1) 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2) 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3) 社会组织机构的出现。 2城市发展史 时间数量规模功能 工业革命前少较小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 工业革命后增加扩大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特大城市、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 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 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 表现:主要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

2、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 地规模扩大。 (3) 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 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一般在70% 以上,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1) 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在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

3、 不利影响:带来城市问题,突出表现为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社会问题,并 对地理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解决措施 发展经济、政策调控、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 教材 P32 活动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多数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和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这些地区气候温 和,光热充足,地形平坦,有肥沃的冲积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 教材 P37 活动 1城市建设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主要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浪 费造成的。城市环境问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危害人体的健康,恶化生存条件,破坏城

4、市景观, 最终可能抵消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福利,如经济增长,最终可能会减缓城市化的发展。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建设要占用一些耕地,耕地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只考虑 城市的发展不行,为保护耕地而保护耕地也不行,只有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挖掘 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不断完善土地的管理制度,并严格依法实施,才能做到在促进城市发展的 同时,保护好耕地,使城市化真正有利于实现集约用地,做到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并重。 知识点 ( 一 )|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情景导入先思考 深圳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但在 30 多年里,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一跃

5、成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全市无农村, 人均 GDP 突破万美元,位居我国( 港、澳、台除外) 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1) 按照我国的城市等级划分标准,深圳属于什么城市? 提示:特大城市。 (2) 深圳崛起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国家政策支持。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组 织的出现等密切相关。 二、城市的发展 世界城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阶段特点原因 工业革命前 城市数量少, 规模小, 功能较单一; 多 以政治职能为主;城乡相对独立 生产力水平低,农业是

6、社会经济的基础 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大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生产力水平空 前提高 “二战”后 城市发展迅速, 出现了百万以上人口的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现了许多专业 化城市,形成了城市群( 带 ) 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 应用体验不可少 早在公元前3000 年至公元前1500 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平原、 印度河平原、 黄河长江流域分别诞生了早期的城市。据此回答12 题。 1上述早期城市分布区的共同自然特征是( ) 大部分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冲积平原上气候温暖,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降水丰沛,水源充足河运便利 AB C D 2早期城市数量少、规

7、模小的根本原因是( ) A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农业为城市提供的农产品较少 B当时人口少 C城市发展受用地规模的限制 D为了城市便于防护,规模不宜过大 解析: 1.A 2.A 第 1 题,本题考查了早期影响城市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受地形、河流、 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第2 题,早期的城市主要行使行政职能,这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 人口数量少,规模小。 3以下关于城市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 城市出现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期 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上游平原上 最初的城市功能主要为商品生产中心 A B C D 解析:选A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

8、新,为城市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城市出现于第二次社会大 分工时期;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最初的城市功能多以政治职 能为主。 知识点 ( 二)| 城市化及其特点 情景导入先思考 城市的“空心现象”: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农村和小 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兴建了许多 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而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 交通运输。 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是什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这种现象是逆城市化。大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农

9、村和小城 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交通发展,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核心要点掌握好 1城市化的内容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化可从内涵、标志和动力机制等方面 理解。 (1) 内涵: (2) 标志: (3) 动力机制: 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 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两者城市化差异明显,具体如下所示: 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所处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加速阶段 起步时间早晚 目前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快 发展水平高,

10、多在 70% 以上低,在 40% 左右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相适应 发展结果 出现郊区化、逆城市化; 出现城市群; 注重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加大 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压力; 生态破坏,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3.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转向 城市,农村地域 人口、产业由市 区迁往郊区及郊 人口继续迁往郊 区以及中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转化为城市地域区农业人口转化 为非农业人口, 市中心衰落,城 市总人口增加 和乡村,大城市 人口出现负增长 成因 生产力的发展, 尤其是工业革命 促

11、使人口和产业 向城市集中,城 市数量和规模逐 渐扩大 市区人口激增, 地价上涨,交通 拥挤 城市人口为追求 更好的生活环 境,中小城镇和 乡村基础设施更 加完善,环境优 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 区,调整产业结 构,积极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和第 三产业 图解 联系 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 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 化 应用体验不可少 20022013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从39.09%提高到 53.73%,累计提高了14.64 个百分点。据 此回答 12 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

12、的主要标志是( )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B城市人口总量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城市用地规模 2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指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可以体现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C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D城市化必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解析: 1.C 2.B 第 1 题,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第2 题,城市化指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或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A项 错误。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体现,B项正

13、确。城市是区域发 展的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很大,C项错误。城市化的发展,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D项错误。 读近 20 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3 4 题。 年份江西 ( 城镇人口比重) 安徽 ( 城镇人口比重) 1990 20.40% 17.84% 2000 27.67% 27.81% 2010 44.06% 43.01% 3. 与安徽省相比,20 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 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 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 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

14、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4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 )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解析:3.D 4.B 第 3 题,从表中资料可知,与安徽省相比, 江西省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 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第 4 题,城市就业机会多成为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拉力” 因素。 知识点 ( 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暴雨以它独有的方 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 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

15、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 (1) 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硬化,下渗量减少,地表径 流增加。 (2) 城市内涝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城市内涝可能会对交通安全、城市卫生、排水、周边生态系统等带来危害。 核心要点掌握好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应对措施 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 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 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 紧张 城市住宅 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

16、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 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 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 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 人口老龄化 );内城经济衰退 3.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 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 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 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

17、成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B 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 臭氧层空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解析:1.C 2.A 第 1 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 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 出现热岛效应。第2 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 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

18、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 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回答34 题。 3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4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解析: 3.D 4.B 第 3 题,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建筑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降水多 时会造

19、成城市地表积水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渠化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 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道改造成为外形归 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明渠,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排除 地表积水到水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第4 题,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河 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 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加快。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经典母图 判读技巧 1抓特征 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加速阶段

20、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进 很快;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析问题 缓慢发展阶段问题较少;加速阶段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 题;成熟阶段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常见变式图 图 1 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图 2 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图 3 某城市群发展示意图( 阴影表示城区范围) 图 4 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图 5 城市扩展和人口流动方向示意图( 阴影表示城区范围,箭头表示人口流动方向) 这类图示一般设置三类问题: 一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从图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三个方面分析:

21、注意 观察城市面积,即城市规模的变化( 如图2) ;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 如图 1) ;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 如图 3) 。 二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的特征, 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图4 中城市化进程为acdb。 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如图1 中右图 E到 F 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 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类是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 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

22、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如图 1 中 左图 ) 演练冲关 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 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12 题。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是( ) A20002010 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 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 年城市化速度减缓 D19901995 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 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 D 水平高,发展慢 解析: 1.D 2.A 第 1 题,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均衡。据图可知,20002010 年 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 年

23、和 19901995 年时间段长短不同,但城市化水平增 长数值相近,故20102012 年城市化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1990 1995 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20202030 年 10 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10 个百分点,速度较慢。因此D 项正确。第2 题,从图 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因此A项正确。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2015 年世 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据此完成34 题。 3该国 19651975 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经济快速发展 B 自然灾害频发 C城

24、市问题突出 D 国家人口政策 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 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 ) A停滞增长 B 缓慢增长 C快速增长 D 持续下降 解析: 3.D 4.C 第 3 题,该国19651975 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 原因可能是国家人口政策。第4 题,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 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 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 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 2从阶段到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 城

25、区用地紧张, 地价上涨郊区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 日益完善 AB C D 解析: 1.B 2.B 第 1 题,由图可以明显看出城市的占地面积明显扩大。第2 题,从阶段 到阶段生产企业大部分迁往郊区,原因可能有城区地价上涨、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 础设施完善、城市交通拥堵等。 ( 浙江高考 )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 亦称波士华城市带) 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 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 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 增长率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 题。 3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

26、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4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B 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 解析: 3.A 4.B 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都出现负增长, 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正确;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城区人口呈减 少趋势, B错误;阶段后,费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转负,说明其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 少, C错误;从到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大致由

27、0.8%变为 0.3%,只能说 明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迁出的数量变小,而不是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第4 题,波士华 城市带作为世界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交通已比较完善,A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前期由于污染严 重,人口向外迁移,之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口逐渐回流,B正确;美国 人口政策在19702008 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 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 化主要是人文因素,而不会是自然环境,D错误。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化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回答56 题。 5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28、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6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 为严重的是 ( ) A落叶阔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 人工草地 解析: 5.B 6.D 第 5 题,关键是掌握城市绿化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 环境。第6 题,人工草地更接近地下水。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7 8 题。 7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 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 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 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 N时段,人口

29、向城市迅速集聚 8中国和英国分别处于图中的时段是( ) AP、N B N、P CM 、N D P、M 解析: 7.C 8.A 第 7 题,在 P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第8 题, 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处于P时段;英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处于N时段。 下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 相对上一年 ) 示意图,读图回答910 题。 920042012 年间,该市 ( )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10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

30、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解析: 9.B 10.C 从图中看出:在各项指标中,该市建成区面积增加速度较快,故城市总 面积逐年增长。过快增长的建成区面积与较慢增长的市区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城镇化水平不 相适应,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 一、选择题 ( 四川高考 )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 回答 12 题。 时期 / 年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 2011 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31、 ) A先增后减B 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 逐渐减少 2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 年以来我国 (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解析: 1.C 2.D 第 1 题,解题关键是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大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由此 可判断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2 题,从我国1985 年以来城市用地 和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来看,城市用地不断增加但城市用地中住宅用地是城市用地主体部 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增加,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乡村人口数量减少,城市人口增长以 机械增长为主,属

32、于人口迁移。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农业用地面积下降。 下表为2005 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 市化水平表。读表完成34 题。 国家甲乙丙丁 城市化水平 /% 90 83 66 32 3. 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4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解析: 3.C 4.D 根据表格中城市化水平数据可以判断最高达90% 为

33、英国,最低32% 为东南 亚发展中国家泰国。沙特阿拉伯和日本两国城市化水平都较高,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主要是热 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 中国家,主要是阿拉伯人,人口出生率高,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沙漠中水源较丰富的绿洲处。 读 19502010 年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56 题。 5关于上图叙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 年世界城市化进程呈减缓趋势 B19802000 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C19502000 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802000 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发达国家 6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34、( )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大量减少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增加 城市“热岛”效应加强 A B C D 解析: 5.D 6.C 第 5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2000 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发 达国家。 第 6 题,城市化的发展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加重,城市“热岛” 效应加强等问题。 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 指数”“人文发展指数” “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读某城市“体检”图,回答78 题。 7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 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 B城市用

35、地规模不断扩大 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8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 ) 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 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 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7.A 8.A 第 7 题,从图中城市和谐指数来看,城市经济增长指数高,其他指数较低, 由此可推断,图中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第8 题,从图中城 市和谐发展指数可知,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 二、综合题 9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 力在城乡

36、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 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 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 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1 月2 月7 月10 月全年 平均气温差 / 5.2 6.0 5.4 6.0 5.5 (1)1990 2030 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 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 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37、。 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 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 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 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 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 (1) 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 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 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 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 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 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 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