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课堂同步系列二含解析精品.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35677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2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方地区-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课堂同步系列二含解析精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方地区-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课堂同步系列二含解析精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方地区-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课堂同步系列二含解析精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方地区-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课堂同步系列二含解析精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方地区-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课堂同步系列二含解析精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方地区-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课堂同步系列二含解析精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方地区-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课堂同步系列二含解析精品.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方地区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下面分别为陕西省年等降水量线图 (单位: mm )与陕西省年均温等值线图(单位:)。 材料二陕北黄土窑洞是适应中国西北部与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地质、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 而产生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认识、利用、改造黄土的智慧结晶。窑 洞依山就势、精于选土、方位良好、保温性能好、能耗低、就地取材、施工简便。但传统窑洞也有造型和 空间单一呆板,排水排污设施差,室内通风不良,自然采光不足,阴暗潮湿的缺点,很难满足现代人的生 活需求,很多窑洞日益荒废。 (

2、1)说明秦岭对陕西省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结合陕北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指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3)针对传统窑洞日益荒废的现象,请写出建议。 【参考答案】 (1)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阻挡夏季风,导致秦岭南侧降水多,北侧降水少;秦岭的阻挡使 得冬季风对秦岭以北地区的影响较大,增强了陕西区域内气温分布的南北差异;秦岭海拔高,年均温低, 两侧河谷海拔低,年均温高;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陕北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 气候比较干燥, 而且冬夏温差大,住在窑洞里则 “冬 暖夏凉”;地质比较稳定,少火山地震;黄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直立性好);黄土高原千沟万

3、壑、 支离破碎,平地少;黄土高原植被稀少,缺少木材(建筑材料少)。 (3)从筑窑技术上努力改正窑洞的缺点,加强窑洞的采光、通风;加大窑洞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窑居 环境;开发有陕北特色的窑洞文化旅游等。 (2) “窑洞”与土质、气候、建筑材料等有关。从气候条件来说,降水较少,气候比较干燥,且冬夏温差 大,住在窑洞里则“冬暖夏凉”;从土质来说,黄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直立性好);从建筑材料 来说,黄土高原植被稀少,缺少木材(建筑材料少);其他还可以联系地质、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 (3)主要是从旅游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利用现代的技术对窑洞进行改造。 北方地区 1概况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

4、、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即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c 黄土高原,其中还有a 三江平原、 b 松嫩平原。 (3)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 属于湿润地区,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4)农业: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5)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图中d 鞍山铁矿, e 大同煤矿, f 胜利油田, g 大庆油田。 (6)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主体

5、 工业 g 石油工业、 h 机械制造工业。 (7)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8)城市:图中的h 长春, i 太原。 2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定位 地形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 资源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 水资源不足 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农业 旱作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

6、水果的重要产地 工业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 居民生活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冬季溜冰 生态问题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平原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 【拓展延伸】华北地区旱涝、盐碱、风沙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原因措施 春旱总降水量小;春季升温快、降水少修建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打机井 夏涝 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 畅;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 修水库蓄洪;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 挖新河入海 盐碱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壤脱 水漫

7、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盐;改良土壤 春季 风沙 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强烈;土 地沙化严重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读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完成13 题。 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华南地区 2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受冷锋影响频繁B受东南季风影响 C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D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 3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且位于阶梯交界处,水旱灾害频繁 B水土流失严重,但地质地震灾害较少 C植被稀疏,土壤矿物质十分贫乏 D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读图,回答45 题。 4适宜在图示平

8、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油菜、茶叶B春小麦、亚麻、甜菜C棉花、玉米、甘蔗D冬小麦、棉花、花生 5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是 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大量施用有机服,改良红壤 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实施平原绿化工程 ABCD 6山西、陕西两省为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阅读下列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1)据图指出两省北部省界的特点,并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2)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4)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该地区春旱

9、产生的原因。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东北地区 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 资料。 (1)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2)估算图中、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地比较,分析地10积温高或低的原因。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联系材料,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答案】 1 C 2 A 3 D 【解析】 1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在7、8 月份,春季多大风天气,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华北地区, C对

10、;西北地区基本不受季风影响,降水少, A错;西南地区、 华南地区雨季时间长,集中在 69 月, B、D错。故选C。 2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受冷锋影响频繁,冷锋移动速度快,形成大风天气,A对;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B错;气温回升,但仍较低,对流运动弱,不是大风天气的原因,C错;植被枯萎导 致地面摩擦力弱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A 。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D正确。位于第二阶梯,不是水 旱灾害多的原因,受季风气候影响、水旱灾害频繁,A错;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较多,B错;植被稀疏, 土壤矿物质十分丰富,C错。故选D。 【答案】

11、4 D 5 A 6 【答案】( 1)特点:大致与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与我国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 差异:东南部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大于400 毫米,适宜发展耕作业;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年降水量小 于 400 毫米,适宜发展畜牧业。 (2)两省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而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过度开发耕地容易加重水土流失,使土 壤肥力下降;该区域主要为旱地,水资源少,春旱严重,农业灌溉需水量大易引发水资源短缺。 (3)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4)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量大;雨季未到,降水少;农作物返青,生长需水量大。

12、 7 【答案】( 1)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 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2)差值范围:5001 500。原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 冬季风影响小,所以地10积温高于地。 (3) (发展生物技术, )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 (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 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等。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

13、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分析自然原因主要联系这一地区的地形条件、 气候条件、水源条件、土壤条件等相关知识回答。 (2)地 10积温为30003500, 地 10积温为20002500; 可以估算图中、两地 10 积温的差值范围是5001500。从地形和冬季风的影响分析原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 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地10积温高于地。 (3)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主要从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 环境、延长产业链等方面进行。 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