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5665816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8-2008)4. 诊断依据4.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7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不洁饮水史;或与甲型肝炎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出差、旅游史。4.2临床表现4.2.1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4.2.2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4.3实验室检查4.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4.3.2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或/和尿胆红素阳性。4.3.3血清学检测 抗-HAV IgM阳性或抗-HAV 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5

2、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因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及其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6 诊断6.1 临床诊断病例6.1.1 甲型肝炎: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 4.1和4.2和4.3.1;4.1和4.2和4.3.1和4.3.2;4.2和4.3.1;4.2和4.3.1和4.3.2。6.2 确诊病例6.2.1 甲型肝炎:临床诊断病例和4.3.3。6.2.2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4.3.3。6.2.3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4.3.3。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5诊断5.1 急性乙肝

3、5.1.1 近期出现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5.1.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升高,或/和血清胆红素升高。5.1.3 HBsAg阳性。5.1.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前HBsAg阴性。5.1.5. 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5.1.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5.1.7 恢复期血清HBcAg阴转,抗HBc阳转。疑似急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符合5.1.1和5.1.3;同时符合5.1.2和5.1.3。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符合疑似病例加5.1.4;符合疑似病例加5.1.5;符合疑似

4、病例加5.1.6;符合疑似病例加5.1.7 。5.2 慢性乙肝5.2.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5.2.2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 HBc IgM阴性。5.2.3 慢性肝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5.2.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或/和球蛋白升高,胆红素升高等。5.2.5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5.2.6 血清HBc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等致ALT升高的原因。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符合5.2.1加5.2.2;符合5.2.2加5.2.3;符合5.2.2加5.2.

5、4;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同时符合5.2.1,5.2.4和 5.2.6; 同时符合5.2.1,5.2.5和 5.2.6; 同时符合5.2.2,5.2.4和 5.2.6; 同时符合5.2.2,5.2.5和 5.2.6;霍乱诊断标准(WS289-2008)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3.1.1生活在霍乱流行区或5d内到过霍乱流行区或发病前5d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水)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饮料等饮食史。3.1.2与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3.2临床表现3.2.1轻型病例:无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常无发热和里急后重表现。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部隐痛或饱

6、胀感,个别病例有阵发性绞痛。3.2.2中、重型病例:腹泻次数频繁或剧烈,粪便性状为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特别是腓肠肌)痉挛等休克表现。3.2.3中毒型病例:为一较罕见类型(干性霍乱),在霍乱流行期出现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3.3实验室检测3.3.1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3.3.2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3.3.3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 3.3.4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

7、4诊断原则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5诊断5.1带菌者:无霍乱临床表现,但符合3.3.1者。5.2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具备3.1.2加3.2.1者; 具备3.2.1加3.3.3者; 具备3.2.1加3.3.4者; 具备3.2.3加3.3.3者; 具备3.2.3加3.3.4者; 具备3.2.2者。5.3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5.3.1具备3.2中的任一项并同时具备3.3.2者。5.3.2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暴露人群中具备3.2中的任一项者。5.4确诊病例。5.4.1 凡具备3.2中的任一项并同时具备3.3.1者。5.

8、4.2 在疫源检索中,粪便培养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d内有腹泻症状者。麻疹诊断标准(WS296-2008)3 诊断依据3.1 流行病学史在出疹前6d21d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3.2临床症状3.2.1发热 体温38。3.2.2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3.2.3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合膜炎症状。3.2.4皮疹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3d5d内波及全身。3.2.5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d3d)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3.3 实验室诊断3.3.1 8天6周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

9、3.3.2恢复期患者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3.3.3 从鼻咽部标本或尿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4诊断原则典型麻疹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做出诊断,轻型麻疹病例需根据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结果或麻疹病毒分离阳性麻疹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做出诊断。5诊断5.1 疑似病例具备3.2.1、3.2.2,同时伴有3.2.3者。5.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者; 疑似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者; 疑似病例在完成调查前失访/死亡者; 疑似病例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者;

10、5.4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3.3.1、3.3.2、3.3.3中任一项者。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WS287-2008)第一部分:细菌性痢疾3 诊断依据3.1 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3.2 临床表现3.2.1 潜伏期数小时至7d,一般1d3d。3.2.2 临床症状和体征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20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3.2.3临床分型3.2.3.1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起病急,畏寒、发热,可伴乏力、头

11、痛、纳差等毒血症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部压痛。3.2.3.2 急性轻型(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3.2.3.3 急性中毒型菌痢3.2.3.3.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常伴有腹痛、腹泻。3.2.3.3.2 脑型(呼吸衰竭型)脑水肿甚至脑疝的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可伴有ARD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3.2.3.3.3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

12、的临床表现。3.2.3.4 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3.3 实验室检测3.3.1 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见附录A)。3.3.2 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4诊断原则4.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4.2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5诊断5.1 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尚未确定其它原因引起的腹泻者。5.2 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具备3.1、3.2和3.3.1,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之腹泻。5.3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3

13、.3.2 。第二部分:阿米巴痢疾8诊断依据8.1 流行病学史 进食不洁食物史8.2 临床表现8.2.1 潜伏期 1周至数月不等,甚至可长达1年以上,多数为12周。8.2.2 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腹痛、腹泻、果酱样粘液血便,右下腹压痛,全身症状不重,但易迁延为慢性或多次复发。8.2.3 临床分型8.2.3.1 急性阿米巴痢疾(普通型) 起病缓慢,间歇性腹痛,右下腹部可有压痛,腹泻,粘液血便,典型呈果酱样。8.2.3.2 急性阿米巴痢疾(重型) 起病急,高热伴明显中毒症状,剧烈腹痛、腹泻,大便每日数10次,大便为水样或血水样便,奇臭,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表现。8.2.3.3 慢性阿米巴痢疾

14、常为急性型的持续,病程超过数月,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8.2.3.4 轻型 间歇性腹痛腹泻,症状轻微,大便可检出阿米巴包囊。8.3 实验室检测 8.3.1 粪便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夏科-雷登结晶。8.3.2 粪便涂片检查可见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或/和包囊 。9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10诊断10.1 疑似病例 起病较缓,腹泻,大便带血或粘液便有腥臭,难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10.2 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具备8.1、8.2.3和8.3.1,或抗阿米巴治疗有效。10.3 确诊病例 同时具备8.1

15、、8.2.3和8.3.2。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WS270-2007)2 诊断依据2.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d28d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2.2 临床表现2.2.1 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2.2.2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2.2.3 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2.2.4 伴睾丸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2.2.5 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2.3 实验室检测 (操作步骤见附录A)2.3.1 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2.3.2 90%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和

16、尿淀粉酶增高。无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患者,血和尿淀粉酶也可升高。血清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2.3.3 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改变。2.3.4 一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2.3.5 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周) 腮腺炎病毒 IgG抗体呈 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2.3.6 唾液、尿、脑脊液、血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附录A2任何一种方法分离出腮腺炎病毒即可)。3 诊断原则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急性肿大,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做出诊断。确诊病例需要作实验室特异性检查。4 诊断标准4.1 疑

17、似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为疑似病例:符合 2.2.2; 符合 2.1和2.2.1; 符合 2.1.和2.2.3符合 2.1和2.2.4; 符合 2.1和2.2.5;4.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为临床诊断病例符合 2.2.2和2.2.1;符合 2.2.2和2.2.3;符合 2.2.2和 2.2.4;符合 2.2.2和2.2.5;符合 2.1和2.2.1和2.3.1;符合 2.1和2.2.1和2.3.2;符合 2.1和2.2.1和2.3.3;5.3 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和2.3.4;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和2.3.5;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和2.3.6。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 临床诊断病例。1.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1.32. 2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2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2.1 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2 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2.3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