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系列之三道题经典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含解析精品.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33150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7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系列之三道题经典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含解析精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系列之三道题经典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含解析精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系列之三道题经典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含解析精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系列之三道题经典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含解析精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系列之三道题经典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含解析精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系列之三道题经典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含解析精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系列之三道题经典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含解析精品.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 34 40 ,东经 103 114 。黄土高原海拔在 1000 2000 米,面积64 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一般超过100 米,最厚处可达150 米,是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 植被丰茂 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 遭到侵蚀。然而,要把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 (1)简析黄土高原成为世界最大黄土堆积区的原因。 (2)简述黄土高原古代发展农业耕作的有利自然条件。 (3)黄土高原生态系

2、统十分脆弱,试分析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原因。 (4)请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春季节多大风(西北风);黄土高原西北部有广袤的 沙漠; 沙漠的外缘,风力减弱,颗粒较小的黄土沉积;秦岭、太行山等山脉对冬季风的 阻挡,风力进一步减弱,黄土大量沉积。 (2)有充足的黄河水源为黄土高原古代农业耕作提供灌溉水源。古代的黄土高原气候温暖湿 润,地表植被茂密。黄河及其支流流经的河谷平原,地形宽阔平坦,耕地成片,土壤肥沃。 (3)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 一、安徽省安庆一中等五省六校(K12

3、联盟)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经典专练十 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 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现为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以及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 滥牧、 过樵、过牧,都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增大。 (4)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生态移民。把生态环境脆 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生态退耕。 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 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

4、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调整农业结构。 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 提高农 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解析】 整体分析: 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从地形、 沙源、 动力等方面分析。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是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因素。从地理位置、环境要素、人类活动分析区域抵御灾 害能力弱的原因。(1) 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从地形、沙源、动力等方面分析。紧邻冬季风 的源地,冬春季节多大风,吹送尘土的动力充足。黄土高原西北部有广袤的沙漠,沙漠的外 缘,有颗粒较小的黄土沉积。黄土高原区地质历史上地势低洼,利于黄土堆积。秦岭、太行 山等山脉对

5、冬季风的阻挡,风力进一步减弱,黄土大量沉积。(2)农业生产条件,主要是气 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因素。该地有黄河流经,为黄土高原古代农业耕作提供灌溉水源。 古代的黄土高原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生产。区域内地形宽阔平坦,土壤肥沃, 利于耕作 业发展。 (3)从地理位置分析,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从环境要素分析,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 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从人类活动分析,人类的不合理开 发利用,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增大。所以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4)实现生 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是生态移民,减少人类活动 对环境的破坏。生态退耕,进

6、行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调整农业结构。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 年 9 月 11 日, “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 次缔约方大会 ”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 多斯市召开。来自196 个缔约方的正式代表约1400 人与会,共商全球防治荒漠化大计。巴 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是中国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沙漠内形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复合型沙山群。沙漠南部存在着多条断裂带,使沙山间形成大 二、【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邵阳市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小 144 个内陆湖泊景观,冬季不结冰。中国自从2010 年开始,就对阿拉善旗地区的巴丹吉

7、 林沙漠进行治理,如采取流沙地质机械压沙、草方格沙障、 黏土沙障、 篱笆沙障、 立式沙障、 平铺沙障、植物固沙等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 (1)说明巴丹吉林沙漠成为中国第二大流动性沙漠的原因。 (2)简述巴丹吉林沙漠众多湖泊形成的原因。 (3)说明巴丹吉林沙漠流沙治理对中国西北地区其他沙漠治理的启示。 (4)试为巴丹吉林沙漠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沙漠面积广大,沙漠流动空间大;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显著,地表干燥疏松; 沙源丰富;气候干旱,全年降水少,地表植被稀少,对沙漠流动阻挡小;位于西北地区,接 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答出三点即可 )。 (2)沙漠南部多断裂带;深层地下水沿

8、断裂带出露地表,在低洼处形成湖泊。 (3)因地制宜地设置不同类型的沙障,提高固沙效果;在流沙地段釆用机械压沙措施;充分 利用水资源,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 (4)在沙漠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等绿色能源;充分利用沙山群、沙漠湖泊景观开 发沙漠生态旅游;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治理流沙,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合理即 可)。 【解析】 (1)形成流动沙漠要具备沙源、大风动力等条件。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的西部,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沙漠面积广大,沙漠流动空间大;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 多,昼夜温差大; 风化作用显著, 地表干燥疏松; 沙源丰富; 由于气候干

9、旱, 地表植被稀少, 对沙漠流动阻挡小;位于西北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2)根据材料 “ 沙漠南部存 在着多条断裂带” ,断裂带使得深层地下水沿断裂带出露地表,在低洼处形成湖泊。(3)巴 丹吉林沙漠流沙治理的经验是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如设置不同类型的沙 障;在流沙地段采用机械压沙措施;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 林等, 这为其他地区沙漠治理提供了范本。(4)巴丹吉林沙漠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沙漠地区开 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等绿色能源;充分利用沙山群、沙漠湖泊景观开发沙漠生态旅游;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治理流沙,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阅读图文材料,

10、完成下列问题。 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一种方法,即修筑堤坝、截弯取直、加宽挖深,以此控制洪水或 改善航运。 美国佛罗里达州基西米河19621971 年的河道渠化工程(图) ,将本来蜿蜒的天 然河流变成了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运河,提高了河道的排洪能力,但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环境 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恢复河流原有的生态面貌,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试验。 在随后展开的基西米河生态修复工程中只有大约1/3 的河道被回填, 且涉及的河道附近多是 没有人居住的地带。 (1)说明基西米河在19621971 年进行渠道化的自然原因。 (2)分析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提出恢复河流原有

11、生态面貌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4)推测基西米河流域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答案】 (1)该地区降雨量, 河流水量大; 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河流有明显的水位季节变化; 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河水经常漫过河岸,洪灾多发。 (2)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水流失 去了大面积漫滩的机会,两岸原有的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部分原有河道 三、【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南平市2018 届高三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 因为流量减少, 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 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 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

12、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3)回填被渠化的河道,恢复原有河道弯曲状态;拆除部分水库,恢复河流原有的水位季 节变化;修建拦河坝,人为抬高水位以恢复两岸的湿地;改变上游水库的运用方式,塑造具 有季节性变化的来流条件。 (4)生态修复后,有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淹没河流沿岸土地和居民点;需投入大量的人力、 物力、财力;生态修复的技术难度大;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恢复河流生态措施。(1)出于防洪的需要基西米河在 1962 1971 年进行了渠化, 将蜿蜒的自然河道改造成了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运河,达到了 尽快宣泄洪水的目的。故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

13、的自然原因从影响洪灾多发的因素分析。具体 可从河流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河道弯曲等方面分析作答。(2)建水利工程需要在充分 论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基础上进行建设,根据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渠道化对基西米 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对水文、生物及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水文方面的影响: 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两岸原有的大 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部分原有河道因为流量减少,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 水质恶化; 生物方面的影响: 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 而渐渐减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破坏河流生态系

14、统,形成恶性循环,导 致河道及其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3)渠化后的河道及其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 破坏, 从 20 世纪 70年代后半期开始, 美国相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基西米河生态修复试验, 开 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流原有生态面貌的措施包括改变上游水库的运用方式, 塑造具有季节性变化的来流条件;修建拦坝, 人为抬高水位以恢复两岸的湿地;回填被渠化 的河道,恢复原有河道弯曲状态;拆除部分水库,恢复河流原有的水位季节变化等,以便恢 复河道原有的自然水文水力条件, 进而修复其生态环境系统。(4)推测生态修复后,防洪的 渠化工程撤除了,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淹没河流沿岸土地和居民点;生态修复工程需投入大 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生态修复的技术难度大;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工程措施实施 过程中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