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4118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 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 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2、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 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三、教学策略 本节主要内容为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首先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 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引出国际单位制,接着介绍长度和时间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 关系。重点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展开教学,在 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式,使用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学会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会时间的测量。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 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

3、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 脑,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 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资源、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观察图 1 中的甲、乙两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 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问题1: 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 问题 2: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 甲乙 图 1 目测后回答。 办法:用一根 线作为标准, 来比较上述物

4、 体的长度。 领悟目测不 可靠。事先 选一个标准 才可以比 较。 新课教学 (20 分 钟) 一、长度的单位 提出问题: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 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讨论交流: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 单位还有微米、纳米。 归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 ,常用 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 )、厘米 (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 )、微米(符号为m )、纳 米(符号为nm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 10 3m ; 1dm 01m 10 1m ; 1cm001m

5、10 2m ; 1mm 0001m 10 3m ; 1m 0000001m 10 6m ; 1nm 0000000001m10 9m 例题: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 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52m 52m 100520cm 强调: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 位作等量代换。 发现:由于选 取 的 标 准 不 一,难以对不 同课桌进行比 较,即使对同 一张课桌也不 能方便地知道 长 比 宽 多 多 少。 体现制定公 认标准的必 要性。 深化对长度 单位的认 识。 掌握单位换 算的书写过 程。 二、长度的测量 (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6、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 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 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活动二、观察图2 中的刻度 尺,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图 2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 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也就是说它最 多能测 8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cm。 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 刻度线量起。 (二)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

7、 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 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 “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 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 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 (如图 3 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图 3 甲 图 3 乙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 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 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

8、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 值(如图丁所示)。 图 3 丙 学生思考,体 会。 学生仔细观察 刻度尺,并对 老师的问题进 行 讨 论 、 交 流、比较、归 纳。 在实际操作的 基础上,归纳 体会刻度尺的 正 确 使 用 方 法。 培养学生观 察能力。 通过具体活 动掌握使用 刻度尺测量 长度的正确 方法。 图 3 丁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4 所示);除读出分 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 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 ,其中69mm是准确值, 05mm 是估读值。 图 4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5 中木块 长度为 277cm。 图

9、5 三、时间的测量 提出问题: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总结:(1)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 h) 、 分 钟 ( 符 号min ) 。 它 们 之 间 的 换 算 关 系 是 : 1h 60min,1min60s, 1h3600s (2)计时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 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分组实验: (1)练习停表的使用: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 (2)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 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 内脉搏跳动 的次数。 归纳总结:

10、秒表的外形如图6 所示, A 为归零按钮,B为计时秒 针控制按钮。使用时,你应该先进行调节,就是按下归零按 钮,使秒针指在“0”处。再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时。计时 结束时,要按动秒针控制按钮,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 就可以读出时间值。 学生思考回 答:秒、分、 时、年等;秒 表、电子表、 钟等。 仔细观察秒 表,获得秒表 结构、使用方 法、读数方 法。 掌握时间的 测量方法。 图 6 四、误差 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教师讲解: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 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 之间的差别叫作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1、。 交流讨论: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 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 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 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学 生 交 流 讨 论,领悟到误 差的存在。得 出减小误差的 举措。 体会误差只 能减小,但 不可能消 除。 总结( 5 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归纳总 结。 培养学生总 结归纳的能 力。 知识反馈 (5 分 钟) 让学生完成本节随堂练习,检查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巡回辅 导。 学生独立完 成。 巩固提高, 深化所学知 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