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677068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2015-03-20 10:29:54)转载标签:课堂管理中期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实验研究,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一、问题的提出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江主席指出:“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努力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号召教育迅速从传统的圈子里走出来,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需要。造就民族的创新素质必须

2、从基础教育抓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主战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是历史赋于我们的责任。所以,我选定了“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课题,经过实验,在这一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二、理论假设和构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题、多向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提问,交流、争辩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这样培养的学生具有敏锐的把握机会,敢于付诸于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地改变自己,积极地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具有积极发现问题,发现真理的心理取向,即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

3、,宽松的教学氛围。由此产生的因变量为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在数学课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提问,相互争辩。(1)使学生在不断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2)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3)使学生不断提高质疑的水平,不断加强思考深度,逐步达到有创见的质疑。这样的课堂是和谐、民主、蓬勃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三、实验过程1、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认识研究组织确立以后,为了提高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我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中的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策略与方法。首先学习了“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它使我明确了培养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的需要;

4、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学生成才的需要。接着我学习了关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创造力。知道了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只是水平不同罢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说现在就要求学生去搞发明创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只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作准备。创新意识的含意是什么?创新意识,自言其说,意识是一种意向,一种愿望。创新意识是指积极发现问题,发现真理的心理取向。“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因此,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边学习边对我选定的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讨论论证,即包括该课

5、题研究的意义、基础、起点,也包括学校的重视程度和研究者的能力,并对研究过程、结果进行了设想。2、设计研究方案有了前面学习、讨论的基础,接下来就开始设计研究方案。四、实验的作法体会1、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趣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创新意识培养”研究中,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探求出了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趣导入的新课的方法。例如: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低段常用游戏,故事导入,通过竞赛、小品、猜谜语、讲故事等,融教学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教乐学,中段教师常用创设生活情境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6、,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创新意识培养。高段教师常常用设置悬念导入:教师提示矛盾冲突,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用声像传情导入:通过课件、幻灯、播放录音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思维启示,潜意默化培养创新意识。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

7、”等等。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我一方面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3、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

8、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的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就请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回答:对于一般性问题,就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回答。这样所回答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同学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4、运用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

9、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提问应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例如:低段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学生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提出“关于人民币知识还有很多,谁能把你了解到的人民币的其它知识告诉同学们呢?”问题一经提出,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壹佰元人民币对着阳光看,有条金属线,如果没有是假钱。”另一个接着说:“人民币印有几种不同的文字,是供少数民族看的。”学生了解的课本外知识可真不少,有的是教师和成年人都不曾知道的。如果不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岂不太可惜了。学生经常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发展。五、研究效果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学生观: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质量观:重视纵向评价,淡化横向评价。教学观:转变师生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六、下一阶段的任务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