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表格.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65958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表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案表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案表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案表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案表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表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表格.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案例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科目科学课时1年级四年教材版本教科版作者单位一、教材内容分析声音的产生是教科版第三单元第二课,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 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概念 :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

2、较、描述物体发声时何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惊醒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难点: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时何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惊醒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3、 学习者特征分析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

3、些声音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4、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观察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师生互动交流。5、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实验室资源准备:队鼓、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水槽、黑米、实验记录表。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创新点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二:新授,合作探究四、拓展:五、小结: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声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师:(分别点击其他声音)这是什么声音? 生:流水声、敲锣声、掌声。师:你认为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课题)师:谁

4、来说说看,师:是不是这样呢?声音到底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探究活动1、使物体发声,观察发声物体。初步感受声音和振动的关系。1) 介绍实验材料,讨论发声方法师:(出示材料)同学们请看,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有些什么?生:鼓,钢尺,橡皮筋。师: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分别发出声音吗?分别出示鼓、尺、橡皮筋(2) 明确观察内容和记录表师:等会儿每个小组都有一份这样的材料,不过在活动中还要求每个组做好这样一份记录。(出示记录表)师:鼓、橡皮筋和钢尺,不发声和发声的状态,我们观察什么地方?(比如:敲鼓后观察哪里呢?)师:实验做好后请小组讨论一下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活动要求,我们来看一下。(出示要求

5、)(3)老师指导。(4)小组汇报,老师板书 师:鼓橡皮筋和钢尺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我们敲,弹,拨都是给了这些物体一个力,在力的作用下(板书)物体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取个什么名字呢?科学家们称它为振动。 师:在力的作用下,鼓橡皮筋和钢尺产生了振动,声音也就产生了。师: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2、 观察音叉的振动,更深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师提问: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师:(出示音叉)这是音叉。(演示使用方法) 师:那它有没有在振动呢?你有办法证明吗?(2)(课件打出)活动内容(3)师:不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是怎样的?师: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呢?为什么? 师:不发声的音叉

6、触及手背是什么感觉?师:发声的音叉触及手背呢?为什么?(4)怎样让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立刻停止发声?1、找寻人体发声部位师:我们人说话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在哪里振动能找到吗?(其实声音是从喉咙里的声带中发出的,声带是很薄的膜,所以我们平时不要大喊大叫,要保护声带。要不然就发不出声音了。)刚刚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听声音猜一猜猜测声音产生原音生:鼓,钢尺,橡皮筋。边回答边演示(3)学生观察实验。(4)小组汇报。集体讨论交流都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生总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 学生进行实验,老师指导。(3)交流汇报音叉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手轻按喉部感受声带振动。物体在力

7、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叫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声音停。七、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叫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声音停。 八、教学反思(或教学后记)本节课为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先用学生上课铃为切入点,使学生直接能回答出来通过听到铃声,再提出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声音。再让学生提出想要演绝声音的一些问题,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当揭示上课内容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观察鼓、钢尺、皮筋的发声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当三种物质在发出声音的时候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在振动,再让学生猜测声音可能是由振动产生的。为验证这结论,用音叉先振动,后用手按住的观察到的区别,使学生发现当音叉振动的时候很长时间里都有声音,但是当手一按住音叉,使其振动停止时声音就没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