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综合训练.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47935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5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综合训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综合训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综合训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综合训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综合训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综合训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综合训练.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综合训练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 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 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 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 母亲是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 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 是透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 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

2、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 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 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 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 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怎么说 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 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 克,这就是 说,人的灵魂重 21 克。守着母亲的灵魂,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 克,应该 是 21 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 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

3、。是啊,母亲的双肩所承受的重,是我们 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 的轻,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母亲是个农 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半 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仓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 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不得不的喜忧恨爱之情, 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 美美地相倾相诉。 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 竟是大步连天, 急不可待地了。是的,那云层深处,有着另一个灵魂在等她,那是离我们而去十 七年的父亲。 母亲是轻松的, 快乐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

4、上路般的轻松,快乐。 英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 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 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 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 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 此时,我想,那天边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的。那轻轻舞动着的身 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子孙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 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 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不用腊月里的晚上,一 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浆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 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

5、更暖,更轻松。 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 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能遮 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 五湖四海是多么地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 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 1结合第段文字,解释划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4 分) (1)“ 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 克,应该是 21 千克,210 千克,不,是更多,更重 ” 。 (2)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 2 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 分) 3 结合全文谈谈 “

6、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 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6 分) 4 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结合全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写两句 话。 (4 分) 母 亲 是 幸 福 家 庭 的 支 柱 , 操 劳 一 生 , 最 后 化 为 一 抹 云 彩; 。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参考答案 1 (4 分) (1)重:母亲为家庭付出了太多,母亲离世,我们内心无比沉重。 (2)轻:解脱操劳,放下一切,母亲可以快乐、轻松地离去。 2 (4 分) 养育子女,付出所有;与丈夫恩爱相伴几十年;为家庭操劳, 任劳任怨;辛劳一生,轻松离去。 3 (6 分)手法上,比喻或者象征,把母亲的灵魂比作天边一抹云,把对

7、母亲 的浓厚情感寄托在这一抹云上。 (2 分) 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形成首尾呼应。(2 分) 在内容上:借对 “ 一抹云 ” 的描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突然离世,心中难以抹平 的伤痛和遗憾到自我宽慰的过程。 (2 分) 4.(4 分)参考答案:母亲是儿女心灵的港湾,倾尽爱护,最后变成-丝似有似无 的风,悠然而逝;母亲是父亲持家的臂膀,竭尽全力,最后幻为一团亦真亦幻的 霭,逸然而离。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 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 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

8、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 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 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 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 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 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 “ 吃?” “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

9、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 “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 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 “ 不许存这份念头! 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 ” 儿子眨巴眨巴眼睛, 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 “ 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 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 多。而母亲总是摇头 根本就没长。 然而,

10、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 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 房屋” 内探出时,憨态 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 吗?” “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 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 讲自爷爷去世后, 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

11、儿子低下头说: “ 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 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 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 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 你做了,快喝吧。 ” 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 不是我让奶奶做的!” 母亲 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 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 “ 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 我 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

12、交流的渴望, 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 母亲养蜗牛 ” 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4 分) (1),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 再起。 (3),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 分)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 分) 母亲养蜗牛参考答案 1蜗牛尚小 ,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 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

13、盆“ 蜗牛汤 ” (意思对即可。一处2 分,共 4 分) 2突出母亲对蜗牛照顾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母亲的 特殊意义。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做铺垫。(一对即可, 一方面 2 分,共 4 分) 3示例一 :通过人物的语言 (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 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 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二 :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 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 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

14、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 肯定”“分明” 来突 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 后用“ 总是”“根本” 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写儿子时,用“ 确定”“已经”“许多” 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 (任选一个角度, 分析合理即可。 4 分。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4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 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 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 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 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 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

15、剥 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 我” 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 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表现对小生命 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 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 (写出任意两个方面,分析合理即可。一个方面2 分,共 4 分。若有其他理解,分析符合文意也可酌情给分) 那年花开 钱海燕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 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 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

16、的好朋友 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 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 这么闲啊? ” 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 ” 我吞 吞吐吐地说。 “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 我小心翼翼地说。 A 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 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 嘀嗒嘀嗒 ” 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 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 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

17、 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 他顿了顿,接 着说道: “ 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 我听了他的话,惊讶 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 名次都没有得到, 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 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 徐老师得知后, 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 喝杯茶吧。 ”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 上。“ 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 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

18、筑。宫殿的天花 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 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 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 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 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 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 “ 这太神奇了! ” 我不由得惊叹道。 “ 是的, ” 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 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 快速成长

19、。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 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 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 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 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 B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 2016年第 2 期 有删改)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 “ 那年花开 ” 的含义。 (2 分)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3 (1)“ 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 我吞吞吐吐 地说。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20、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4请从 A、B 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3 分)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 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5文中徐老师给 “ 我” 讲“ 建筑师的故事 ” 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2 分) 6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3 分) 那年花开参考答案 1.(2 分)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 我” 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 “ 我” 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评分标准:

21、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4 分) 吞吞吐吐 ” 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 我” 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 一反常态 ” 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 我” 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评分标准:每小题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3.(3 分) 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 我” 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 对“ 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我” 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评分标准: 3 分。描写方

22、法或修辞手法回答正确给1 分,赏析正确给2 分。意思 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4.(2 分)用“ 故事” 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 我” 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 “ 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 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 ” 的道理,鼓励“ 我” 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评分标准: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5.(3 分)从耐心看 “ 我” 的小说,愿意当 “ 我” 的读者,引导 “ 我” 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 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 从“ 我” 失败后,主动约 “ 我” 谈心,用 “ 故事” 来引导“

23、 我” 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 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评分标准: 3 分。准确概括形象给2 分,结合选文分析给1 分。意思相近即可, 有欠缺酌情扣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如果能有一块空地, 不论窗前屋后, 我想种两棵树: 一棵合欢,纪念母亲; 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 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 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 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 上头? ”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 ”

24、 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 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 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 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 么。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 袋,不时地冲我唠叨: “ 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胡 乱地唱歌。奶奶又说:“ 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 我说: “ 有我爸妈养着您, 您干嘛这么累啊? ” 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 补花的活儿,戴着老

25、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你就不能 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 “ 你上学也这么糊弄? ”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 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 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 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 子,“ 唰啦唰啦 ” 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 音赶紧跑出去说: “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 咳,你呀!还不懂吗

26、?我得劳动。” 我说: “ 可谁能看见? ” 奶奶说: “ 不能那样, 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 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 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 “ 得跟上时代。 ” 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 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 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 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不耐烦地说: “ 您 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

27、您就有文化了?” 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 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 但知已无法弥补。 “ 奶奶。”“奶 奶!”“奶奶” (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 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 向无可慰藉的迷茫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 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 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 和我永生的痛悔。 1.从全文看,以 “ 老海棠

28、树 ” 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4 分) 2.第段写 “ 我” 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从第段中找出与第段画线句“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 相照应的句子 (2 分) 4.文中有 A、B 两处划线句,请对其做圈点评注,写在下面。(6 分) 要求:为 A 句中“ 海底捞月 ” 一词,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做注。 品评赏析 B 句,可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 (A) 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5.品读第段画线部分 “ 奶奶”“奶奶”“奶奶”, 从语气的角度分析 “ 我” 心理变 化的过程。 老海棠

29、树阅读答案 1.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 我” 之间浓浓的祖孙 情。“ 老海棠树 ” 自始至终贯穿全文,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两点“ 好处” 在文中是显而易见的。 2.内容上,表现 “ 我” 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 我” 的关心 ;结构上, 为下文进一步写 “ 我” 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3.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 这道题目要求寻找有照应关系的语句。在“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 中可以抓住两个 词语“ 可” 、“ 帮” ,“ 可” 表转折,表逆向, “ 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 ,逆向的就是 奶奶要 “ 我” 帮。审题时务必要注意寻找范围从第段中

30、找出。这样,答案就 自然出来了。 (2 分) 4.A.海底捞月:生动体现了 “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 B.是对奶奶的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了奶奶此刻非常惭愧、沮丧、失落的心理。 5.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 “ 我” 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 写出“ 我” 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 ;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 “ 我” 的哀求。 这道题要求品读选文中第段“奶奶。 奶奶! 奶奶”,从语气的角度分析 “ 我” 心理变化的过程。 “ 我” 的三声呼唤看似一字不差,实则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及 心理变化。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根据标点符号所示的不同语气进行比较、分析, 而且还能结合上下文 “

31、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以及 “ 眼里竟毫无 对我的责备 ” 中的“ 竟” 字,体会“ 我” 由不安想请求奶奶原谅, 再到无奈哀求的情感 及心理变化。 含泪奔跑的少年 在他的记忆里,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 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 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 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 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天生患有小儿麻痹症, 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

32、自理。 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 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进了城,他才知道,城市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 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习来,也闻不到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 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 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 一个瘸子。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 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

33、摊。等到公 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 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看到很多人 在公园里,边看着孩子玩,边招呼人刷鞋,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 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 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 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 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 的母子推着车,走着回家的路上,闪烁的

34、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 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看着母亲翻了个身, 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 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 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的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 嘴里,涩涩的。 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 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 了一日三餐外, 其它的开支减了又减, 实在要买点什么, 也是选一些地摊货。 而, 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 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

35、附近的 药店跑去。 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 元的烫伤膏, 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 劳务费 15 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 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 店主催促他。 “ 要的,要的,只是 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 他吞吞吐吐。 “ 那就明天来吧。 ” “ 哦不我欠你 11 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 他快急哭了。 “ 那” “ 求求你吧 我妈妈她 ” 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 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 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 店主说, “ 快

36、些回 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母亲的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 所大学。 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 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 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1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3 分)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2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 (4 分) 3文章结尾说 “ 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 ,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 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

37、 (4 分) 含泪奔跑的少年参考答案 1 (1)“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 ” ,写出了少年初到县城的不适应, 他感到燥热,陌生,恐惧。 (2)“ 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表现了少年对乡村 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2 (1)爱护子女; (2)目标远大, 意志坚定; (3)勇于担当; (4)自立自强; (5) 忍辱负重,吃苦耐劳。 3 (1)母亲让少年感到温暖。母亲虽身患重疾,但为了让儿子能够继续求学, 毅然决定离开家乡, 去县城、省城谋生。家庭变故、 生活窘迫困顿、 高强度劳动、 突遭烧伤 母亲毫不退缩,她顽强坚韧,最终帮助儿子实现了“ 读书的梦想 ” 。 无声母爱,是少年一生珍视的温暖

38、。 (2)药店店主让少年感到温暖。在少年极度 尴尬、无助之时,好心店主的善言善行,既解了少年的燃眉之急,更让他心生暖 意,感受到了人生的希望。(3)“ 好心的路人 ” 让少年感到温暖。 路人的挺身而出, 既解救了母亲,又让母亲、儿子在极端痛苦无助时得到了一丝安慰。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 一字的宋明理学。 蒙先生指导研究生, 上来先是两句话。 第一句引陆象山言: “ 我 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 “ 一个心 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

39、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 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 同事称为 “ 此亦稀有之事也 ” 。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 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 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 领导” 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 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 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 我可以不拿钱, 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 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 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 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

40、 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 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 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 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 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 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 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 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

41、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 大叩之 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 。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 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 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 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 会上三教九流, 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 道士跟他有交情。 喜欢上街坐茶馆, 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 看见他后高声喊道: “ 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 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

42、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 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 “ 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 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 分) 2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 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 。请用直白的 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2 分) 3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3 分) 4蒙先生的 “ 豪迈”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之。(2 分) 5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

43、强调“ 学”“思” 结合读书方法的句子。(2 分) 儒者之豪迈参考答案 1 (2 分)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 领导” ;第二次是因为蒙先 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 (主观题型,意近即可。 ) 2 (2 分)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 知无不言 ” ,“ 有问必答 ” 。 (主观题型, 意近即可。) 3 (3 分)答 “ 好” 与“ 不好” 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表明态度得 1 分,理由陈 述得 2 分) 4 (2 分)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 大方 示例: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刚 正不阿,在历

44、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5.(2 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上下句各 1 分,每句见错无分。) 照相师 照相师来了,女孩们激动起来。 寻找焦点的人,首先成了焦点。瞧他那一身打扮,大波浪的披肩发,直筒 裤子,尖头皮鞋,花格衬衫,套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背心。要是村里哪个小伙子 装扮成这样,不被人说成 “ 二流子 ” 才怪呢。可是他这样装扮,村里人觉得理所当 然。要知道,人家是照相师呢,胸前吊着的相机为他的职业做了证明。村里人不 会用“ 艺术气质 ” 这样的词语,但是他们知道持有相机的人,应该不同凡俗,可以 异于常人。人们或远或近地看着他,想像着自己或者某个亲人的面容,仿佛

45、他的 到来是为了提醒记忆里的一些事物。 女孩们是他的主要顾客。她们奔走相告:照相师来了!照相啵?啊?在哪 儿?听到消息的女孩先是惊喜,然后故意掩饰自己的激动: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衣服,你先去吧。传达消息的女孩当然知道对方心理,一个劲催:还不快收拾, 照相师说走就走了。 于是,女孩们一个一个站到了他的镜头前。有单个的,有合影的,也有抱 着孩子,也有搀扶着老人的。他调着焦距,变换着姿势,寻找最佳角度,捕捉人 们最自然最生动的表情。他知道快门按下的瞬间,美与梦想将定格为永恒。无论 是出于艺术的考虑,还是出于生意的原因,他都不敢马虎一点儿。当他将冲洗出 来的照片交到人们手上时,人们会左右端详,如果再夸

46、赞几句,他就觉得极有成 就。 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 盐码村的女孩小茴就不喜欢照相。小茴家门前有几株月季,村里的女孩都 喜欢以她家的月季为背景照相。人们一来,小茴就悄悄地溜了。 那一天,照相师进村不久就下了雨,他慌乱中躲到了小茴家的瓜架下。 小茴和她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了,赶紧开了门,叫她去屋子里。他发现这个平时 冷冰冰的女孩其实很好,热情善良,她给他拿来干净的毛巾擦水,给他倒上热腾 腾的茶,冒雨去做豆腐的人家打来了豆腐,让他不要过意不去,就像到自己家一 样。 吃饭时,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间上角隐藏着一个米粒一样大的疤 痕,不是很深,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 是不是因为这个

47、细小的疤痕呢? 吃过饭,雨也停了,照相师说, 我给你们照张相吧?母亲笑笑,看着女儿。 小茴低头不语。照相师走到月季花跟前,摘了一朵,对她说,我给你照一张拿着 花的照片,保证好看。小茴的眼睛里放出了惊喜的光芒。 她站到月季花跟前,将那朵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的花举了起来,花朵遮住 了她四分之一的脸庞, 露出了忧伤而又憧憬的表情。 照相师感到了一种别致的美, 神秘,梦幻。他轻轻按下了快门。接着,他又给小茴的母亲照料了一张,还给母 女俩照了合影。 ? 几天之后,照相师送来了照片,小茴扫了一眼,就很快收了起来。照相师 笑笑,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 小茴的脸红了。 ? 照相师又拿出一张照片, 说你看

48、看,知道这是谁吗?小茴盯着照片上的女 子问:是谁?照相师说:我对象,她腿有残疾,但是人很好,性格开朗,头一次 一见面,她就把我我吸引了。真的很漂亮!小茴笑着点头。 ? 照相师说:我们明年想开个照相馆,等你有了男朋友带去我那里合影啊, 免费! ? 小茴的脸又红了。 ? 照相师笑笑,说我走了。他走了几步, 回头看了一下, 小茴子已经不见了。 他知道她一定躲到屋里欣赏自己的照片去了。其实他的妻子并无残疾。他为这个 临时 想出的谎言默默地抱怨了自己一下,算是对妻子的歉意,然后大声吆喝起 来:“ 照相啦,照相 照相啦 ” (选自百花园 2016 年第 3 期,有删改) 1第段中画线的两个 “ 焦点” 含

49、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2读完全文,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照相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 段画线句有何言外之意?“ 照相师临时想出谎言 ” 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照相师参考答案 1不相同。前一个 “ 焦点” 是指照相师要寻找的喜欢照相的顾客;后一个“ 焦点” 则是指照相师受到村里人的欢迎,成了村里人关注的集中点。 2.敬业,对照相艺术一丝不苟;有良心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水平;细心,善于观察; 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富有爱心。 3暗示小茴人的美重在心灵美,只要心底善良,性格开朗,即使身体有点缺陷, 也会令人喜欢。 “ 照相师临时想出谎言 ” 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唤起小茴的 自信,同时也使照相师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 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