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精品.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33349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精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精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精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精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精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精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精品.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袂芆薅袅袈芅蚇螈膆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本试卷共8页, 24 小题,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号码贴 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

2、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 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级号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皎洁 /打搅业绩 /污渍 纤 维/纤 大 B效 仿/发酵 空旷 /粗犷 盛 开/盛 饭 C隐瞒 /蛮 横挑衅 /抚恤 埋 伏/ 埋 怨 D市侩 /反馈 濒 临/频 繁辟 谣/精辟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

3、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 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 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 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B斗转星移C甚嚣尘上D销声匿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 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 一理

4、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 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 亚运的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 品。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 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出与

5、他人作品不同的表达特征 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 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作者的作品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他本身不是作品。 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 B CD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 题。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 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

6、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 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 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 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 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 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 ”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

7、着衬衣看起来这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 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 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推动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

8、说。 她赶紧帮他说: “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 “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 子。 “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 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 就是檐槽在响。 ”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

9、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 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 “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 我消化不好。 ” 她注意到,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摔跟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

10、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多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注 活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一战后人们 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6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 分) 17 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 分) 18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 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6 年 1月 1 日,中国将正式实

11、施可再生能源法。 ”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 年 11 月 7 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 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的开发呢? 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其 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 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 千瓦时左右的 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

12、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 所以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 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 能源呢? 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的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 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 纠正的。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 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

13、小的。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 资,旧能源说,何苦呢,照旧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 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 说太麻烦, 物业说不美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 又要修路、 进设备、 培训技术人员。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 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 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一般人管不了,谁来 管

14、?国家来管。 用什么办法来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 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 1831 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 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 给您交税的。 ”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 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 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 者、保护未

15、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 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 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当年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 子?恩格斯回答: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 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我们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 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 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

16、) 19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 分) 20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 分) 21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的?(6 分) 五、本大题2 小题,每小题6 分,共 12 分。 22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 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 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沽,语意连贯。 从 15 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

17、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重心的转移而在 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 伽利略等人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 这个活动中心A ;B 数学活动中心。 23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 孔雀东南飞 (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演出:高一( 2)班 2 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 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 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 于 60 字。 六

18、、本大题1 小题, 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 “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字。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艺复兴时期的 意大利 17 世纪资产阶级 革命时期的英国 18 世纪大革命 影响下的法国 伽利略等人的 天文计算 牛顿的微积分、 牛顿学泒 蒙日的微分几何、 蒙日学泒 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老李版) 1、B(A.同为 ji o j /z xi n/qi n B.xi o/ji o k

19、u ng/gu ng sh ng/ch ng C.同为 m n/m n x n/x m i/m n D.ku i/ku b ng/p n 同为 p) 2、C (C.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 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 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 十分嚣张。这里属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 本为正常。 A.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 达到同一个目的地 ,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 , 得 到相同的结果。 B.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D.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

20、, 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3、A (A.“共同”做定做状皆可。 B.“理念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搭配不当。删去“经 过” ,改为“我国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的正确性(或:证实 了这一理念是正确的) ” 。 C. 表意不明 ,“部分”可为“福利院”, 也可为“孤儿” 。 D. “完 成”与“理想”搭配不当,改为“完成任务”或“实现理想”。 ) 4、D (第一层,谈创作活动和作品的关系,确定句为起始句。句三个“自己的”,确定与 个性特点呼应,放在第3 空。解题时可以考虑从最易解的空缺处入手。) 5、B(委,放置,丢弃。 A.语,告诉,对说 C. 识,明白,知晓,动词

21、D. 恙,忧虑, 担忧。 ) 6、B(介词,表被动 / 介词,给,替 A.代词 C. 表被动, “为所”结构 D.介词,表 地点) 7、D(排除法。句是说地势之要,句以比喻方法说地势之要,皆与“料事如神(对形势 的判断非常准确)”无关。 ) 8、C (敌方间谍,错。原文中, “获贼间谍”,为捕获敌方(宋忠)的间谍。 ) 9、 (1) 诸将已得宋忠 / 颇有喜色 / 上曰/ 宋忠本庸才 / 以利口取得 / 谄谀奸恶 / 货赂得官 / 才掌兵柄 / 便尔骄纵 / 此辈荧惑小人 / 视之如狐鼠耳 / 区区胜之 / 何足喜也 / 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 6 分) 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

22、,不可以(再)丢失。(授,给与,给予;予, 我,我们;今天,授予,古今异义,1 分。省略句, 1 分。大意, 1 分。原句完整理解为:今 天以(之)授予) 译: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要点:麾, 1 分, 河,1 分,大意 1 分。 ) 10(1)隔, “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 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把在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 的心境呈现出来,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点:诗词炼字) (2)示例: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 愁。 下片:词人

23、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 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点:赏鉴诗歌表达技巧) 【附:黄庭坚望江东鉴赏】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 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 用“ 望” 、 “ 梦” 、 “ 写书” 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 “ 江水” 、“ 烟树” 等重重阻隔,在展现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 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 江水” 、“ 烟树” 、“

24、 江东路 ” 等客观 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隔” 字把在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 的心境呈现出来。 “ 望不见江东路 ” 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情 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梦,梦是遂愿的 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在梦中得到。“ 思量” ,是主人公在遥望中沉思 获得了顿悟: “ 只有梦来去 ” ,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在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 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在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 更不怕江拦住 ” ,从“ 江水 西头隔烟树 ” 到“ 不怕江拦住 ”

25、 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 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 梦” 还没有做,只是在 “ 思量” ,即打算着做。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而下片通过 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 求实在的交流与联系。 “ 灯前写了书无数 ” ,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在“ 算没个、人 传与” 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 直饶寻得雁分付 ” ,“ 直饶” ,在宋代语言中,有 “ 纵 使” 的意思。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 “

26、 分付” 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情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 寻得” 传书的飞雁, “ 又还 是秋将暮 ” , 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 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 全部精神活动, 在“ 写了书 ” 又“ 没人传 ” , “ 寻得雁 ” 又“ 秋将暮 ” 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 算” 、 “ 直饶、还是 ” 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 无穷。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指出,山谷此词,堪称佳作” 。它“ 笔力奇横无匹,中有 一片深情,往复不置,故佳

27、” 。此说不无道理。细读全词,黄明朗率真、情真意切,确乎具有 民间词的意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全词淡雅中见清新,朴素中见真情,通过多种意境淋漓 尽致地抒写了离情。 1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2、AD (A项“只是”绝对。 D项, “绝对的顺从”,那就是丢失了“我”,何来“建立我 ”? 曲解了原意。) 13、C(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是迷失我。) 14、一方面,表演艺术要重视把 “我”化为“非我”,要把握具体形象的反映特点; 另一方面, 表演艺术在“非我”中又

28、要有“我” ,要有鲜明的个人的爱憎情感。 “我”与“非我”,二者 是辩证统一的。 15、创作和欣赏都需要“不可无我 ”的体验过程。 其一,从创作角度看,艺术活动要表现创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对客观现实的 态度,要影响现实改造现实。 其二,从欣赏角度看,发现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找回自我,拥有个人的独立的 态度,显示鲜明个性。 16、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厨房对话中,妻子 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17、第句,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丈夫寻找借口意欲掩盖真相的心理。 第句,通过与第句内容上的重复,表现了丈夫内心的慌张

29、与不安。 第句,通过“头深深埋在盘子上” “没有抬头”的动作描写,表明丈夫不敢面对妻子, 写出了丈夫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知道妻子确实会吃不饱;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妻子面包, 自己又饥饿难忍。 18、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的真 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分析:第二段中,妻子已经 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 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 最后妻子以谎话对谎话, 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 【附:小说面包品读】 沃尔夫冈 波谢特是德国废墟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用词

30、极其简洁,常用短句;但在 最质朴的词句和最普通的场景中,蕴含着发人深思的力量。短篇小说面包) 就是这样一篇耐 人寻味的佳作。 该短篇只有两个人物:一对老年夫妇,叙事者从老妇人的角度展开叙述。故事情节十分 简单:第一个晚上,老妇人发现丈夫偷吃面包;第二个晚上,老妇人谎称自己吃面包不易消 化,让出了一片面包。 故事围绕着“面包”展开,这一对夫妇的其他生活状况都被排除出去,从而造成了强烈 的聚光效应。 第一个场面发生在深夜两点半。夜的黑暗使人什么也看不见,夜的寂静却使听觉异常敏 锐。故事从老妇人的惊醒开始:她听到厨房里椅子被撞了一下。醒后首先察觉到的却是异样 的静:身旁没有丈夫的呼吸声。这由听觉捕捉

31、到的不寻常的动与静,促使她下床去探明缘由。 在厨房,她拧亮了灯。视觉解答了听觉所引起的疑问:她看到了厨桌上的面包盘、刀子 和面包渣。视觉提供了她没有料到、不愿看到的真相;丈夫的谎言使她震惊。在这个场面中, 视觉昭明了一切,而这一切偏偏是她宁愿忽视的。所以,她装作视而不见,不再看面包盘, 不再注视丈夫,尽快关掉了灯。视觉受黑暗的阻碍,听觉却绝不受光线的干扰。拧灭灯,并 未使她摆脱真实与谎言的纠缠。她觉得,丈夫撒谎时,声音是那么假。在卧室里,听觉让她 再次面对她已经不需视觉获得的真相:丈夫在偷吃面包。 她故意发出深沉、 均匀的呼吸声, 让 丈夫以为睡眠已麻钝她的听觉。 在第一个夜晚,灯光下,这对夫

32、妇突然发现对方已十分苍老。在这一时刻,他们像两个 陌生人一样,四目相对,互相注视着。在第二个夜晚,他们却都在努力避开看见对方和被对 方看到:妻子从灯光下走开,“ 过了许久,她才又坐回灯下” ;丈夫头也不抬地吃着饭,说话 时也只看着盘子。这一对已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妇,在饭桌旁突然都没法显得自然;谎言在他 们的心间设了一道屏障。 老头子试图以听觉作为搪塞的借口,用视觉掩饰自己的慌乱。 他说自己也是听到有动静, 所以前来察看。他“ 环视着厨房 ” , “ 目光毫无意义地从一个墙角转向另一个墙角” , “ 望着窗外 ” 。 他下意识地企图将妻子的注意力从厨桌引开,拉扯到角落,又延伸出窗户之外。不过,他只

33、 是掩耳盗铃而已。他可以左顾右盼,言及其他,却无法阻止妻子看到厨桌上留下的痕迹。因 此,他的谎言在说出之前,就已经破产,因为唯一的听者( 妻子)已看出了真相。 谎言是对事实的掩盖或歪曲。老头子由于饥饿难耐,半夜偷吃面包;羞耻心使他在被妻 子撞见的狼狈处境下,只有笨拙地撒谎。他初次撒谎,头脑混乱,不自觉地从妻子的话中寻 找谎言的内容。他的第一句话“ 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 ,用的是虚拟语气,表现了他的紧 张和不安;第二句是完全的重复,仿佛要抓牢一根救命稻草;第三句是附和妻子的推测:“ 没 有。大概没什么事 ” ;从妻子的话中得到启发,他在第四句话中断定是外面有动静,这个肯定 判断恰恰与第三句相

34、矛盾。老头子的谎言纯粹是自欺欺人。三十九年的共同生活使他们对彼 此已熟悉得像自己一样,因此,向对方撒谎,正像对自己撒谎一样徒劳。 老妇人看穿了丈夫的谎言,却不忍心戳破它。丈夫撒谎,这是三十九年来头一遭,这令 她感到震惊和痛心。但是,她不仅尽量掩饰自己的心情,还努力显出相信丈夫的样子,甚至 暗暗替丈夫想出自圆其说的办法。这样,她自己也成了撒谎者,而且她的假话比丈夫的高明 得多。第一个晚上,她的话实际上肯定并充实了丈夫的谎言。谎言损害了丈夫在她心中的一 贯形象,但她要尽力使这个谎言立得起来。为了保全丈夫的一个谎言,她得编造好几个假话; 为了使丈夫不必再撒谎, 她谎称自己吃面包不太好消化。丈夫的谎言

35、在说出之前就已被看穿, 而她的谎话和隐瞒却颇有成效。丈夫是否相信她让出面包的借口,不得而知;但在第一个夜 晚,她的假话巧妙地消除了丈夫的不安,她装睡,成功地瞒过了丈夫。按照马斯洛对人类需 求所划分的层次,满足饥饿属于最基本的一层。在饥馑时期,人们连最低层次的需求也难以 满足,可见生活的极端困窘;老头子偷吃面包,撒谎,还构成了品格上的瑕疵。妻子看到丈 夫闷头吃饭的样子,不禁感到心疼。 这个短篇反映的是家庭琐事,没有战火硝烟,也没有颠沛流离,但从中可以看出,战争 所带来的贫困、饥饿波及到了远离战场的普通人。 19、第处,拟人。(1 分)赋阳光、风等以人的“委屈”情态,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新 能源

36、认识的不足和局限。 (1 分) 第处,反问。(1 分)增强语气,突出强调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好新能源。(1 分) 第处,排比。(1 分)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现实原因。(1 分) 20、作用:承上启下。(1 分)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 现状接近。(2 分)启下,则指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也会带给人类美好的 未来。 (2 分) 21、标题含义:人类通过立法来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 分) 作者主要是从为新能源立法的原因(现状)和立法的意义两个大的方面来展开论述的, 其中,原因(即现状)包括人们对新能源认识所限和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上受限两个小的方 面。 (2 分) 22、这个活动中心 随着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而 转移到了 英国,以牛顿对微积分 的研究 及牛顿 学派的学术成就为标志 ;之后,受 18 世纪大革命的影响, 加上蒙日对微分几何 的贡献和 蒙 日学派 的研究成果,法国成了 数学活动中心。 23、感谢高一( 2)班的精彩表演。我们知道,封建传统礼教无疑是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本原 因。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出现代民主思想和封建传统礼教暴发激烈斗争的作品吧有请 高二( 5)班为我们带来一场雷雨 ! 24、 (略。解析请参本博相关文章) 附: 博客地址: http:/ 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