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47933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1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和实 践研究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 和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落实 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专门列出 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它在课程目标上,与 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加以强 调。在各个学段都有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在课程 内容上,要求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一项重 要的内容;在课程结构上,旨在体现课堂教学、 语文课外活动和综合性学习的结合。 我们要想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 改变语文教学相 对封闭的状态,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就必然运 用到语文教学中来。

2、语文标准只是根据不同 年龄阶段提出了一些建议, 带有举例性质, 不必 也不能遍举, 阶段目标的设定具有开放性,给我 们留下很大的创造空间。 2001 年 6 月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实验区教 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 践经验。但从实践和教学策略上去系统地研究语 文综合性学习还是一个空白。 2、实施语文新课程,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 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 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 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旨在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 个重要的举措。 语

3、文综合性学习中, 更能培养个 体的能力。如何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和评 价是值得研究探讨的内容。 3、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精华的要求。 我国的语文教育历来有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学习 的传统,如教学目标上求“觉悟” ,达到直觉体 悟,完成个人体验;教学内容上图“完善”,熔 铸多种学科,改造人格气质;教学方法上用“涵 泳” ,重视整体把握,致力语感培养。但由于历 史的局限,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在其综合性道路上 向前发展时,缺乏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支撑, 妨碍着传统语文教育的发展。 在扬弃传统的今天, 我们有必要在现代科学理论 的指导下,分析、继承、发扬中国传统语文教育 的积极元素,形成今天的语文教

4、育特色。 ( 二) 语文教育的发展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 内在动力。 1、语文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是 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的直接原因。语文学科是多 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 在内容上,还整合了语言、文字、逻辑、修辞、 文学等多种内容; 体现在语文课本上, 其内容更 是包罗万象,涵盖了文、史、哲、数、理、化等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功能 上, 语文学科不但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联系 的纽带,是人们用来认识和记录世界的重要工 具,而且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文化内涵,担负着 传承人类科学和文化的重任。 2、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不可分。语文 教育作为母语教育

5、课程离不开“现实生活” 这块 土壤,对教师来讲, 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 养的源头活水。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都 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 并体现社会发展的 特点。对学生来讲,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 延是相等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社会生活。 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注重学科间、 课内外、以及学校与社会的紧密结合,语文学科 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语文综合性 学习发展最直接的动力。 3、 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今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人才的素质核 心, 作为基础教育主体学科的语文教育要率先适 应时代的发展

6、和变化。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是极富情感、 形象的人文学科, 蕴含着无限的创造空间。 语文 教育是从人的活动的角度,去考察、理解、评价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现象和过程的, 具有极强的 实践性。无论是语文的学习途径、 学习过程还是 学习目的都离不开语文实践。也正因为如此, 语 文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 语文实践活动, 沟通自己同社会生活、 同大自然 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密切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拓展学生的视野,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二、该课题研究的价值 1、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师生学习力与人格力的和 谐发展。 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

7、和人文 素养的人,这样的人一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 (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 ; 二要具备基本的知识、 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态度。为此,他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 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 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充 分发展自己的能力, 即他的学习力与人格力和谐 发展,才能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 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 于学生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有其凸显的功能,教 学过程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因此,追 求本真意义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就 是促进师生的学习力与人格力的和谐发展过程。 2、综合

8、性学习是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 式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一次学 习方式的革命,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 ,即,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正是综合性 学习的价值所在。 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 式的重要途径。 其课程意义在于, 因其注重学科 内外的联系、 注重学习过程、 注重激发学生的创 造潜能,而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 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

9、能力、综合表达 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 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简言之,语文 综合性学习同样是开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 式的有效途径。 3、综合性学习能有效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与语 文学习的时空。 语文综合性学习因其内涵丰富,而实现“语文学 科内的知识综合 (语文知识的融会和听说读写能 力的整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 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突破教材文本和课堂 教学资源的限制, 打破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 之间,及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人为的“分 隔” ,将语文课程的视角伸向了广阔的丰富多彩 的自然和社会空间。 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

10、 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 并将其视为语文课程的 根本目标,以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 提升、完善生活为基本追求, 成为使学生与生活 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 植根于生活土壤的语 文综合性学习, 也就成为教师、 学生、语文教材、 课内外共构的语文学习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 用的“生态系统”。这正是语文课程内涵与语文 学习时空得以拓宽的体现。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以瑞士皮亚杰和美国布鲁纳为代表的“发现学 习”理论, 20 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培养“创造性能力” 的理论基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 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

11、要内容。 欧美各国纷纷倡 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学校设立 综合的人文研究等课程, 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 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使学生获得研究能力, 增 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法国1994 年开 始进行中小学校的课程改革,增加了类似 “综合 性学习”的课程,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尽可能地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日本在1998、1999 年两次颁 布“学习指导纲要” ,增设了“综合性学习”引 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我国台 湾即将推广的新课程也非常强调学生的“主动探 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国内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树杰撰写了现实几 点措施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几

12、个问 题的思考,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严银华的 活动、 综合、语文语文学科中的 “综合实践活动” 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由此看来,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它体现“课程标准”精神、 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为学生自主探究 创设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 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 内容的丰富性、 学习途径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的 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 本课题的研究意在 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让教师在实践中投身到教 改的前沿, 真正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真正为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四、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内涵的界定 1、从课程的角度看, 它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课程

13、, 属于语文学科教学板块。 作为植根于语文的一种 课程组织形态,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语 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优 化语文学习环境, 整合语文学习资源, 努力构建 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 育体系,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 主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学生语文学 习的内容、 形式和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 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语文知 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2、从学习的角度看,它是一种植根于语文的综 合性学习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是一 种“活化”的语文学习实践而非“纯粹”的理性 学习,是

14、一种过程性的、非线性的语文实践,而 非结论式的、 直线式的知识掌握。 语文综合性学 习通过一个个项目来展开, 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形 成语文素养,而不是通过获取最后的结论来掌握 语文知识。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是“致力 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是“拓宽语文 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 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 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3、从文化的角度看, 它是一种课程性实践学习、 是一种开放性语文生活、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文 化,而非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 在语文综合性学 习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15、动性,激发创造潜能, 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 4、从课程目标的角度看,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 用的实践能力为目标, 但又不仅于此。 它突出综 合(是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 是跨领域学习目标 的综合、是学习方式的综合) ,强化实践(重探 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 , 强调“自主”。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设计综合性学习 能力。 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在语文课标理念下,对综合 性学习都作了案例设计, 虽然在内涵理解和具体 运用中略有差异, 但在设计内容上有很多共性的 东西,以此为参考,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 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本地的学习资源条件,自主设 计语文综合

16、性学习实践活动的能力,将在不断的 实践中得到锤炼。 2、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课改理念。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的 重新确定,意味着学习价值成为教学的主要目 标,意味着“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 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 化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 相互交叉、 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 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 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 3、转化评价语文教学的视角。 语文综合性学习贯穿于从课堂到生活的所有语 文学习实践,综合实践思想也统一于识字与写 字、

17、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所有的语文学习活 动,这呼唤着我们需要新的语文教学。新的语文 教学的构建需要新的语文教学评价来推动,这就 需要语文教学评价转化视角,由关注“教”转移 到关注“学”与“教” 。语文教学的评价视角在 听课与评课中转化,得益于其研讨价值的显现; 如何在学生学习实践中显露出的语文素养,优良 的学习行为表现中折射出教师理念的转变,及努 力的项目与方向;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综合运 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 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4、为广大农村城镇语文教师提供一些语文综合 性学习的案例、模式和借鉴。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而教科 书( 人

18、教版 ) 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有限的, 它仅仅是为教师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带有举例性 质。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 不拘泥于教材,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 一种“教师低控制度”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 学中,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学习内容,以 自己独特的视角选取研究主题; 凭自己的见解提 出假设并搜寻相关资料; 自己制定学习进度; 自 由组合学习小组;自己设计并组织各种语文活 动;共同商定评价指标。 这对我国广大的农村城 镇来说,学习资源匮乏、教学条件简陋、综合性 学习短期效益不够明显等现实因素制约了综合 性的开展。因而有意识地拓展语言综合性学习的 涵盖范围、深入结合本地

19、实际,整合教学资源, 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语文课 程资源,亦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从而为广 大农村城镇语文教师提供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 的案例、模式和借鉴。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教育理论原理略,只从语 文课程的角度说明) 1、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 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 但它首先应该姓“语” ,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 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 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 展” 。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 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 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20、的相互交叉、 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 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要保证活动 的本学科特点, 要在兼顾综合性的同时强调 “语 文性” ,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让学生有切实提高 了语文素养的感觉。 2、主体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 行,不仅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和指导, 更要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积极主动的参与,鼓 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自 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 学习内容由学生确定, 学 习方案由学生设计, 学习活动由学生组织, 学习 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由他们自主解决或在教 师指导下自主解决。

21、 学生既是综合性学习的决策 者,又是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者。 教师主要起指导 和组织管理的作用。 3、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体现在学习目标、学习 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途径、学习功能等多个层 面。 在学习目标上,既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的综合,又包括“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维度的综合。 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 文课程内容的综合, 还包括与其它课程以及生活 的联系。 在学习方式上,既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综 合,又是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的综合;既是课内 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综合, 又是个体探究与合作研 讨的综合。 在学

22、习途径上,不分课内、课外,涵盖学校、家 庭、社区乃至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学习功能上, 不再单单追求智育目标, 而是注 重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 特别注 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 作精神的培养, 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身心 健康诸因素的和谐发展。 4、整体性 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在教育中的体现, 是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 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语文 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它 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 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 面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不是学科各方面知识、不 同

23、学科知识简单混合的结果, 而是通过对知识的 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 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人的个性有整体性,人、 社会、自然的彼此交融构成具有整体性的世界。 任何主题的综合性学习都应该体现个人、社会、 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出整体性。 5、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以 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 源,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 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 观察、调查、探究、表达、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 中提高语文素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合作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

24、施过程中,要求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 间的相互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 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是一个人员分 工、协调、合作的过程。每一个参与学习的成员 都应该明确工作的任务、 工作的方法以及预期的 成果,同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和修 正。 比较理想的组织状态是能从学习小组构成人 员的知识面、特长、性格、家庭环境等因素综合 考虑,在组内形成相对固定的分工。 7、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提倡跨领域 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充分利用学校、 家庭、 社区等教育资源,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沟 通课堂内外,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语文

25、综合性 学习无论是内容、时间、空间、组织形式、指导 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不受45 分钟时间 和狭窄空间的束缚, 而是根据主题内容弹性地安 排学习时间、空间,从时间分配上看,可根据单 元内容,也可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安排,可长,可 短。从空间组织来看,不限于课堂,可扩展到课 外和校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从当时、当地 的实际出发,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要在语文学 习上有所收获。 8、过程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 是掌握某种技能或某门具体的知识,关键是对所 学的知识进行选择、批判、解释、运用,从而有 所发展、有所创新。 语文学

26、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 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 地搜集、综合、分析、运用信息,发现并解决问 题, 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 要。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结合山区学校的特点, 探索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 略,总结、提炼开展综合性的策略与方法。在实 施过程中,积极探讨传统的感悟学习和接受性学 习在综合性学习中如何转变等问题。 2、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七、 八、九年级新教材(人教版)为文本资源,师生 结合学校和本地社会资源情况, 开发利用一切有 利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如教学资源文 学社团、课外阅读、收视课、社会调查;学校资

27、源图书室、 校园局域网; 社会资源地方 民间文化、对联,脐橙文化、环境保护,三峡旅 游开发等语文课程资源。 3、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实验研究。 以人教版教材提供的36 个项目为基准,充分发 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地制宜, 开展案例实践 研究,并争取人教社的技术支持, 争取出版发行 部分精彩的案例, 同时为教材的再次修订提供一 些经验材料。 4、语文综合性学习凸显语文性研究。 综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质之一。语文综合性 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 与文娱活动有那些本质的 区别;如何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效益最大 化;如何综合(整合)诸因素间的关系等。 八、研究假设和变量 实践假设: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28、, 更能发挥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创造潜能, 整合语文知识和 能力。学生在提出学习专题、策划学习活动、表 达学习收获、 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 培养了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 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 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 和协作能力。 力求实现三点预定设想: 一是能正确处理综合性 学习与语文课堂学习的融合; 二是能让学生通过 综合性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 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 交往能力、 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 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29、而奠定初步的基础。三 是能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一条实施综合性学习 的可资借鉴的道路。 自变量本课题研究是多变量实验,其主要的 自变量为构建 “综合性” 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 资源的整合等教学因素。 调节变量构建 “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和反 馈、评价体系。 九、研究方法 1、实验法: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控制与调节,通 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 2、文献法:广泛搜集整理有关的信息资料,了 解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 3、对比分析法: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角 度,和对照课程改革的要求, 通过对实验班与普 通班的对比,明确做法的科学性和改进措施。 4、经验总结法:发现、提炼、概括实验过

30、程中 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通过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上 升到理论的高度。 十、课题研究步骤 1、筹备阶段( 2007年 3 月-2007 年 4 月) 召开课题实验学校启动会, 组建中心课题组, 拟 定“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 验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2、课题启动阶段( 2007 年 9 月) 举行开题会;实验学校根据各校实际制定子课题 实验方案(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综合性学 习案例研究、 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综 合性学习凸显语文性研究等) ,并进一步完善研 究方案,各实验学校制订计划, 开展各种学习与 培训活动。 3、课题实施阶段( 2007

31、 年 10 月 2009 年 10 月) (1)2007 年 10 月,各实验学校对学生的学习 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业成绩等进行实 验测量,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2007 年 11 月 2009 年 7 月,各实验学 校按学期进行实践性研究, 开展课题组交流、 研 讨,积累阶段成果, 作好每学期末的研究工作小 结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调整并确定明确下一步 的研究工作。 4、课题深化、总结阶段( 2009 年 8 月 2010 年 5 月) 进行实验后测; 对比研究数据, 进行研究资料分 析,撰写相关论文、案例与课题研究总报告;接 受总课题组验收,并在全县推广课题实验经

32、验。 1. 提升语文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充分了解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特点,了解综合性 学习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教师的自 我认识,自觉积极地实施教学。 2. 正确把握综 合性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学 生的不同情况整合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法, 激 发学习兴趣, 能通过综合性学习的引领, 让更多 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喜欢学习语文。 3. 通过 研究、改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 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高学 生语文学习的整体能力, 逐步减少初、 高中语文 教学衔接的矛盾。十二、课题领导机构 1、课题研究实验学校: 秭归县实验中学、 秭归

33、归州初中、 秭归郭家坝初 中 2、课题研究专家指导成员: 史绍典(省中语室主任省中语会理事长特级 教师) 蒋红森(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 李祖贵(宜昌市初中语文教研员, 正高职中学高 级教师) 3、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王明清(秭归县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梅宇(秭归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中 学高级教师) 谭国锋(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主任,中学高 级教师) 刘传林(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学 高级教师) 4、课题实验小组: 组长:向元茂(秭归县初中语文教科研员,中 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王功政(秭归县茅坪初中教导主任,中 学语文一级教师) 谭思琰(秭归县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语 文一级教师) 马州(秭归县归州初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教 师) 王青元(秭归县郭家坝初中语文教研组长中学 一级教师) 中心课题组成员:向元茂王功政谭思琰 王翠芳邓红梅吕晨铃 实验研究教师:四所实验学校的语文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